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飛樂時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NTU Music Express Logo

飛樂時空》是一項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學會主辦的非盈利性質的年度中文詞曲創作比賽。1994年開辦。[1][2]

過去的這幾年,《飛樂時空》探索和激發了許多學生的創造潛力,並提供一個專業的平台讓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有施展才華的空間。《飛樂時空》一直秉持着以推廣中文音樂創作風氣為目的,並且鼓勵年輕的音樂愛好者用中文來創作詞曲,表達他們的情感,觀點以及他們的思想。

《飛樂時空》原本為非競爭性活動,多數的參賽者為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現在,此比賽已公開給年齡介於13至35並且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或中國大陸的公民、在籍學生以及居民。所有的參賽作品由專業的評委來篩選,成功入圍決賽的8強組合將能夠參與主辦者舉辦的創作工作坊,更進一步的了解音樂創作的幕後工作內容。

歷史

[編輯]

早先,《飛樂時空》主要關注於新加坡的大學生。

經過一屆又一屆的體制變動,至第12屆起投稿形式分成了A組(詞,曲一體為單位的稿件)以及B組(純歌詞創作,作為主題的曲則由主辦方公佈)。一直到第19屆,原先組別改為學生組與公開組。組別隔閡在第20屆起再次逾越,奠定了《飛樂時空》至今,音樂分享交流更甚於比賽刻板模式的基礎。自第21屆,《飛樂時空》在校外進行了造勢活動,吸取大眾的關注。同時,《飛樂時空》也在馬來西亞進行宣傳。

許多新加坡出名作詞人如:Naomi女士、王芮齊先生、邢增華先生、劉國明先生、許環良先生、吳慶隆先生、黃韻仁先生、譚志華先生、小寒女士、洪俊揚先生、林倛玉先生和張思爾先生都曾擔任《飛樂時空》的貴賓與評審。此外,出名歌手如:龔芝怡、阿杜、張峰奇、彭佳慧、蔡淳佳、陳偉聯、黃義達、蘇打綠和鈴凱也曾被邀請擔任特別嘉賓。當中有潘嘉麗和謝慧嫻在《飛樂時空》演出過。

第22屆《飛樂時空》

[編輯]

第22屆的《飛樂時空》於2016年的8月份圓滿落幕。

時間線

[編輯]

第22屆飛樂時空

[編輯]
日期 活動
2015年12月20日至2016年5月22日  徵稿時期
 2016年3月22日  詞曲創作分享會
2016年6月25日 工作坊
2016年7月17日  造勢活動
2016年8月20日 大決賽

第23屆飛樂時空

[編輯]
日期 活動
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5月22日  徵稿日期
2017年3月29日 詞曲創作分享會 
2017年6月17日 工作坊 
2017年7月8日  造勢活動 
2017年8月26日  大決賽

獎項

[編輯]

第21屆飛樂時空

[編輯]
獎項 獎品 作品 作詞人 作曲人
冠軍 現金 $12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認輸》 文慧如  張暐弘
亞軍 現金 $5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轉角的微笑》 萬里瑩  郭渭棋
季軍 現金 $3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傻瓜》 劉智晃  余清俊
最佳作詞獎 現金 $1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認輸》 文慧如 張暐弘
最佳作曲獎 現金 $1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轉角的微笑》 萬里瑩   郭渭棋 
最佳人氣獎  現金 $1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傻瓜》 劉智晃  余清俊

第22屆飛樂時空

[編輯]
獎項 獎品 作品 作詞人 作曲人
冠軍 現金 $12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時間逆轉》 黃琬珺 張慧玲
亞軍 現金 $5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城市》 蔡秀俐 蔡秀俐
季軍 現金 $3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不說話了》 吳俊偉  吳俊偉 
最佳作詞獎 現金 $1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時間逆轉》 黃琬珺 張慧玲
最佳作曲獎 現金 $1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脫離》 鄭耀勝  鄭耀勝 
最佳人氣獎  現金 $1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脫離》 鄭耀勝  鄭耀勝

第23屆飛樂時空

[編輯]
獎項 獎品
冠軍 現金 $10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亞軍 現金 $50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季軍 現金 $3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 原聲結他
最佳作詞獎  現金 $2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最佳作曲獎 現金 $2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最佳人氣獎  現金 $150 + 獎盃一座 + 獎狀

決賽的入圍者與表演嘉賓

[編輯]
活動 決賽入圍者 表演嘉賓
第21屆飛樂時空 Steve Soh & Rex Vun; Cheong Waii Hoong; 文慧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張一清; 余清俊 & 劉智晃; 劉松雨; 郭渭棋 & 萬里瑩; 王家毅 & 陳惠貞 許嫌玲
第22屆飛樂時空 蔡秀俐; 鄭耀勝; 姚淑婷; 黃琬珺 & 張慧玲; 吳俊偉; 蔡佩珊; 陳靜暄[3] 鈴凱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7-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大学校园中文词曲创作风气 每届收件上百份 学生作品受音乐人认同. 聯合早報. 2016-04-24. 
  3. ^ 存档副本. [2017-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