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鳥類/sandbox
主頁 | 成員 | 條目整理 | 資料庫 | 待辦 | 評級 |
歡迎來到維基專題:鳥類,一個負責整理目前在中文維基百科內所有與鳥類有關條目的地方,也希望為對鳥類有興趣的維基人提供一個討論平台。本專題的範圍包括所有已知鳥類的目、科、屬及物種(包含現存和滅絕)條目,與鳥類解剖學、生理學、進化、行為、疾病和寄生蟲有關的條目,與鳥類學、鳥類學家、鳥類學術組織、觀鳥和飼養有關的條目,以及自然地理區域或政治區劃的鳥類列表條目。
本專題的規範並非維基百科的方針或指引,如果它妨礙了您改進鳥類條目,請忽略它們。
專題結構
相關專題
鳥類文章指南
條目結構
在描寫鳥類條目時,可參考以下內容,但並不局限於這些內容,而可因應該物種的特性另行分類。現列出如下:
- 概況:
位於首段,介紹鳥的學名、中文俗名,分類,區別與其他特點。此外還可以簡要介紹物種的分佈、外形特徵、習性等,建議首段不必羅列太多,僅提及物種最重要的特點即可。
- 分佈和生態環境
這部分可以依照內容多少寫為一個標題或者分為兩個標題,介紹物種的分佈範圍以及生態環境。以小嘴烏鴉為例,「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描述其分佈,「常在低山區繁殖」描述其生態環境。
- 演化
這部分可以依據內容分開描述或僅描述其一。該部分表述物種演化過程,列舉相關的化石物種,化石分類狀況等。
- 分類
這部分說明物種的分類地位,以及命名相關的內容,屬及以上分類單元最好給出物種列表。 由於許多鳥類分類地位有爭議,許多種類為種還是亞種處於變化之中,所以在列明分類時,尤其是分類有爭議的物種時,請儘量列出參考文獻。
- 外形特徵
描述物種外觀特點,包括雌、雄、成、幼的特徵。鳥類外形的描述請遵照鳥類身體各部分的專有名稱,可參照右圖。
- 習性
介紹物種的行為特點,包括遷徙行為,食性、覓食方法,天敵情況,晝行性或夜行性;繁殖習性,包括繁殖時間、求偶方式、窩卵數、孵化時間等。
- 保護狀況
介紹該物種的數量、分佈等關係保護狀況的情況,列舉IUCN紅色名錄的歸屬,該物種在主要分佈地的保護級別及所受威脅等。
- 與人類的關係
介紹物種在人類文化中的象徵意義,與人類的關係等。
- 知名的個體
描述該物種之中有幾個特別知名的特體(如果有的話)。
(右邊是一個較為簡單的樣本)
普遍來說,在各個鳥類條目中也應該加入一個「資料盒」,它可以能夠帶出不少關於該鳥類的資訊。
在「界、門、亞門及綱」該欄中可貼上以下代碼:
| regnum = [[動物界]] Animalia
| phylum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subphylum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classis = [[鳥綱]] Aves
命名原則
以中文俗名為條目名稱。由於中文中,中國大陸、港澳、台灣等地區對同一物種有不同的中文俗名,現在還未有統一的中文名錄出版,所以中文條目的命名不像英文條目有唯一來源名錄可參考。在尊重各地命名習慣的基礎上,條目名稱可參考本地名錄、圖鑑等,並儘量給出其他地區的俗名及做好重定向。
條目名稱切忌直接從英文或拉丁文翻譯,而不增加習慣俗名和名錄之外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