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戎巴葛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月5日) |
丹戎巴葛 (也稱爲丹戎百加,英語:Tanjong Pagar),新加坡核心商業區西陲的一個具歷史特色的區域。原本是小小的漁村,至19世紀中期,已有不少在鄰近碼頭工作的中國及印度裔苦力於這裏居住。金吉力沙人力車站建成後,引來大量人力車車夫在此謀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方被現代交通工具所取代。此區聚集不少韓國餐廳,因此有「小韓國」之稱,為新加坡的韓國街之一。
丹戎巴葛火車總站
[編輯]車站建於1932年,為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2011年起已被廢棄。由丹戎巴葛火車總站出發,乘火車到馬來西亞探親,是新加坡人的集體回憶。[1]
主要街道
[編輯]- Anson Road(安順路),取自海峽殖民地署理總督安順爵士(Sir Archibald Edward Harbord Anson)。
- Cantonment Road(廣東明路),取自殖民地時期駐紮當地的印度兵兵營。林氏大宗祠(九龍堂)成立於1928年,就座落在廣東明路。
- Cecil Street(絲絲街),取自海峽殖民地總督史密斯爵士(Sir Cecil Clementi Smith)。
- Choon Guan Street(俊源街),取自新加坡華商及慈善家李俊源(Lee Choon Guan),著名僑領李清淵(Lee Cheng Yan)之子。
- Craig Road(克力路),取自殖民地時期的James Craig上校。
- Duxton Hill(達士敦山),取自殖民時期官員Dr. J. William Montgomerie的官邸Duxton House。
- Enggor Street(英莪街),取自馬來西亞霹靂州(Perak)江沙縣(Kuala Kangsar)的城鎮「永悟」。
- Gopeng Street(高平街),取自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縣(Kampar)的城鎮務邊。
- Hoe Chiang Road(和昌路),取自華商林德金建立的黃梨和咖啡公司林和昌公司。
- Kee Seng Steet(基生街),取自新加坡華商陳基生(Tan Kee Seng)。
- Lim Teck Kim Road(林德金路),取自新加坡華商林德金。
- Peck Seah Street(柏城街),取自新加坡僑領佘有進(Seah Eu Chin)的兒子佘柏城。主祀最高位階城隍爺「威靈公」的百年老廟「都城隍廟」創立於1898年,就座落在柏城街。
- Robinson Road(羅敏申路),取自海峽殖民地總督羅敏申爵士(Sir William Cleaver Francis Robinson)。
- Shenton Way(珊頓道),取自海峽殖民地總督珊頓爵士(Sir Shenton Thomas)。
- Teo Hong Road(趙芳路),取自木匠出身的華商趙芳。
- Wallich Street(華利街),取自19世紀旅居新加坡的英國外科醫生及植物學家Nathaniel Wallich。
- Yan Kit Road(寅傑路),取自橡膠業華商陸寅傑(Look Yan Kit)。普陀寺創立於1911年,在1968年遷到寅傑路。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Victor R Savage, Brenda S A Yeoh (2003), Toponymics - A Study of Singapore Street Names,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ISBN 981-210-205-1 (英文)
-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2002), Singapore's 100 Historic Places, Archipelago Press, ISBN 981-4068-23-3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