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紡織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紡織品

紡織品(英語:Textile[1]Woven fabric),是用紡織材料製成的一種輕工業產品。紡織品是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特別是服裝和飾品,在工業等領域中應用也非常廣泛。

歷史

[編輯]
馬王堆漢墓一號坑出土的梭織絲綢紡織品。

人類穿衣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萬到50萬年前[2]。早在石器時代晚期,中東地區就出現了織物[3]。距今已6000多年的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的底部有織物印痕;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帶苧麻布,距今4700多年。新石器時代的紡織產品主要是各種短纖維織物。這些織物上有手繪、織紋、刺繡形成的花紋或簡單圖案。[4]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紡織品最早的國家之一,最著名的紡織品莫過於絲綢[5]。公元前後,中國絲織品經過著名的「絲綢之路」 輾轉傳到歐洲,對溝通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產生了積極作用。印度則在公元前300年就生產精美印花棉織物麥斯林薄紗;埃及在3~12世紀生產的以亞麻和毛為原料的提花掛毯;12世紀以後,波斯和意大利開始生產天鵝絨。20世紀上半葉,錦綸腈綸滌綸合成纖維相繼投入工業生產,因其較好的紡織性能和經濟價值,生產規模不斷擴大。[6]

材料

[編輯]

紡織材料是指纖維及纖維製品,具體表現為纖維、紗線織物及其複合物。纖維是紡織材料的基本單元。纖維可以通過混合、梳理等工序可以織造成為很長的紗線。紗線可以進一步用於織布、制繩等。

纖維

[編輯]

紡織纖維(英語:textile fiber)分為自然界生長形成的天然纖維和經過化學加工形成的化學纖維兩大類。化學纖維又分為人造纖維合成纖維,其中人造纖維是以自然界的物質為原料,加工成為適宜於紡織應用的纖維;合成纖維是天然原料經過合成然後加工而成的纖維。

天然纖維(英語:natural fiber)包括等,其中棉和麻是植物纖維,毛和絲是動物纖維。石棉礦物纖維,是重要的建築材料,也可以用來製造防火紡織物。[7]

人造纖維主要是粘膠纖維,用木材、棉短絨或某些草類的天然纖維素製成。長短粗細和毛纖維相近的稱人造毛,和棉纖維相近的稱人造棉,長絲狀的稱人造絲[8]。此外,玻璃纖維也常被認為是人造纖維的一種,製成的紡織品有抗酸鹼等化學試劑腐蝕的作用。

合成纖維多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原料,經過合成為高分子,然後紡絲製得。包括滌綸錦綸氨綸腈綸等。[9][10]

紗線

[編輯]

紗線是一種由紡織纖維加工成的具有一定細度、長度無限的紡織品,用於織布、制繩、制線、針織刺繡等。由短纖維互接紡制而成的稱為紗(英語:yarn),由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紗合併加捻而成的稱為(英語:thread),所以一般說單紗、股線。由兩種或多種纖維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紗線稱為混紡[11]

織物

[編輯]
各種不同的布,從左至右為:平織棉、絲絨布、棉布、印花棉布、毛氈布、布、布、麻布、聚酯棉。

織物(英語:fabric)俗稱,按原料可分為棉型織物、毛型織物、絲型織物、麻型織物、純化學纖維織物等五個門類。

棉織物俗稱棉布,是以棉紗為原料織造的織物,如牛仔布帆布等。棉型織物價格低廉,適用面廣,是較好的內衣、嬰兒裝及夏季面料,也是大眾化春秋外衣面料。[12]

毛織物俗稱呢絨,是以等哺乳類動物身上的為原料織造的織物[13]。其中,「呢子」是一種較厚較密的毛織品,多用來做制服、大衣等冬裝;「絨布」則泛指表面有一層細毛的布料,常見的有天鵝絨法蘭絨長毛絨等。

絲織物俗稱絲綢,是用蠶絲編製成的一種紡織品。根據組織結構、採用原料、加工工藝、質地、外觀形態和主要用途,絲織品可分成、葛、等十四大類。其中,傳統上有四種絲織物並稱為綾羅綢緞

麻織物是以麻纖維織造的織物。常見原料有苧麻亞麻等,因穿着涼爽舒適,多用於夏季面料。此外,黃麻劍麻蕉麻的織物多用於包裝袋、漁船繩索等,在服裝上很少使用。另外還有羅布麻等新興的保健面料。[14]

其他常見的布料還有芭蕉布高山花布火浣布等。

分類

[編輯]
絲帶

現代紡織品按生產方式不同分為類、帶類類、機織物針織物無紡布等六個門類。[15][需要解釋哪個國家/機構的分類標準?]

紡織品分類[16]
類別 名稱 產品
類26 紗和線;機織織物和簇絨織物 紡織纖維、纖維紗及線、人造長絲、機織織物、紗羅織物、玻璃纖維織物
類27 紡織製成品,服裝除外 縫製的紡織製品、地毯、捻線、繩、索、纜、裝飾帶、刺繡
類28 針織物或鈎編織物;服裝 絨頭織物、毛圈織物;褲、襪、襯衫、手套

用途

[編輯]
毛巾

日用紡織品

[編輯]

工業紡織品

[編輯]

工業紡織品側重強度重量等物理特性。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bu Sayed. Difference between Textile and Fabric. Textile Apex.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2. ^ Mary Bellis. The History of Clothing. ThoughtCo. 2016-10-07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3. ^ John Hearle. Creativity in the Textile Industries : A 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 Mather Lecture, Manchester 2000.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02-08-01. ISBN 978-1870372558 (英語). 
  4. ^ 周啟澄; 高漢玉; 包銘新. 世界纺织史.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5. ^ Watt, James C.Y.; Wardwell, Anne E. When silk was gold: 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7 [2017-11-02]. ISBN 08709982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3). 
  6. ^ 蔡黎明; 楊錦釗. 纺织品.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7. ^ 安瑞鳳. 天然纤维.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8. ^ Karen L. LaBat; Carol J. Salusso. Classifications & Analysis of Textil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3. 
  9. ^ W. Merton; J. Hearl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xtile fiber 2. London: The Textile Institute. 1975. 
  10. ^ 嚴灝景. 纺织纤维.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11. ^ 河南質佳檢測. 科普:纱线丝的区别及常见分类. 搜狐網. 2017-04-20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12. ^ Yanchao. 棉织物分类. 錦橋紡織網. 2008-11-04 [2017-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13. ^ 呢绒. 漢典.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 
  14. ^ 周璐英、王越平. 现代服装材料学 2.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1-5: 020 [2017-11-02]. ISBN 978750647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15. ^ 上海市紡織工業局 (編). 纺织品大全. 紡織工業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06403955. 
  16. ^ 聯合國. 产品总分类 (CPC) (PDF) 1.1. 紐約. 2007: 43–51 [2017-11-01]. ISBN 978-92-1-561004-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25).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