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37師團 (日本陸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37師團(だいさんじゅうななしだ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師團之一。 七七事變爆發後,由於從華北華中華南地區的戰線持續擴大,戰爭陷入泥沼化中,為了替換下在中國第一線作戰的甲種野戰師團,以維持佔領地的治安和警備為目的,而於1939年(昭和14年)2月7日新設立的三單位編制治安師團之一,[1]豫湘桂會戰中走遍了北京曼谷,被譽為日本最能走的部隊,也被稱作「冬兵團」(冬兵団)。[2]

沿革

[編輯]

編成後立即被投入中國戰線,為了對抗八路軍的活動而被編入華北地區第1軍作戰序列,同時換下第20師團負責山西南部的警備任務,和其他治安師團同樣也在1939年(昭和14年)夏之後參加了各種治安作戰。

太平洋戰爭開戰後於第1軍隷下仍被派駐於山西省,1944年(昭和19年)2月,將山西省的駐防地交給前來換防的第69師團,3月31日被編入第12軍(指揮官為內山英太郎中將)戰鬥序列參加大陸打通作戰(一號作戰),4月17日戰鬥開始後,在第一階段豫湘桂會戰中於4月23日佔領河南新密,4月30日佔領許昌。緊接着同年7月17日編入第11軍(指揮官為橫山勇中將)戰鬥序列,在第二階段豫湘桂會戰中於9月29日佔領湖南省寶慶,11月24日抵達廣西南寧,12月10日由綏祿法屬印度支那方面北上同第21師團的部隊進行連絡從而達成大陸打通戰略,12月19日編入第38軍 (日本陸軍)戰鬥序列。編入印度支那駐屯軍(同年12月20日改稱為第38軍)隷下在泰國坤西育府萬那縣近郊駐屯,預備對英軍作戰,在當地迎來終戰並於1946年(昭和21年)復員[3]

師團概要

[編輯]

歴代師團長

[編輯]
  • 平田健吉 中將:1939年(昭和14年)3月9日 - 1940年(昭和15年)8月1日
  • 安達二十三 中將:1940年(昭和15年)8月1日 -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5日
  • 長野祐一郎 中將:1941年(昭和16年)10月15日 - 1945年(昭和20年)4月7日
  • 佐藤賢了 中將:1945年(昭和20年)4月7日 - 終戰

最終所屬部隊

[編輯]
  • 步兵第225聯隊(熊本):鎮目武治大佐
  • 步兵第226聯隊(都城):岡村文人大佐
  • 步兵第227聯隊(鹿兒島):河合自一大佐
  • 山砲兵第37聯隊:河野武夫中佐
  • 工兵第37聯隊:遠藤秀人中佐
  • 輜重兵第37聯隊:米岡三郎大佐
  • 第37師團通信隊:丸田憲治郎少佐
  • 第37師團第1野戰醫院:陸哲之軍醫少佐
  • 第37師團第2野戰醫院:岩崎豐次軍醫大尉
  • 第37師團第4野戰醫院:阿部隣太郎獸醫少佐
  • 第37師團防疫給水部:関三千夫軍醫大尉
  • 第37師團病馬廠:阿部隣太郎獸醫少佐

註釋

[編輯]
  1. ^ 同一時間新設立有第32師團第33師團第34師團第35師團第36師團。同年6月30日新設立第38師團第39師團第40師團第41師團
  2. ^ 在隷下的步兵第227聯隊作為中隊長參加了大陸打通作戰,中國大陸から仏印、英領マレーを転戰,マレーで終戰を迎えた太田武男大尉の著書に《歴戰1萬5000キロ―大陸縦斷一號作戰従軍記》がある。
  3. ^ 戰後,坤西育府的駐屯地,泰王國陸軍的ジュラジョームクラオ士官候補生學校に転用された。また,ナコーンナーヨック県のプランマニー寺慰霊碑奉賛會が納めたがある。

參考文獻

[編輯]
  • 秦郁彥編《日本陸海軍総合事典》第2版,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
  • 外山操,森松俊夫編著《帝國陸軍編制総覧》芙蓉書房出版,1987年。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