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帶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12月14日)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黃道帶(希臘語:ζῳδιακός, zōdiakos),是天文學的名詞,指的是在黃道上的星座組成的環帶,不僅是太陽每年在天球上所行經的路徑,月球和行星的路徑也大略都在黃道的附近,因此也全部都在黃道帶的星座內。 在占星術,黃道帶被人為劃分為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區域,各自都有符號。 因此,黃道帶是一個天球坐標系統,或是更具體的說是一個黃道坐標系統,以黃道做為緯度的基準平面(原點),並且以太陽在春分時的位置作為經度的原點。
在羅馬時代已經有黃道帶了,這是繼承自希臘天文學並可追溯至巴比倫天文學和迦勒底人時代(公元前的千禧年中期)的概念,其中,還導出了一個更早期列出的黃道周圍恆星表[1],在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公元2世紀)已經有黃道結構的描述。
黃道帶這個名詞也可以代表行星在天球上動作路徑的區域,它涵蓋了黃道上下各8度的範圍。 對應於不同的行星,黃道帶也有不同的寬度,例如,"月球的黃道帶"是黃道上下5度的區域[2]。 再擴大範圍,"彗星的黃道帶"可以包括大部分短週期彗星的路徑[3]。
黃道帶的英文,zodiac,起源於拉丁文的zōdiacus,而這個字又是從希臘文的ζῳδιακὸς κύκλος(zōdiakos kuklos)演變而來的,原意為"動物圈(獸帶)",是從ζώδιον(zōdion)轉變來的,指的是小型的"動物"ζῶον(zōon)。 這種詞意上的轉換是基於在傳統希臘的黃道帶原本就有一半以上是動物(除了兩個是神話創造的)。
天文學除了使用赤道坐標系統外,也使用以黃道帶為基礎的黃道坐標系統,同時這些名詞和12個符號的名稱也被用在占星術的天宮圖中。
歷史
[編輯]黃道帶符號是早期的現代傳統圖形表示法,證明來自希臘時期。這些符號的Unicode編碼位置介於U+2648和U+2653之間。
早期的歷史
[編輯]用黃道符號區分黃道起源於巴比倫(迦勒底)天文學,時間大約在紀元前1千年的後半期,相當於米底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7世紀)[4]。傳統的黃道12星座是從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編輯的MUL. APIN目錄改進而來的。其中有些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時代,青銅時代(古巴比倫);像是雙子座,來自MAŠ.TAB.BA.GAL.GAL"偉大的雙生子(The Great Twins)",巨蟹座來自AL.LUL"淡水小龍蝦(The Crayfish)",還有其他的例子。
巴比倫天文學家大約在公元前1千年早期的這個時間點上將黃道均分為12個相等的天球經度區域,創造了已知的第一個天球坐標系統:自誇比現代的坐標系統(像是赤道坐標系統或黃道坐標系統)更為優越。巴比倫歷依據公元前7世紀的星座分配給每個月,以太陽在春分點的月份為起點,而在當時是白羊座(白羊座年代)。由於這個原因,即使春分點已經因為地球繞日軌道的歲差從白羊座移開了,占星符號的第一宮仍然稱為"白羊宮"[5]。
巴比倫的黃道帶知識也反映在希伯來聖經。根據E. W. Bullinger的解讀,出現在以西結書的這些生物是黃道帶對應四個季節的中間跡象[6][7],以獅子代表獅子座,公牛代表金牛座,人代表寶瓶座,老鷹代表天蠍座[8]。有些作者會將以色列十二支派或者希伯來曆法中月曆年內的12個月份和12星座符號聯繫到一起。Ernest L. Martin和一些其他人則認為環繞着聖龕(Tabernacle)的部落排列(報告在民數記)即對應着黃道帶的排列順序,猶大支派(Judah)、流便支派(Reuben)、以法蓮支派(Ephraim)、但支派(Dan)分別對應獅子、寶瓶、金牛和天蠍座的星座符號(上述四個星座屬於固定宮)[9][10]。Thomas Mann接受了這些說法,並在他的小說Joseph and His Brothers中再現艾薩克祝福雅各布時,將黃道星座的符號特徵對應到各個支派。
黃道星座
[編輯]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運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或中國的二十八宿),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七曜),分別是陰陽——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運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運行一圈。各個文明對星座的劃分方法與行星軌跡密切相關:西方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中國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四段,每個季度一段,即天空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陰的軌跡把黃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天空的二十八宿;然後結合太陽和太陰的劃分,四象=28宿,每一象被分作七宿,這七宿分別對應陰陽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組成一個星期七天,因此每個月被四象分成四個星期。
木 | 金 | 土 | 日 | 月 | 火 | 水 | |
---|---|---|---|---|---|---|---|
東方青龍 | 角木蛟 | 亢金龍 | 氐土貉 | 房日兔 | 心月狐 | 尾火虎 | 箕水豹 |
北方玄武 | 斗木獬 | 牛金牛 | 女土蝠 | 虛日鼠 | 危月燕 | 室火豬 | 壁水貐 |
西方白虎 | 奎木狼 | 婁金狗 | 胃土雉 | 昴日雞 | 畢月烏 | 觜火猴 | 參水猿 |
南方朱雀 | 井木犴 | 鬼金羊 | 柳土獐 | 星日馬 | 張月鹿 | 翼火蛇 | 軫水蚓 |
以下表格列出了13個黃道星座以及12個古典星宮,其中的蛇夫座是直到1930年才由國際天文聯會官方確認的黃道星座。 [註 1] 雖然天文學上的十三個IAU黃道星座有相對於中氣春分點(或太陽)的歲差問題的週期性常量約為25,772年(即約25,772年偏移360°),每年當太陽返回中氣春分點時,它相對於背後群星的位置將西移約50.3弧秒,即約71.6年偏移1°。在二十八世紀(即2700 A.D.),太陽相對於實際的星座將再偏移9.6°,從而退出雙魚座,進入寶瓶座的經度。現在的天文學星座與西洋占星術起源時期(新巴比倫王朝的創建,626 B.C.)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但是西洋占星術所使用的等分星宮卻沒有歲差問題,因爲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中氣春分點上。[註 2] 現代科學認爲西洋占星術是僞科學,將這些與實際星座毫無關係的十二中氣的間隔說成是星座,將十二個中氣點說成是星座的起始點。西洋占星術通常分為僞恆星年派和中氣春分年派兩支,但僞恆星年派只不過是基於中氣年派的每個等分時間點再加上25.5日,與真正的恆星年或恆星時毫無關係。
古典黃道帶星宮 | IAU黃道帶星座 | ||||||||
---|---|---|---|---|---|---|---|---|---|
星宮名稱 | 拉丁名 | 符號 | 等分範圍 | 中氣點等分時間 (春分年,2011~2012)[11] |
中氣點+25.5日(僞恆星年) | 星座名稱 | 拉丁名 | 太陽所在星座實際時間 | 持續天數 |
白羊宮 | Aries | 0-30° | 約03月21日07:21~ 04月20日18:17(春分~穀雨) |
04月15日-05月15日 | 白羊座 | Aries | 04月18日-05月14日 | 25.5 | |
金牛宮 | Taurus | 30-60° | 約04月20日18:17~ 05月21日17:21(穀雨~小滿) |
05月16日-06月15日 | 金牛座 | Taurus | 05月14日-06月21日 | 38.2 | |
雙子宮 | Gemini | 60-90° | 約05月21日17:21~ 06月22日01:16(小滿~夏至) |
06月16日-07月15日 | 雙子座 | Gemini | 06月21日-07月20日 | 29.3 | |
巨蟹宮 | Cancer | 90-120° | 約06月22日01:16~ 07月23日12:12(夏至~大暑) |
07月16日-08月15日 | 巨蟹座 | Cancer | 07月20日-08月10日 | 21.1 | |
獅子宮 | Leo | 120-150° | 約07月23日12:12~ 08月23日19:21(大暑~處暑) |
08月16日-09月15日 | 獅子座 | Leo | 08月10日-09月16日 | 36.9 | |
室女宮 | Virgo | 150-180° | 約08月23日19:21~ 09月23日17:05(處暑~秋分) |
09月16日-10月15日 | 室女座 | Virgo | 09月16日-10月31日 | 44.5 | |
天秤宮 | Libra | 180-210° | 約09月23日17:05~ 10月24日02:30(秋分~霜降) |
10月16日-11月15日 | 天秤座 | Libra | 10月31日-11月21日 | 21.1 | |
天蠍宮 | Scorpio | 210-240° | 約10月24日02:30~ 11月23日00:08(霜降~小雪) |
11月16日-12月15日 | 天蠍座 | Scorpius | 11月21日-11月29日 | 8.4 | |
蛇夫宮 | Ophiuchus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 蛇夫座 | Ophiuchus | 11月29日-12月17日 | 18.4 | |
人馬宮 | Sagittarius | 240-270° | 約11月23日00:08~ 12月22日13:30(小雪~冬至) |
12月16日-01月14日 | 人馬座 | Sagittarius | 12月17日-01月20日 | 33.6 | |
山羊宮 | Capricorn | 270-300° | 約12月22日13:30~ 01月21日00:10(冬至~大寒) |
01月15日-02月14日 | 摩羯座 | Capricornus | 01月20日-02月16日 | 27.4 | |
水瓶宮 | Aquarius | 300-330° | 約01月21日00:10~ 02月19日14:18(大寒~雨水) |
02月15日-03月14日 | 寶瓶座 | Aquarius | 02月16日-03月11日 | 23.9 | |
雙魚宮 | Pisces | 330-0° | 約02月19日14:18~ 03月20日13:14(雨水~春分) |
03月15日-04月14日 | 雙魚座 | Pisces | 03月11日-04月18日 | 37.7 |
春分點的進動
[編輯]占星學系統在大約2,500年前在新巴比倫(Babylonia)發展起來,當時處於"白羊座時代"。[13]當時,據認為,春分點的進動是未知的。當前使用的坐標系統的選擇是將系統解釋為恆星,將星座固定在恆星背景上,或者解釋為熱帶,將星座固定在三月分點的位置(向量的太陽)上。[14]
西方占星學採用熱帶方法,而印度占星術採用恆星方法。這導致最初統一的黃道坐標系統逐漸分離,以每世紀1.4度的順時針(向西)進動。
對於在西方天文學和占星術中使用的熱帶黃道,這意味着白羊座的熱帶星座目前位於星座雙魚座("雙魚座時代")。
恆星坐標系統考慮了阿亞納姆薩(梵語Ayanāṃśa,即歲差),阿亞意為"過境"或'運動',姆薩意為'小部分',即小部分的春分點運動。印度人何時意識到春分點的進動尚不清楚,但巴斯卡拉二世在12世紀的著作Siddhanta Shiromani中給出了測量春分點進動的方程,並表示他的方程基於一些已失傳的Suryasiddhanta方程和Munjaala的方程。
春分點的發現被歸因於公元前130年左右的希巴克勒斯。托勒密在他的2世紀天文學著作大圓定的第七冊中引用了希巴克勒斯的現已失傳的作品論黃赤交點的偏移,在那裏他描述了春分點的進動現象並估算了它的值。[15]托勒密澄清了希臘數學天文學的傳統,即從春分點開始黃道,將這一點始終稱為白羊座的"第一度"。[16]這被稱為"熱帶黃道"(來自希臘詞trópos,旋轉),因為其起始點隨着時間在背景星座的圓圈中旋轉。
希臘天文學家的春分點原則作為黃道的第一度與公元前1世紀的格米努斯的天文學文本中有所描述。格米努斯解釋說,他那個時代的希臘天文學家將黃道星座的第一度與兩個至點和兩個春分點相關聯,與較舊的迦勒底(巴比倫)系統相對立,後者將這些點放在黃道星座中。[16]這說明托勒密只是澄清了希臘天文學家的傳統,而不是像有時人們認為的那樣創造了熱帶黃道的原則。
托勒密證明了熱帶黃道原則在他的占星學文本Tetrabiblos中為他的前輩所熟知,在那裏他解釋了為什麼將季節對齊的黃道的規則間隔星座與可見星座的不規則邊界關聯起來將是錯誤的:
星座的開始,以及分區的開始,都應該從春分點和熱帶點開始。這一規則不僅被有關此主題的作家明確陳述,而且通過不斷提供的演示尤為明顯,它們的性質、影響和熟悉度沒有其他來源,這已經得到明確顯示。而且,如果允許其他的起點,要麼就必須在占星學的理論中排除星座的性質,要麼就無法避免在保留並使用它們時出現錯誤;因為它們的空間和距離的規律,取決於它們的影響,會受到侵害和破壞。[17]
在現代天文學中
[編輯]黃道帶定義了一段空間範圍,向北和南延伸8°或9°的天文緯度,位於ecliptic的北部和南部,其中包括月球和主要行星的軌道。[18]它是黃道坐標系的特徵,這是一種以黃道為中心的celestial coordinate system(地球軌道和太陽視路徑的平面),通過它測量celestial longitude以東度數來度量,以度數衡量的是相對於春分點的角度(春分點是黃道和赤道的升交點)。[19]黃道在角度上很狹窄,因為大多數太陽的行星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平面的傾角只有輕微的差異。[20]黃道內的恆星受到occultations的影響,這些事件可以用來估算minor planet的橫截面尺寸,或者檢查恆星是否有一個緊密的伴星。[21]
太陽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的春分點上,定義了測量的起點,其第一度被歷史上稱為"白羊座的第一點"。沿着黃道的第一個30°被名義上指定為白羊座,但由於歲差的影響,它不再位於白羊座星座附近,而是位於雙魚座星座的末端,自公元2世紀以來一直位於該星座內。[22]接下來的30°被名義上指定為金牛座,依此類推,通過黃道十二宮來分割整個黃道的大圓,每個宮佔用黃道的1⁄12(30°)。黃道宮位於黃道附近的天文星座的邊界從未用來確定天文學上的星座邊界,這些星座一直都是不規則的大小和形狀。[18]
在19世紀中期,測量各個星座內的天文經度的傳統仍然在使用中,[23]但現代天文學現在將天文經度的度數連續從0°到360°進行編號,而不是在每個宮內從0°到30°進行編號。[24]這個坐標系統是天文學家用來觀測太陽系對象的主要方式。[25]
黃道作為確定天文測量的手段一直是西方天文學家定義天體位置的主要方法,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當時首選的方法轉向了赤道坐標系,該坐標系通過right ascension和declination來測量天文位置,而不是使用黃道為基礎的天文經度和celestial latitude定義。[22]
"黃道"這個詞是指zodiacal cloud,這是一群在行星之間運動的塵埃顆粒,以及來自它們散射太陽光的zodiacal light。[26]儘管它的名稱來源於黃道,但黃道光覆蓋了整個夜空,某些方向有增強效果。[27]
註釋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see MUL. APIN. See also Lankford, John History of Astronomy Routledge 1996 ISBN 978-0-8153-0322-0P.43 ks?id=berWESi5c5QC&pg=RA1-PA43&dq=Babylonia+zodiac+eighteen+signs&num=100#PRA1-PA43,M1
- ^ 月掩星的觀測者將天球上黃道南北兩邊各9°寬的環形區域作為黃道帶,因為這環形區域涵蓋了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月球、太陽與多數小行星所經過的區域,也是月掩星現象能夠發生的區域。
- ^ OED, citing J. Harris, Lexicon Technicum(1704): "Zodiack of the Comets, Cassini hath observed a certain Tract [...] within whose Bounds [...] he hath found most Comets [...] to keep."
- ^ Powell 2004
- ^ Hugh Thurston, Early Astronomy,(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4), p. 135-137.
- ^ E.W. Bullinger,The Witness of the Stars
- ^ D. James Kennedy,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Zodiac.
- ^ Richard Hinckley Allen, Star Names: Their Lore and Meaning, Vol. 1(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899, p. 213-215.)argued for Scorpio having previously been called Eagle. for Scorpio.
- ^ Ernest L. Martin,The Birth of Christ Recalculated(Pasadena, California: Foundation for Biblical Research, second ed., 1980), p. 167ff.
- ^ D. Guthrie, J.A. Motyer(ed.),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third ed., 1970)p. 173.
- ^ 二十四節気および雑節 平成23年(2011). 天文情報センター暦計算室. 國立天文台. [12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 ^ 二十四節気および雑節 平成24年(2012). 天文情報センター暦計算室. 國立天文台. [12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8).
- ^ Sachs, A.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bylonian Astronomical Tablets of the Seleucid Period.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2 (4): 271–290. JSTOR 3515929. S2CID 164038422. doi:10.2307/3515929.
- ^ Rochberg, Francesca, Babylonian Horoscopes,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88 (1),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i–164, 1988, JSTOR 1006632, doi:10.2307/1006632
- ^ Graßhoff, Gerd. The History of Ptolemy's Star Catalogue. Springer. 1990: 73. ISBN 9780387971810.
- ^ 16.0 16.1 Evans, James; Berggren, J. Lennart. Geminos's Introduction to the Phenome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5. ISBN 069112339X.
- ^ Ashmand, J. M. Ptolemy's Tetrabiblos. Astrology Classics. 2011: 37 (I.XXV). ISBN 978-1461118251.
- ^ 18.0 18.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Zodiac.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7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 May 2015).
-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cliptic.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7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April 2015).
- ^ Zodiac. Cosmo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1-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3 August 2021).
- ^ International Occultation Timing Association. 18 December 2017 [6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March 2018).
- ^ 22.0 22.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tứ đổ tường là gì.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7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May 2015).
- ^ G. Rubie. The British Celestial Atlas: Being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Attainment of a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he Heavenly Bodies. Baldwin & Cradock. 1830: 79.
一個天文物體的經度是相對於白羊座的第一點,以符號和度數表示。
- ^ The Astronomical Almanac for the Year 2017, 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C6–C21, October 2015, ISBN 978-0-7077-41666
- ^ Clark, Alan T.; et al. Observing Projects Using Starry Night Enthusiast eighth. W. H. Freeman. 2008: 42 [20 March 2023]. ISBN 978-1-4292-1866-5. (原始內容存檔於7 April 2023).
- ^ Licquia, Timothy C.; Newman, Jeffrey A.; Brinchmann, Jarle. Unveiling the Milky Way: A New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Color and Luminosity of Our Galax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August 2015, 809 (1): 19. Bibcode:2015ApJ...809...96L. S2CID 118455273. arXiv:1508.04446 . doi:10.1088/0004-637X/809/1/96. 96.
- ^ Edberg, Stephen J.; Levy, David H. Observing Comets, Asteroids, Meteors, and the Zodiacal Li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6, 1994: 151 [20 March 2023]. ISBN 9780521420037. (原始內容存檔於7 April 2023).
- B. L. van der Waerden, "History of the zodiac", Archiv für Orientforschung 16(1953)216–230.
- Emelianov, Vladimir. Nippurskij kalendar' i rannjaja istorija Zodiaka(Nippur Calendar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Zodiac). St.-Petersburg, Peterburgskoje vostokovedenje, 1999.
- Ptolemy, Claudius. The Almagest.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691002606.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G.J. Toomer ; with a foreword by Owen Gingerich.
- Powell, Robert, Influence of Babylonian Astronomy on the Subsequent Defining of the Zodiac(2004), PhD thesis.
- Tropical v Sidereal deba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Traditional Astrologer magazine,(Ascella), Issue 14, May 1997, pp. 23–27
- Peters, Christian Heinrich Friedrich and Edward Ball Knobel. Ptolemy's Catalogue of Stars: a revision of the Almagest.(1915). Publishers,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 Gemstones by Astrological Sign.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Gemondo online jewellery.
- Zodiac Horoscope. Zodiac.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Horoscope Online.
外部連結
[編輯]- 關於黃道十二宮和星座的論文:對計時有益處的獨特珠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是的手稿,可以追溯到到1831年,重點阿拉伯語,科普特和敘利亞的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