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庫圖佐夫
外觀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2月3日) |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戈列尼謝夫-庫圖佐夫(俄語: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Голенищев-Кутузов,羅馬化:Mikhail Illarionovich Golenishchev-Kutuzov;1745年9月16日—1813年4月28日),俄羅斯帝國元帥,將領,軍事家,外交家,出身於戈列尼謝夫-庫圖佐夫家族。1812年曾率領俄國軍隊擊退拿破崙的大軍,取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被認為是俄羅斯的民族英雄[1]。
- 1745年出生於聖彼得堡一個中級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專門研究堡壘建築的軍事工程師,官拜中將。他小時候對主日學的課程極為厭倦。他精通法語、英語、德語、瑞典語和土耳其語。
- 1759年,米哈伊爾·庫圖佐夫以優異的成績從貴族炮兵學校畢業,並留在那裏擔任數學老師。
- 1761年晉升準尉並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團連長。
- 1762年晉升大尉。
- 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戰爭期間,先後在魯緬采夫和亞歷山大·蘇沃洛夫麾下任隊列軍官和參謀,作戰勇敢,指揮有方,因戰功晉升為少校。
- 1774年在阿盧什塔以北舒馬村(今庫圖佐夫卡)的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戰鬥中負傷,庫圖佐夫的太陽穴被一顆子彈射穿太陽穴而受傷。他失去右眼,得名「獨眼將軍」,並被授予四級聖佐治勳章。出國治療期間,考察普魯士、英國、荷蘭等國軍事。
- 1776年在蘇沃洛夫的克里木第2團任職,1777年晉升為上校,任盧甘斯克長槍團團長,後任馬里烏波爾輕騎兵團團長。
- 1782年晉升準將。
- 1784年晉升少將。
- 1785年任他組建的布格獵騎兵軍軍長。
- 1790年12月指揮第6縱隊強攻並佔領伊茲梅爾,是最先攻入要塞的人之一。因戰功卓著,晉升為中將。
- 1791年,庫圖佐夫在摩爾達維亞戰勝了土耳其人,並很快擊敗了塔德烏什·科修什科的波蘭叛軍。在保羅一世的領導下,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晉升為步兵將軍。
- 1792年起先後任駐土耳其大使、陸軍貴族武備學校校長(1794年)、駐芬蘭俄軍司令(1795年)、立陶宛督軍(1799—1801)和聖彼得堡督軍(1801—1802)。
- 1798年晉升為步兵上將。
- 1802年失寵,被免去軍職,在自己的莊園閒居。
- 1805年俄、奧、英等國結成第三次反法聯盟後,率俄軍主力前往奧地利,迎擊拿破崙一世統率的法軍。鑑於奧軍在烏爾姆戰役慘敗,指揮俄軍主力後撤400餘公里,從而保存了實力。奧斯特利茨戰役中,俄奧聯軍再次遭慘敗。
- 1806年9月庫圖佐夫任基輔督軍。
- 1809年6月調任立陶宛督軍。
- 1806~1812年第七次俄土戰爭中,於1811年出任摩爾達維亞俄軍總司令,採取退避三舍、相機反擊戰法,在同年8月魯什丘克戰役中以少勝多擊敗土軍主力,迫使土耳其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
- 由於亞歷山大一世對庫圖佐夫懷有惡感,他在軍隊的領導職務被再次撤銷。
- 1812年俄法戰爭中,8月20日,在俄軍失利情況下出任總司令,9月7日在博羅季諾戰役被重創法軍擊敗後繼續後撤,直至放棄莫斯科。後又指揮俄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進攻法軍,於別列津納河畔鮑里索夫地區逼退拿破崙。
- 1812年12月12日因功被封為斯摩棱斯克公爵並榮獲最高戰功勳章——一級喬治勳章。
- 1813年4月病逝於西里西亞小城本茨勞(今波蘭博萊斯瓦維茨),他的遺體作防腐處理後運回聖彼得堡,葬於喀山大教堂。
評價
[編輯]同時代人對庫圖佐夫的品質評價:克制、謹慎、保守、善於奉承。他因狡猾而聞名,拿破崙稱他為「北方的老狐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