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托馬斯·品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托馬斯·品欽
Thomas Pynchon
1953年的品欽
出生 (1937-05-08) 1937年5月8日87歲)
 美國紐約州格倫科夫
職業短篇故事作家,小說家
國籍 美國
體裁黑色幽默
歷史小說
諷刺文學
科幻小說
文學運動後現代主義
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
獎項麥克阿瑟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1]

簽名

小托馬斯·魯格斯·品欽(英語:Thomas Ruggles Pynchon, Jr/ˈpɪnˌɒn/[2],1937年3月8日),生於紐約美國作家,以寫晦澀複雜的後現代主義小說著稱。品欽來自長島,曾於美國海軍服役兩年,並在康奈爾大學獲得了英語學位。在於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早期發表了幾篇短篇小說後,他開始創作他賴以成名的長篇小說:《V.》(1963年),《叫賣第49組》(1966年),《萬有引力之虹》(1973年),《葡萄園》(1990年),《梅森和迪克遜》(1997年)和《抵抗白晝》(2006年)。最新作品《放血尖端》於2013年9月17日出版。

品欽被許多讀者和批評家視作當代最優秀的作家之一。他是麥克阿瑟獎布克獎獲得者,並幾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小說和非小說作品都包含着豐富的意旨、風格和主題,涉及到(但不僅僅限於)歷史自然科學數學等不同領域。品欽也因對公開個人信息的排拒而知名:沒有多少他的照片曾被公佈,自1960年代開始流傳着種種關於他住所和身份的傳聞。

生平

[編輯]

托馬斯·品欽於1937年生於紐約長島格倫科夫,是老托馬斯·魯格斯·品欽(1907年–1995年)和嘉芙蓮·弗朗西斯·班尼特(1909年–1996年)的三個孩子之一。他最早的美國祖先威廉·品欽,於1630年隨溫斯洛普船隊移居馬薩諸塞灣殖民地,其後一連串的品欽後裔在美國的土壤上獲得了財富和名譽。品欽的家族背景與他的家系視角為他的小說(尤其是《秘密融合》(1964年) 和《萬有引力之虹》(1973年)中敘述的Slothrop家族史)提供了原始材料。

童年和教育

[編輯]

品欽就讀於牡蠣灣中學,在那兒他被授於「年度學生」獎並將他的幾篇短片小說投稿於校報(Pynchon 1952-3)。這些少年時代的創作已包含日後貫穿他創作的一些重大主題:古怪的名字、一知半解的幽默、違法使用毒品以及偏執狂。

1953年16歲時他中學畢業後,品欽於康奈爾大學進修工程物理,然而在第二年末離開大學去為美國海軍服役。1957年他返校以完成英語學位。他第一篇公開發表的小說,《細雨》,於1959年出現在《康奈爾作家》上,講述了一名曾於美國海軍服役的戰友的親身經歷;然而後來品欽小說的人物和情節多是基於他自己在海軍的經歷體驗。

在康奈爾,品欽開始了與理查德·法里納持續一生的友誼,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題獻給法里納,他亦曾參加過法里納的婚禮和葬禮。大約在奧克利·霍爾1958年發表小說《魔術師》時,兩人一起短暫的引領了品欽稱之為「微型邪典」(「micro-cult」)的風潮。(以後他曾在1983年為法里納的小說《Been Down So Long It Looks Like Up to Me》所寫的引言裏回憶起他的大學生活,該小說初版於1966年。)據傳品欽也曾出席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講演,那時納博科夫在康奈爾教授文學。雖然納博科夫之後說對品欽沒有印象(儘管納博科夫的妻子薇拉,她曾為她丈夫學生的作業評分,談到他那與眾不同的筆跡——同時包含印刷體的和草書的字母),其他康奈爾的老師,比方小說家詹姆士·麥康基,回憶說他是個有天賦的特別的學生。1958年,品欽和他的康奈爾同學 柯克帕特里克·塞爾合寫了科學幻想音樂劇《Minstral Island》的一部分甚或全文,它描述了一個IBM統治的反烏托邦式未來世界。 (Gibbs 1994)。品欽於1959年6月拿到了學士學位。

早期生涯

[編輯]

《V.》

[編輯]

離開康奈爾後,品欽開始寫作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從1960年2月到1962年9月,他在西雅圖波音公司雇為技術作家,在那兒他題《波馬克軍隊新聞》(美國空軍波馬克地空導彈而設的技術刊物)編寫安全方面的文章。品欽在波音的經歷使他得到了在《V.》和《叫賣第49組》中描寫「Yoyodyne」社團的靈感,而他在物理方面的背景和在波音擔任科技刊物編輯的經驗給《萬有引力之虹》提供了許多原材料。當品欽的小說《V.》在1963年出版後,作為當年最優秀的小說贏得了威廉·福克納基金的獎勵,並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3]

從波音公司辭職後,品欽曾在紐約和墨西哥呆過,之後他去了加利福尼亞,據傳196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和1970年代早期他都住在哪裏,特別是在曼哈頓海灘的一間公寓裏,(參見Frost 2003),他寫出了最為人所稱道的作品《萬有引力之虹》。這一時期的品欽沉溺於嬉皮反傳統文化的習性和生活方式之中(打個比方,參見Gordon 1994);然而在後來的回顧中他對這一時期青年運動的動機、價值和成就的看法,尤其在1984年為《遲鈍的學習者》所寫的引言中,表現出極大的曖昧。

1964年,他的在伯克利加州大學作為研究生學習數學的申請被拒絕(Royster 2005)。1966年,品欽寫了一份關於洛杉磯華茲暴動後果和遺產的第一手報道,題為《深入華茲思想的旅行》,這片文章首次發表在《紐約時報雜誌》。(Pynchon 1966

1960年代中期,品欽也經常為一大批小說和非虛構作品寫廣告和介紹。其中之一是為霍爾的小說《魔術師》寫的簡短評論,它作為1965年12月出版的《假日》雜誌刊發名為《書籍的禮物》的特寫的一部分與其他七位作家為「被忽視的書」所寫的評論一起被發表。

《叫賣第49組》

[編輯]
品欽創造了「嘶啞的驛車號」作為《叫賣第49組》中「特里斯特羅」社會的標誌

在他於1964年4月給他的代理人Candida Donadio的信中,品欽寫道他正面臨着一個創造性的轉則點,那時有四部小說正在寫作,他聲稱「如果它們像浮現在我腦海里一樣躍然於紙上,那麼它將是千年中的文學事件。」(參見Gussow 1998)1965年12月,品欽禮貌的拒絕了斯坦利·埃德加·海曼讓他去本寧頓大學教授文學的邀請,他寫道他已在兩三年前下定決心立馬寫出三部小說。品欽描述這一決定是出於「一時的瘋狂」但同時記道他「太堅定以至不想將它們的任何一個拋下,更別說將它們全部拋下了」。(參見McLemee 2006)

品欽的第二部小說《叫賣第49組》幾個月後於1966年出版。它到底是否是品欽正在進行的那三四部小說是不明確的,但1965年品欽寫給Donadio的信中他寫道他正着手於寫一部他稱之為「potboiler」(粗製濫造的作品)的小說。當書寫道155頁時,他稱之為「一篇短篇小說,但有着大問題」 並希望Donadio「向一些可憐的笨蛋傾銷它」。(Gussow 1998)

《叫賣第49組》在出版後不久贏得了理查德和希爾達·羅森塔爾基金的獎勵。雖然該書的結構比品欽的其他小說要更加簡單和線性,它迷宮似的情節展現了一個以「特里斯特羅」之名為人所知的古老的郵票組織,一次對詹姆士一世時期復仇劇《送信者的悲劇》的滑稽戲仿,一個包括二戰時期美國步兵的屍骨被用於製造木炭香煙過濾嘴的社團陰謀。在這個和那個相似的奇異現象提示着一系列表面上難以置信的相互聯繫,這正是書中主角奧狄芭·馬斯要面對的。像《V.》一樣,這篇小說大量涉及到科學技術並隱藏着一些歷史事件,這兩篇小說都包含着對美國社會及歷史碎片的沉思。《叫賣第49組》繼續了品欽在作品中使用通俗歌曲和雙關語的習慣,並在他散文化的敘事中加入流行文化的視點。它結合了一種對納博科夫《蘿莉塔》主角的十分直接的暗示,在一個「妄想狂」(一個創辦十餘年的故意用不列顛口音唱歌的樂隊)成員所唱的愛的輓歌之中。

1968年,品欽成為「作家及編輯戰爭稅抗議」的447名簽字者之一。《紐約郵報》和《紐約書評》以整版篇幅列出了那些發誓絕不交納「計劃中10%追加所得稅或任何戰爭指派的追加稅款」的人的名單,並聲稱他們的確信「美國插足越南在道義上是錯誤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968:9).

《萬有引力之虹》

[編輯]

品欽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是他的第三部,《萬有引力之虹》,出版於1973年。這是一部複雜的含沙射影的小說,結合併詳述了他早期作品的許多主題,包括陽否陰述偏執狂種族主義殖民主義陰謀共時性 ,該書衍生出許多註解和評論資料,包括兩篇導讀(Fowler 1980; Weisenburger 1988),研究書籍和學者論文、在線索引和討論,它被認為是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文本之一。《萬有引力之虹》的主要情節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及勝利日接下來幾個星期的倫敦和歐洲其他地方,並在大多數情況下以透視歷史瞬間的方式展開敘述。這樣,品欽的文本通過各種人物形象與不同的敘述性話語均對特殊歷史環境無知這點來形成一種戲劇性反諷,比方對大屠殺的處理,很大程度上觸及到讀者對這一歷史時刻理解的最前線。這樣一種方法產生出一種動態的張力和極度誇張的力矩,這樣讀者和作者似乎都能在對那種用詞的多樣化判斷中不斷接近情節深處。

200px
#eeffff,right

這部小說眼界極為開闊,且往往別具風格地使用頗具幽默的誇張,並在對從物理化學數學歷史宗教音樂文學電影各領域中汲取的素材之處理上顯示出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博學。或許為了與這本與工程學知識如此關係密切的書相適應,品欽《萬有引力之虹》最初的草稿是用一種「整潔、小巧的筆跡寫在工程用方格紙上」的 (Weisenburger 1988)。品欽在整個1960年代及1970年代早期住在加利福尼亞及墨西哥城時一直在寫這部小說,而且顯然在付印之日前對原稿作了許多改寫和增補。

《萬有引力之虹》與艾薩克·巴甚維斯·辛格的《羽毛的王冠及其他故事》一起贏得了1974年的布克小說獎。同年,小說評審團一致推薦《萬有引力之虹》作為普立茲獎候選者;然而普利策協會否決了評審團的推薦,將該小說描述為「無法卒讀」、「浮誇」、「濫用筆墨」、且有些地方「傷風敗俗」,最後該年度普立茲獎沒有獲獎(Kihss 1974)。1975年,品欽謝絕了威廉·迪安·豪厄爾斯文學藝術獎章

《萬有引力之虹》之後

[編輯]

一部題為《遲鈍的學習者》的品欽早期短篇小說選集於1984年出版,其中包含一篇極長的自傳性導言。同年十月,一篇名為《Is It O.K. to Be a Luddite?》的文章於《紐約時報書評》上發表。1988年4月,品欽向《紐約時報》上投稿了一篇關於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題為《心靈的永恆誓約》的詳盡評論。另一篇題為《Nearer, My Couch, to Thee》的文章則作為多位作家思考「七宗罪」的每宗罪系列文章之一被發表於《紐約時報書評》。品欽的主題是 「懶惰」。

《葡萄園》

[編輯]

品欽的第四部長篇小說《葡萄園》出版於1990年,這部小說受到了大部分讀者和批評家的嚴厲批評。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和19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描寫了一名FBI反諜計劃密探和一名激進的女製片人間的關係。 它以強烈的潛在社會政治傾向詳述了發生在威權主義公社主義間的堅決鬥爭、反抗與同謀間的連繫,不過仍保持着一種品欽特有的幽默感。

1988年,他接受了麥克阿瑟獎金,並且至少從1990年代早期開始,許多觀察家提名品欽角逐諾貝爾獎(舉個例子,參見Grimes 1993; CNN Book News 1999; Ervin 2000)。著名美國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將他與堂·德里羅菲利浦·羅斯科馬克·麥卡錫一起列為他那個時代的四個最主要的美國小說家[4]

《梅森和迪克遜》

[編輯]

品欽的第五部長篇小說《梅森和迪克遜》出版於1997年,雖然這部作品最晚1975年就已開始動筆了(Ulin 1997; 參見Gussow 1998)。這部被謹慎研究的小說是一部講述美利堅共和國誕生期間英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森和他的搭檔、測定梅森—迪克遜線的測量員耶利米·迪克遜生活和事業的後現代主義傳奇。雖然它受到一些負面評價,大多數評論家承認它是一次對過去水準的可喜的回歸,而且有些人將其尊為品欽最偉大的作品。

《抵抗白晝》

[編輯]

關於品欽下一部書主題的種種傳言流傳了許多年。這些傳言的許多細節是來自前德國文化部長米高·瑙曼所做的評論,他聲稱他曾協助品欽完成他關於「一個在格丁根大衛·希爾伯特作研究的俄國數學家」的研究,並說新的小說將描繪索菲亞·科瓦列夫斯卡婭的生活與愛情。

2006年7月,Amazon.com預告了品欽的新的還未定名的小說,並刊載了品欽自己寫的作品概要,它宣稱小說的情節發生在1983年芝加哥世博會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時期之間。「世界性的災難將在幾年內迫近,」品欽在介紹中寫道,「這個時代的上層人士中間充滿了普遍的無限制的貪慾、虛偽的虔誠、白痴般的軟弱和罪惡的意圖」。他許諾在書中加入關於尼古拉·特斯拉貝拉·盧戈西格勞喬·馬克斯的片段,像「愚蠢的歌曲」和「奇異的性行為」一樣。後來有消息稱該書的名字叫「《抵抗白晝》」,一位企鵝出版社的發言人證實之前的概要確為品欽所寫。(Pynchon 2006a; Patterson 2006ab; Italie 2006).

抵抗白晝》於2006年11月21日發行,精裝的第一版有1085頁。企鵝出版社沒有為該書做任何宣傳,專業書籍批評家也沒有預先得到時間評論它,這大概也是品欽所想要的。品欽所寫的概要的一個修訂版被用於封面套紙,科瓦列夫斯卡婭確實在書中出現,雖然僅僅作為一百多個人物中的一個。

該小說是它所設定的時代的一系列流行小說體裁的紛繁的大雜燴,小說發行後批評家們對它呈現出各式各樣的評價,雖然許多人認為它有時光彩照人、有時令人疲乏(Complete Review 2006)。 一個《抵抗白晝》維基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小說出版當天創辦,以幫助讀者們明了眾多的人物、事件和主題。

主題

[編輯]

伴隨着對諸如種族主義帝國主義宗教這樣的宏大主題的強調,品欽的作品除借鑑和使用了許多傳統高雅文化和文學形式的要素之外,亦顯示出一種與通俗文化的從事者和產品,諸如連環畫卡通片廉價小說、通俗電影、電視節目烹調術都會傳奇陰謀論以及民間藝術的緊密親緣關係。這種對傳統上「高雅」和「低俗」文化之間的界線的模糊,有時被認為是一種「解構」,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標誌性特徵之一。

特別的,品欽在他的小說和非虛構作品中透露他是個流行音樂的狂熱愛好者。抒情歌曲和仿音樂劇的韻律出現在他的每部小說中,而且在他為短片小說集《遲鈍的學習者》所寫的自傳性導言中,他顯示出一種對爵士搖滾的特別喜好。《V.》中的角色McClintic Sphere就是一個依據像奧尼特·科爾曼查利·帕克特洛尼斯·蒙克這樣的爵士音樂人塑造的一個虛構複合體。在《叫賣第49組》中,「妄想狂」樂隊的領唱炫耀自己的「披頭四式髮型」並以濃重的英國口音唱歌。在《萬有引力之虹》的最後幾頁,有一種傳言指出Tyrone Slothrop,該小說的主角,曾作為The Fool在1960年代發行的唱片中的嘉賓音樂家演奏卡蘇口琴(據品欽的描寫,他曾於1945年在一條德國溪流中奇蹟般的重獲了後來的樂器,他的豎琴,在他在1939年於波士頓羅克斯伯里英語Roxbury, Massachusetts的羅斯蘭舞廳盥洗室里將之弄丟之後,以之改編爵士標準曲目《切羅基》,在那種曲調的基礎上查利·帕克於紐約創造出比波普)。在《葡萄園》中,Zoyd Wheeler和Isaiah Two Four都是音樂人:Zoyd 為一個60年代的名為「The Corvairs」的衝浪樂隊彈奏鍵盤樂器,而Isaiah則屬於一個名為「Billy Barf and the Vomitones」的龐克搖滾樂隊。在《梅森和迪克遜》中,其中一個人物在大學生狂歡酒會上彈奏曲子,後來演變為《星條旗歌》;同時在另一端情節借一個人物之口中不相干的談及《有時作女人很難英語Stand by Your Man》。

在《遲鈍的學習者》的導言中,品欽答謝了一位無政府主義的樂隊指揮斯派克·瓊斯,而且在1994年,他為《Spiked!》專輯、一個貼上短命的BMG Catalyst商標的唱片集寫了3000言的襯注英語liner notes。品欽也為《沒人酷》、獨立搖滾樂隊Lotion英語Lotion (band)的第二張專輯寫了襯注,在其中他聲稱「搖滾是最後碩果僅存的幾個值得尊敬的行業之一,把運轉的樂隊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奇蹟。這基本上就是這些傢伙所做的事情。」據說他也是洛奇·埃里克森的樂迷之一。

貫穿品欽的創作,他經常探討人類性慾心理學社會學數學自然科學技術領域的問題。他最早的短篇小說之一《低地》(1960)特別寫到了關於維爾納·海森堡不確定原理的沉思,作為講述個人經驗的隱喻。他接下來的作品《熵》,介紹了這個與品欽名字涵義相同的概念(雖然品欽後來承認他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並說選擇一個如此深奧的概念並試圖談論它是「一種寫小說的低級方法」)。另一篇早期的小說《玫瑰之下》(1961)中,在一眾角色中一個賽伯格的時代背景被錯誤的設置在維多利亞時代埃及(這種寫作風格被稱作「蒸汽朋克」)。這個故事被品欽作了重大改寫後出現在《V.》的第三章。《秘密融合》(1964),品欽的最後一部短篇小說,是一個關於一群面臨美國種族融合政策的年輕男孩的青春故事,它敏感的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在小說的一個情節中,男孩們試圖用數學方法解釋這個新政策,這是他們唯一熟悉的理解這一命令的方法。

《叫賣第49組》同樣提到了熵和通信理論,並包含一些對微積分學芝諾悖論和以麥克斯韋妖之名為人所知的思想實驗的戲仿和借用。與此同時,小說也探討了同性戀獨身生活以及醫學上認可但違反法律的迷幻劑使用。《萬有引力之虹》描述了許多種類的性變態,比如性虐待嗜糞癖觸手侵犯的極端情形,以及在許多情節中對嗑藥的特寫,比如可卡因、天然迷幻劑毒蠅蕈中提煉的毒蠅鹼,尤以對吸食大麻的描寫為多。《萬有引力之虹》尤其得益於品欽的數學背景:在一個情節中,他將吊襪腰帶的幾何形狀與座堂尖頂作類比,均被描述為數學奇點。《梅森和迪克遜》探討了理性時期的的科學、宗教及社會文化基礎同時在錯綜複雜的敘事中將真實歷史人物和小說人物聯繫在一起,與《萬有引力之虹》一樣,該書是歷史編纂元小說的一個典型範例。

影響

[編輯]

讀者和批評家們提供了一個品欽式先驅者的有選擇的名單。與小說中公開提及的作家完全不同: 亨利·亞當斯喬治·德·基里科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埃米莉·迪更生威廉·馬奇萊納·瑪利亞·里爾克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以賽瑪利·里德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帕特里克·奧布萊恩、 和 翁貝托·埃可以及一個傳統宗教人士和哲學資料的混合,與這些人的著作作了可靠的比較:拉伯雷, 塞萬提斯勞倫斯·斯特恩埃德加·愛倫·坡納撒尼爾·霍桑赫爾曼·梅爾維爾查爾斯·狄更斯約瑟夫·康拉德托馬斯·曼威廉·巴洛斯拉爾夫·埃里森帕特里克·懷特以及 托妮·莫里森。一些評論員發現了這些作家在現代主義傳統中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喜歡寫一些涉及形而上學政治問題的長篇小說。比如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弗朗茨·卡夫卡的《城堡》、溫德姆·劉易斯的《上帝之猿》、羅伯特·穆齊爾的《沒有個性的人》以及約翰·多斯·帕索斯的《美國三部曲》。在他為《遲鈍的學習者》所寫的引言中,品欽明確答謝了許多垮掉的一代作家,並特別對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表示了讚賞,他也顯示出他對T·S·艾略特歐內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索爾·貝婁赫伯特·高爾德菲利浦·羅斯諾曼·梅勒的文學作品以及海倫·韋德爾諾伯特·維納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非小說作品的通曉。其他被歸類為與品欽風格類似的當代小說家有: 約翰·霍克斯庫爾特·馮內古特約瑟夫·海勒唐納德·巴塞爾姆約翰·巴思威廉·加迪斯堂·德里羅約瑟夫.麥凱羅伊

品欽小說中極端古怪的人物、狂亂的行為、頻繁的離題、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長度使得評論家詹姆斯·伍德將品欽的作品歸類為歇斯底里的現實主義。其他被貼上「歇斯底里的現實主義」標籤的作家有薩爾曼·拉什迪史蒂夫·埃里克森尼爾·史蒂文森扎迪·史密斯。 被奉為品欽繼承者的更年輕的當代作家有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威廉·伏爾曼理查德·鮑爾斯史蒂夫·埃里克森大衛·米切爾尼爾·史蒂文森戴夫‧艾格斯托馬索·品奇歐(他的筆名是品欽名字的意大利語譯名)。

品欽的作品被許多作家和藝術家引為影響和靈感的來源,這些作家包括: T. 克拉格黑森·博伊爾阿蘭·科巴爾堂·德里羅伊恩·藍欽威廉·吉布森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里克·穆迪阿蘭·莫爾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理查德·鮑爾斯薩爾曼·拉什迪尼爾·史蒂文森布魯斯·斯特林揚·懷德特勞里·安德森扎克·史密斯大衛·柯南伯格亞當·拉普。特別是由於他對吉布森和史蒂文森的影響,品欽成為賽博朋克小說的鼻祖之一。雖然「賽博朋克」一詞在1980年代早期還未開始流行,許多讀者追溯性的把《萬有引力之虹》與其他一些預先體現出之後賽博朋克風格和主題的作品如賽繆爾·德蘭尼的《達爾格楞》、 菲利普·狄克的許多作品當作這一流派的早期作品。品欽小說百科全書式的特質也使得一些人試圖將他的作品與1990年代短命的超文本小說運動聯繫起來(Page 2002; Krämer 2005)。

媒體對他的關注

[編輯]

與品欽私人生活相關的細節鮮為人知;在超過40年的時間裏他小心地避免與記者接觸。只有極少數他的照片為人所知,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他中學和大學期間拍的,而且他的行蹤也經常飄忽不定。

紐約時報書評》中一篇對《V.》的評論將品欽描述為一名住在墨西哥的隱士,從而引發了媒體對品欽貫穿他整個生涯的窮追猛打(Plimpton 1963: 5)。雖然如此,遠離公眾聚光燈成為品欽生活的顯著特徵,而且這產生出許多謠傳和杜撰的軼事。

1970年代和1980年代

[編輯]

在《萬有引力之虹》出版並獲得成功之後,公眾對找出作者真實身份的興趣增加了。在1974年國家圖書獎頒獎典禮上,維京出版社社長湯姆·吉尼柏格安排喜劇演員「教授」歐文·科里英語Irwin Corey 為品欽領獎(Royster 2005)。許多到場來賓不知道科里是誰,並且從沒見過作家本人,他們誤以為是品欽自己站在台上發表科里式的一連串漫談、假裝學者氣質的空話(Corey 1974)。科里講話快結束時一名裸奔者跑入會場,使得現場更加混亂。

《Soho周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聲稱品欽實際上是J.D.塞林格(Batchelor 1976)。品欽對這一觀點的回應(reported in Tanner 1982)十分簡單:「不壞。繼續努力。」

那之後第一篇提供關於品欽私人生活的真實資料的文章是前康奈爾大學校友朱爾斯·西格爾撰寫的一篇傳記,載於《花花公子》雜誌。在西格爾的文章中,他披露品欽對牙齒有着特殊的情結,他的牙齒曾遭受痛苦的全面改造手術;在康奈爾人們給他取了「雄貓」的綽號,且堅持望彌撒;他曾在西格爾的婚禮上擔任男儐相,而且之後曾傳出與西格爾妻子的緋聞。西格爾回憶說品欽確實聽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在康奈爾的幾次講演,但他幾乎聽不懂納博科夫說了什麼,因為他操着一口濃重的俄國口音。西格爾還寫道品欽常說「世界上的每個怪人都與我在某種程度上一致」,後來與他的名字和作品相聯繫的狂熱偏執舉動使這個論點廣為傳播,尤其是通過互聯網(Siegel 1977)、

1980年代末期,作家羅伯特·克拉克·楊說服他的受僱於加利福尼亞機動車管理局的父親查詢品欽的駕駛記錄,用品欽的全名以及他公開的出生日期。結果顯示他當時住在阿普托斯,加利福尼亞,駕駛着一輛達特桑(Young 1992)。這個不正當獲得的被註銷的駕照後來至少落入了兩位發表關於品欽的論著的學者之手。

1990年代

[編輯]

品欽對名聲和公開露面的排斥導致記者們繼續推測他的身份和行為,並更加確立了他在媒體圈內作為「隱士」的名聲。越來越多機敏的讀者和批評家認識到品欽遠離公眾生活可能有其審美的(和意識形態的)動機。比方說,珍妮特·特納·霍斯皮特爾的短篇小說《For Mr. Voss or Occupant》(publ. 1991) 中的主角,向她的女兒解釋她在寫一項關於趨向隱居的作家的研究。帕特里克·懷特埃米莉·迪更生J. D. 塞林格、托馬斯·品欽。他們創造孤獨的人物角色並迷失於他們小說世界的方法。(Hospital 1995: 361-2) 更晚近的時候,書籍評論家亞瑟·薩姆寫道:

這個人對不成為社會名人簡單選擇,一種周期性引起反響而與主流文化不相協調的態度,假定如果品欽與帕麗斯·希爾頓相遇——那種境況,我承認超出想像——作為其結果的物質/反物質爆炸將湮滅從這兒到鯨魚座τ星的萬事萬物。(Salm 2004)

與這樣的名聲稍微不符,品欽曾在主流美國媒體上發表了許多文章和評論,其中包括支持薩爾曼·拉什迪和他當時妻子瑪麗安·維金斯的詞句,在伊朗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以伊斯蘭法庭宣判拉什迪有罪之後(Pynchon 1989)。 在接下來幾年理,拉什迪對品欽《葡萄園》熱心的評論促使品欽暗示拉什迪如果他在紐約的話,兩人將安排一次會見。最終他倆確實見面了,而且拉什迪十分驚訝品欽竟與他之前心目中所想的樣子如此相似。(Hitchens 1997).

1990年代早期,品欽與他的文學代理人梅勒尼·傑克遜——西奧多·羅斯福的一個曾孫女結婚——並於1991年生有一子傑克遜。這暴露了品欽在紐約的行蹤,在他被認為經常往返於墨西哥與北加利福尼亞之間的時期的許多年以後,使得一些記者和拍照者試圖逮到他。在《梅森和迪克遜》於1997年出版前不久,一個CNN攝影隊在曼哈頓拍到了有他在其中的短片。品欽對這一侵犯個人私隱的行為感到憤怒,他打電話給CNN要求不要在在家附近街道所拍的膠片上融入有關他的影像。當問及他喜歡隱遁的天性時,他談到「我相信『隱士』一詞是記者們發明的…它的意思是『不願與記者談話』。」CNN還引用品欽的話說「我已講得很清楚,我不喜歡被拍照」。(CNN 1997)第二年,《星期日時報》的一個記者設法在他與兒子散步時拍到了一張他的照片。(Bone 1998).

NBC約翰·拉洛奎帝秀節目中提及了品欽的作品及聲譽,據傳品欽曾(通過他的代理人)與節目製作者聯繫,提出了一些意見和修正。當局部的品欽觀察成為該節目1994年部分的重頭戲時,它們將排演劇本送與品欽審批;他的一篇小說的題目被用於節目的一個部分中(《太陽之喧囂》),這位小說家顯然否決了一個場景,即要求從後面拍下他遠離鏡頭(CNN 1997; Glenn 2003)。同樣是在1990年代,品欽幫助Lotion英語Lotion (band)樂隊的成員並參加了他們的許多場演唱會,最後還為樂隊1995年的專輯《沒人酷》寫了襯注。他還在1996年6月在為出版《梅森和迪克遜》做準備期間抽空為《騎士》操辦了一次對該樂隊的訪談(《與Lotion午餐》)。更晚近時,品欽用傳真回答了作家大衛·哈伊杜所提的問題並允許其在2001寫的書《真實的第四街區:瓊·貝茲、鮑勃·迪倫、米米·貝茲·法里納與理查德·法里納的生活與時代》裏摘錄自己的私人信件 (Warner 2001)。

品欽維持個人私隱和讓他的作品自己表達思想的努力在在隨後的年月理導致了一大堆離奇的謠言和欺騙。有人聲稱品欽是寄郵包炸彈者或者1993年韋科事件中大衛教徒的同期者,更有甚者,有一種詳細闡述的傳言暗示品欽和「旺達·蒂那斯基」中的某一個乃同一人。大量以蒂那斯基名義發表的書信於1980年代末加利福尼亞安德森谷的《安德森谷廣告報》上。這些信的風格和內容據說與品欽的十分相似,而且品欽1990年《葡萄園》的出版同樣發生在北加利福尼亞,所以人們認為品欽那時可能住在那一地區,進行研究工作。蒂那斯基書信的選集最終於1996年出版了平裝本;然而品欽本人否認寫了那些信,而且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品欽寫了那些信。「文學偵探」 唐納德·福斯特後來指出那些信實際上是由一為名叫湯姆·霍金斯的垮掉派作家所寫,他在1988年殺害了自己的妻子並自殺。福斯特的證據很明確,包括找到了打出「蒂那斯基」信件的打字機 (Foster 2000)。

1998 年,私人收藏家卡特·伯頓將品欽寫給他的老代理人Candida Donadio的120多篇信件捐贈給紐約的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In 1998。這些信的寫作年代從1963年到1982年,涵蓋了這位作家最有創造力最多產的時期。摩根圖書館最初允許學者們閱覽這些信件,但在品欽的要求下伯頓家族和摩根圖書館同意密封這些信直到品欽去世。(參見 Gussow 1998).

2000年代

[編輯]

9/11之後,一篇假想的品欽「訪談」出現在日本版《花花公子》的一篇文章中,以《多數新聞只是宣傳,本·拉登也許不存在》為題發表,據說是就911事件和奧薩馬·本·拉登問題採訪品欽。它的真實性十分可疑,並從未被美國媒體轉載過。

品欽在《辛普森一家》的《潑婦的謾罵》一集中露面。這是他僅有的幾次為媒體獻聲之一。

作為對這麼些年來媒體上濫造其形像的反擊,2004年品欽在電視系列劇《辛普森一家》中做了兩個特寫。第一個出現在《潑婦的謾罵》中,那一集的瑪琦·辛普森成為了小說家。他扮演自己,頭上套着一個紙袋,並且在瑪琦的書背面大做廣告,以濃重的長島口音說道「這兒是你們要引用的:托馬斯·品欽愛這本書,幾乎就像喜愛照相機一樣!」然後他開始向過往車輛吼叫:「嘿,在這兒,來給一位隱居作家拍照吧!只有今天一天,我們還將附送免費簽名!等等!還有更多!」第二次出現是在《All's Fair in Oven War》、第16季的首集。這次出場,品欽的對白完全由與他小說題目有關的雙關語構成(「這些雞翅真是美V.!我要把這個配方寫進《萬有引力之虹食譜》,放在油炸49馬鈴薯餅旁邊。」)。該卡通片中品欽的再一次出現是在一個無對白的情節中,作為第18季的一集《Moe'N'a Lisa》所刻畫的虛構的世界麵包大會的來賓。這一集在2006年11月19日、品欽的第六部長篇小說《抵抗白晝》發行前的星期天首次播出。

2006年七月,Amazon.com新開了一個網頁,預告托馬斯·品欽的一部還未命名的992頁的小說即將與大家見面。Amazon出現了一份據稱是品欽本人所寫的關於這部即將出版的小說的說明。這份介紹詞先被撤下,因為其真實性成疑,但是隨即又恢復了,並連帶預告了品欽新小說的標題——《抵抗白晝》。

《抵抗白晝》出版前不久,在「每日秀:該死的十周年(音樂晚會)」——一個回顧喬恩·斯圖爾特喜劇-新聞播報《每日秀》的節目中出現了品欽的散文。

2006年12月6日,品欽與其他一些重要作家一起參加了為被控剽竊的伊恩·麥克尤恩辯護的活動,為此他向自己的英國出版商寄了一封打印的信,這封信發表在《每日電訊報》上(Pynchon 2006b)。

作品

[編輯]

除了虛構作品之外,品欽還寫有許多散文、導言和評論,並不僅僅局限於導彈安全的主題,比如關於華茲暴動勒德主義,和唐納德·巴塞爾姆作品的評論。他的一些非小說文章被發表在《紐約時報書評》和《紐約書評》上,而且為書籍和報告文學寫過引言。他1984年為《遲鈍的學習者》寫的自傳性導言中表現出令人矚目的直率。他至少為3本書寫了導言,包括1992年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小說集《Don B.的教導》以及更晚近的喬治·歐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企鵝世紀紀念版(2003年出版)以及品欽密友理查德·法里納所寫《Been Down So Long It Looks Like Up to Me》之企鵝經典版(初版於1966年)。

註釋

[編輯]
  1. ^ "National Book Awards – 197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Retrieved 2012-03-29.
    (With essays by Casey Hicks and Chad Post from the Awards 60-year anniversary blog. The mock acceptance speech by Irwin Corey is not reprinted by NBF.)
  2. ^ 8/25/2013 New York Magazine profile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lifelong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September 1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3. ^ "National Book Awards – 196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ational Book Foundation. Retrieved 2012-03-29.
  4. ^ Pierce, Leonard. Harold Bloom on Blood Meridian. The A.V. Club. 15 June 2009 [2013-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following links were last verified on May 3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