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倫烱
外觀
陳倫烱 | |
漢字 | 陳倫烱 |
---|---|
白話字 | Tân Lûn-kéng |
台語羅馬字 | Tân Lûn-kíng |
表字 | |
漢字 | 次安 |
白話字 | Chhù-an |
台語羅馬字 | Tshù-an |
表字 | |
漢字 | 資齋 |
白話字 | Chu-chai |
台語羅馬字 | Tsu-tsai |
陳倫烱(?—?),亦作陳倫炯, 福建省同安縣人,字次安,[1]又字資齋。[2]
生平
[編輯]廣東副都統陳昂之子。少時曾隨父昂出洋,尤留心海外風情民俗。康熙五十九年,由父廕授官三等侍衛。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灣朱一貴起義,陳倫炯參與鎮壓,敘功授職台灣南路參將,請建鳳山縣城。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調任前往台灣,接任林亮擔任台灣鎮總兵。乾隆七年(1742年),官至浙江水師提督。著作有《海國聞見錄》,該書詳細記載了臺灣及其附近島嶼的自然、人文地理狀況,是一部有較高史料價值的著作,廣傳於世。書中收入《大西洋記》、《小西洋記》、《東洋記》、《東南洋記》、《南洋記》、《南澳氣記》、《昆侖記》及《天下沿海形勢錄》。[3]這些著作提供了豐富的海洋地理資料,被後人所引用。梁啟超在《中國三百年學術史》第十一節「科學之曙光」題目有「陳資齋」,然整節隻字未提。
參考文獻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前任: 林亮 |
台灣鎮總兵 1726年上任 |
繼任: 王郡 |
前任: 林亮 |
台灣水師協副將 1723年上任 |
繼任: 魏大猷 |
前任: 魏大猷 |
台灣水師協副將 1726年上任 |
繼任: 康陵 |
前任: 祈進忠 |
台灣水師協副將 1732年上任 |
繼任: 高得志 |
前任: 戴憲宗 |
澎湖水師協副將 1723年上任 |
繼任: 董方 |
前任: 陳勇 |
澎湖水師協副將 1732年上任 |
繼任: 章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