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敬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羅耶英語Peder Severin Krøyer於1888年的油畫作品《嘿,嘿,好耶!》(Hip, Hip, Hurra!),描繪自己和數位畫家在斯卡恩一場聚會上敬酒的情景

敬酒(英語:Toast)又名祝酒,是宴會上的一種儀式,由主人向客人敬酒叫,客人要回敬主人叫,有時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吉祥話。客人之間相互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即行酒,有些地方又稱為「打通關」。

中國傳統禮儀上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有些民族要求把酒喝光才符合禮儀。

西方文化

[編輯]

西方習慣一般只在開始吃飯前敬酒一次,會在敬酒時碰杯,同時依當地語言說一個專用的詞彙(如英語cheers、德語prost、西語salud)或特定的願望(例如健康、幸運、或某件事順利達成)。在正式宴會中則會由一人敲杯子請所有賓客注意後,對宴會的主角發表祝賀敬酒,其他人也一起聽祝賀詞,並在祝賀結束後一起喝酒,但無法碰杯,只會舉杯致意。在宴會中敬酒的人以及發表的賀詞常常會事先準備好、內容可能是長達數分鐘的演講。

在德國,依杯子類型的不同會碰不同的部位,並且碰杯時必須看着對方的眼睛;如果沒有看着對方的眼睛,德國人認為這會造成接下來七年的性愛不圓滿。

東亞文化

[編輯]

東亞文化常會在席間重複敬酒,一般來說被敬酒的人不能拒絕,否則是不給面子。有些地方會要求杯子一定要碰到,真的碰不到則以碰桌子代替。在敬酒時通常會說「乾杯」,有時會如字面意義要求把杯中的酒喝完。有些人在喝了酒之後會再次舉杯向對方致意、或是將杯底展示給對方看證明確實有喝完。

危害

[編輯]

因為會重複進行且不能拒絕,東亞的敬酒容易造成飲酒過量,增加酒駕酗酒人數、過度飲酒也會讓人失去自我保護能力,一些人的飲酒量也是因為敬酒文化而增加、危害健康;「以茶代酒」及「以水代酒」可以避免敬酒文化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