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古征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征戰
蒙古征服之領土
蒙古帝國在1206年至1294年之間佔領的領土變化
日期1206年-1259年9月
地點
結果

蒙古人佔領大部分之歐亞大陸

蒙古軍征戰,發生於13世紀初蒙古帝國建立後,成吉思汗及其子嗣率軍在歐亞大陸中東各地征戰,政權控制地區在一百多年間迅速擴張,其極盛時期之領土範圍,使其成為有史以來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

在這透過征戰、屠殺和破壞進行的擴張中,估計數以千萬計的人口受直接或間接影響而死亡,且至少超過一半的受害者身處中國大陸[1],其他嚴重受害地區包括現代伊朗[1][2]和伊拉克所在地區(灌溉及排水設施系統遭摧毀)[3]等。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結束被認為與來自蒙古軍隊的破壞有重大關聯。波斯灣地區的伊斯蘭文明直到中世紀後才得以恢復。[4]

黑死病的傳播被認為與此有重大關聯,征戰過程所致大量人口死亡,也被認為是黑死病流行所致。

由於大量難民由中國大陸北方向南方遷徙,促成了漢人等族群的定居社會擴張到長江以南的地區。[5]

這被視為全面戰爭的早期案例。[6]

征服策略

[編輯]

蒙古領導人和軍隊鼓勵被征服者服從和納貢,成為附庸(如高麗);但是,一旦出現抵抗,即使用靈活且機動的小型部隊,進行不分軍民之無差別屠殺和破壞(如花剌子模王朝的滅亡),以達震懾其他不服從者之效果,並在屢次操作中驗證透過製造普遍恐慌而促使被征服者順從的有效性[7][8]。破壞的重要目標包括農業設施,主要後果包括飢荒[2][3]

屠殺對象主要是不分年齡的被征服男性[9](有時以殘酷的方式虐殺,甚至被煮食[10]),女性也被虜作性奴役用途[9],但有時也有可能被殺[10]

有時,蒙古軍隊也會將染病死者的屍體拋擲到敵方陣地,以期敵方人員染病(導致戰鬥能力下降等);黑死病的傳播被認為與此有關。這被認為是一種生物戰[11][12]

蒙古軍隊經常練習假裝撤退,並屢次在交戰時使用這種策略。[13]

軍事組織

[編輯]

馬匹

[編輯]

每個戰士通常擁有3到4匹馬[14],交替騎乘通常使他們得以高速前進,而不會讓馬匹過度疲累或受其表現影響;當感到馬疲憊時,便換騎另一匹。同時,戰士們以保護自己的方式保護馬匹,並用層狀鎧甲覆蓋牠們;馬甲分為五個部分,覆蓋範圍包括前額,有一塊特製的板子綁在脖子兩側。[15]

戰士們會將樹枝或樹葉綁在馬後面,在地上拖曳,在距離敵方陣地遠處製造塵土飛揚的現象,使敵方認為軍隊規模龐大,而產生投降的心理壓力。由於每個戰士擁有不只一匹馬,他們在正式交戰前會讓囚犯和平民騎馬,以向敵方誇大戰鬥人員數量。[16]

騎兵

[編輯]

軍隊主要由騎射戰士組成,且人員數量相對少。以小型編隊靈活機動作戰,針對敵方各個方面進行策略性分工作戰;經常使用心理戰手段破壞對手士氣。有多次以相對少的人員擊敗對手的紀錄。[17]

戰士的射程可能超過200公尺,也可以在150或175公尺的範圍內進行定點射擊,這決定了輕騎兵部隊的戰術接近距離。有時以平拋運動式的射擊攻擊相距400公尺的敵方作戰單位(在沒有瞄準單個士兵的情況下),可能用以破壞對方士氣並驚嚇其馬匹。[18]

複合弓

[編輯]

主要武器是由牛角、木材和層壓方式製成的複合弓;牛角層位於內表面以抵抗壓力,而腱層位於外表面以抵抗張力,如此結構使得它的體積得以便於騎射用途,同時保持出色的作戰效能。[15] 這種弓的製造技術在清代蒙古被滿清政權抑制,因而失傳。[19]

[編輯]

裝有60支的箭袋被綁在騎兵的背上和馬匹上。弓箭手通常攜帶2到3張弓(一張較重,用於徒步使用,另一張較輕,用於騎射),並配有多個箭袋和銼刀,用於磨銳箭頭。這些箭頭在第一次加熱至發紅狀態後,透過將它們浸入鹽水中使之硬化(參看熱處理)。 [20]

重力拋石機

[編輯]

這種武器被用於攻城,在襄樊之戰的應用特別為人所知,又被稱作「回回砲」。[21]

炸彈

[編輯]

1274年圍攻邵陽時,伯顏利用風向,命令部眾以「熔化的金屬炸彈」轟擊城區,隨後引發大火,並導致城池被攻陷。1275年,伯顏再次在攻擊常州時使用炸彈,然後率眾衝入城中,屠殺拒絕投降者。[22]

火藥

[編輯]

據文獻記載,元日戰爭中元軍方面使用帶有火藥的武器進行攻擊。

將被征服者編入軍隊

[編輯]

蒙古征服者經常將各地的被征服者編入其軍隊,軍隊因而不斷擴張。[23]

戰鬥號令

[編輯]

在戰鬥中使用信號旗和吹號角,也使用信號箭,以傳達移動指令。[24]

主要的三次西征

[編輯]

第一次西征,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十四至十九年(1218—1223年),成吉思汗率蒙軍與花剌子模王國、高加索諸國、欽察人和基輔羅斯諸國的戰爭。建立了察合台汗國

第二次西征,大蒙古國窩闊台汗八年至十四年(1235—1242年),窩闊台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歐洲諸國的戰爭。建立了欽察汗國(或稱金帳汗國)。

第三次西征,大蒙古國蒙哥汗六年至十年(1252年一1259年9月),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十萬大軍攻滅木剌夷國阿拔斯王朝、敘利亞阿尤布王朝的戰爭。建立了伊兒汗國

征戰列表

[編輯]
1259年,蒙哥汗統治下的鼎盛時期。
  • 1259年-1260年,金帳汗國入侵波蘭王國,破其都克拉科夫,並在桑多梅日屠殺了天主教徒,大肆劫掠後即撤軍。
  • 1263年,伊兒汗國東羅馬帝國簽訂同盟條約,同盟關係直至1328年。
    • 1324年、1337年,金帳汗國劫掠了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
  • 1264年-1308年,蒙古派3000士兵入侵庫頁島,收伏當地住民骨嵬
  • 1274年、1281年,蒙古入侵日本鎌倉幕府抗元成功。
    • 1274年,第一次入侵日本,日方稱為文永之役。蒙古軍於陸戰勝利,後因戰事膠着決定撤退,但蒙古戰艦遭颱風襲擊,僅少數人倖存。
    • 1281年,第二次入侵日本,日方稱為弘安之役。蒙古軍登岸失敗,且蒙古戰艦再遇颱風襲擊,全軍覆沒。
  • 1277年-1301年,蒙古征服緬甸蒲甘王國於1287年成為元朝之傀儡國。
    • 1277年,第一次入侵緬甸,蒙古軍擊敗蒲甘軍隊。
    • 1287年,第二次入侵緬甸,蒲甘王國承認元朝為其宗主國。
    • 1300年-1301年,進攻反叛的敏塞王國,但蒙古將領收受賄賂而撤軍。
  • 1281年,伊兒汗國入侵敘利亞,在霍姆斯馬木留克蘇丹嘉拉溫領軍擊退。
  • 1299年-1303年,伊兒汗國再次入侵埃及馬木留克,伊兒汗合贊率軍進攻,初期進展順利,攻入阿勒頗、大馬士革,大軍直指耶路撒冷,但於1303年4月在大馬士革近郊遭馬木留克的蘇丹拜巴爾二世擊退,合贊駕崩後從此未再進犯黎凡特地區。
  • 1284年-1285年,金帳汗國入侵匈牙利王國,但在特蘭西瓦尼亞被匈牙利軍隊擊退。
  • 1285年,金帳汗國劫掠了保加利亞帝國。
  • 1291年、1297年,蒙古兩度探訪東方海島流求國
  • 1293年,元朝元世祖晚年對爪哇島的入侵戰爭,元爪戰爭爆發;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戰艦組成的海軍,從福建行省泉州渡海,登陸爪哇島,聯合滿者伯夷王克塔拉亞薩,攻打信訶沙里國叛將賈亞卡特望,消滅信訶沙里國。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
  • 1307年,蒙古欲弭平吉蘭的當地氏族勢力,但慘敗而返。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0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Genghis Khan. HISTORY. 2023-06-26 [2024-05-31] (英語). 
  2. ^ 2.0 2.1 Smith, John Masson. Mongol Manpower and Persi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1975, 18 (3). ISSN 0022-4995. doi:10.2307/3632138. 
  3. ^ 3.0 3.1 Durant, Will. The Age of Faith: A History of Medieval Civilization--Christian, Islamic, and Judaic-- from Constantine to Dante, A.D. 325-1300. MJF Books. 1993-03. ISBN 978-1-56731-015-3 (英語). 
  4. ^ Durant, Will. The Age of Faith: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Volume IV. Simon and Schuster. 2011-06-07. ISBN 978-1-4516-4761-7 (英語). 
  5. ^ Lary, Diana. Chinese Migrations: The Movement of People, Goods, and Ideas over Four Millenni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2-06-08. ISBN 978-0-7425-6765-8 (英語). 
  6. ^ Upshur, Jiu-Hwa L.; Terry, Janice J.; Holoka, Jim; Cassar, George H.; Goff, Richard D. Cengage Advantage Books: World History. Cengage Learning. 2011-01-20. ISBN 978-1-111-34514-3 (英語). 
  7. ^ Offense and Defen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2-01-01. ISBN 978-1-4128-2993-9 (英語). 
  8. ^ Weatherford, Jack.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Crown. 2005-03-22. ISBN 978-0-307-23781-1 (英語). 
  9. ^ 9.0 9.1 元朝秘史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24-05-31] (中文(繁體)). 
  10. ^ 10.0 10.1 南村輟耕錄 (四部叢刊本)/卷之九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24-05-28] (中文(繁體)). 
  11. ^ Vincent Barras and Gilbert Greub. "History of biological warfare and bioterrorism"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14) 20#6 pp 497–502.
  12. ^ Andrew G. Robertson, and Laura J. Robertson. "From asps to allegations: biological warfare in history", Military medicine (1995) 160#8 pp: 369–373.
  13. ^ Keegan, John. A History of Warfare.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12-09-19. ISBN 978-0-307-82857-6 (英語). 
  14. ^ Morris, Rossabi. All the Khan's Horses (PDF): 2. October 1994 [2007-11-21]. 
  15. ^ 15.0 15.1 George Lane. Genghis Khan and Mongol Rule. Westport, CT: Greenwood, 2004. Print. p.31
  16. ^ sca_class_mongols. Home.arcor.de. [2014-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8 June 2011). 
  17. ^ Hildinger, Erik. Mongol Invasions: Battle of Liegnitz. Military History. June 1997 [28 June 2014]. 
  18. ^ Saunders, J. J. 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 Conquest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1-03-29. ISBN 978-0-8122-1766-7 (英語). 
  19. ^ The Archery Tradition in Mongolia. www.atarn.org. [2024-05-31]. 
  20. ^ "Daily Life in the Mongol Empire", George Lane, (page 102)
  21. ^ Chevedden, Paul E.; et al. (July 1995). "The Trebuchet". Scientific American: 66–71.
  22. ^ Andrade, Tonio (2016), The Gunpowder Age: China,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in World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3597-7
  23. ^ Lane, G. (2006). Propaganda. In Daily Life in the Mongol Empire.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4. ^ Gabriel, Richard A. The Great Armies of Antiquity. Praeger Publishers. 2004: 343. ISBN 0275978095. 
  25. ^ 元史》太祖本紀、耶律楚材列傳
  26. ^ Peter Jackson. The Delhi Sultanate: A Political and Military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022-01-12]. ISBN 978-0-521-5432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p.34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