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奧尼父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德華·馬奧尼(Edward Mahoney,1824或1825年—1895年4月28日)是托馬斯·馬奧尼(1855年—1923年)的父親,小馬奧尼是他父親的重要拍檔,他們都是新西蘭籍的著名建築師,作品主要位於奧克蘭

他們是歌德復興式建築流派的代表人物,但在他們的一些作品中,也有其他的建築風格摻雜,如木製結構、石質結構和混凝土結構。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公共建築(尤其是教堂)或是私人建築,許多在今天都依然保留着。可以說,他們為奧克蘭留下了寶貴的建築遺產。

早年

[編輯]

大約1824年,愛德華·馬奧尼(即老馬奧尼)出生於愛爾蘭科克郡的巴林科利格,其父母不詳。年輕時,老馬奧尼曾是他叔叔的學徒。老馬奧尼的叔叔,即約翰·馬奧尼,是一名身在科克郡的建築師和建築商。在當時,科克郡吸引了大批有名的歌德復興式建築流派的建築師。大概在1848到1849年間,老馬奧尼跟瑪格麗特·貝利結婚。在1854年,因為當時愛爾蘭的教堂建築師發展前景令人悲觀,再加上歐洲正處饑荒黑死病肆虐的時期,老馬奧尼就決定,帶着一對11歲的孩子和妻子,坐乘電訊號,全家搬遷到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市,並在1855年的1月抵達。1855年底,他們又全家前往新西蘭的奧克蘭市,並在1856年2月抵達。托馬斯·馬奧尼正是在首段航行中出生的,具體日期是1855年12月12日。關於「馬奧尼」這一姓氏,有一點值得注意。在馬奧尼一家搬遷到奧克蘭之前,他們姓氏的英文拼法是「Mahony」,而在三兒子托馬斯·馬奧尼出生後,老馬奧尼把他們家族的姓氏拼法改成「Mahoney」,目的是以免跟愛德蒙·馬奧尼混淆,但這點區別,在中文音譯手法當中,很難得到體現。愛德蒙·馬奧尼,他是奧克蘭當地一位很有威望的法務官,同時也在當地擁有相當數量的建築和木材生意。[1]

個人建築師生涯

[編輯]

1861年愛德華·馬奧尼重拾建築師舊業,當時以簡約哥德式的手法,設計了位於帕內塔區的聖約翰巴蒂斯塔教堂。龐比森區的聖瑪利亞修女附屬禮拜堂(1866年)跟上述的教堂一樣,都具有突出的共同點,例如良好的室內採光和斜拉式房頂設計。因為當時有人在新西蘭的科羅曼德爾半島發現了金礦,所以老馬奧尼在1867到1870年間都留在半島的泰晤士鎮裏。1870年,他重新投入到建築工作。他先後設計了聖佐治公會教堂(設計於1871年,位於泰晤士)、聖高隆長老會教堂(設計於1876年,位於沃克沃思)、聖三一教堂(設計於1878年,位於達加維爾)、聖安德魯教堂(設計於1881年,劍橋)。1876年,年輕的托馬斯·馬奧尼加入了父親的建築事業,他們也就是後世所熟知的馬奧尼父子。1870到1880間,馬奧尼父子的作品數量呈現爆炸性增長,其中包括了銀行、酒店、天主教教堂和學校。愛德華·馬奧尼也因此成為一位成功的建築師,並在哈貝街蓋起了私人奢華住宅(聖瑪麗斯貝大宅),購置了馬車、僱傭了車夫和傭人。[1]

家族成員參與時期

[編輯]

愛德華·馬奧尼被認為最出色的作品,是位於奧克蘭凱伯山口大道的聖公會墓葬教堂,設計於1881年。教堂的修建是為了方便在奧克蘭新城郊的居民。為了表現教堂莊嚴樸素的特點,教堂本身的設計運用了大量染色貝殼杉。這樣的運用,使得教堂內部顯得高聳、明亮和柔和,這樣的效果一直為人所稱道。這座教堂的七面後殿,在新西蘭眾多的教會建築中,可謂獨樹一格。愛德華·馬奧尼本人在建築界和公共事務上也很活躍。他是「地區教育委員會」的會員,在1878年他設計了位於西蒙德斯街的奧克蘭語言中學。成立於1880年12月23日的奧克蘭建築師學會,愛德華·馬奧尼也是會員之一,他在1881年當上學會的財務主管,但此職實為名譽性,實際業務操作由他兩個兒子,托馬斯·馬奧尼和羅拔·馬奧尼負責,老馬奧尼在1885年退休。1886年,老馬奧尼的位於牛頓(位於新西蘭)的聖本尼迪教堂(木質)受大火破壞。1887年,托馬斯把教堂改為磚塊設計,教堂在原址重建。聖母瑪利升天教堂,設計於1877年,建成於1888年。從1905年往後的20餘年,一直由威廉·馬奧尼閣下管理。他是愛德華·馬奧尼的其中一個兒子,同時也是第一個在新西蘭本土出生的天主教神父。[1]

聖帕德里克大教堂

[編輯]

1880年,愛德華着手開始奧克蘭的聖帕德里克大教堂擴建設計。[2]1884年到1885年,中殿的擴建工程按照愛德華的設計進行,但後來的內殿、儲物間和雙面附屬禮堂則有托馬斯負責完成[2]。最終,擴建後聖帕德里克以莊重和威嚴的大教堂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1]

托馬斯·馬奧尼

[編輯]

托馬斯的教堂作品並不多見,其中聖女玫瑰經教堂(設計於1912年,位於哈密爾頓)是他唯一一座運用了現代古典手法的作品。他1919年的作品聖靈教堂(位於德文波特),在風格上又重新回到了哥德式。在這裏,恰恰顯現了托馬斯跟他父親的共同點。1865年設計的聖弗朗西斯·德·塞爾斯教堂,其中教堂的太平間,老馬奧尼也是運用了哥德式風格。1892年,教堂的太平間從西蒙德斯街原址,穿過懷特瑪塔港,遷到了維多利亞山的山腰上。托馬斯有許多世俗性的建築作品:第一件作品就是詹士·威廉遜的意大利風格住宅,巴霍姆斯特德,位於希爾斯伯勒區,設計於1877年;1888年到1890年,他又設計了具有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奧克蘭海關大樓;1900年,他設計了位於迪爾街的一片平房公寓;新西蘭銀行位於奧克蘭內的所有分行;以及奧克蘭里的許多倉庫。1910年,托馬斯設計了一個位於里默拉哥德式風格的教會社區中心。就如老馬奧尼一樣,托馬斯在建築界算是頗有地位。1907年,托馬斯就成為奧克蘭建築師學會的主席,並於1913年到1914年擔任新西蘭建築師學會主席。[1]

性格

[編輯]

托馬斯明顯更善於社交和有風度,同時也他精通法文和德文。於他父親,性格上就更顯得靦腆。同時托馬斯更是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他師從於J. B. C. Hoyte。曾經有段時候他徒步遊歷新西蘭北島,目的就是為了寫生。1889年11月26日,托馬斯跟Charlotte Wallnutt結婚,二人育有3個女兒。[1]

逝世

[編輯]

愛德華·馬奧尼死於4月28日,托馬斯死於9月8日,愛德華妻子死於1891年,托馬斯妻子死於1926年。[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Shaw, Peter. Mahoney, Edward; Mahoney, Thomas -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New Zealand Biography. Ministry for Culture and Heritage. [3 October 2011]. 
  2. ^ 2.0 2.1 Frances Porter (ed), Historic Buildings of New Zealand: North Island, "Auckland Inner City Churches" (text by Hilary Reid), St Patrick's Cathedral, Cassell New Zealand for the New Zealand Historic Places Trust, Dunedin, 1975(?), pp. 113 and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