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可靠來源/存檔4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關於針對純虛構對象免除一手來源的限制的提案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維基百科要求最好使用可靠二手來源,但是在面對一個純虛構對象時,一手來源反而是最佳的。比如對於虛構組織,其名稱、成員、目標等均可以使用原本作品中的信息,而無需引用其他來源。
因此,我提議,修改維基百科指引維基百科:可靠來源,使其允許純虛構對象使用一手來源。
詳細的條文修改將在今日內呈現。——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1年7月23日 (五) 00:03 (UTC)
- WP:資料頁#人物的列表已經允許這麼做了。那邊的條文是「可以使用第一手來源來佐證某虛構人物的存在」—- [雪菲🐉蛋糕🎂] >梓< [娜娜奇🐰鮮果茶☕](☎️·☘️) 2021年7月23日 (五) 01:40 (UTC)
- (※)注意:WP:評估可靠性:「所以當你在評估一個來源的可靠性時,請只對其作者及驗證方法來提出懷疑。」來源可靠不可靠不是看來源是一手、二手,還是三手,而是看來源是來自誰的。二手來源的要求只是WP:GNG的要求,其他專題關注度指引沒有這個要求;如果想降低通用關注度指引的要求,應該修改WP:GNG。--蟲蟲飛♡♡→♡℃※留言 2021年7月23日 (五) 02:13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希望確認維基對YouTube/Bilibili/Tiktok等視頻網站作為參考資料的標準
經常看到這些問題,比如這篇[1]和這篇[2]的理由。請問現在維基對這樣的情況是執行什麼標準?Bagida520(留言) 2021年7月30日 (五) 11:45 (UTC)
- (※)注意:youtube等嚴格來說不是來源,而是轉載平台。例如用戶把某電視台的專訪節日上載到youtube,我們要驗證的是電視台的專訪節目,而不是youtube的網站。--蟲蟲飛♡♡→♡℃※留言 2021年7月31日 (六) 04:27 (UTC)
- @Bagida520:未見有相關共識,但是可以從Wikipedia:可靠來源#採用在線或者作者自行發表的來源得到,大多數自行發表的內容均不是可靠來源,但是存在特例。您可以提案修訂相關方針。另外,請不要單用「維基」指代維基百科,見WP:WIKI——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1年7月31日 (六) 04:44 (UTC)
- Wikipedia:可靠來源/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YouTube-某人✉ 2021年8月5日 (四) 02:21 (UTC)
提議修訂維基百科:可靠來源
提議修訂新聞來源一節,強調所有社論及評論員文章均應視作作者觀點的一手來源,而不應作為事實的可靠來源。--【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5日 (三) 13:01 (UTC)
- 語義並無變化,可以視為對原有翻譯的調整、改善,故不反對。Sanmosa Outdia 2021年8月25日 (三) 13:07 (UTC)
- (-)反對
- 社論、評論員文章可以包含意見及事實,而且專家的評論員文章是可靠的事實來源,所以不可以一切刀。
- 「意見」和「事實」有時要看情景,例如條目內容提及一個人物曾發表評論這件「事」,那麼他的評論員文章就是「他發表評論」這件事的可靠來源。
- 以上。--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5日 (三) 13:40 (UTC)
- @蟲蟲飛:???
- 專家的評論員文章本來就不是可靠的事實來源,不是。尤其是評論文章本來就會帶有明顯立場去講述一件事,造成偏頗。如果一件事除了評論員文章之外找不到普通的報導支持,更加反映了問題。
- 你說的就是「作者觀點的一手來源」,你這是在幹甚麼?--【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5日 (三) 13:56 (UTC)
- (:)回應
- @蟲蟲飛:???
- 不是「首選」不等於「不可靠」,例如專家的文章,可以視為可靠。
- 來源可靠不可靠,與一手、二手、三手無關;而且一手、一手、三手來源都可以包含「事實」及「意見」,所以不能一刀切。
- 以上。--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5日 (三) 14:12 (UTC)
- 我還以為評論員文章不是可靠的事實來源是普遍共識呢,那請問你能不能解釋為何「外部作者撰寫的評論文章」是不可靠,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就「可以視為可靠」?更何況,專家是指甚麼專家?「資深媒體人」?--【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6日 (四) 06:24 (UTC)
- 這句是寫得不好,我猜「外部作者」是藉藉無名的非編輯部的作者;但我覺得這句「一刀切」的斷言是有問題,因為可靠的媒體的主編會審閱所有稿件,以保證來源可靠。--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6日 (四) 07:16 (UTC)
- 很遺憾但現在RSN裏判斷媒體是否可靠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審視其登載的社論是否真實;另一方面,社論、評論員文章等當作報社的觀點來源已經很足夠,基本上沒有可能當作事實來源引用,正如我所言,如果一件事除了評論員文章之外找不到普通的報導支持,更加反映了問題。另外,我希望再追問,專家是指甚麼專家?--【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6日 (四) 14:24 (UTC)
- RSN有些用戶誤解了,不等於大家都要跟着錯;「專家」可以是某方面的專業知識比較強,文科、理科都可以,例如袁國勇是醫學專家,他寫在評論員文章,或者論文上都被認為是可靠。--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6日 (四) 14:30 (UTC)
- 如果是社論裏出現的話,理應寫成「袁國勇認為……」,但袁國勇的意見一般是輯錄於報導之中,這正是因為他的言論有相當參考價值,而這樣並不受這次的修改影響(因為是報導)。如果是他本人在社論裏寫的內容,未必是醫學界普遍共識(同行評審的論文也未必是),而且沒有任何報導引用,便更不應當作是事實來源。
- 另外,我認為不是有些用戶誤解了,而是你對RSN的理解與其他用戶不同。--【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7日 (五) 11:05 (UTC)
- 如果表達意見,當然是「某某人認為」,但不等於專家的評論員文章就不能用來證明事實。此外,我和您意見是不一樣,但也有很多人和您意見不一樣,這沒甚麼問題;如果大家意見一樣,還要討論嗎?您看下面的(-)反對意見也和您不一樣。--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7日 (五) 12:48 (UTC)
- 我認為你誤解的是針對RSN的問題,是基於目前RSN在討論可靠度時將社論等除外的事實;即便你認為的可能是本來的用意,但我希望指出這並不符合現狀;
- 至於專家評論員文章本身就是「評論」為主,如果是要發佈事實一般是理應採取在期刊上刊登等方式。--【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9日 (日) 12:48 (UTC)
- 如果表達意見,當然是「某某人認為」,但不等於專家的評論員文章就不能用來證明事實。此外,我和您意見是不一樣,但也有很多人和您意見不一樣,這沒甚麼問題;如果大家意見一樣,還要討論嗎?您看下面的(-)反對意見也和您不一樣。--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7日 (五) 12:48 (UTC)
- 這句是寫得不好,我猜「外部作者」是藉藉無名的非編輯部的作者;但我覺得這句「一刀切」的斷言是有問題,因為可靠的媒體的主編會審閱所有稿件,以保證來源可靠。--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6日 (四) 07:16 (UTC)
- 我還以為評論員文章不是可靠的事實來源是普遍共識呢,那請問你能不能解釋為何「外部作者撰寫的評論文章」是不可靠,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就「可以視為可靠」?更何況,專家是指甚麼專家?「資深媒體人」?--【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6日 (四) 06:24 (UTC)
- (-)反對:請不要混淆「評論員文章」和「評論文章」,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籠統的都視爲不可靠來源。--Sammypan(留言) 2021年8月26日 (四) 22:28 (UTC)
- 並不是不可靠來源,而是作者觀點的一手來源,至於是否可靠則視乎刊登的媒體。--【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7日 (五) 11:06 (UTC)
- 制定此節時的考慮是特約評論員文章和社評是由報刊編輯部名聲背書的,因此可以作為非首選的事實來源。Op-Ed的作者與報刊無關,是外部作者;Op-Ed因此任何情況下不能作為事實來源。-Mys_721tx(留言) 2021年8月28日 (六) 16:15 (UTC)
- 明白,但很可惜現在RSN討論可靠來源是並沒有審視特約評論員文章和社評的內容是否真確。另外我覺得有需要考慮究竟在甚麼場合才會使用「非首選的事實來源」——當沒有一般報導講述某事實的時候。而在這種情況下,相當值得質疑這件事是否應該以斷言事實的形式寫進維基百科。--【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9日 (日) 12:43 (UTC)
- 來源可靠不可靠通常還要看看具體情景,要通過討論來達成共識,不能直接通過方針斷言是否可靠,這對寫條目和編輯條目都是自我設限,對維基有非常壞的影響。--蟲蟲飛♡♡→♡℃※留言 2021年8月29日 (日) 13:27 (UTC)
- 明白,但很可惜現在RSN討論可靠來源是並沒有審視特約評論員文章和社評的內容是否真確。另外我覺得有需要考慮究竟在甚麼場合才會使用「非首選的事實來源」——當沒有一般報導講述某事實的時候。而在這種情況下,相當值得質疑這件事是否應該以斷言事實的形式寫進維基百科。--【和平至上】💬 2021年8月29日 (日) 12:43 (UTC)
- (-)反對:(▲)同上--A1Cafel(留言) 2021年8月30日 (一) 15:38 (UTC)
請專注於討論來源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本站引入,通過分析來源的形式、事實查核流程及聲譽來檢驗來源的可使用性的一個指標;尚有其它的指標存在,例如「獨立性」和「非一手性」。這些彼此近乎正交的指標,加上對具體情況的分析,共同決定了來源的可使用性。請本討論版的參與者留意,本討論板是可靠來源佈告板,不是非一手來源佈告板、不是獨立來源佈告板,更不是「來源可不可以用佈告板」。請專注於來源的事實查核流程及聲譽,勿離題討論來源是否為一手來源或獨立來源,勿將涉及非一手性或獨立性的內容寫入可靠性的結論。謝謝合作。--Antigng(留言) 2021年11月9日 (二) 14:00 (UTC)
我覺得User:Antigng的說話很有價值,但我要本着「君子和而不同」的想法發表幾點。獨立性和非一手性是的而且確是彼此近乎正交的指標,我相當同意此點。但是,獨立性和非一手性應該是顯然而見的,新聞媒體作為二手來源是沒有疑問的,組織發佈的來源對於組織本身是有衝突的也是常識。重點是,列入摘要時是應該提醒編者小心處理可能的利益衝突,從而提醒編者「某個來源可能適合某些用途,卻不適合另一些用途。」。單純討論中國媒體的獨立性像股東、美國媒體的像投資者這類的發言是沒有價值的。所以獨立性在部份場合下可靠的環境下作為理由的一部份寫入摘要是有價值的,但再過就是多餘了。
另外,像某媒體有付費牆,某媒體是為了多樣大的普世價值成立這類的是沒有價值的。請不要在沒必要時提及,顯然無任何作用。而且黑名單和過濾器也在本版討論之內,所以有時候確實會變成「來源可不可以用佈告板」。但是直接將有新聞價值,可作觀點內容打成黑名單和要停用的只有負價值可言。只增加離題和爭議風險。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9日 (二) 16:52 (UTC)
- 討論中引用有付費牆的來源, 其它人看不見文章,無法驗證。 這個困境,可能是提「某媒體有付費牆」原因。 不知是否有什麽解決方法。--Gluo88(留言) 2021年11月9日 (二) 17:45 (UTC)
- 沒有,寫維基的這是沒辨法的事情。--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10日 (三) 06:59 (UTC)
(!)意見 道德標準與可靠來源評估關係:
兩位上面的建議很好。在下想提一下,不同道德的價值觀引起不同國家法律不同,引起的對某些宣傳的禁止, 與可靠性無關。此外,按維基的中立性要求, 也不應該用這些很有爭議的, 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產生的道德標準應用於可靠來源評估。 (類似於,是否可以吸大麻, 墜胎權是否應該保護? 是否應該廢除死刑?是否應該廢除鞭刑? 等等。 )。 英國,德國, 按其道德標準,禁止「電視認罪」的媒體是正常的, 在其自己囯家不必在道德標準上按國際社會的看法來中立。 大多數國家在其自己囯家要禁止「吸食大麻」宣傳也是正常的。--Gluo88(留言) 2021年11月9日 (二) 17:36 (UTC)
- 我覺得在電視上播放認罪過程,和迫使犯罪者認罪,再在電視上播放上是兩個問題。西方的指控似乎是後者。後者和可靠性的關連比較大,但是難以證實。--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9日 (二) 17:43 (UTC)
- 查了一下,英國的原因是: 英國監管機構裁決中國央媒報道韓飛龍案違反公平和私隱原則,違反按英國道德標準所對應的法律原則。
- 「迫使犯罪者認罪,再在電視上播放」在中囯大陸也是違法的, 指控是難以證實。 如果發生, 屬於司法腐敗, 國際社會應該譴責。 但是指控實在難以證實。想想當年對伊拉克的指控和佔領。
- 如果媒體明知是「非法迫使犯罪者認罪」,卻表述成「犯罪者自願認罪」, 屬於媒體腐敗,造假, 而且違法。 如果不只是偶發事件,沒有改進,就和可靠性的關連比較大,但是難以證實。
--Gluo88(留言) 2021年11月9日 (二) 17:55 (UTC)
(!)意見 政治偏見(以及「利益衝突」)與可靠來源評估關係 (「獨立性」主要和偏見有関, 與可靠性沒有直接關係):
維基方針認爲政治偏見和來源的可靠性無關。 (見:Wikipedia:可靠來源#有偏見和觀點的來源: "維基百科條目需要展示中立的觀點。但是可靠來源並不要求是中立的、客觀的或無偏見的", "偏見的常見來源包括政治、經濟、宗教、哲學或者其他信仰。)
- 比如:在下認爲VOA雖有偏見, 但應該是可靠來源。 VOA是作為美國聯邦政府對外宣傳機構,在具爭議性話題上,是有偏見甚至故意誤導。在中西方有爭議事件中,只報道事實中符合美國國家利益部分, 有意忽略事實中不利部分,會誤導沒去查證其它媒體的讀者(比如: 只報了美國等43國聲明,但只是說「中國官員指責這項聲明「毫無事實根據」,並宣佈有幾十個國家支持北京」。略去反對美國等聲明的國家數量更多-62國(43/62))。 但是,好像極少被爆出假新聞,好像應該是可靠來源。。
- 註:儘管媒體的專業性是要求「中立」報道, 「忽略事實中不利部分」是不少媒體的作風,只要報導的是事實,就不影響其可靠性。按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偏見說的那樣,如果發現偏見,編者應該將VOA報導的「43國聲明」和其他媒體報導的「62國反對」組織起來,達成中立的表述。
- 「媒體獨立性」主要和偏見有関, 其結果可能偏見成度程度有関, 與可靠性沒有直接關係。如果「通過扭曲事實以達成維護其觀點之目的」, 同意「媒體的偏見便會顯着地影響其可靠性」。 這時,需要舉出一定數量的「扭曲編造事實」例子, 並和其他類似媒體如VOA,BBC對比, 進行判定。不能只是說其偏見太大來判定。
- 儘管媒體獨立性對新聞報導專業性至關重要主要是中立性和客觀性方面,非獨立媒體更容易產生偏見。除了「獨立性」和偏見有関, 但實際上,由於政府資助,財團背景,文化差異,都會引起偏見, 和非「獨立性」一樣,偏見主要在於政治,國家利益,文化差異等。 這方面可靠性沒有直接關係。
- 媒體專業性還包含了是否有高水平的采訪和編輯團隊相應人力物力資源,堅守道德准測的操守(不違法,不造假,不違反道德標準), 這些對於新聞媒體可靠性有関,但與獨立性沒有直接關係。
- 沒有證據表明,非獨立與官方或政黨的媒體,有大量作假新聞, 違反當地社會道德操守。 (儘管:「政府出版刊物常常是可靠的,但不同政府的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差異,常常為了他們自身利益而明確地容許信息抑制或者甚至欺詐公眾。」, 但是: 1. 這只是少量假新聞(比如某囯有化武-需軍事行動),2. 而且其藉口是為囯傢和大眾更高的利益。3. 這少量假新聞往往是重要新聞也被獨立媒體轉載。)
- 中國大陸民眾的主流道德標準, 政府的法規, 要求是實事求是。 造假對媒體來說, 在中國大陸也違規違法。單憑非獨立性,不能推定不可靠。需要有共識的事實來說明。可以看到,中國大陸民眾在自媒體上對媒體的監督,可以看到對造假新聞的猛烈抨擊。在多起事件中,甚至導致媒體道歉官員被解職。不能看低了中國大陸民眾主流道德標準,公正和客觀性。
- 關於假新聞事件,雖可能有偶發事件, 但可能沒有很廣泛的「故意造假」報道, 新聞中的事實大多數是真實的, 就應該可以。 好像西方主流媒(如體BBC, 見:對英國廣播公司的爭議, 也可搜「BBC假新聞事件」)也有, 但BBC總的來說應該認為是可靠媒體4級。
- 如果只把一方面的偏見媒體劃為不可靠,只剩另一方偏見來源,那就很難寫出中立條目。
- 比如,把中國大陸所有政府控制媒體的劃為不可靠,那還有中國大陸的媒體可用? 中國大陸的發生的事件,及民衆和政府觀點如何才能在條目中表達,平衡對立面觀點從而達到維基要求的中立?
- 中國政府重申禁止非公有資本從事新聞傳媒業務 新浪、網易等只能轉載, 不能從事新聞傳媒業務。
- 關於「利益衝突 與 可靠來源關係」:Wikipedia:利益衝突 "本頁簡而言之:不要以你自己的利益或你的外部關係利益來編輯維基百科。" 似乎是針對維基百的編輯。不是針對媒體和囯家閒的利益衝突。 中國大陸媒體受到中共控制,受政府約束, 兩者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中的來說應該是一致的? 只是媒體受到中共控制會有偏見。 但其利益可能和有不同政治觀點的文化或囯家的利益有衝突, 這是正常的。這種利益有衝突與來源可靠性無関。--Gluo88(留言) 2021年11月10日 (三) 17:11 (UTC)
- 我引一下U:Sanmosa的意見吧:
- 「立場和可靠性無直接關係」:是的,但如果因為立場而對事實進行故意扭曲,那就會導致可靠性的喪失。
- 「該媒體是某某的機關報,所以不可靠」:要看是甚麽組織的機關報。如果是教會的機關報的話,我看不出哪裏不可靠了(海地巫毒的那種例外)。如果是政治性組織的機關報的話,它們一般是政治性組織的宣傳刊物,所以一般上來説不可靠(作為組織自身的觀點來源時可靠,畢竟不是Ingsoc),典型例子可以看機井洞。
--ghren🐦吱吱吱...🔊 2021年11月10日 (三) 07:08 (UTC)
- 在下上面的3,4:「媒體獨立性」主要和偏見有関...「通過扭曲事實以達成維護其觀點之目的」...,是針對閣下1.
- 對於閣下上面2,同意第一句, 教會的機關報可能只是被其它有衝突的信仰看成有偏見,和來源的可靠性無關。 同理,對於「如果是政治性組織的機關報的話,它們一般是政治性組織的宣傳刊物,所以一般上來說不可靠」也是不對的,政治性組織的機關報也是有偏見,和來源的可靠性無關。 見在下上面的3,4。--Gluo88(留言) 2021年11月10日 (三) 13:15 (UTC)
恕在下無法完全認同 Antigng 君觀點。可靠性、獨立性、非一手性及可使用性不盡相同,但似乎並非正交,對於新聞媒體之可靠性尤其顯著。
- 本版包含討論是否列入黑名單或過濾器,則自然包含了討論「來源可不可以用」。
- 獨立性不一定是斷某一媒體總體可靠度的主要依據,而報導的中立性則通常不是;但此二者依舊是對於判斷某些媒體在特定話題下的可靠度舉足輕重。在評估可靠性時考量其「利益相關」、「偏見」是受到WP:評估可靠性認可的:
- 「政府出版刊物常常是可靠的,但不同政府的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差異,常常為了他們自身利益而明確地容許資訊抑制或者甚至欺詐公眾。」
- 「可靠來源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同行評審的刊物也會出現錯誤,專業出版物也會參差不齊,並含有自己的偏見,因此應該多方面引用」
- 新聞媒體存有特定立場通常不至於對其專業性產生顯著傷害,但如果其偏見已達到「全方位的忠誠」的地步,(潛臺詞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維護 XX)那麼其便相當可能通過扭曲事實以達成維護其觀點之目的,再此情形下,媒體的偏見便會顯着地影響其可靠性。
- 媒體獨立性對新聞報導專業性至關重要,而後者是對於新聞媒體可靠性的核心因素。
- 前述「特定話題」,對於不同媒體而言可能有顯著不同。而如果某些媒體的可靠性會在很大範圍內受到其獨立性的影響,那麼就應該在本版討論摘要中提示編者。
- 就實際施行的角度而言,本站並無專門所在以供討論「獨立性」及「非一手性」,但其依舊對條目品質尤其重要。判斷獨立性及非一手性,在一些編者看來屬於常識,但實際上依舊可能存在廣泛爭議。(例如之前討論中,CCTV 就哪些團體而言屬於第一手來源,僅僅是 CCTV 本身?還是其監管機構?還是整個國家政府和中共?)除非有專門的版面供討論媒體的獨立性及非一手性,否則此處依舊是最適合討論前述內容的地方。--Yangwenbo99論 誠邀諸君參與自主隔離運動 2021年11月10日 (三) 01:45 (UTC)
- 同上觀點,總不能搞一個獨立性討論版吧… 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10日 (三) 02:24 (UTC)
( π )題外話:要不要建立「獨立來源佈告版」? 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10日 (三) 16:30 (UTC)
- 沒有意義——幾乎沒有完全獨立一說;正如我之前於《動議討論中共官方網絡「新聞」供稿名單事宜 》段落所說,別說VOA、RFA這種連NYT也是並非完全獨立(某些人或群體不肯承認罷了),無國界記者與國際特赦組織等更是常常被發現違背自身宗旨接受自由古巴中心、歐盟等組織資助甚至被指受僱於中情局等等並被撰寫成《NGO與顏色革命》一書,所以某種意義上追求獨立來源根本不可能。類似Grayzone這種完全獨立卻被認為是邊緣學說以及一站式宣傳商店,甚至被意圖或已經污名化成不可靠來源。--MINQI(留言) 2021年11月10日 (三) 17:05 (UTC),
另外大紀元的部分,也將「嚴重利益衝突」寫入總結,所以如果不能寫獨立性,恐怕列表很多總結都要修改,比如新唐人之類的,或者把獨立性分離到「維基百科:獨立來源/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桐生君★[討論] 2021年11月11日 (四) 06:09 (UTC)
Antigng所言即是,來源的可靠性主要得參考其事實查證聲譽,僅考慮其「獨立性」和「非一手性」是不周全。——BlackShadowG(留言) 2021年11月14日 (日) 13:14 (UTC)
- (?)疑問:評判「其事實查證聲譽」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能以這些來源評判?又該如何處理?PS:「閣下新列出的證據與上次討論無關,將來我有興趣的話再來查證。--BlackShadowG(留言) 2021年11月1日 (一) 14:09 (UTC)」閣下查證得怎麼樣了?--MINQI(留言) 2021年11月14日 (日) 14:27 (UTC)
- 維基百科不強迫任何人參與,那個討論我後來也沒繼續關注罷了。--BlackShadowG(留言) 2021年11月16日 (二) 15:07 (UTC)
(!)意見 Antigng所言可以理解為: 「來源的可靠性主要得參考其事實查證」。 有関可靠性的事實查證應該重點查各種與事實不符合的報道,包括故意的新聞作假,采訪和編輯中失誤造成的錯誤等等。
- 憑非獨立性,可以推斷出有偏見,從而引起對可靠性的懷疑, 但不能直接用來推定不可靠。(註:儘管在下也希望媒體獨立於政府, 能客觀公正, 盡量無偏見,避免誤導大衆。)
- 可靠性的判斷主要得參考: 是否有各種與事實不符合的報道(可靠性), 社會上對此否有共識。 評判的來源可能應該是各種媒體的對疑似「假新聞」事件各方面的報道。
- 在下所見, 對於高專業水平的大型媒體,無論是政府直接控制的(與中央一致的)媒體, 還是獨立於政府的媒體,關於假新聞事件,雖可能有偶發事件, 但可能沒有很廣泛的「故意造假」或「失誤而假」報道, 新聞中的事實大多數是真實的。
- 可以看到,中國大陸民眾在自媒體上對媒體的監督,可以看到對造假新聞的猛烈抨擊; 在多起事件中,甚至導致媒體道歉官員被解職。
- 好像西方主流媒(如體BBC, 見:對英國廣播公司的爭議, 也可搜「BBC假新聞事件」)也有, 但BBC總的來說應該認為是可靠媒體4級。--Gluo88(留言) 2021年11月15日 (一) 21:26 (UTC)
(!)意見 某國之新聞自由度(以無國界記者為準)不能作為其新聞媒體(含國營媒體)之可靠程度指標,因無國界記者過於仰賴CIA與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接替前者之部份社會工程任務)之贊助,故評比有極強贊助者偏見,且高新聞自由度之國家其民營媒體亦有可能不報導若干高重要度之事實,或傳遞虛像(如西方主流媒體未據聯合國資料報導伊朗達成世界史上最快之出生率下降,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媒體對當地以外其他地方之性別不平等問題報導讓人以為其他地方性別平等度並未提昇[1])。--RekishiEJ(留言) 2021年11月23日 (二) 15:35 (UTC)
- 無國界記者的新聞自由度的排名其實是相對比較科學的。挪威排名第一,北韓常年倒數第一是毫無疑問的。此外就是「西方國家」也不是一個整體,挪威可以排名第一,而美國就只有六十幾名。--Seele2021(留言) 2021年11月24日 (三) 01:14 (UTC)
- 還有就是無國界記者的新聞自由度排名一般只對北韓、土庫曼、厄立特里亞這種極權國家有用,因為這些國家所有的新聞媒體必須要服務於政權甚至是領袖的意志。最典型案例就是在威瑪共和國時期允許有批評政府的媒體,而在納粹德國時期所有的媒體必須服從希特拉的意志。
- 同樣新聞自由度高不代表媒體可靠,因為fake news也同樣存在於高自由度的歐美國家,最典型就是美國左派或者右派的媒體同樣會為了自身的立場選擇性的報導相關新聞事件。--Seele2021(留言) 2021年11月24日 (三) 01:27 (UTC)
參考資料
修訂WP:RS可靠來源指引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
- 中文圈媒體的亂象之一就是不標明出處就引用、轉載甚至抄襲其他來源,致使後來者難以查證。比如轉載自行出版的文章,各種「據外媒報道」「據某某消息」式的新聞,東拼西湊的文章等。有些轉載還有侵犯著作權的問題。
-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信息轉手次數越多,越容易失真。所以應該鼓勵編者遇到轉載類來源時,盡力發掘原始出處,而不是用那些不知道轉了多少次且可能被扭曲原意的來源。--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1日 (三) 04:04 (UTC)
- @Jhstriver:由心底裏同意這個提案。引用百家號或類似內容農場的網站之類的東西的亂象應當被制止。--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1日 (三) 10:28 (UTC)
- 內容農場不是已經被禁止了嗎?--Nrya ✰武漢肺炎兩週年•Xi病毒來襲 2021年12月1日 (三) 12:01 (UTC)
- 應該不是內容農場的問題,而是不少報道使用「據外媒報道」等類似轉載新聞,應該要追轉載的來源。——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2月1日 (三) 12:43 (UTC)
- 這個也是,不然就會出現「瑞士生物學家」這樣的笑話了。--Nrya ✰武漢肺炎兩週年•Xi病毒來襲 2021年12月1日 (三) 14:06 (UTC)
- 應該不是內容農場的問題,而是不少報道使用「據外媒報道」等類似轉載新聞,應該要追轉載的來源。——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2月1日 (三) 12:43 (UTC)
- 內容農場不是已經被禁止了嗎?--Nrya ✰武漢肺炎兩週年•Xi病毒來襲 2021年12月1日 (三) 12:01 (UTC)
- 不反對,甚至覺得應該速速通過,實在受不了了。btw,我確認一下,對於以下內容的文章是否適用這條提出的規則:近日,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某某男星對其妻子進行家暴,引發軒然大波。(後略) --Milky·Defer 2021年12月2日 (四) 06:46 (UTC)
- 應當考量的是「近日,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某某男星對其妻子進行家暴,引發軒然大波」這句話本身是否值得寫入(是否具備百科性)。--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2日 (四) 14:28 (UTC)
- 一個小問題,是否可以認為轉述的媒體有對該微博內容進行查證?如果可以這樣認為,那麼似乎「自行出版物被轉載後仍應被視為自行出版」就不總是成立了。--Yangwenbo99論 誠邀諸君參與自主隔離運動 2021年12月2日 (四) 22:49 (UTC)
- 假定並無進行任何查證。如果要認定個別來源有進行查證,需要社群就該來源個別討論。--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3日 (五) 00:57 (UTC)
- 如果是事實報導,專業性足夠的媒體通常會在轉載時進行一定程度的查覈;而如果是觀點的報導,似乎是只要經過可靠來源轉載就似乎不應當當作自行出版的來源。--Yangwenbo99論 誠邀諸君參與自主隔離運動 2021年12月5日 (日) 08:18 (UTC)
- 媒體報道時引述FB、推特、微博內容並不算單純的「轉載」,而有的新聞報道和文章則是轉載、全文複製或者拼湊來自「自行出版的內容」,不應將這類來源視為「正式出版的來源」。--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10日 (五) 01:37 (UTC)
- 如果是事實報導,專業性足夠的媒體通常會在轉載時進行一定程度的查覈;而如果是觀點的報導,似乎是只要經過可靠來源轉載就似乎不應當當作自行出版的來源。--Yangwenbo99論 誠邀諸君參與自主隔離運動 2021年12月5日 (日) 08:18 (UTC)
- 假定並無進行任何查證。如果要認定個別來源有進行查證,需要社群就該來源個別討論。--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3日 (五) 00:57 (UTC)
- 那再換一個例子吧。假如一個可信的來源發表了如下內容:「(標題)《二十六機甲包圍圈》日本銷量達到五十萬套。(內文)香菜社今日在推特上發文公佈其製作的遊戲《二十六機甲包圍圈》在日本的銷量達到了50萬份。(後面是對《二十六機甲包圍圈》的有效介紹)」
- 如果要嚴格追究來源的話,銷量信息來自開發商的推特。考慮到銷量成績屬於可能會被吹噓的內容,開發商發佈的消息在這個情況下屬於一手的、可能有利益衝突的來源。但是實踐中我們還是會認為其真實可靠;當前的這個提案是否要扼殺掉大多數遊戲條目的銷量數字呢?--Milky·Defer 2021年12月4日 (六) 02:42 (UTC)
- 媒體對自行出版、一手消息的報道並不屬於「轉載」或「引用其他新聞媒體」,例如最近的彭帥事件。類似網友在微博爆料這樣的事件,如果僅有單一媒體報道,則應該受到「特殊的斷言需要特別的來源」方針限制。自行出版物可作為說明其自身消息的來源,例如香菜社宣告自己遊戲的銷量。不過如果推特、FB、微博上的消息真的非常重要,基本上都會有正規媒體報道。--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4日 (六) 03:16 (UTC)
- (-)反對,如果原始文獻是阿拉伯文、印度文,這個用原始出處替換有什麼意義?即使標記為可靠的CNA很多國際報道是用據外媒報道、綜合外電報道。 Kethyga(留言) 2021年12月15日 (三) 09:34 (UTC)
- 轉載時可能有翻譯不正確的情形,有原文則可供比對。--Sanmosa Immortal 2021年12月15日 (三) 11:36 (UTC)
- 支持附原文,但是不支持把替換當成指引。如果是自媒體、農場的或者來源可疑的,替換倒是可以(自媒體帳號也不都是營銷號,有些文章可能比新聞機構寫得要好)。--Kethyga(留言) 2021年12月15日 (三) 16:40 (UTC)
- 對於出自外文的來源,本修訂條文第一層要求是「應儘量附上原始外文出處,以便查證」。可靠來源指引中也有說明:「中文維基百科容許參照非中文來源。如果中文來源存在,而來源的品質和可信度也足夠,請盡量不要僅使用非中文來源」。因此與本提案並不衝突。
- CNA被評為可靠來源並不代表着其發佈的每一篇報道都是可靠、準確的。若CNA一篇文章引用了其他媒體的報道,很明顯相關內容的可靠性由被引用媒體決定,而不是由CNA來背書。
- 確認來源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本就是編者的責任。新聞媒體轉載自媒體文章等不可靠來源、出現翻譯失誤乃至扭曲原文的事件層出不窮。本提案的目的即是鼓勵編者在選取來源時多走一步——查核並採用原始出處,進而提高條目品質。--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16日 (四) 01:27 (UTC)
- 除了普通的大眾新聞,比如新聞媒體報道的科學新聞裏面,大都也是編譯(即使是英語也是編譯),如果只用原始資料可能會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不認為只是有很少的例外情況。這條指引如果只是針對有爭議的來源或者條目還行。--Kethyga(留言) 2021年12月16日 (四) 12:35 (UTC)
- 正規新聞媒體機構都有自己的記者,有一套採編規範,發佈的報道不會濫用「轉載」和過度「引用其他新聞媒體的報道」。去用那些記者直接採編或原創的資料,才有利於讀者和編者查核內容。科學新聞大多是媒體對某篇paper或發明的報道,並不屬於「轉載」或「引用其他新聞媒體」。指引也有建議:對於一些科學領域,最好避免參照普通媒體。找出處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有些媒體引用其他報道時會給出「超連結」或標示出處。若沒給出處,對於編者也只是多一點檢索查找的功夫。另外,本提案修訂的是「內容指引」,乃是確立有關情形的最佳做法,並非完全阻止編者使用非原始出處來源。--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16日 (四) 13:36 (UTC)
- 除了普通的大眾新聞,比如新聞媒體報道的科學新聞裏面,大都也是編譯(即使是英語也是編譯),如果只用原始資料可能會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不認為只是有很少的例外情況。這條指引如果只是針對有爭議的來源或者條目還行。--Kethyga(留言) 2021年12月16日 (四) 12:35 (UTC)
- (-)反對。應按情境考慮,反對「一刀切」,例如原始來源是收費來源或非線上來源,或者非原始來源的出版者在可靠度上有良好聲譽。--Mewaqua(留言) 2021年12月15日 (三) 14:26 (UTC)
- 若出處是收費或非線上來源,並不意味着無法查證。即使查證有困難,也可選擇附上原始出處,以便讀者和後續編者查證。
- A文轉載B文或者A文有內容引用其他媒體的報道C。若編者想引用相關內容,最佳做法應是查證後轉而使用B或C,次一級做法是使用A的同時附上B或C,再次一級是只用A。
- 不存在「一刀切」,本議案修訂的是「內容指引」,而不是所有使用者通常應遵守的「方針」。「指引」指的是共識所支援的最佳做法,「仍要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不排除有例外情況」。若編者選取原始出處有困難或主觀無意願,仍能使用非原始出處的來源。--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16日 (四) 01:27 (UTC)
- (+)傾向支持。2019年時,人民日報轉載環球網的一篇報道:WHO將「遊戲成癮」收錄至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引起廣泛議論。環球網上又寫着消息來自台媒報道。很想吐槽環球網:收集國際新聞竟然不會去相關的網站(WHO官網支持中文)看,而是盯着台媒(也不知道盯着的是哪家)。WHO的官方上用中文明明白白寫的是「遊戲障礙」。如果一開始就標出原始出處,也沒後來的事了。--駐軍(留言) 2021年12月17日 (五) 08:41 (UTC)
- 盲猜中天中視中時—— 請鎖定➤NHK 紅白歌合戦まふまふ初登場! 2021年12月18日 (六) 10:12 (UTC)
- (+)支持此案—— 請鎖定➤NHK 紅白歌合戦まふまふ初登場! 2021年12月18日 (六) 10:12 (UTC)
- (-)反對「WP:REFNOTTRUE」。出現來源有錯誤的情況,應該綜合多方來源考證而不是直接說這個來源不可靠。新的方針並沒有,也不可能,對編者查驗作出強制性要求,大部分情況並不是因為編者不願意查詢原始出處,而是因為原始出處存在顯著獲取限制、或者編者自認為來源相對可靠懶得查詢其他來源。諸如某某媒體綜合某地媒體報道,乃如某某國際知名媒體引用某當地媒體報道,這種難以查證的來源是否也值得編者費盡心力取證?新的提案看起來合理,實際上對編者並不友好,如非通用語言如何查證,如來源付費牆如何處理,如來源屬於專業性極強之論文云云。多方查證可以解決的事情,本身並不一定需要原始出處,沒有必要強求所有人都去查詢原始出處。@驻军::「game disorder」屬於Disorders due to addictive behaviours,就通俗翻譯而言「遊戲成癮」並沒有明顯錯誤,何況環球網大概率並非醫學專業出身,沒有採用醫學術語很正常。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3日 (四) 16:46 (UTC)
- WP:REFNOTTRUE談的是「撰寫的內容不保證正確性」。本提案不涉及討論「內容正確性」,也沒有討論來源可靠性,而是推薦編者使用原始出處。
- 本提案修訂的是「指引」,乃是為了確立相關情形的最佳做法,但最好仍要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因為不排除會有例外情況。因此並沒有「作出強制性要求」,注意本提案第一句話的表述——「列明來源時應儘量使用原始出處。」
- 非中文、線上付費和線下印刷類來源等問題上面都已經討論過了,儘量附上原始出處即可。對於大部分轉載類來源,稍微檢索一下就能找到出處。即使真的十分困難,也可尋求其他編者幫助。考慮到目前收集到的意見,本提案正式版本會加上一句話——「若原始出處獲取困難,如線上付費或僅有印刷品的來源,則應儘量附上原始出處。」--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24日 (五) 11:19 (UTC)
- WHO官方還就是把「game disorder」譯為「遊戲障礙」。而且環球網更像是直接照搬台媒的描述後簡單地進行繁簡轉化,並不是根據WHO的原始公告進行翻譯。--駐軍(留言) 2021年12月25日 (六) 04:33 (UTC)
- @Jhstriver:我的意見還是一致,與其查原始出處還不如多方求證,如果沒有經過多方求證就一昧尋求原始出處,如果還沒確認「內容正確性」就去查證原始出處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當然,查證原始出處也屬於多方查證,但是即便查到原始出處,來源的優先級也不應該高於其他第三方來源,尋找怎麼樣的多方來源本來是編者的決定,如翻譯類型也要考慮不同編者跨文化背景,如轉載內容也要考慮編者獲取難度問題,這一規定並不具有普遍適用性。如果這一條成為指引,那麼大可能直接找到原始出處看也不看就加進去,管他看不看不懂,反正我也看不到,反正其他編者不一定看的到,反正讀者也不會有幾個真正去看來源,反正指引說這樣做更好,這樣子就算得上好條目了嗎?當然,「如線上付費或僅有印刷品的來源,則應儘量附上原始出處」這一條我也是支持,因為很多時候我見到書籍實際上在註釋中說明是在轉引內容,但是很多時候他的說法並不會很清晰,例如據某某媒體說XXX,或者某某教授說XXX,原文根本沒有說明文獻名稱或者出版時間,所以查證本來就很困難,就我個人而言,寫一篇原創條目十分花費精力,如果來源相對可靠,編者其實沒有必要花大代價再去找原始出處。我覺得ENWP的WP:轉引何處可能更加適合處理這一問題,允許編者不必讀第一手來源,但是要說明轉引者和轉引來源,例如你是讀環球網文章就直接寫成「環球網報道」未嘗不可,如果想要強調台媒就說「據環球網轉載台媒」,如果強調WHO就說「據環球網轉載(台媒),WHO說XX」,讀者和其他編者也可能了解這到到底可靠不可靠。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0:23 (UTC)
"Say where you read it" follows the practice in academic writing of citing sources directly only if you have read the source yourself. If your knowledge of the source is secondhand—that is, if you have read Jones (2010), who cited Smith (2009), and you want to use what Smith (2009) said—make clear that your knowledge of Smith is based on your reading of Jones.
When citing the source, write the following (this formatting is just an example):
John Smith (2009). Name of Book I Haven't See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99, cited in Paul Jones (2010). Name of Encyclopedia I Have Se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9.
Or if you are using short citations:
Smith (2009), p. 99, cited in Jones (2010), p. 29.
The same principle applies when indicating the source of images and other media files in an article.
Note: The advice to "say where you read it" does not mean that you have to give credit to any search engines, websites, libraries, library catalogs, archives, subscription services, bibliographies, or other sources that led you to Smith's book. If you have read a book or article yourself, that's all you have to cite. You do not have to specify how you obtained and read it.
So long as you are confident that you read a true and accurate copy,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you read the material using an online service like Google Books; using preview options at a bookseller's website like Amazon; through your library; via online paid databases of scanned publications, such as JSTOR; using reading machines; on an e-reader (except to the extent that this affects page numbering); or any other method.
- 搬運,我翻譯不是很好,且應該在WP:列明來源而不是WP:可靠來源中討論。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1:01 (UTC)
- 無獨有偶,這一段在十年前的版本是有這麼一句,「It is often better to read the original source material yourself, in which case you can simply cite the original source.「,和閣下今天的提案比較類似。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1:14 (UTC)
- @方的1P:查核內容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找出處」,然後才是「多方求證」。多方同時出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參考前段時間的威爾遜·愛德華茲事件。被媒體大規模傳播的文章也可能出自不可靠來源,參考世界新聞網事件。中文報道的翻譯錯誤更是屢見不鮮。
- 若找得到原始出處,自然是採用原始出處為佳,因為扭曲原意、更改標題,拼湊自媒體文章的事件多有發生,也可參考上一條。
- 可能有「直接找到原始出處看也不看就加進去」這種情況出現,但也會有編者在檢索原始出處的同時完成核查。選擇採用或者附上原始出處亦能給後來的編者和讀者查證內容帶來便利。制定最佳做法不應該運用比爛的邏輯。
- 英維的WP:SAYWHERE闡明引用來源時如何更好地論述,與本案並不衝突。但僅僅說明轉引何處並不會糾正一些錯誤,還不如更上一層要求。看了當年的討論,有編者擔心一些original source material是外語第一手來源,會造成閱讀和核查困難。非中文、獲取難度的問題上面討論過了,儘量附上出處即可。本提案會在正式版本將範疇限定為「當轉載自其他第二手來源」,避免上述問題。還是上面說過的話,本提案修訂的不是方針,而是提供最佳做法,編者主觀無意願或者找出處有困難,可以按他們以往的方式選取可靠來源,寫成「環球網報道」、「據環球網轉載(台媒),WHO說XX」;當然更好的做法是嘗試遵循指引——儘量採用或者附上原始出處。--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3:32 (UTC)
- 第一,我們編者的責任不是驗證媒體來源,而是有據可循,如果證據受到質疑應該是媒體爭議內容,那麼應該另外討論,而不是一開始就去假設媒體轉引存在問題(除非列入黑名單),編者對來源可靠性有所選擇,但不需要一定保證來源內容正確。第二,如何查證取決於個人水平,如果限定一定需要最原始出處,定然很多人力有不逮,指引應該適用於大多數編者,既要考慮到資深編者,這些人可能能夠輕易做到你所提倡的內容,也要考慮到許多新手或者不善於獲取資料的編者,對於這些人實際上嘗試完成是存在難度的,雖然指引並不是強制性,但應該具有普適性,人人都能夠編輯的百科的指引應該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第三,我不認為尋找原始出處是最佳辦法,我所說的「多方查證」並不是說查閱屁股一樣歪的一堆媒體,而是參考不同觀點的內容,這樣即使沒有看過「威爾遜·愛德華茲事件」的原始出處,也可以輕易了解到這件事的真實情況,同時也保證了條目中立性(不為少數觀點和陰謀論裹挾),我以為這種做法才更加具有普適性。簡而言之,對於大多數編者,首要任務是可供查證和保持中立,編者沒有必要保證來源一定正確,但是有必要保證內容NPOV,因此才需要多方查證消除偏見或者誤導乃至於謠言。--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5:07 (UTC)
- @Jhstriver:我很能夠理解閣下對於轉引(包括翻譯)類來源使用的顧慮,但我認為這類來源本身就有方便查證參考的價值,與其掛上錯誤屢見不鮮的標籤,否定相對可靠性,使用消極、非強制要求進行抵制,不如規範引導以滿足現有的方針、指引,因此我向閣下建議了ENWP的「Say where you read it」。同時,我也不認為編者是內容準確性的裁判,因為大多數情況編者無從判斷來源內容準確性,而是通過來源可靠性來推論其準確性。閣下所言之」確認來源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本就是編者的責任「,其實可靠的是媒體來源而不是報道內容,報道內容的準確性只是依靠報道媒體是否屬於可靠來源推斷,大部分情況編者都不可能確認媒體報道是否準確,例如戰爭報道編者又不可能真的到前線確認,例如太空實驗編者肯定不能上太空確認,所以我以為閣下是混淆了現有方針、指引對來源和內容的要求,一開始就向閣下說明「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WP:REFNOTTRUE)」。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6:10 (UTC)
- 參考五大支柱的說明:「所有文章與編輯必須遵循非原創研究且力求準確的原則。」。編輯方針寫道:「維基百科相信,寧可缺乏內容,也不應向讀者提供錯誤或誤導的資訊」。可供查證方針也指出:「來源須以清晰而準確的方式列出,以使讀者能夠找到支援被質疑內容之原始材料。」
- 對於轉載類來源,「內容真實、正確」和「內容準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真實、正確與否」是和現實世界比較,而「準確與否」是和源頭信息比較。遇到轉載類來源時(這裏僅討論轉載第二手來源的情況),源頭的信息一定比下游的信息更準確,源頭意味着最少的修飾和篡改。信息被轉手的次數越多,越容易被扭曲變形。本提案沒有要求編者保證內容真實正確,而是推薦使用原始出處(源頭的第二手來源),避免內容在轉載過程中失真。
- 方針與指引本就不是以「人人都能做到」的較低標準制定的,NPOV雖早已列為方針,但依然有大量條目沒有做到明確表達和歸屬觀點。找出處看似麻煩,其實也只是循着超連結、標示的出處或具體文本多檢索查閱幾步的事。即使有編者難以做到,可靠來源指引亦有說明:「
許多條目都不會滿足「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這一標準,直到有編輯者投入時間和精力來檢查事實、列出來源。
」 - WP:RULES寫得很清楚:對於指引,編輯者應嘗試遵守指引,但不排除有例外情況;方針才是「所有使用者通常應該遵守的標準」。WP:PGE也有闡述區別。對於本提案涉及的情形,三大核心內容方針沒有禁止轉載類來源的使用,修訂後的Wikipedia:可靠來源指引則是建議採用或附上原始出處,沒有否認轉載類來源的價值,也沒有限定必須用最原始出處。
- 本提案是推薦使用源頭的第二手來源,不是敦促編者去核查原始第一手資料。如果某報紙的記者在前線追蹤了幾次戰鬥,整理後寫成文章A;然後另一家媒體的文章B轉載了A。本指引則建議使用或者附上文章A,沒有說編者要去前線確認戰鬥詳細情況。太空實驗同理,最好採用或附上報道、說明這場實驗的源頭第二手來源X,而不推薦僅僅只用可能更改標題、扭曲原文、翻譯錯誤、來自自媒體、中間轉載了好幾輪的來源Y。--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28日 (二) 13:08 (UTC)
- 閣下所言的最佳方案難道不應該首先是得到廣泛認可的共識嗎?達成指引首先應該達成共識,何況乎RS這種覆蓋人群特別廣的指引,閣下的意見好像就是我們一群人覺得這樣最好,然後要求大家都應該儘量做到,這樣往往構成多數無知,我首先就該質疑閣下這真的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最佳解決方案嗎?我其實是樂見閣下規範這方面共識的,然而我實在無法認同閣下的最佳方案所具備的普適性,我認為這套方案難以適用於大多數人,所以希望閣下放鬆標準,不光光是查證原始出處,也可以通過多方查證,查證原始出處也算在多方查證裏面,方便大多數人遵循指引。閣下所謂的防止失真本就不應該依靠一條獨木橋完成,很多人都已經說獨木橋不好走,閣下一定說獨木橋是最佳道路,我覺得說不通。如果閣下還是不能理解,我還是繼續保留意見。--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8日 (二) 14:27 (UTC)
- @Jhstriver:我很能夠理解閣下對於轉引(包括翻譯)類來源使用的顧慮,但我認為這類來源本身就有方便查證參考的價值,與其掛上錯誤屢見不鮮的標籤,否定相對可靠性,使用消極、非強制要求進行抵制,不如規範引導以滿足現有的方針、指引,因此我向閣下建議了ENWP的「Say where you read it」。同時,我也不認為編者是內容準確性的裁判,因為大多數情況編者無從判斷來源內容準確性,而是通過來源可靠性來推論其準確性。閣下所言之」確認來源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本就是編者的責任「,其實可靠的是媒體來源而不是報道內容,報道內容的準確性只是依靠報道媒體是否屬於可靠來源推斷,大部分情況編者都不可能確認媒體報道是否準確,例如戰爭報道編者又不可能真的到前線確認,例如太空實驗編者肯定不能上太空確認,所以我以為閣下是混淆了現有方針、指引對來源和內容的要求,一開始就向閣下說明「可供查證不等同正確(WP:REFNOTTRUE)」。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6:10 (UTC)
- 第一,我們編者的責任不是驗證媒體來源,而是有據可循,如果證據受到質疑應該是媒體爭議內容,那麼應該另外討論,而不是一開始就去假設媒體轉引存在問題(除非列入黑名單),編者對來源可靠性有所選擇,但不需要一定保證來源內容正確。第二,如何查證取決於個人水平,如果限定一定需要最原始出處,定然很多人力有不逮,指引應該適用於大多數編者,既要考慮到資深編者,這些人可能能夠輕易做到你所提倡的內容,也要考慮到許多新手或者不善於獲取資料的編者,對於這些人實際上嘗試完成是存在難度的,雖然指引並不是強制性,但應該具有普適性,人人都能夠編輯的百科的指引應該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第三,我不認為尋找原始出處是最佳辦法,我所說的「多方查證」並不是說查閱屁股一樣歪的一堆媒體,而是參考不同觀點的內容,這樣即使沒有看過「威爾遜·愛德華茲事件」的原始出處,也可以輕易了解到這件事的真實情況,同時也保證了條目中立性(不為少數觀點和陰謀論裹挾),我以為這種做法才更加具有普適性。簡而言之,對於大多數編者,首要任務是可供查證和保持中立,編者沒有必要保證來源一定正確,但是有必要保證內容NPOV,因此才需要多方查證消除偏見或者誤導乃至於謠言。--方的1P(留言) 2021年12月27日 (一) 15:07 (UTC)
綜合意見後的版本
|
|
- 明確如果原始出處不易獲得,可繼續採用一般的來源。
- 降低標準,釐清和限縮條文涉及的範圍。第一,針對全文轉載、複製自其他來源的情況;第二,不包括新聞報道引用第一手來源的情形;第三,針對可靠性受爭議的媒體和準確性存疑的報道,當它們引用了其他媒體的報道則建議採用原始出處,所以目前大多數來源的使用不受影響。--Jhstriver(留言) 2021年12月31日 (五) 02:27 (UTC)
- 以上提案🕗 公示7日。--Jhstriver(留言) 2022年1月3日 (一) 02:47 (UTC)
- (-)反對,換湯不換藥。--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3日 (一) 04:12 (UTC)
- 麻煩請論證「沒換什麼藥」。--Jhstriver(留言) 2022年1月4日 (二) 02:37 (UTC)
- 我記得{{cite}}模板好像有個參數可以把中外文連結同時放到一個來源里?如果沒有的話可不可以實現一下這個功能?(參照archiveurl參數即可)--Steven Sun(留言) 2022年1月3日 (一) 05:08 (UTC)
- 看了下{{cite}},應該只有一個單獨的「url」參數。考慮到每個來源都是獨特的,同時放中外文連結似乎也不妥。--Jhstriver(留言) 2022年1月4日 (二) 02:37 (UTC)
- (+)支持。->>Vocal&Guitar->>留言 2022年1月6日 (四) 12:31 (UTC)
- (!)意見:{{cite}}不是有via這個參數,用作表示轉載嗎?如:趙奕. 金山游戏研发解密:11年坚持中国造. 第一財經日報. 2007-11-06 [2021-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6) –透過新浪遊戲 (中文(簡體)).
- 還有在紙媒時代沿用至今的通訊社模式,你認為的轉載也可以是其他媒體付費購買通訊社的新聞,或者獲得通訊社授權。{{cite}}相關參數為agency,如:李保東. 加拿大一原住民寄宿学校发现215具儿童遗骸. 大眾日報. 新華社. 2021-05-29 [2021-07-02] (中文(簡體)).
- 早期中國大陸門戶網站就有轉載新聞的習慣,現在就是官方的媒體號在門戶網站發文。誠然報道的電子版如果有新聞方的網站連結是最優解,實際上新聞方的網站資料變化頻密,過一段時間就刪除,電子版有時一改版,之前歷年的記錄就沒了,很多都變成死鏈。門戶網站的轉載可以透過via保留,他們新聞報道的存活時間比官方的都長。
- 個人認為現在的提議沒有考慮到這些情況。--Nostalgiacn(留言) 2022年1月7日 (五) 11:25 (UTC)
- 新聞機構使用通訊社等其他媒體採編的新聞確實很常見,一般會有兩種模式。第一種就像閣下所述——「大眾日報」完整轉載「新華社」的報道,本條目第三句話即是針對這種情況。既然是100%原文複製,很顯然用原始出處比較好。這裏只要檢索下標題就能找到「新華社」的原始報道;第二種是引用其他媒體報道的部分內容,且存在改寫,比如這篇文章。對這種情況本條目也有說明:「編者無須採用原始出處」,除非是「可靠性受爭議的媒體和準確性存疑的報道」。
- 本提案亦有考慮死鏈或原始出處難以查找的狀況,參見最後一句話——「如果原始出處獲取困難,編者可繼續採用普通來源。」--Jhstriver(留言) 2022年1月8日 (六) 00:57 (UTC)
- 如果以《古蘭經》某中文譯本為資料來源,也「仍建議附上(阿拉伯文《古蘭經》)出處」?如果以《資本論》某中文譯本為資料來源,也「仍建議附上(德文版)出處」?--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7日 (五) 18:15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中國古漢語文獻(或許也包括日韓越等國)作為來源在維基百科是否持續、繼續可用?
@中文维基百科20021024:@AT:@A1Cafel:@HuangQQ:@Tombus20032000: 最近用戶:A1Cafel在提刪條目時涉及到了很多單純以中國古漢語文獻作為來源的條目。當然有些是完全沒有來源或者沒到50字,這些不去管。想要討論的問題是,很多條目,比如進士條目,是單純考古漢語文獻撐起來的,這些來源是否屬於可用的來源,或者有沒有具體的對於古漢語文獻的一種說法、乃至於指南、方針可以建立起來,那些習慣於之前編輯方式的編者(比如HuangQQ)該如何應對目前的情況。--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06 (UTC)
- 維基百科:關注度#關注度不是一時的,覺得古代有人關注現代沒人關注就要刪除完全不符合這句話的精神,不然現在的人物條目未來人都能刪了,反正現在有人關注不代表以後有人關注嘛。--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24 (UTC)
舉個例子,延齡君、周防內侍這個條目本質上也是完全考古漢語或古語文文獻撐起來的,他完完全全是一手文獻的來源。這類條目現在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08 (UTC)
我由2018年開始每日一篇地寫都基本未發生任何問題,係近半年才開始出現這樣爭論🙈……但我不同意單純古漢語文獻來源不可作支撐整個條目,另除朝鮮古人物,越南、日本古人物有為數不少的條目也只有古漢語文獻來源,難道它們也有問題?😓--Tom......(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23 (UTC)
- 所以我不太搞得清楚他們提刪的標準是按照什麼。因為有時候是他們覺得來源不夠,有時候是覺得關注度不夠,有時候說條目太短了。畢竟這類條目之前是放着不處理的,現在要處理還是有個標準比較好些,否則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情況。當然我也認為有些條目的確處在某種擦邊球的狀態。--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5:55 (UTC)
- 我覺得這個討論是個偽命題。理所當然地,所有古文來源均可以作為來源來使用,沒有任何討論的必要。問題在於只用古文來源能否彰顯關注度,這跟能否以古文作為來源不是同一回事。例如上面舉出的劣作周防內侍就混合了古今來源,在有現代文獻(尤其是學術文獻)的情況下,不可跟只用古文的條目同日而語。--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7:38 (UTC)
- 在混合現代學術文獻引用的情況下,古文文獻彰顯關注度的問題是否就,按推論,解決了?或者說現代學術文獻可以為之前的文獻代勞來彰顯其關注度,是這個意思?--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7:41 (UTC)
- 不理解您的意思。總之,沒有學術文獻的情況下,難以驗證是否具備關注度。--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7:57 (UTC)
- 從我個人來說,我並不反對這個說法。只不過以往的一些編者,HuangQQ,Henry,Tombus,他們可能習慣於僅僅使用古文獻來做來源,這個改變他們可能一下子做不到或者不太會做。--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01 (UTC)
- 那就去學。--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3 (UTC)
- 人性化些吧。人家也是為了維基做貢獻。況且既然這樣還不如建立一個方針,更加明確。--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6 (UTC)
- 30+7,有夠人性化了。--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9:07 (UTC)
- 人性化些吧。人家也是為了維基做貢獻。況且既然這樣還不如建立一個方針,更加明確。--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6 (UTC)
- @松照庵:史學畢竟是文科,所謂現代文獻完全可以一通胡扯,牽強附會,甚至全文都在直接複述史書原文,憑什麼要現代文獻給人物關注度背書?而且現代論文大多研究制度等史書不能直接給出的內容,人物的話二十四史列傳都詳細列出,直接看史書原文就行了,有什麼好多研究的。--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21 (UTC)
- 那就可能是中國論文質素參差而已,日本論文的水平可不是這種層次,只看原始文獻來寫條目,不說還以為是在寫論文呢。--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56 (UTC)
- 而且這類條目大多文言文為主,一般讀者難以理解。--A1Cafel(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23 (UTC)
- 那就可能是中國論文質素參差而已,日本論文的水平可不是這種層次,只看原始文獻來寫條目,不說還以為是在寫論文呢。--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56 (UTC)
- 那就去學。--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8:13 (UTC)
- 從我個人來說,我並不反對這個說法。只不過以往的一些編者,HuangQQ,Henry,Tombus,他們可能習慣於僅僅使用古文獻來做來源,這個改變他們可能一下子做不到或者不太會做。--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8:01 (UTC)
- 不理解您的意思。總之,沒有學術文獻的情況下,難以驗證是否具備關注度。--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7:57 (UTC)
- 在混合現代學術文獻引用的情況下,古文文獻彰顯關注度的問題是否就,按推論,解決了?或者說現代學術文獻可以為之前的文獻代勞來彰顯其關注度,是這個意思?--老衲(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07:41 (UTC)
被古籍進行有效介紹就符合GNG了吧 ——魔琴 [ 已經告假 留言 貢獻 ] 2022年1月12日 (三) 09:01 (UTC)
- 一般不能,因為絕大多數是一手來源,有些則不可靠或可靠性存疑(例如佚名或無名小卒),也有部分並非獨立於主題實體。--AT 2022年1月12日 (三) 09:37 (UTC)
- 「單靠」《戰國策》、《史記》、《漢書》之類比較有名的古書也不能「彰顯關注度」?條目存廢討論結案的結果除了看理據,也要看是哪位管理員結案(也可以說是要看當時有哪一/幾位管理員活躍於頁面存廢討論),例如2021年9月13日之前的User:Manchiu或User:蟲蟲飛就比較傾向保留條目。--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0:32 (UTC)
- 所以想看看AT如何論證《戰國策》、《史記》、《漢書》是不可靠來源以及一手來源。我之前說過如果這些書是不可靠來源,那引用這些古籍以及在古籍原文上得出結論的現代論文也是不可靠來源。應該考察一下周防內侍的現代來源是不是也是建立在古籍基礎上的原創研究。--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10 (UTC)
- 我沒有說《戰國策》、《史記》、《漢書》是不可靠來源,我是說「有些則不可靠或可靠性存疑(例如佚名或無名小卒)」,除非您覺得《戰國策》、《史記》、《漢書》的作者是佚名或無名小卒?至於能否彰顯關注度那仍然圍繞着這些書目是否一手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以及是否存在有效介紹,而非雜湊式提及。以這些例子而言,如果是有效介紹的話,說實在不可能沒有學術文獻等現代文獻。--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27 (UTC)
- 「現代文獻」或「學術文獻」不是Wikipedia:關注度的「必要條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8:08 (UTC)
- 當然不是,但這並不等於史料就符合關注度要求,而「現代文獻」或「學術文獻」則絕大多數均能反映關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37 (UTC)
- 直接一視同仁,就按照魔琴所說的,古籍裏面符合gng就行。史料中沒有詳細介紹的人物還是很多的,放到現在也只是在新聞中出現名字而已。特別是古代人物條目,只要翻譯一下人物列傳,完全可以無需任何原創研究。--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4 (UTC)
- 絕不可行,此串討論已經列出大量只用史料來編寫條目的弊處,完全不適宜假定史料可以反映關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8 (UTC)
- 李孔昭是翻譯的問題。這和把一篇外文原文複製到中維一樣。總不能說外文不能證明關注度?另外古籍作者和記載的人物也未必是處於同一時代。--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08 (UTC)
- 語言問題從來都是別的問題,這跟關注度沒有關係,處於同一個時代或不同時代也不是重點。史料不能直接視為關注度來源的理由我也已經多次陳述,在此不再重複。愈主張只用史料來寫條目,只是在把自己當成是專家或寫論文,不過是在原創研究而已。--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5:23 (UTC)
- 李孔昭是翻譯的問題。這和把一篇外文原文複製到中維一樣。總不能說外文不能證明關注度?另外古籍作者和記載的人物也未必是處於同一時代。--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08 (UTC)
- 絕不可行,此串討論已經列出大量只用史料來編寫條目的弊處,完全不適宜假定史料可以反映關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8 (UTC)
- 直接一視同仁,就按照魔琴所說的,古籍裏面符合gng就行。史料中沒有詳細介紹的人物還是很多的,放到現在也只是在新聞中出現名字而已。特別是古代人物條目,只要翻譯一下人物列傳,完全可以無需任何原創研究。--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4:54 (UTC)
- 當然不是,但這並不等於史料就符合關注度要求,而「現代文獻」或「學術文獻」則絕大多數均能反映關注度。--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4:37 (UTC)
- 「現代文獻」或「學術文獻」不是Wikipedia:關注度的「必要條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8:08 (UTC)
- 我沒有說《戰國策》、《史記》、《漢書》是不可靠來源,我是說「有些則不可靠或可靠性存疑(例如佚名或無名小卒)」,除非您覺得《戰國策》、《史記》、《漢書》的作者是佚名或無名小卒?至於能否彰顯關注度那仍然圍繞着這些書目是否一手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以及是否存在有效介紹,而非雜湊式提及。以這些例子而言,如果是有效介紹的話,說實在不可能沒有學術文獻等現代文獻。--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27 (UTC)
- 所以想看看AT如何論證《戰國策》、《史記》、《漢書》是不可靠來源以及一手來源。我之前說過如果這些書是不可靠來源,那引用這些古籍以及在古籍原文上得出結論的現代論文也是不可靠來源。應該考察一下周防內侍的現代來源是不是也是建立在古籍基礎上的原創研究。--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2:10 (UTC)
- 「單靠」《戰國策》、《史記》、《漢書》之類比較有名的古書也不能「彰顯關注度」?條目存廢討論結案的結果除了看理據,也要看是哪位管理員結案(也可以說是要看當時有哪一/幾位管理員活躍於頁面存廢討論),例如2021年9月13日之前的User:Manchiu或User:蟲蟲飛就比較傾向保留條目。--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0:32 (UTC)
- 只是在翻譯文言文怎麼成專家或寫論文了,那翻譯外文是不是就把自己當成語言大師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31 (UTC)
- 我們現在的出版物對未來人來說也是古籍。我支持1000年後的維基人引用現在的可靠出版物作為關注度來源。--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33 (UTC)
- 外文不等於古文。千年之後,我支持專家在清楚理解現在的文字後,以他們那時候的文字去寫,然後其他人以此作為關注度來源,而不是讓不學無術的人自行研究現在的文字,然後自恃為專家走去原創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7:01 (UTC)
- 要批評他人拿古文搞原創研究,最低限度應該找一個現成例子來說明。而且就算有人找到某主題的現代學術文獻,不代表該人就不會有意或無意中寫了原創研究的文句,難道將來會要求寫歷史條目的用戶必須先向維基媒體基金會提交大學歷史本科程度的學歷證明方可編輯歷史條目?明仁宗條目當前版本的來源全是古書,難道就要因此提刪?--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13 (UTC)
- 任何語種和年代的文字都會造成原創研究,不能別人一用古文就說他是原創研究。--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33 (UTC)
- 而且相較於能直接提供原文的古文來源,用一些線下資源以及較少人使用的語種來源來寫條目客觀上搞原創研究更方便,反正一來查證難度大,二來小語種文字大多數人也看不懂,機翻後的效果也不佳。條目作者就可以壟斷來源解釋權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40 (UTC)
- 又要走回去理解能力的問題,所以憑什麼認為維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種史料的訊息,為什麼學者不走去研究的時候,門外漢卻爭先擁後地自己去進行研究,研究也就算了,還要說只用古文,謝絕現代來源(甚至是學術文獻?),有恃無恐地去編寫條目?我說了很多次了,現在不是不給用古文,而是要避免只用古文,這要求很過份麼?還是有些維基人只願自己去鑽研史料,卻忽視正經的學術研究,這不是在閉門造車,不是在原創研究,那請問是什麼?另外,找到現代學術文獻當然不代表就不會原創研究,重點就在於現代學術文獻可以提供一個最低限度的保障,之後寫得爛就是編者自己的責任,再者編寫歷史條目當然完全可以沒有任何相關學歷,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自行研究史料來大造文章,現代學術文獻在這一點有一個好處就是至少門外漢也有可能看懂,史料先不說學歷,沒有專業知識的話請問如何看懂?我再三強調現在不是禁用史料,而是不應只用史料,就算是專家或有相關學歷有時也需要參考現代學術文獻來判別史料的真假對錯,然後門外漢居然走出來說只用史料就好?還是老話,現在不是在寫論文,而是在寫條目,要為興趣而寫無所謂,對讀者負責啊。然後,明仁宗全用史料當然不用提刪啊,堂堂一個明朝皇帝會沒有關注度麼?這當然不可能,驗證關注度從來不只靠條目裏的來源,有時還需要另行查找,這跟進士之類的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此外,從來沒有說過一用史料就是原創研究,一直我強調的都是只用史料,「任何語種和年代的文字都會造成原創研究」這種說法無法替只用史料的做法開脫,其他小語種來源更有可能原創研究也當然無法反證只用史料就不會原創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07 (UTC)
- 我不認為要看得懂以前(可能到現在還適用)香港中學中文科的一些文言文範文(例如《蘇秦為趙合縱說楚威王》、《資治通鑑》裏的赤壁之戰部分)需要學生有(超越中學三年級中國歷史科的)「專業知識」。--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34 (UTC)
- 單純的將古文翻譯成現代文基本上學過文言文就行,文言文是中港台的必修課,所以難道一定要歷史學者才能翻譯文言文?至少我見到的涉及中國古代史的大部分維基人寫的是古代人物條目,引用古文的話也都是翻譯一下(雖然也有翻譯不好的),也沒見誰用古文去寫什麼制度條目出來。就讀者來說,經常看一些相對冷門的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條目的讀者想必對歷史有一定興趣,難道這些人只看論文不看古文原文的麼?更何況論文都會列出許多古文原文。--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39 (UTC)
- 又要走回去理解能力的問題,所以憑什麼認為維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種史料的訊息,為什麼學者不走去研究的時候,門外漢卻爭先擁後地自己去進行研究,研究也就算了,還要說只用古文,謝絕現代來源(甚至是學術文獻?),有恃無恐地去編寫條目?我說了很多次了,現在不是不給用古文,而是要避免只用古文,這要求很過份麼?還是有些維基人只願自己去鑽研史料,卻忽視正經的學術研究,這不是在閉門造車,不是在原創研究,那請問是什麼?另外,找到現代學術文獻當然不代表就不會原創研究,重點就在於現代學術文獻可以提供一個最低限度的保障,之後寫得爛就是編者自己的責任,再者編寫歷史條目當然完全可以沒有任何相關學歷,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自行研究史料來大造文章,現代學術文獻在這一點有一個好處就是至少門外漢也有可能看懂,史料先不說學歷,沒有專業知識的話請問如何看懂?我再三強調現在不是禁用史料,而是不應只用史料,就算是專家或有相關學歷有時也需要參考現代學術文獻來判別史料的真假對錯,然後門外漢居然走出來說只用史料就好?還是老話,現在不是在寫論文,而是在寫條目,要為興趣而寫無所謂,對讀者負責啊。然後,明仁宗全用史料當然不用提刪啊,堂堂一個明朝皇帝會沒有關注度麼?這當然不可能,驗證關注度從來不只靠條目裏的來源,有時還需要另行查找,這跟進士之類的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此外,從來沒有說過一用史料就是原創研究,一直我強調的都是只用史料,「任何語種和年代的文字都會造成原創研究」這種說法無法替只用史料的做法開脫,其他小語種來源更有可能原創研究也當然無法反證只用史料就不會原創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07 (UTC)
- 要批評他人拿古文搞原創研究,最低限度應該找一個現成例子來說明。而且就算有人找到某主題的現代學術文獻,不代表該人就不會有意或無意中寫了原創研究的文句,難道將來會要求寫歷史條目的用戶必須先向維基媒體基金會提交大學歷史本科程度的學歷證明方可編輯歷史條目?明仁宗條目當前版本的來源全是古書,難道就要因此提刪?--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2:13 (UTC)
- 外文不等於古文。千年之後,我支持專家在清楚理解現在的文字後,以他們那時候的文字去寫,然後其他人以此作為關注度來源,而不是讓不學無術的人自行研究現在的文字,然後自恃為專家走去原創研究。--AT 2022年1月13日 (四) 07:01 (UTC)
- 我們現在的出版物對未來人來說也是古籍。我支持1000年後的維基人引用現在的可靠出版物作為關注度來源。--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05:33 (UTC)
文言文範文有解說的啊,有學術研究在背後的啊,有專業人士白話翻譯的啊,然後您看看進士那些,有嗎?另外,我不知道您是來自哪個地區,就香港的文言文而言,相當皮毛,而且都是建基於各種學術研究之上的史料,而不是毫無研究的史料,理解前者當然容易,因為已經有人教了,要去理解後者就不是同一回事了。況且,像數學也必修啊,您可以理解所有數式?英語也是必修啊,您就能夠全盤理解了嗎?語言就是當缺乏相關時代背景的認知的情況下,就很容易產生誤解,就連中文也有辭不達意的時候,文言文也就課堂上朗讀一下範文就覺得自己懂文言文,可以理解各種專門用語?不查字典可以完全理解上千年前的史料嗎?同樣地,不查找學術研究如何寫條目?憑空想像史料的意思嗎?史料有時的意思可不是查字典就能夠找到答案的。另外,當然不是一定要歷史學者才能去翻,但是歷史學者肯定翻得比門外漢準確,有學術研究不去參考,卻自行走去弄,就算是門外漢也好歹扮一下啊,現在連扮也不扮了,直接自行詮釋史料,把自己的研究看得比學術研究還重要,那也是醉了。然後,沒誰用史料去寫制度條目,為什麼可以直接用來反證可以只用史料來寫人物條目?中國歷史人物條目是有什麼特權的嗎?論文當然會列出史料原文啊,問題在於要拿來參考啊,而不是自己閉門造車啊,史料我也看,但是我會拿學術研究來交叉比對啊,而不是史料(或學術研究)說什麼,就毫無消化地寫下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5:18 (UTC)
- 您這段話也是有道路,不過首先沒有當上大官的進士不是你們想像的毫無現代關注度可言,今天afd提刪的4個進士有3個我就找到了介紹人物生平的現代來源,剩下的一個據條目內文說是官都沒當上就去世了,那在當時估計也沒多少人知道他。其二就是相當於論文,古文原文來源更好找,許多論文要收費,而且也存在讀者不認同論文以及現代歷史著作品質的情況(見過有人用後漢書原文駁斥呂思勉中國通史,雖然中國通史不是論文,也不是什麼嚴謹的著作,也確實是呂思勉疏忽大意,敘述歷史的時候背離史書原文了),還有就是平時古代歷史愛好者在交流觀點的時候論證都喜歡引用古文原文(例如百度貼吧、知乎,曾經user:HenryXVII在知乎引用維基百科來論證西漢時候就有馬鐙,結果被人恥笑),沒有多少人截取論文來談論歷史的,所以這裏一下子那麼多人攻擊古籍甚至懷疑可靠性倒是挺令人震驚的。就好比馬丁·路德號召大家直接讀聖經,不要聽教皇的解釋,我能直接讀古籍原文,為什麼還要通過現代的文字來了解歷史呢?--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48 (UTC)
- 關於馬鐙,我現在也不覺得我當時一定說錯了。那個成剛對我精神勝利不止一次兩次,很難說不是為了找茬而找茬,比如我說甲當時喪偶的【可能性比較大】,他能歪曲成我【完全否定】了甲大齡單身的可能性。而且馬鐙現在仍然有支持西漢時期的內容。——左手捏蘿莉、右手揍教皇的巴伐利亞的亨利十七世(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57 (UTC)
- 「今天afd提刪的4個進士有3個我就找到了介紹人物生平的現代來源」那很好啊。一些人看起來沒關注度的東西,您可以找到來源來證明有是您的功勞,我非常歡迎這種做法。史料好找那當然,好找不一定就等於好用,不等於準確,我上面說到交叉驗證您可以消化一下,多嘗試一下比對史料和現代文獻,您會發現兩邊都可能有錯,要陳述得夠全面,往往需要比較各種來源,這不僅僅是史料之間,而是史料和現代文獻,乃至現代文獻之間,要寫得一手好條目,當然就要付出代價,花時間找資料是一種,給錢看論文是另一種。然後,論文當然也會有錯,這很正常,是人就有機會出錯,就算是經過同行評審或多番校對之後,有時仍然無法避免,那您可想像一下史料有錯的可能性是有多麼的高。歷史愛好者喜歡引用史料來討論無所謂,但是寫條目不是尋求討論,而是輸出內容,史料是基礎,論文之類是建基於史料之上的分析,寫條目應該盡量避免自行詮釋我想就不用解釋了吧?至於可靠性,正如我一開首所說的一樣,史料的可靠性非常參差,但這不代表史料就一定不是可靠來源,史料也有其作用,總之就是不能過份倚賴,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通過現代的文字來了解歷史,因為正如現代文獻可能有錯一樣,史料亦常有錯,史料之間也常有相左的地方,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當然人人都有權自己去理解史料,但是無視專家的學術研究,便假定史料是完全真確無誤的話,那就非常危險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6:17 (UTC)
- 說實在,每當談到文言文來源的可靠性和關注度的時候總感覺您和user:UjuiUjuMandan、user:Fire-and-Ice等人是不是在搞時間歧視和文言文歧視,UjuiUjuMandan是不是有民族情緒在裏面。(至少認為文言文來源不可靠以及原創研究的言論我看到的就是他先提及,大概對他來說滿語滅亡了,文言文來源也別想在中維待下去?至少要先打成不可靠來源?)--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9 (UTC)
- 請問有哪位用戶說過「只可以用古文,不可以用現代來源(包括學術文獻)」之類的話。「憑什麼認為維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種XX的訊息」這段話基本上是「百搭」,放在其它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體育、影視娛樂(下略)範疇條目編寫或者條目評選都可以「適用」。--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08 (UTC)
- 我倒覺得是你們幾位太過放縱中國歷史相關條目,才搞得如斯田地,日本歷史相關條目如果有這類條目早就被我清理了,如尚有遺漏也歡迎指出,我非常樂意處理。另外,上面我說需要現代文獻,然後就跟我說史料就夠了,不就這個意思?還是其實是願意使用現代文獻的,只不過找不到所以「被逼」用古文?整串討論還是在強調史料如何好如何棒,就當我是要求苛克,那不也就找到現代文獻來把我的口塞住就完事了嗎?不去找或是找不到那不就證明相關條目主題有問題?還是說覺得只有史料也可以寫成FGA?那些進士之類的可是連dyk都不行啊。硬道理當然也就百搭,我有自知之明,不會走去寫自己不熟悉的自然科學,因為我沒有相關的基礎知識,那在不能保證編者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至少條目的結構上要讓人有信心不是他自行解讀得來的,而是有學術研究依據的,不然有人質疑也實屬正常。--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5:33 (UTC)
- 反正1)二十五史或相同水準的古籍(資治通鑒、左傳之類)是可靠來源 2)可靠古籍裏面有詳細介紹的人符合gng(舉個例子,這串討論提到的李孔昭,其實他有現代來源的介紹,假設他只有清史稿來源好了),就足夠了,至於覺得沒有現代文獻,就上不了DYK或GA,我倒是無所謂。--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6:00 (UTC)
- 我覺得史料如有詳細介紹的話,必然會反映在現代來源之上。尤其是像您說的二十五史之類的話,想沒有都很難。我相信中國大陸也有類似國史大辭典或日本大百科全書之類的東西,這樣的話在裏頭找一下有沒有條目就很清楚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6:22 (UTC)
- 我認為AT的想法是超出了「Wikipedia:關注度」的要求。如果條目內容有原創研究或錯誤,就直接指出是哪裏有「原創研究或錯誤」,其他人自然明白,而不是把「理想要求」作為條目不會被刪的「基本要求」。關於「文言文範文有解說的啊...」,如果使用現代語體文版(如有)的古書或有現代語體文註釋(如有)的古書,就可以過關?
- (滑坡謬誤?)又,「理想化」的如此類推,是不是管理員應該需要有相關學科學歷或行業資歷(可能還需要向基金會提交學歷或資歷證明)才可以處理該等學科、行業的條目的存廢結案?
- --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8:26 (UTC)
- 所謂原創研究就是自行詮釋一手來源(史料),這是關注度框架中的要求,另外也有部分不可靠或非獨立於主體的史料(族譜之類),當然是否具備有效介紹,這些均屬於關注度的範疇,因此均是基本要求,而非理想要求。史料如果有註釋那已經反映具備一定的學術研究,作為可靠來源通常可以接受,但是這僅僅減輕了原創研究的可能,這與反映關注度本身無直接關係,不能說史料有註釋,就可以直接視為關注度來源,而不考慮其他關注度要求。您說理想化的話,相關學科學歷或行業資歷才能處理相關條目的結案,我是十分贊同的,因為不熟識的話判斷自然有難度,在沒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未能確切判明關注度而導致誤刪誤留的情況實質難以避免,不過這是理想,現實操作上,尤其是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實在難以實行。--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8:51 (UTC)
- 「Material for which no reliable source can be found is considered original research」(見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既然AT在上面說了「我沒有說《戰國策》、《史記》、《漢書》是不可靠來源」,如果有人證明了條目某句或某段可由《史記》佐證(舉例),則該部分內容不應視為原創研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9:26 (UTC)
- 我的意思是只用史料的話有可能錯誤解讀,如果可以交叉驗證那當然是好事。--AT 2022年1月14日 (五) 05:20 (UTC)
- 「Material for which no reliable source can be found is considered original research」(見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既然AT在上面說了「我沒有說《戰國策》、《史記》、《漢書》是不可靠來源」,如果有人證明了條目某句或某段可由《史記》佐證(舉例),則該部分內容不應視為原創研究。--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9:26 (UTC)
- 所謂原創研究就是自行詮釋一手來源(史料),這是關注度框架中的要求,另外也有部分不可靠或非獨立於主體的史料(族譜之類),當然是否具備有效介紹,這些均屬於關注度的範疇,因此均是基本要求,而非理想要求。史料如果有註釋那已經反映具備一定的學術研究,作為可靠來源通常可以接受,但是這僅僅減輕了原創研究的可能,這與反映關注度本身無直接關係,不能說史料有註釋,就可以直接視為關注度來源,而不考慮其他關注度要求。您說理想化的話,相關學科學歷或行業資歷才能處理相關條目的結案,我是十分贊同的,因為不熟識的話判斷自然有難度,在沒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未能確切判明關注度而導致誤刪誤留的情況實質難以避免,不過這是理想,現實操作上,尤其是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實在難以實行。--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8:51 (UTC)
- 我覺得史料如有詳細介紹的話,必然會反映在現代來源之上。尤其是像您說的二十五史之類的話,想沒有都很難。我相信中國大陸也有類似國史大辭典或日本大百科全書之類的東西,這樣的話在裏頭找一下有沒有條目就很清楚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6:22 (UTC)
- 反正1)二十五史或相同水準的古籍(資治通鑒、左傳之類)是可靠來源 2)可靠古籍裏面有詳細介紹的人符合gng(舉個例子,這串討論提到的李孔昭,其實他有現代來源的介紹,假設他只有清史稿來源好了),就足夠了,至於覺得沒有現代文獻,就上不了DYK或GA,我倒是無所謂。--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6:00 (UTC)
- 我倒覺得是你們幾位太過放縱中國歷史相關條目,才搞得如斯田地,日本歷史相關條目如果有這類條目早就被我清理了,如尚有遺漏也歡迎指出,我非常樂意處理。另外,上面我說需要現代文獻,然後就跟我說史料就夠了,不就這個意思?還是其實是願意使用現代文獻的,只不過找不到所以「被逼」用古文?整串討論還是在強調史料如何好如何棒,就當我是要求苛克,那不也就找到現代文獻來把我的口塞住就完事了嗎?不去找或是找不到那不就證明相關條目主題有問題?還是說覺得只有史料也可以寫成FGA?那些進士之類的可是連dyk都不行啊。硬道理當然也就百搭,我有自知之明,不會走去寫自己不熟悉的自然科學,因為我沒有相關的基礎知識,那在不能保證編者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至少條目的結構上要讓人有信心不是他自行解讀得來的,而是有學術研究依據的,不然有人質疑也實屬正常。--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5:33 (UTC)
- 請問有哪位用戶說過「只可以用古文,不可以用現代來源(包括學術文獻)」之類的話。「憑什麼認為維基人有能力全面理解各種XX的訊息」這段話基本上是「百搭」,放在其它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體育、影視娛樂(下略)範疇條目編寫或者條目評選都可以「適用」。--Mewaqua(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5:08 (UTC)
- 說實在,每當談到文言文來源的可靠性和關注度的時候總感覺您和user:UjuiUjuMandan、user:Fire-and-Ice等人是不是在搞時間歧視和文言文歧視,UjuiUjuMandan是不是有民族情緒在裏面。(至少認為文言文來源不可靠以及原創研究的言論我看到的就是他先提及,大概對他來說滿語滅亡了,文言文來源也別想在中維待下去?至少要先打成不可靠來源?)--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9 (UTC)
唔……打個比喻,六部尚書是明朝一個正二品大官,可不是所有六部尚書都被《明史》立傳,更遑論有學術文獻談論,如果單用古代志書來源,是否真的無法充撐該人物條目?--Tom......(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1:41 (UTC)
- 沒有立傳,又沒有學術文獻,也就是不存在有效介紹下,只用各種史料去寫,不就等於雜湊?連人名辭典也沒記載的話,那也不見得維基有去編寫此類主題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試問如何寫出一篇好條目,還有就是請問哪來的自信自己可以完全正確地理解各種史料,能夠清楚判斷哪一些記載與史實不符?我歷史系畢業也不敢說自己有能力去理解全部史料了,門外漢那更加不用說了,只會淪為原創研究的溫床。--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3:34 (UTC)
- 既然是雜湊就不符合user:魔琴所說的被古籍的有效介紹。舉個例子,今天被user:A1Cafel掛{{Notability}}的李孔昭在清史稿用300多字完整介紹了生平,我不認為李孔昭就不符合wp:gng。--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3:43 (UTC)
- 我認為李孔昭的來源足夠了,換作我不會去提刪。--Ghren🐦🕙 2022年1月12日 (三) 14:08 (UTC)
- 先不評論符不符合GNG,不過看條目內文就如複製清史稿無異,這是另一個過度倚賴史料寫條目的弊病,脫離不了文言文的框架,能真正完全看懂的人有限。另外我找到此來源,google搜索下似乎也有一些辭典有收錄,當然這些來源是否可靠可能還需要驗證,不過我認為這總比說只去抄清史稿要好看得多。--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4:14 (UTC)
- 已移去{{Notability}}模板,但通篇都是文言文,改掛{{NotMandarin}}--A1Cafel(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20 (UTC)
- 文言文是文言人的問題,不會寫就出門左轉大典。另外,我也說過辭典不能証明關注度,古代來源是否可靠還是以相議,但是辭典不証關注度是沒有疑問的,單純抄辭典當來源我依然會當{{Notability}}不足處理。應該說,辭典背後支持的古代文獻可靠,所以這些人物辭典可以証明顯注度,這個邏輯會好很多。--Ghren🐦🕙 2022年1月12日 (三) 14:35 (UTC)
- 先不評論符不符合GNG,不過看條目內文就如複製清史稿無異,這是另一個過度倚賴史料寫條目的弊病,脫離不了文言文的框架,能真正完全看懂的人有限。另外我找到此來源,google搜索下似乎也有一些辭典有收錄,當然這些來源是否可靠可能還需要驗證,不過我認為這總比說只去抄清史稿要好看得多。--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4:14 (UTC)
- 我認為李孔昭的來源足夠了,換作我不會去提刪。--Ghren🐦🕙 2022年1月12日 (三) 14:08 (UTC)
- 既然是雜湊就不符合user:魔琴所說的被古籍的有效介紹。舉個例子,今天被user:A1Cafel掛{{Notability}}的李孔昭在清史稿用300多字完整介紹了生平,我不認為李孔昭就不符合wp:gng。--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3:43 (UTC)
詞典也能收錄百科性質的條目,甚至還有一定長度,比如辭海(也許辭海算辭典?),關注度指引裏面說的也是不一定能證明關注度,不代表一定不能,而且說詞典不一定能證明關注度的那句話是翻譯自英文的關注度指引,我覺得可以商榷一下,刪去詞典,甚至讓英維那邊也把dictionary刪掉。--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45 (UTC)
而且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之前,很多詞典可以算作權威的工具書,購買者也很多,英維把詞典加入關注度指引是不是有點亂來。--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2日 (三) 14:47 (UTC)
- 我想dictionary是說類似字典之類吧,也就是說維基詞典性質的字詞解釋,名為辭典實為百科全書的不在此限,我自己也經常使用國史大辭典以及角川日本地名大辭典等來作編寫。--AT 2022年1月12日 (三) 15:10 (UTC)
- 「名為辭典實為百科全書的」一般叫做百科辭典,是百科全書的一種類型(按照wiki的標準,收錄的條目長度都是小作品和小小作品級)。另外,詞典/辭典這類工具書也需要甄別,就我所知,有一些工具書只要付費就收錄,人名詞典一類是重災區,只要給錢就能把你名字和介紹收進去,所以這一類就需要小心甄別。還有一種是只要是該詞典主題涉及的範圍就照單全收,沒有遴選標準的,也需要小心--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月13日 (四) 02:22 (UTC)
- 嘛我相信古代人應該沒人給錢的啦,不過就算去到這種水平的人名詞典還是沒有收錄的話,我是不明白為什麼還執著一定要建條目。--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0 (UTC)
- 難道喜歡中國古代歷史的人很少嗎?--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2 (UTC)
- 要不您問問您的日本友人為何要在日文維基用中國古籍建立一大堆中國古代人物,還有劉德然這種連GNG都不符合的人物。--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4 (UTC)
- 「難道喜歡中國古代歷史的人很少嗎?」您這句跟我的回應有什麼關係?另外,是ja:劉徳然,您德字不寫成日語寫法怎讓人去看呢?日維關注度早已掃地了,您確定要拿來說嗎?況且,各語種維基條目眾多,有關注度不足條目未被發現或處理也沒有什麼好稀奇的,好像中維就有公賓就啊,以這種程度就算有關注度也早就應該併入相關條目了,我看着都覺得不好意思了。--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27 (UTC)
- 我覺得這些辭典的主要問題就是內容太少了,我今天看到的中國人名大辭典內容再長也是個小作品,大部份的人物字數都不過三百字,而且不少內容是講述他的著作之類的。反正就不太能証明關注度就是了。能詳寫的都是些文學大家,也不需要辭典。我只是覺得用上這個索引判定關注度非常不妥。有效介紹就就是有效介紹,辭典不詳細,就算是現代也不能証明關注度。古代也然。--Ghren🐦🕐 2022年1月13日 (四) 17:59 (UTC)
- 要是人物介紹太長就不叫詞典了。不詳細歸不詳細,對於人物來說我只看完整度,從籍貫,出生到死亡(如果有記載死亡)以及主要成就。--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8:11 (UTC)
- 我認為辭典類作為快速判定是否具備關注度有一定的作用,當然現代辭典類也有小作品形式的條目收錄在內,有些篇幅過短的儘管可以假定具備關注度,實質上仍然不適宜寫成條目,沒有規定說具備關注度則一定要寫成條目,這需要編者本身作出取捨。--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8:57 (UTC)
- 怎可能篇幅過短還可以「姑且認定」有關注度 囧rz……。宛陵女子有辭典收錄,但是這和有關注度是兩回事,混作一談相當不妥。辭典的內容根本多數不能是有效介紹,到底也是辭典背後支持的書籍能否支持關注度。辭典是一個相當不好的指標。--Ghren🐦🕐 2022年1月14日 (五) 05:16 (UTC)
- 我重申假定具備關注度,不等同於就一定要建立條目,具體還要看實際情況,關注度不應是建立條目與否的唯一標準。另外,我不知道是否地區之間存在差異,日本的人名辭典之類通常有一定的篇幅,極少出現過短但立項的情況,如果只有幾句的話通常我不會考慮另建條目。--AT 2022年1月15日 (六) 04:21 (UTC)
- 我沒去反駁你的重申,但是你在「13日」的「假定」和關注度的「假定」根本是兩回事。我談的是,百科辭典!=關注度。我從來沒有懷疑你提出來假定的問題,假如大家所用的辭典地區特色不同,就請你先簡單去看看。我沒想到說了半天原來你不太知道中國人名辭典偏短的問題,我談的是NT:GNG中「詳細」兩個字。--Ghren🐦🕓 2022年1月17日 (一) 09:11 (UTC)
- 我確實是不知道,因為從來也沒有編寫相關條目的經驗,只能以我在日本相關辭典的經驗來推論,現在看到您提供的連結,那恐怕要按實際情況再作區分了,例如50字以下不算之類的。--AT 2022年1月17日 (一) 10:18 (UTC)
- 50字什麼的也是不好的指標,實際還是要看有多少的的實際內容。有點詞條會用著作充字數。--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0:05 (UTC)
- 說明著作很重要咯,就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來說,除去作品,後漢書對許慎的介紹才64個漢字。--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8日 (二) 00:53 (UTC)
- 這根本不是著作的問題,許慎的來源完全是依靠後世的人研究所出來的關注度。應該要將著作,親族或者其他基本的資料不計算然後再計算其實際上有「閃光點」。假如只有一起其實不太行,有兩起以上比較是可以接受的關注度。--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15:08 (UTC)
- "之類"。--AT 2022年1月18日 (二) 05:23 (UTC)
- 字數作為指標完全指標完全不應被提及,毋論作為例子。--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5:40 (UTC)
- 您有更好的方法的話,歡迎提出。--AT 2022年1月18日 (二) 09:09 (UTC)
- 字數作為指標完全指標完全不應被提及,毋論作為例子。--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5:40 (UTC)
- 說明著作很重要咯,就說文解字的作者許慎來說,除去作品,後漢書對許慎的介紹才64個漢字。--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8日 (二) 00:53 (UTC)
- 50字什麼的也是不好的指標,實際還是要看有多少的的實際內容。有點詞條會用著作充字數。--Ghren🐦🕗 2022年1月18日 (二) 00:05 (UTC)
- 我確實是不知道,因為從來也沒有編寫相關條目的經驗,只能以我在日本相關辭典的經驗來推論,現在看到您提供的連結,那恐怕要按實際情況再作區分了,例如50字以下不算之類的。--AT 2022年1月17日 (一) 10:18 (UTC)
- 我沒去反駁你的重申,但是你在「13日」的「假定」和關注度的「假定」根本是兩回事。我談的是,百科辭典!=關注度。我從來沒有懷疑你提出來假定的問題,假如大家所用的辭典地區特色不同,就請你先簡單去看看。我沒想到說了半天原來你不太知道中國人名辭典偏短的問題,我談的是NT:GNG中「詳細」兩個字。--Ghren🐦🕓 2022年1月17日 (一) 09:11 (UTC)
- 我重申假定具備關注度,不等同於就一定要建立條目,具體還要看實際情況,關注度不應是建立條目與否的唯一標準。另外,我不知道是否地區之間存在差異,日本的人名辭典之類通常有一定的篇幅,極少出現過短但立項的情況,如果只有幾句的話通常我不會考慮另建條目。--AT 2022年1月15日 (六) 04:21 (UTC)
- 怎可能篇幅過短還可以「姑且認定」有關注度 囧rz……。宛陵女子有辭典收錄,但是這和有關注度是兩回事,混作一談相當不妥。辭典的內容根本多數不能是有效介紹,到底也是辭典背後支持的書籍能否支持關注度。辭典是一個相當不好的指標。--Ghren🐦🕐 2022年1月14日 (五) 05:16 (UTC)
- 嘛我相信古代人應該沒人給錢的啦,不過就算去到這種水平的人名詞典還是沒有收錄的話,我是不明白為什麼還執著一定要建條目。--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10 (UTC)
- 「名為辭典實為百科全書的」一般叫做百科辭典,是百科全書的一種類型(按照wiki的標準,收錄的條目長度都是小作品和小小作品級)。另外,詞典/辭典這類工具書也需要甄別,就我所知,有一些工具書只要付費就收錄,人名詞典一類是重災區,只要給錢就能把你名字和介紹收進去,所以這一類就需要小心甄別。還有一種是只要是該詞典主題涉及的範圍就照單全收,沒有遴選標準的,也需要小心--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月13日 (四) 02:22 (UTC)
您不是說「不明白為什麼還執著一定要建條目」?當然興趣是促成維基人建立條目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有一些人對中國古代歷史有興趣,才會去用古文去給古代人物建立條目。--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3日 (四) 14:42 (UTC)
- 所以就是專家上身囉。--AT 2022年1月13日 (四) 14:55 (UTC)
- 古書都是有很多年代的,假如一本二十四史己經被一個清朝大儒箋注,我倒是看不出來哪處是不可靠來源,或者不能查證了。要是你們能將史料讀得通透,寫得像蘇州這個正常白話(不是長度和質量),我也覺得就算了。--Ghren🐦🕑 2022年1月13日 (四) 18:14 (UTC)
- 不必單純地提刪,如果共識決定不適合維基百科,可以移動到維基學院來保留編者貢獻(視作原創研究)。--Leiem(留言·簽名·維基調查) 2022年1月14日 (五) 02:51 (UTC)
- 同意這些可以放學院。--路西法人☆ 2022年1月14日 (五) 03:21 (UTC)
- ?那還不如直接原文複製到維基大典。--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1月14日 (五) 04:18 (UTC)
- (!)意見官方正史只要有有效介紹即可。--🎋🎍 2022年1月14日 (五) 09:10 (UTC)
修訂可靠來源
「碩士學位論文通常未經類似評估,因此不如博士學位論文可靠,除非其具有顯著學術影響。」改為「碩士學位論文通常未經類似評估,因此通常不如博士學位論文可靠。」-Fire Ice 2022年3月26日 (六) 16:50 (UTC)
- Why?-某人✉ 2022年3月27日 (日) 08:36 (UTC)
- 刪除學術影響(可能為負面)判定,避免誤解。Fire Ice 2022年3月27日 (日) 08:53 (UTC)
- 刪除的話不是更會造成基於學位的偏見判讀嗎?原句更有保障效果吧。--約克客(留言) 2022年4月3日 (日) 07:10 (UTC)
- 沒看懂。我認為:一、你維對優秀碩博論文不夠重視。二、顯著學術影響不能保證作為事實來源的可靠性(但是能說明作為觀點來源的重要性),以刪掉為妙。--Fire Ice 2022年4月7日 (四) 14:36 (UTC)
- 我想正常的碩士論文都不會有負面影響,連影響都沒有吧。--Ghren🐦🕙 2022年4月9日 (六) 14:59 (UTC)
- 沒看懂。我認為:一、你維對優秀碩博論文不夠重視。二、顯著學術影響不能保證作為事實來源的可靠性(但是能說明作為觀點來源的重要性),以刪掉為妙。--Fire Ice 2022年4月7日 (四) 14:36 (UTC)
- 刪除的話不是更會造成基於學位的偏見判讀嗎?原句更有保障效果吧。--約克客(留言) 2022年4月3日 (日) 07:10 (UTC)
- 刪除學術影響(可能為負面)判定,避免誤解。Fire Ice 2022年3月27日 (日) 08:53 (UTC)
可靠來源評級指引措辭調整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
|
個人認為不應斷言「通常可靠」的來源是「最可靠」的。WP:CONTEXTMATTERS也指出指出:「來源的可靠性取決於特定情境」。因此提議在Wikipedia:可靠來源/佈告板/評級指引中移除這部分內容。--Steven Sun(留言) 2022年5月17日 (二) 14:03 (UTC)
- 同意。Sanmosa Νεκρα 2022年5月19日 (四) 05:48 (UTC)
- 同意。--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19日 (四) 07:29 (UTC)
- 這也算維基百科的一種Bug啊,以前就問過這問題了,那措辭顯然...(不講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5月19日 (四) 13:36 (UTC)
- 鑑於無反對意見及本修改不影響評級標準,🕗 公示7日,2022年5月27日 (五) 14:17 (UTC) 結束。--Steven Sun(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4:17 (UTC)
- 確定通常可靠的等級最高只能算是四級而非五級的話,那麼以後封頂的可靠來源等級就該考慮設定四級了而非五級。另,那個Wikipedia:可靠來源/佈告板的來源評定標準,說真的也不知道何時有改過了,所以(原第四級)也該改成(第四級)。--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04 (UTC)
- 詳見並請各位使用{{RSNG}},第x級真的很難懂。第五級似乎已經被撤銷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11 (UTC)
- 這即便有用戶反對也毫無意義嘛,因為本身就是種Bug了。所以「通常可靠」到底要算四級還是五級?根本還是老問題。--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19 (UTC)
- 通常可靠是第四級,也是目前最高級。非常可靠(第五級)已經取消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56 (UTC)
- 五級的標準如果廢除了也好,四級的標準或許就夠用了,現在維基百科所定義的「黑名單來源」也都越來越多了,一旦不注意,有時候提交(發佈變更)都還會被過濾器擋呢。--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7:32 (UTC)
- 這個最高級,算學術期刊或者出版物嗎?還是說只算新聞媒體?--Kethyga(留言) 2022年5月23日 (一) 12:51 (UTC)
- 未見限制媒介。--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24日 (二) 09:34 (UTC)
- 通常可靠是第四級,也是目前最高級。非常可靠(第五級)已經取消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56 (UTC)
- 這即便有用戶反對也毫無意義嘛,因為本身就是種Bug了。所以「通常可靠」到底要算四級還是五級?根本還是老問題。--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19 (UTC)
- 詳見並請各位使用{{RSNG}},第x級真的很難懂。第五級似乎已經被撤銷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11 (UTC)
- 確定通常可靠的等級最高只能算是四級而非五級的話,那麼以後封頂的可靠來源等級就該考慮設定四級了而非五級。另,那個Wikipedia:可靠來源/佈告板的來源評定標準,說真的也不知道何時有改過了,所以(原第四級)也該改成(第四級)。--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5月20日 (五) 16:04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建議刪除「避免引用普通媒體」一小節
最近才注意到這一小結的內容(感謝@Kosaraju7),讓我感覺非常困惑。 (※)注意這是在「物理學、數學和醫學」這一節下面,所以下面的討論僅限於此類專業內容。
- 在實際條目中,我看到有大量來源是普通媒體對專業文章的引用。如果把來源限定於專業媒體的話,那麼實際上有大量的內容都需要移除。
- 學術界一節中指出:「文章內容應儘可能基於第二手來源。」那麼實際上就是要求來源是「引用了專業文章的專業媒體」,這種引用恐怕就更少了。
- 維基百科並非專業媒體,讀者也非專業人士。如果只能直接引用專業媒體的話:若不解讀專業文章,讀者很可能看不懂;若解讀,那不就是原創研究麼?
- 維基百科自己就是非專業的「普通媒體」,換句話說,就是自己認為自己不可靠。那麼,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就是為了創造出我們自己都認為不可靠的內容麼?
普通媒體的解讀雖然不完美,但總好過自相矛盾吧?再說,哪裏又有完美的事的?--Ma3r(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17:55 (UTC)
- 這系列條文似乎是從英維引入的,揣測立法者的初衷,無非是認為普通媒體對科學內容的敘述總是出錯,因此禁用。就中文媒體現狀來看,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認為讓讀者看懂專業內容一定要通過「解讀」並無道理。至於第四點挺無厘頭,維基百科認為哪個來源不可靠,是維基百科自有一套標準,而我判斷哪個來源可靠,也自有我的標準。Fire Ice 2022年7月2日 (六) 14:28 (UTC)
- (-)反對:僅使用專業媒體作為來源不等於「直接引用」,甚至直接引用的方式寫出來的就不是百科全書。使用專業媒體也不是「解讀」專業文章,在任何主題都是如此,不僅限於所提及的三個領域。所以第三點所提出的問題本身是基於錯誤的維基百科寫作方式,自然不能成立。至於第四點,是的,不僅限於這三個領域,我們寫的內容在所有領域都是不可靠的,這是維基百科的最根本的一個性質。維基百科的意義本就不在於創造可靠的內容,而這也不是移除這項規則的合理理由。--Tiger(留言) 2022年7月2日 (六) 14:42 (UTC)
- (:)回應@Tigerzeng:關於「直接引用」,可能是有歧義了。我的本意是直接引用專業媒體,而非通過普通媒體間接引用。您似乎誤以為我的意思是原文照搬。--Ma3r(留言) 2022年7月2日 (六) 16:12 (UTC)
- 哦哦感謝澄清。不過這仍不影響我的結論。--Tiger(留言) 2022年7月2日 (六) 16:24 (UTC)
- (:)回應@Tigerzeng:關於「直接引用」,可能是有歧義了。我的本意是直接引用專業媒體,而非通過普通媒體間接引用。您似乎誤以為我的意思是原文照搬。--Ma3r(留言) 2022年7月2日 (六) 16:12 (UTC)
WP:GUNREL需要澄清
一、其首段稱,「絕大多數自行發表的刊物、個人網站以及博客等都不是可接受的數據源。不過也有一些特例是可以的,例如知名的專業研究人員在其自身專業領域中的自行發表或是一位顯著的專業新聞工作人員所自行發表的資料。這種資料在某些情況下是屬於可以使用的自行發表的數據源,例如這些資料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以及是以他們的真名發表而不是筆名或假名。」而其下屬章節「作為二級來源的作者自行發表的材料」指出「個人網站、個人博客和其他自己發表的,或個人出版以滿足虛榮心的材料不能作為二級來源。」這顯然有矛盾之處。如果首段的意思是自行發表來源在某些情況下可作為一手來源敘述(作為觀點敘述),那應該寫明。
二、「評估可靠性」一節不知為何為其下屬章節。應與「評估來源」合併。
三、「學術部門的博客不只是個人博客,更被應該視為來源的全部。」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Fire Ice 2022年8月28日 (日) 12:17 (UTC)
- 第二段稍顯含糊,但應可以理解,首段的「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達成既可改變「其他自己發表的」,成為被二手來源引述過的一手來源(事實或觀點)。視為來源的全部」是翻譯問題,確實離譜,2007年加入後沒動過。意思是適時視為來源整體(機構、小組等)而不是單純的筆者觀點。--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2:42 (UTC)
- 這個判斷頗可懷疑,學術部門的博客幫忙發表個人文章而不為此負責似乎不難想像。Fire Ice 2022年8月28日 (日) 13:07 (UTC)
- 專家博客可能可靠(若合適地定義專家),如此專家在自己博客上寫文獻綜述,自然是可靠二手來源,如en:Wikipedia:Identifying_and_using_self-published_works#"Self-published"_does_not_mean_"primary"_or_"non-independent"給出的例子說明專家博客不一定是第一手來源。又如斤斗雲的例子中,[3]作者自己的意見是一手來源,但其綜合其他來源的部分應屬於二手來源。(當然作者是否屬專家可以商榷。)「個人區域網絡站、個人部落格和其他自己發表的,或個人出版以滿足虛榮心的材料不能作為二級來源」一句,現en:WP:RS似乎不見,不確定該句的原意,若不排除專家博客,似乎如Fire-and-Ice閣下所言有矛盾。——(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4:26 (UTC)
- 僅在專家自己博客上刊登的綜述,恐怕是自行出版,未經同行評審,即便專家十分專業,似乎也難算作可靠來源。--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5:00 (UTC)
- 未經同行評審的材料有很多,例如新聞就是沒有同行評審的。這句話是否容易陷入沒有同行評審=不可靠來源?當然這可以限定領域,比如醫學領域一定要有經過同行評審的二手來源才可作為可靠來源。--日期20220626(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5:08 (UTC)
- 要看「同行評審」的程度,新聞有編審和其他質量保證機制與責任(雖然假新聞並不少,假論文也有)。如果專家寫的就是二手可靠來源,那麼專業記者在微博上寫個見聞或者事件時間線,是否也為可靠來源。而且博客內容易隨時變動,這與可靠來源理念要求的可靠已出版來源是不符的。--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7:14 (UTC)
- 自然有同行評審是錦上添花啊,我覺得應該沒可能滑坡到無同行評審=不可靠來源的地步。--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8月28日 (日) 19:13 (UTC)
- 其實大家要明白的一點是,要求來源可靠,本質上是把查證的大部分責任交給了來源,因為維基百科自身無法擔負起查證的職責,所以同行評審的論文,有編審的新聞等就相當於用他們的專業操守已經幫維基百科履行了查證的職責--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8月29日 (一) 02:30 (UTC)
- 特別知名的專家相當於拿他們的名譽對可靠性背書,我覺得在一些無爭議的位置使用也未嘗不可。--Yinyue200(留言) 2022年9月3日 (六) 02:54 (UTC)
- 無爭議的內容,哪怕未列來源也不會產生議論。從嚴謹角度,觀點不能闡述為事實,一手來源不能視作與二手同樣可靠,哪怕是該領域的知名專家所言,有學閥、政治影響等問題存在,有時專家「不在行」,或者表述被曲解。--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3日 (六) 03:46 (UTC)
- 我倒是這一點在過去可能還比較可行,現在應該提升門檻,考慮到當年互聯網還不盛行,互聯網上很多資料不如博客來的豐富,討論博客可信度的討論還是很多的,現在背景下大部分資料在互聯網上都可以獲取,博客應該更多僅僅是學術網站的某種補充。至於UGC內容,我覺得現在需要一個單獨的篇章論述,畢竟自媒體、微博也是現在流行的事物,熱點並不亞於當年的博客。----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3日 (六) 11:30 (UTC)
- 無爭議的內容,哪怕未列來源也不會產生議論。從嚴謹角度,觀點不能闡述為事實,一手來源不能視作與二手同樣可靠,哪怕是該領域的知名專家所言,有學閥、政治影響等問題存在,有時專家「不在行」,或者表述被曲解。--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3日 (六) 03:46 (UTC)
- 特別知名的專家相當於拿他們的名譽對可靠性背書,我覺得在一些無爭議的位置使用也未嘗不可。--Yinyue200(留言) 2022年9月3日 (六) 02:54 (UTC)
- 其實大家要明白的一點是,要求來源可靠,本質上是把查證的大部分責任交給了來源,因為維基百科自身無法擔負起查證的職責,所以同行評審的論文,有編審的新聞等就相當於用他們的專業操守已經幫維基百科履行了查證的職責--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8月29日 (一) 02:30 (UTC)
- 未經同行評審的材料有很多,例如新聞就是沒有同行評審的。這句話是否容易陷入沒有同行評審=不可靠來源?當然這可以限定領域,比如醫學領域一定要有經過同行評審的二手來源才可作為可靠來源。--日期20220626(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5:08 (UTC)
- 僅在專家自己博客上刊登的綜述,恐怕是自行出版,未經同行評審,即便專家十分專業,似乎也難算作可靠來源。--YFdyh000(留言) 2022年8月28日 (日) 15:00 (UTC)
- 這好像是一個上古時期的翻譯問題,這一段從2007年完成翻譯以後就不再有大的變動了。最早翻譯應該是在[4][5]。十分明顯的翻譯問題可以自己修改。--CatOnMars(留言) 2022年8月29日 (一) 14:35 (UTC)
- 現同一頁面內Steven Sun閣下有關聯本案之修正提案,與本案之上級內容關係密切,如依下述重構相關行文、期協同一併重新審視相關修正提案方向,相信依據本案之進程、關聯下級章節之指定內容表述亦須進一步校驗梳理。--約克客(留言) 2022年8月30日 (二) 12:33 (UTC)
|
|
|
|
- @Fire-and-Ice:稍微改了一下譯文的措辭。第一段應該只是綜合性的描述,在列舉什麼是可以用的(accpeted)來源,後面才是討論第一手、第二手以及可靠性,或者說如何使用這些來源。個人認為,最後一句似乎還要考慮機構整體的來源質量,可能更加接近以機構名義發表的文章。--CatOnMars(留言) 2022年8月30日 (二) 03:36 (UTC)
- "their work has been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credible, third-party publications"此處應如WP:SPS解成「他們曾於可靠第三方來源發表研究」,即their work並非等同前述的self-published material(假若「這些資料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則該些資料已不屬「自行發表的資料來源」,因此條文並非討論此情況)。en:WP:SPS的寫法無此歧義:Self-published expert sources may be considered reliable when produced by an established subject-matter expert, whose work in the relevant field has previously been published by reliable, independent publications.——(留言) 2022年8月30日 (二) 12:00 (UTC)
- 我覺得這種情況還是存在的,譬如有人投稿報紙、期刊,然後又在自己的個人網站、微信公眾號乃至於微博發出來,後者雖然屬於個人出版,但只要內容一致其可靠性其實並不亞於前者。----Cat on the Mars 2022年8月30日 (二) 12:50 (UTC)
- 此情況應引用報紙/期刊,另鏈結至作者自行公開的內容(如使用{{cite journal}}之arXiv或url參數),起open access的作用(如en:WP:PREPRINT),而非作為個人出版物引用。此情況亦無須如下文所指的「謹慎小心」使用,因為已發表過,證明值得發表,且同一內容已經期刊審查。可見結合上下文(如en:WP:PREPRINT提及self-publish之可用條件時,與獲期刊發表的情況是完全分開),self-publish段並非處理獲期刊等發表的情況,而是處理專家網誌未經可信的第三者出版的情況:若「專家」滿足某些定義,包括他們曾於可靠第三方來源發表研究,則未經可信的第三者出版的專家網誌仍可「謹慎小心」地用作可靠來源。——(留言) 2022年8月30日 (二) 15:06 (UTC)補充
- 我覺得這種情況還是存在的,譬如有人投稿報紙、期刊,然後又在自己的個人網站、微信公眾號乃至於微博發出來,後者雖然屬於個人出版,但只要內容一致其可靠性其實並不亞於前者。----Cat on the Mars 2022年8月30日 (二) 12:50 (UTC)
- "their work has been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credible, third-party publications"此處應如WP:SPS解成「他們曾於可靠第三方來源發表研究」,即their work並非等同前述的self-published material(假若「這些資料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則該些資料已不屬「自行發表的資料來源」,因此條文並非討論此情況)。en:WP:SPS的寫法無此歧義:Self-published expert sources may be considered reliable when produced by an established subject-matter expert, whose work in the relevant field has previously been published by reliable, independent publications.——(留言) 2022年8月30日 (二) 12:00 (UTC)
- 增加整段內容對照參考,綜合來看似乎早年間有人認為在線來源不太可靠,實際上我覺得現在的在線來源和個人出版物不應該混為一談。--Cat on the Mars 2022年8月30日 (二) 13:08 (UTC)
- 如檢視整頓無其他衍生問題、諸參與人無異議,@CatOnMars重校譯版本應可付諸程序處理相應章節。--約克客(留言) 2022年9月1日 (四) 09:11 (UTC)
- @longway22:我覺得現行版本除了措辭之外的邏輯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這一句,似乎原文認為可以直接引用自行發行的來源,也有用戶認為應該引用已經期刊發表的網站並附open access的個人網站。
- 再來是User:Fire-and-Ice的問題,這個問題在ENWP早在2006年就有人指出,現在版本已經沒有「個人網站、個人博客和其他自己發表的,或個人出版以滿足虛榮心的材料不能作為二級來源」這種論述,這一段似乎應該重新修飾或者刪除。
- 現在全文多次出現的「虛榮心」鮮見於其它方針、指引、論述中,似乎也是比較缺乏明確定義的東西,在ENWP中Vanity Guideline歸併於利益衝突COI,ENWP在en:WP:RS還有一個特別的Sponsored內容,這些應該都屬於利益衝突的範疇,是否能夠把這一點獨立出來也做一個利益衝突。另外還有像是「游擊隊的網站」這種比較文題不符的內容,在JPWP里叫做「反體制勢力、宗教集団、過激派のウェブサイト」,也是應該修改的內容,本質上也是自我宣傳的內容。
- 最後一個問題,我至少查到ENWP2008年的版本就已經把本段內容拉到可供查證中,按前面User:Steven Sun的修改,或有可能造成未來可供查證或可靠來源相同內容出現分歧,是否應該應該學習ENWP將相關內容歸到一邊去,僅留一邊進行概述。----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1日 (四) 12:58 (UTC)
- 「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前提是自行發佈本與公開出版版本核對無異,作為文獻傳遞用途。如果有所修改,就不應使用。且最好選用可公開瀏覽的有公信力的網頁版本作url參數。--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日 (四) 17:29 (UTC)
- 如檢視整頓無其他衍生問題、諸參與人無異議,@CatOnMars重校譯版本應可付諸程序處理相應章節。--約克客(留言) 2022年9月1日 (四) 09:11 (UTC)
- 上面列出來的對比是即將要替換上去的新譯文?那恕我(!)強烈抗議。翻譯都翻歪到扭曲原意可真有你的。我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英文:
While reputable and reliable have considerable overlap, one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the other.
;中文:可靠來源可能重疊,但並不應該使用其中一個代替另一個。
來來來你給我解釋一下這是怎麼一回事? --MilkyDefer 2022年9月8日 (四) 03:38 (UTC)- @MilkyDefer:建議去看前面一段關於用戶生成內容的討論。這裏我就改動了前面提到的爭議句子,剩下來都是目前的指引原文,拿出英文就是用來給人參照勘誤的(之前很多人找不到翻譯的原文),因此我沒有放新舊條文修改動議。而且我覺得這一段很多內容現在應該和ENWP一樣歸納到可供查證等內容中,避免重複內容。----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10日 (六) 12:09 (UTC)
- 什麽都要從英文維基搬原文過來定中文的方針,而且還是2007年的版本,而不是本地自行擬定一個能達成集體共識的條文。中文維基是英文維基的附屬網站或翻譯網站嗎?建議發回重新討論。--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 2022年9月10日 (六) 15:07 (UTC)
- 以翻譯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客制化討論,我覺得並無不可。但2007年的版本歷經15年無所更新,已經很不對了。--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0日 (六) 15:30 (UTC)
- 現在的英文版已經沒有「評估可靠性」一節了。--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2日 (一) 10:40 (UTC)
- 英文似乎是放到定義裏面了,尤其分別辨析三次來源的可靠性,可供查證有一小段什麼是可靠來源,不過我認為這一段還是有必要進一步說明。----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12日 (一) 13:14 (UTC)
- 離題:「本地自行擬定一個能達成集體共識的條文」顯然超出了社群的能力。--Temp3600(留言) 2022年9月13日 (二) 12:10 (UTC)
- 同意Temp3600閣下,持類似看法,不過現在我們正致力重試釐清相應共識等方面的問題,相信也是在盡所能及而行之。也希望可以藉着既有社區有限資源最大限度達成相應目標,避免維基計劃進一步逆向化。--約克客(留言) 2022年9月15日 (四) 01:14 (UTC)
- 能夠做到"翻譯->本土化->按實際情況作修改"就已經很不錯了。--Temp3600(留言) 2022年9月15日 (四) 15:52 (UTC)
- 同意Temp3600閣下,持類似看法,不過現在我們正致力重試釐清相應共識等方面的問題,相信也是在盡所能及而行之。也希望可以藉着既有社區有限資源最大限度達成相應目標,避免維基計劃進一步逆向化。--約克客(留言) 2022年9月15日 (四) 01:1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