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橋
大使橋 | |
---|---|
座標 | 42°18′43.02″N 83°4′26.82″W / 42.3119500°N 83.0741167°W |
承載 | 非隔離四線行車,連接75號州際公路, 96號州際公路和安大略3號省道 |
跨越 | 底特律河 |
地點 | 美國密芝根州底特律市– 加拿大安大略溫莎 |
官方名稱 | 大使橋 |
維護單位 | 底特律國際橋樑公司和加拿大運輸公司 |
設計參數 | |
橋型 | 懸索橋 |
全長 | 7,500呎(2,300米)[1] |
最大跨度 | 1,850呎(560米)[1] |
橋下淨空 | 152呎(46米)[1] |
歷史 | |
開工日 | 1927年8月16日[2] |
完工日 | 1929年11月6日[2] |
開通日 | 1929年11月11日[2] |
統計 | |
日交通量 | 10,000+ 卡車每天, 4000+ 汽車每天 |
通行費 | US$4.75 / CA$4.75 |
地圖 | |
大使橋(英語:Ambassador Bridge;法語:Pont Ambassadeur)是在美國連接密芝根底特律和在加拿大連接安大略溫莎的懸索橋。在貿易量上,它是北美最繁忙的國際邊境橫渡:美加之間超過25%的商品貿易通過此大橋。一項2004年邊境運輸合作關係研究表明此地區的15萬份工作和年產量的130億美元都依靠此溫莎—底特律國際邊境通道。[3]
Grosse Pointe的億萬富翁Manuel "Matty" Moroun分別在美國通過底特律國際橋樑公司 [4],和在加拿大通過加拿大運輸公司 [5]持有此大橋。它曾一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被公開交易。[6]大橋承擔了此地區60-70%的商業卡車交通。[7] [8]Moroun同時擁有附近的Ammex免稅商店。[9]
歷史
[編輯]南北戰爭後,底特律—溫莎曾是此地區鐵路中心。密芝根中央鐵路公司和安大略的大西部鐵路公司(Great Western Railway),外加一些其他公司,分別營運在這條從芝加哥延伸到東海岸的邊境線的其中一側。這些鐵路公司營運底特律河兩側碼頭之間的渡輪來渡過此河。但是渡輪不足以應付鐵路運輸需求,通常有700-1,000節貨運車廂需要等待渡過此河,乘客也在運輸上被拖延。芝加哥的倉庫不得不存儲無法運到東處市場的穀物,同樣地,儲存在東處倉庫的外國商品也在等待着運輸到在西處的美國。這些拖延的淨效應增加了商品價格,此時商人和農民都需要鐵路公司的解決方案。[10]
密芝根中央鐵路公司提議和大西部鐵路公司合作在河底建造隧道。1871年,建造開始,直到次年通風設備失效,建造中止;此工程很快被放棄。於是,1873年,注意力轉向了建造河上的鐵路橋,並且,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執行了一項在底特律河上建造大橋的研究。五大湖地區的海運業代表反對此河上任何有橋躉大橋的計劃,認為這會對航海造成威脅。餘下幾十年的討論一直無果;底特律河上建造大橋的提議不獲批准。1889年,美國國會要求執行關於建造大橋的新研究,不過再次不獲批准。最終,密芝根中央鐵路公司在1909-1910年建造了河底隧道以通過火車。此隧道使密芝根中央鐵路公司和大西部鐵路公司受益,但是加拿大南方鐵路和其他路線仍然偏好河上大橋。[11]
1919年,大橋建造計劃復出以紀念一戰結束,和紀念「參加此偉大戰爭的美加青年。」[12]
設計
[編輯]此河上大橋在它1929年完工時為當時世界上有最長的中部跨度(橋塔之間的部分)的橋—1,850呎(564米),它將此頭銜維持到1931年喬治華盛頓大橋開通為止。大使橋總長7,500呎(2,286米),1927年建設開始,1929年大橋完工。建築單位為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的McClintic-Marshall公司。
大橋造型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和流線型現代建築設計,並混入了一點哥德式建築。大橋主要由鋼製成;不過,河兩側主塔由鋼矽合金製成,橋塔底部為混凝土橋躉。橋塔高出河面386呎(118米),深入水下115呎(35米)。大橋由21,000短噸(19,000噸)的鋼製成,鐵路在底特律河上152呎(46米)處。大橋只有中部跨度是由懸索拉起,而通向主柱(陸地上)的引道部分則由懸臂桁架結構支撐。
大橋南側唯一的行人路過去給路人和單車通過,但是911之後,行人路出於安全擔憂而封閉。[13] 在大橋南段的鋼索上漆時,行人路幫助提供設備並減少了行車線的佔用。[14]
原本已經安置在美國一側的花崗岩塊,後來給了溫莎的公園和娛樂部門,現在,許多溫莎公園的行人路都得到了此岩塊的好處。[15]
交通
[編輯]此四線行車橋,一般,每個工作日承載超過10萬輛商用汽車。美國收費區的大舉翻新在2009年7月完工,於是可以在美國這邊直接連接到96和75號州際公路,在加拿大一側可直接連接3號高速公路(間接連接401號高速公路)大橋的加拿大端連接到溫莎市中心繁忙的城市街道,導致交通堵塞。[16]
第二跨
[編輯]大橋持有者和營運商,底特律國際橋樑公司提議花費10億美元來建造第二跨橋。新跨將會建為斜拉橋[17],在車流量過載時會協助原跨以適應大量的跨境交通。[18] 不過,這並不能解決加拿大關於溫莎Huron Church路上增長的交通擔憂。[19] 由於缺乏支持,該提議受阻。
收費
[編輯]大使橋汽車收費為4.75美元或加元[20]。[21][22]
戈迪·豪國際大橋
[編輯]由於預計交通高度增長,建造另一座橫穿底特律河以補充大使橋的大橋提議已經提出。大使橋持有人Manuel "Matty" Moroun公然反對此提議,並起訴以阻止其建設。[23] 批評者認為,Moroun之所以反對,是因為預期會損失銷售免稅汽油的利潤,因為此售賣是免除了每加侖約60分的稅收的,雖然對於消費者,出泵油價不過是低幾美分而已。[9] 修建大橋的提議和Muroun在原橋旁修建第二跨橋的計劃衝突。密芝根和加拿大當局繼續支持修建戈迪·豪國際大橋的提議,因為它可以直接連接加拿大401號高速公路和密芝根75和96號洲際公路,而繞過溫莎地面道路,以減少交通堵塞。
2012年6月15日宣佈的一項協議確保了戈迪·豪國際大橋計劃繼續執行,加拿大聯邦出資橋樑建設,密芝根的土地收購和連接到75號州際公路的坡道建造。加拿大的捐助將從橋樑收費中獲得回報。[24]
媒體
[編輯]此大橋出現在電影《Hoffa》、《8 Mile》、《Crossing the Bridge》、《Grosse Pointe Blank》、《Sicko》和《Bowling for Columbine》中。它也可以在電影四兄弟 中的開場鏡頭和連續劇《火星鼠騎士》的其中一集(1994年的「The Motor City Maniac」)中看到。它亦同時出現在了傑佛瑞·尤金尼德斯的小說《中性》 里。大橋也出現在Sam Roberts的的音樂影片「Detroit '67」中。大概在最近,大使橋(和附近的底特律市區通用汽車復興中心)在近期的Life after people劇集的「The Road To Nowhere」[來源請求]和Motorcity劇集的「Vendetta」中尤為突出[來源請求]。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來源
- ^ 1.0 1.1 1.2 Hatt, p. 4.
- ^ 2.0 2.1 2.2 Hatt, p. 7.
- ^ Detroit Regional Chamber. Detroit–Windsor Border Update: Part I-Detroit River International Crossing Study. Detroit Regional Chamber. 2006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3-21).
- ^ Guyette, Curt. Over the border: Legislator says proposed development authority would create jobs, boost economy. Metro Times (Editorial). March 28, 2007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
- ^ O'Brien, Jennifer. Bridge brouhaha. The London Free Press. August 3, 2011 [December 15, 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 ^ Voyles, S. The Man Behind the Bridge. Corp!. May 2009 [27 August 2012]. ([I don't recall that at all. Here is what I wrote http://www.windsorsquare.ca/2011/09/wikileaks-and-the-dric-smoking-guns-part-2-a-windsor-square-exclusive/ 原始內容] 請檢查
|url=
值 (幫助)存檔於2013-01-15). - ^ Public Border Operators Association. Traffic Data. [27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and Michigan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i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and Final Section 4(f) Evaluation. [27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8).
- ^ 9.0 9.1 Tax-free fuel sales are bonanza for Ambassador Bridge owners. Detroit Free Press. April 25, 2011 [April 25,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 ^ Mason, pp. 31+.
- ^ Mason, pp. 32–47.
- ^ Mason, p. 48.
- ^ Ambassador Bridge. detroit1701.org.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5).
- ^ Freigh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Ambassador Bridge Site Report (報告). U.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 ^ History of the Ambassador Bridge (PDF). March 25, 2010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5-12).
- ^ Detroit River International Crossing Study team. Parkway Map (PDF). URS Corporation. May 1, 2008 [February 25,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06).
- ^ Elgaaly, Hala. Draft Finding of No Significant Impact for Ambassador Bridge Enhancement Project (PDF). U.S. Coast Guard. [February 10, 2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07).
- ^ Second Span. Ambassador Bridge. [February 1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6).
- ^ Don't be fooled in fight over new bridge, Michigan will benefit most with new span to Canada (Editorial). Lansing State Journal. April 5, 2011.[永久失效連結]
- ^ Ambassador Bridge. Ambassador Bridge. 2012-05-01 [2012-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0).
- ^ Ambassador Bridge. Ambassador Bridge. 2012-05-01 [2012-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8).
- ^ Puzic, Sonja. Parkway work to start in August, MPP says. The Windsor Star. May 7, 2011 [May 1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11日).
- ^ Ambassador Bridge boss sues Canada, U.S.. Ottawa, Ontario: CBC News. March 26, 2010 [April 2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
- ^ $1B Windsor–Detroit bridge deal struck. CBC News. June 15, 2012 [June 15,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3).
- 引用
- Hatt, WK. Detroit River Bridge. Pittsburgh: McClintic-Marshall Company. 1930. OCLC 43148098.
- Hyde, Charles K. Historic Highway Bridges of Michigan.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12-09-05]. ISBN 0-8143-244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6).
- Mason, Philip P. Ambassador Bridge: A Monument to Progress.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0-8143-1840-1.
閱讀延伸
[編輯]- Fisher, Dale. Building Michigan: A Tribute to Michigan's Construction Industry. Grass Lake, Michigan: Eyry of the Eagle. 2003. ISBN 1-891143-24-7.
- 'Good Will' Bridge To Canada Has Longest Span. Popular Mechanics. February 1930: 206–208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外部連結
[編輯]- 大使橋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Structurae數據庫中Ambassador Bridge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