跳至內容

黑背鼻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黑背鼻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刺尾魚目 Acanthuriformes
科: 刺尾魚科 Acanthuridae
屬: 鼻魚屬 Naso
種:
黑背鼻魚 N. lituratus
二名法
Naso lituratus
Forster, 1801[2]
異名
  • Acanthurus lituratus
    Forster, 1801
  • Aspisurus carolinarum
    Quoy & Gaimard, 1828
  • Callicanthus lituratus
    Forster, 1801
  • Monoceros garretti
    Seale, 1901
  • Prionurus eoume
    Lesson, 1831

黑背鼻魚,又稱頰吻鼻魚頰紋雙板盾尾魚,俗名天狗倒吊剝皮仔打鐵婆,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於1801年首次被德國博物學家Johann Reinhold Forster 正式描述為Acanthurus lituratus,但沒有說明模式產地,但被認為是法屬波利尼西亞社會群島大溪地島

分佈

[編輯]

本魚分佈於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台灣中國沿海、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澳洲新幾內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所羅門群島斐濟群島瓦努阿圖夏威夷群島法屬波利尼西亞諾魯基里巴斯美屬薩摩亞圖瓦盧等海域。

深度

[編輯]

水深0至90公尺。

特徵

[編輯]

本魚體呈卵圓形而側扁,且不隨年齡而改變;魚體最高處在鰓蓋末端,成魚體色由灰綠到墨綠色皆有。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列齒,齒稍側扁略圓,兩側或有鋸狀齒。尾柄兩側各有2個橘色斑點,分別落在尾柄棘上。成魚斑點較大,而幼魚較小。另成魚眼到口角處有一顯著的橘黃色弧線且吻與此線同色。尾鰭末端略凹入,成魚的上下葉延長成絲狀。幼魚體呈淡橘色。背鰭硬棘6枚、背鰭軟條28至31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29至31枚。體長可達70公分。

生態

[編輯]

本魚棲息於珊瑚礁、石塊、碎石堆或向海坡面上,通常成對出現,以馬尾藻、稜藻等葉狀藻為食。

經濟利用

[編輯]

可做為食用魚類,小魚則適合於水族箱觀賞。可剝皮切片,再浸於流狀米糠內,然後冰凍一日,再食之。尾柄棘會傷人,須注意。

參考文獻

[編輯]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黑背鼻魚

  1. ^ McIlwain, J.; Choat, J.H.; Abesamis, R.; et al. Naso liturat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7950A1500256 [18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7950A1500256.en可免費查閱. 
  2.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颊纹双板盾尾鱼.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