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帕里西
外觀
喬治·帕里西 Giorgio Parisi | |
---|---|
出生 | 意大利羅馬 | 1948年8月4日
居住地 | 意大利羅馬 |
國籍 | 意大利 |
母校 | 羅馬大學 |
知名於 | 統計力學 量子場論 自旋玻璃 複雜系統 |
獎項 | 玻爾茲曼獎章 狄拉克獎章 恩里科·費米獎 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 諾尼諾獎 微軟獎 拉格朗日獎 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高能和粒子物理獎 拉斯·昂薩格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物理學 |
機構 | 羅馬大學 弗拉斯卡蒂國家實驗室 哥倫比亞大學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羅馬第二大學 |
喬治·帕里西(意大利語:Giorgio Parisi,1948年8月4日—),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其研究重點是量子場論,統計力學和複雜系統。他最知名的貢獻包括與圭多·阿塔雷利共同提出部分子密度的QCD演化方程(稱為阿塔雷利-帕里西方程或DGLAP方程)、自旋玻璃謝林頓-柯克柏特歷模型的精確解、描述界面生長的動力學標度的卡達爾–帕里西–張方程、鳥群中的渦動等。[1] 他與克勞斯·哈塞爾曼 (Klaus Hasselmann)和真鍋淑郎 (Syukuro Manabe)共同榮獲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對複雜系統理論的突破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貢獻,特別是「發現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漲落的相互作用」[2]。
生平
[編輯]喬治·帕里西於1970年在尼古拉·卡比博的指導下獲得了羅馬大學的學位。1971年至1981年為弗拉斯卡蒂國家實驗室研究員。1973年至197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1976年至1977年在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1977年至1997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擔任訪問科學家。1980年春季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擔任客座訪問教授[3]。
1981年到1992年,擔任羅馬第二大學理論物理學的正教授。現為羅馬第一大學的量子理論教授,亦是施蒙斯合作組織「破解玻璃問題」的成員[4]。
2018年至2021年期間,他擔任意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院長[5],並於2023年當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6]。
獎項和榮譽
[編輯]獎項
[編輯]- 費爾特里內利獎,1986年
- 玻爾茲曼獎,1992年
- ICTP狄拉克獎章,1999年
- 恩里科·費米獎,2002年
- 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2005年
- 諾尼諾獎,2005年
- Microsoft獎,2007年
- 拉格朗日獎,2009年。[7]
- 馬克斯·普朗克獎章,2011年[8]
- 自然雜誌科學指導獎(意大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13年[9]
- 高能和粒子物理獎,2015年[10]
- 拉斯·昂薩格獎,2016年[11]
-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獎,2021年[12]
- 沃爾夫獎,2021年[13]
- 諾貝爾物理學獎,2021年[14]
- 騎士大十字勳章(意大利共和國功績勳章),2021年[15]
榮譽
[編輯]- 意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院士
- 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6]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7]
行動主義
[編輯]自2016年以來,喬治·帕里西一直領導"讓我們拯救意大利研究"(Salviamo la Ricerca Italiana)運動,向意大利和歐洲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他們開始資助高於自給水準的基礎研究[18]。
代表作
[編輯]- Parisi, Giorgio. Statistical Field Theory. Addison Wesley. 1988. ISBN 978-0201059854.
- Mézard, Marc; Giorgio Parisi; Miguel Angel Virasoro. Spin glass theory and beyond.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1987. ISBN 9971-5-0115-5.
- Parisi, Giorgio. La chiave, la luce, l'ubriaco. Roma: Di Renzo Editore. 2006. ISBN 88-8323-149-X.
- Parisi, Giorgio; Auletta Gennaro; Fortunato Mauro. Quantum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521-86963-8.
參考資料
[編輯]- ^ Profile of Giorgio Parisi.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 ^ All Nobel Prizes in Physics. NobelPrize.org. [202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美國英語).
- ^ 吳詠時; 莊辭. 诺奖得主Parisi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一次合作.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2021-10-17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中文).
- ^ New Simons Collaboration: Cracking the Glass Problem. Simons Foundation. 2016-04-10 [2021-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5) (美國英語).
- ^ Il fisico Giorgio Parisi eletto presidente dell'Accademia dei Lincei. ANSA. 22 June 2018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4).
- ^ 7 new Fellows elected to TWAS. TWAS. 31 October 2023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1).
- ^ Lagrange-CRT Foundation Prize winners.. CRT Foundation. 2009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0).
- ^ The Max Planck medal laureates and winners 2011. Deutsche 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 2011 [2014-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6).
- ^ Nature Prize for Mentoring in Science – Italy. Nature. 2013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8).
- ^ The High Energy and Particle Physics Prizes.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2015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 ^ 2016 Lars Onsager Prize Recipient.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2016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5).
- ^ Clarivate Unveils Citation Laureates 2021 – Annual List of Researchers of Nobel Class.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5).
- ^ 2021 Wolf Prize Recipients. 2021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 ^ Press releas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21. 2021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5).
- ^ Parisi Prof. Giorgio. 2021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 ^ Giorgio Parisi. 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 1992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5).
- ^ Giorgio Parisi.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6).
- ^ Italian scientists protest 'serious neglect' of research. Science.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