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起源地波斯[1]
地區西亞中亞、中國新疆南亞
主要成分小麥粉、水、酵母、烹調油(黃油或酥油),也可加入酸奶

波斯語نان‎、印地語नान哈薩克語нан, nan維吾爾語نان‎、塔吉克語Нон),是一種起源於波斯的發酵麵餅[1],是伊朗中亞、中國新疆以及南亞一些民族的主食之一。在移民的影響下,饢也傳到了波斯灣地區、歐洲和北美[2]。饢的製作方法是將麵團和好發酵後,在特製的饢坑中烤製而成。具體形狀因地域和民族習慣而不同,有擀制的麵餅,有盤起成半球狀的麵團,也有直接拿手拉拽成長面片的。由於可以存放很長時間不壞,饢也可以作為便攜乾糧。它吃起來口感很酥脆而且也可有多種口味,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製作講究的饢中間會拓上花紋,並撒上芝麻洋蔥末。和面的時候要加入烹調用油、也可加入雞蛋牛奶或者酸奶,使得烤出來的饢噴香酥脆可口。烤製的時候,還可以加上葡萄乾。以維吾爾饢為例,形狀有基本的圓形,也有葡萄形、哈密瓜形等。新疆饢的種類還包括油饢、窩窩饢、玉米饢、白皮饢等等。伊朗和阿富汗的哈扎拉人製作的饢則多為用手拉扯成較長的面片,直接拍在饢坑上。印度的饢則包括大蒜黃油饢、印度奶酪饢等。

饢坑是用於烤制饢的烤爐,用鹽土製成,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類。地下饢坑如同淺井,地上饢坑的整體如同一隻倒扣在地上的碗,底大口小。

相冊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Bernard Clayton's New Complete Book of Breads by Bernard Clayton, Donnie Cameron
  2. ^ Saudigazette.com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