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華
陳天華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陳顯宿 1875年3月6日 大清湖南省新化縣 |
逝世 | 1905年12月8日 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大森海灣 | (30歲)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陳思黃 |
教育程度 | 資江書院 新化實學堂 嶽麓書院 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 |
職業 | 政治人物 |
活躍時期 | 20世紀早期 |
經歷
| |
代表作
|
陳天華(1875年3月6日—1905年12月8日),中國近代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台、過庭,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人,中國同盟會會員,清末革命人士。
生平
[編輯]早年就學湖南長沙嶽麓書院,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國民教育會,從事反清活動。1904年與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策劃武裝起義,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民報》編輯,以通俗的文體著《警世鐘》《猛回頭》《獅子吼》《國民必讀》《最近政見之評決》《最近之方針》《中國革命史論》等文,宣傳革命思想,影響「較之章太炎《駁康有為政見書》及鄒容《革命軍》,有過之,無不及」[1]。
1905年10月在東京都參加反對日本文部省所頒《取締清國人留日學生規則》(日語:清国人ヲ入学セシムル公私立学校ニ関スル規定)的活動。這個規則有很多內容,主要有三條:第一是中國留學生一定要在清朝政府駐日公使和日本學堂登記,留學生的活動、到哪裏去都得要登記;第二通信要登記,給國內給朋友寫信都必須登記;第三不准住到別的地方去,只能住在留學生學校的宿舍。這個規則一推出,就引起廣大留日學生的抗議,但是在該如何具體應對的方式上,留學生們出現了嚴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為代表,主張全體同學罷學回國;一派以汪兆銘和胡漢民為代表,主張忍辱負重留在日本繼續求學,兩派發生了激烈爭吵。當時的《朝日新聞》攻擊中國人缺乏團結力,說中國留學生是「放縱卑劣」的一群人。陳天華留下《絕命書》五千言,又有致留日學生總會一信[2]。
1905年12月8日晨,陳天華在東京大森海灣蹈海自盡,以示用自己的死讓中國人在羞憤中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與陋習,督促、勸戒、警醒國人務必正視這些缺陷與陋習並加以改變。1905年12月25日,黃興為《絕命書》作跋[2],孫中山稱讚其為「熱心血性的革命黨」。
1906年春天,當陳天華的靈柩運回上海後,中國公學為他和另一位投黃浦江自盡的同盟會員姚宏業舉行了公葬會議,到會千餘人,會上宣讀了姚宏業的遺書和陳天華的絕命辭。會議決定將陳姚靈柩一起送回家鄉湖南,舉行公葬。葬於長沙嶽麓山[3]。
其作品經後人收集、整理,有《陳天華集》。
參考文獻
[編輯]- 孔祥吉:〈陳天華若干重要史實補充訂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