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槽
血槽(Blood Groove),又稱凹槽(Fuller)指位於劍脊或刀面,與刀背平行的一個或多個凹槽。
功用
[編輯]減輕刀子重量
在早期使用錘打制製刀時代,於刀面打上血槽可減少製刀所須之材料,因當打上血槽時刀面便會變寬,與沒血槽的形式相比節省更多的材料,且減輕重量。現代的製刀是從鋼板上挖除以製成血槽,雖未能減少材料,但減輕重量的功能相同。一把經適當熱處理且有血槽之長刀劍,比沒有血槽者輕上20-35 %。
調整刀劍重心
藉由不同的開槽長度、寬度和位置,刀劍設計者可以使刀劍的重心落在舒適或符合設計需求的區域。這對長刀劍的操作性至關重要。
減少鋼材的同時維持刀子強度
在刀身上打上血槽使得刀子不只擁有一個刀脊(Spine),從縱切面來看,血槽形成有如鐵軌般的工字形結構,此一構造在24英吋以上的刀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強化結構。
需注意的是,所謂的強化結構是指:凹槽可以使相同尺寸的刀劍有較輕的重量,而強度只有少許減損。有凹槽的刀劍強度並不會比無凹槽的刀劍更高。
凹槽減輕重量且強度不致減損太多的特性,是一些大尺寸刀劍設計具有實用性的重要條件。
保持刀鋒鋒利
如果是成對的刀與鞘,鞘的內壁會有一(或多)條突出的線,與刀身上的凹槽相合,可以將刀身懸固起來,避免拔刀收刀時,刀鋒摩擦刀鞘內壁而導致刀刃損壞。
誤解
[編輯]一般人的理解,刀上的血槽是為了放血而留,指由於刀劍刺入人體或獵物體內後,拔刀時會由於血液的黏度和張力在刀的接觸面產生負壓,或因為被肌肉收縮而夾住刀刃,形成一種真空狀態,使刀不易拔出來,開了血槽則血便會從此流出體外,可以讓外部空氣進入,從而破壞此一真空狀態,減少負壓的產生,便於拔刀。
然而問題是──從未有證據顯示此一真空狀態會發生,許多獵人及屠夫表示,不論使用有或無血槽的刀子,在拔出動物身體時,其難易程度並無差別,且社會新聞顯示,那些手持細薄且無血槽設計水果刀的殺人犯並不會在刺入被害者一刀後便因刀子被吸住,而無法繼續殺害被害人。從多種證據看來──不管有沒有血槽,只要刺得進,就拔得出來。
因為血槽不具讓血流出之功能,所以現在美國已將其改名為凹槽(Fuller)。
既然血槽無所謂破壞真空狀態的作用,於是有人便說血槽只是純粹裝飾用。這得看刀子的體積,如果刀長在24"以下,那麼血槽可能只是裝飾用,如果超過,那麼血槽則是不可或缺的強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