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碭山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碭山縣
坐標:34°16′~34°39′N 116°29′~116°38′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安徽省宿州市
政府駐地碭城鎮
下級行政區
列表
面積
 • 總計1,196.73 平方公里(462.06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765,564人
 • 密度640人/平方公里(1,657人/平方英里)
 • 城鎮373,965人
語言
 • 母語方言中原官話-徐淮片-碭山方言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35300
電話區號557
行政區劃代碼341321
本地生產總值¥159.49億
毗鄰安徽省蕭縣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山東省單縣江蘇省豐縣
網站碭山縣人民政府
 碭山縣
繁體字  碭山縣
簡化字  砀山县

dàng山縣是位於中國安徽省最北端的縣,由宿州市管轄。2007年初被列為安徽省直管縣試點,享有省轄市經濟管理權限和部分社會事業管理權限,是長三角地區的西北門戶。總人口約100萬人(2015年),縣人民政府駐碭城鎮人民東路99號。區域總面積為1,196.73平方公里。

歷史

[編輯]

戰國時屬宋國,為碭邑。後楚滅宋,改屬楚。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滅魏國,置碭郡(治碭縣,縣城在今河南商丘永城市芒山西麓),為三十六郡之一,在今碭山縣境設下邑縣。碭縣東南有碭山(今屬永城市),故名。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今縣境仍設下邑縣(治今碭山縣城東1公里之毛李莊),屬項羽西楚國(都彭城,今徐州市)碭郡(仍治故碭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碭郡改屬彭越梁國(治今毛李莊)。六年春,碭郡歸漢。十一年三月丙寅,碭郡改屬劉恢梁國(都睢陽,今商丘市區南)。高后七年(前181年)二月,改屬呂產的呂國。八年八月,改屬梁國。後九月,碭郡又歸漢。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二月乙卯,碭郡改屬劉楫梁國。十二年,梁國封給劉武。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梁國改屬豫州刺史部

新莽時(公元9年),改梁國為陳定郡,治所碭縣改為「節碭縣」,改下邑縣為「下治縣」,仍屬豫州刺史部。東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恢復碭郡(仍治碭故城),下邑縣改名夏邑縣(仍治下邑故城),仍屬豫州(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區)。同年,梁國遷都下邑故城,夏邑縣屬之。曹魏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魏代漢,今縣境仍設夏邑縣(仍治今毛李莊),為豫州(初治譙,後多次移治)梁郡之郡治。青龍四年(236年),夏邑縣兼梁國國都,後又廢梁國為梁郡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復置梁國,碭縣併入下邑縣。南朝宋時,復置碭縣。南齊時(479年)廢。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復置碭郡,轄碭縣、安陽縣。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併入安陽縣。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縣雎陽縣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唐朝,碭山縣屬宋州(雎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忠以碭山縣、單父縣虞城縣曹州成武縣表置輝州後唐,碭山縣屬單州宋朝,屬單州。金朝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改屬歸德府(府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興定五年(1222年),永城縣升為永州,轄下邑、碭山、郟三縣,芒碭山一帶又屬碭山縣轄 。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城為洪水蕩沒,遷治保安鎮。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置碭山縣,還舊地,屬東平路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一帶再屬永城縣。是年,碭山縣併入單父縣,三年,復置碭山縣,屬濟州,八年,屬濟寧路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碭山縣隨臨濠府徐州改屬中書省。六年九月,改臨濠府中立府(治中立縣,由鍾離縣改來)。七年八月,中立府改為鳳陽府(治臨淮縣,由中立縣改來)。八年十月,鳳陽府設鳳陽縣(府城即今府城鎮)。十三年正月,鳳陽府直隸六部。十四年十一月,碭山縣改屬徐州直隸州永樂元年(1403年),徐州屬南直隸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水患,遷碭山縣治於小神集(今碭山縣城關鎮東南陳寨北門外小神集)。四十四年,復舊治(今毛李莊)。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在舊城西1公里之秦家堂築新縣城(今城關鎮)。萬曆二十八年竣工,為夯土磚堞城垣。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為徐州府,碭山縣屬徐州府。

中華民國時期,碭山縣屬江蘇省管轄

中華民國元年屬江蘇省徐海道;後屬江蘇省銅山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四年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所轄。1949年元月,屬中原行政區商丘專署。1949年10月,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區。1950年2月,碭山縣民主政府改稱碭山縣人民政府(1954年,地方人民政府改稱人民委員會)。1952年11月15日,碭山縣劃歸江蘇省。1953年3月6日,復屬江蘇省徐州專區(駐徐州市)。1955年2月21日,將碭山縣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1956年1月12日,撤銷宿縣專區,碭山縣劃屬蚌埠專區。1959年3月22日,撤銷蕭縣、碭山縣,合併為蕭碭縣,屬蚌埠專區。1961年4月7日,蕭碭縣改屬宿縣專區;12月15日,撤銷蕭碭縣,恢復碭山縣,仍屬宿縣專區。1968年8月,碭山縣革命委員會成立。1971年,宿縣專區改為宿縣地區。1981年12月30日,碭山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碭山縣人民政府,至今未變。2000年4月,宿縣地區改設地級宿州市,碭山縣屬宿州市。

地理

[編輯]

碭山縣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市)交界處。境內幾乎全為平原。縣城以北一二十公里處為黃河故道,沿河多為沙土土質,適合酥梨種植。

氣候

[編輯]

碭山縣年平均日照數為2480.6小時;碭山縣年平均氣溫14℃;碭山縣年平均降水量約773.6毫米;年平均降水9.51億立方米。

碭山縣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71年統計至2000年,極端數據自1954年統計至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9.3
(66.7)
23.9
(75.0)
29.4
(84.9)
34.4
(93.9)
37.7
(99.9)
41.0
(105.8)
41.6
(106.9)
39.3
(102.7)
36.1
(97.0)
34.7
(94.5)
28.5
(83.3)
20.5
(68.9)
41.6
(106.9)
平均高溫 °C(°F) 5.2
(41.4)
8.0
(46.4)
13.5
(56.3)
21.1
(70.0)
26.6
(79.9)
30.9
(87.6)
31.7
(89.1)
30.8
(87.4)
26.9
(80.4)
21.4
(70.5)
14.0
(57.2)
7.6
(45.7)
19.8
(67.7)
日均氣溫 °C(°F) 0.2
(32.4)
2.7
(36.9)
7.9
(46.2)
15.1
(59.2)
20.5
(68.9)
25.3
(77.5)
27.1
(80.8)
26.2
(79.2)
21.4
(70.5)
15.4
(59.7)
8.2
(46.8)
2.2
(36.0)
14.4
(57.8)
平均低溫 °C(°F) −3.5
(25.7)
−1.2
(29.8)
3.2
(37.8)
9.7
(49.5)
15.0
(59.0)
20.2
(68.4)
23.4
(74.1)
22.6
(72.7)
17.2
(63.0)
10.8
(51.4)
3.8
(38.8)
−1.7
(28.9)
10.0
(49.9)
歷史最低溫 °C(°F) −19.9
(−3.8)
−17.5
(0.5)
−13.4
(7.9)
−1.8
(28.8)
4.0
(39.2)
9.6
(49.3)
15.5
(59.9)
12.3
(54.1)
3.7
(38.7)
−1.6
(29.1)
−9.4
(15.1)
−15.4
(4.3)
−19.9
(−3.8)
平均降水量 mm(吋) 15.5
(0.61)
19.7
(0.78)
32.9
(1.30)
41.3
(1.63)
62.5
(2.46)
95.6
(3.76)
176.5
(6.95)
124.7
(4.91)
78.8
(3.10)
46.3
(1.82)
21.5
(0.85)
12.9
(0.51)
728.2
(28.68)
平均降水天數 3.8 4.9 6.3 6.8 7.5 7.7 12.8 9.5 7.8 6.7 5.3 3.8 82.9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數據來源2:氣候資源數據庫

人口

[編輯]

根據(安徽省)宿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碭山縣常住人口為765564人[2],男性佔比50.42%,女性佔比49.58%,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2.44%,15-59歲佔比56.16%,60歲以上佔比21.4%,65歲以上佔比17.17%。

2015年,全縣總人口為100.46萬人。

民族

[編輯]

碭山縣民族構成主要由漢族、回族構成、其他少數民族較少。回族雖然在人口結構中佔據少數部分,但對碭山民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響。回族主要為聚居,主要居住地為碭山縣城的南關、曹莊鎮的回民許莊等地。

行政區劃

[編輯]

碭山縣下轄13個[3]

碭城鎮、​趙屯鎮、​李莊鎮、​唐寨鎮、​葛集鎮、​周寨鎮、​玄廟鎮、​官莊壩鎮、​曹莊鎮、​關帝廟鎮、​朱樓鎮、​良梨鎮、​程莊鎮、​碭山經濟開發區薛樓板材加工園

交通

[編輯]

距徐州70公里,距商丘60公里。

特產

[編輯]
安徽碭山酥梨

碭山素有「梨都」之稱,以盛產酥梨聞名於世,近百萬畝連片果園年產各類水果30億斤。碭山酥梨年產量15億斤左右,佔全國梨總產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國水果生產10強縣之一,是全國水果加工第一大縣。2010年4月,申請世界吉尼斯記錄——基尼斯中國種植梨樹規模最大的縣,吉尼斯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產區。碭山酥梨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飲食

[編輯]

碭山𬲱湯(正楷體:𮨻湯)(𬲱音啥,也寫作飠它湯,sha湯)、木炭燒餅和豆漿粥是當地的特色小吃。𬲱湯味道香醇,為早點中的重要角色,其製作方法很少被人們了解。一般 飠它湯中主料為羊肉絲,小麥仁,輔料有蔥,姜,胡椒麵,小茴香,大茴香,丁香,花椒,桂皮等。棗糕亦很有名,當年,胡耀邦視察碭山,品嘗後很是讚賞。木炭燒餅是碭山籍遊子的最想,有些在外地工作的碭山人經常通過長途客車捎帶,除自己食用,也贈同鄉解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中國: 河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02]. 
  3. ^ 2023年砀山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