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繪景(Heisenberg picture)是量子力學的一種表述,因物理學者維爾納·海森堡而命名。在海森堡繪景裏,對應於可觀察量的算符會隨着時間流易而演化,而描述量子系統的態向量則與時間無關。使用海森堡繪景,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量子系統與經典系統之間的動力學關係。[1]:第2章第25頁
海森堡繪景與薛定諤繪景、狄拉克繪景不同。在薛定諤繪景裏,描述量子系統的態向量隨着時間流易而演化,而像位置、動量一類的對應於可觀察量的算符則不會隨着時間流易而演化。[註 1]在狄拉克繪景裏,態向量與對應於可觀察量的算符都會隨着時間流易而演化。
這三種繪景殊途同歸,所獲得的結果完全一致。這是必然的,因為它們都是在表達同樣的物理現象。[2]:80-84[3][4]
為了便利分析,位於下標的符號、分別標記海森堡繪景、薛定諤繪景。
在量子力學的海森堡繪景裏,態向量不含時,而可觀察量的算符則含時,並且滿足「海森堡運動方程式」:[2]:80-84
- ;
其中,是約化普朗克常數,是哈密頓量,是與的對易算符。
從某種角度來看,海森堡繪景比薛定諤繪景顯得更為自然,更具有基礎性,因為,經典力學分析物體運動所使用的物理量是可觀察量,例如,位置、動量等等,而海森堡繪景專注的就是這些可觀察量隨着時間流易的演化。進一步來看,海森堡繪景表述的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相似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到:只要將對易算符改為帕松括號,海森堡方程式立刻就變成了哈密頓力學裏的運動方程式,其形式表示為[5]:396-397
- ;
其中,是帕松括號。
通過狄拉克量子化條件,可以從哈密頓力學的運動方程式得到海森堡運動方程式:
- 。
史東-馮紐曼理論證明海森堡繪景與薛定諤繪景是等價的。
在薛定諤繪景裏,負責時間演化的算符是一種么正算符,稱為時間演化算符。假設時間從流易到,而經過這段時間間隔,態向量演化為,這時間演化過程以方程式表示為
- ;
其中,是時間從流易到的時間演化算符。
時間演化算符是么正算符[註 2]:
- 。
假設系統的哈密頓量不含時,則時間演化算符為[2]:69-71[註 3]
- ,
而且,時間演化算符與哈密頓量相互對易:[註 4]
- 。
注意到指數函數必須通過其泰勒級數計算。
在海森堡繪景裏,態向量、算符分別定義為
- 、
- 。
由於、對於時間的偏導數分別為
- 、
- 。
所以,算符對於時間的導數是[註 5]
- 。
由於不含時哈密頓量在海森堡繪景的形式與在薛定諤繪景相同,可以忽略下標:[註 6]
- 。
將算符的定義式納入考量,就可以得到海森堡運動方程式:
- 。
在薛定諤繪景裏,可觀察量的期望值為[2]:81
- 。
在海森堡繪景裏,可觀察量的期望值為
- 。
注意到態向量、算符的定義式:
- 、
- 。
所以,這兩種期望值的表述方式等價。
算符的定義式涉及到指數函數,必須通過其泰勒級數計算,這是個很繁雜的過程,可以利用貝克-豪斯多夫引理來計算[2]:95
- 。
對於算符,可以得到
- 。
由於帕松括號與對易算符的關係,在哈密頓力學裏,這方程式也成立。
本節運算只涉及海森堡繪景,為了簡便起見,忽略下標。設想自由粒子系統,其哈密頓量為[2]:85-86
- 。
動量的海森堡運動方程式為
- 。
這是因為與對易。所以,動量是個常數:
- 。
位置的海森堡運動方程式為
- 。
所以,位置與時間的關係式為
- 。
換另一種方法,算符隨着時間流易而演化的方程式為
- 。
利用貝克-豪斯多夫引理,
- 。
注意到以下兩個對易關係式:
- 、
- 。
將這兩個對易關係式代入,可以得到同樣的位置與時間的關係式:
- 。
注意到位置在不同時間的對易子不等於零:
- 。
本節運算只涉及海森堡繪景,為了簡便起見,忽略下標。設想諧振子系統,其哈密頓量為[2]:89, 94-97
- ;
其中,為諧振子頻率。
動量算符、位置算符的海森堡運動方程式分別為
- 、
- 。
再求這兩個方程式對於時間的導數,
- 、
- 。
設定動量算符、位置算符的初始條件分別為
- 、
- 。
則在初始時間,
- 、
- 。
所以,二次微分方程式的解答分別是
- 、
- 。
稍加運算,可以得到海森堡繪景裏的對易關係:
- 、
- 、
- 。
假若,則立刻會得到熟悉的正則對易關係。
換另一種方法,算符隨着時間流易而演化的方程式為
- 。
利用貝克-豪斯多夫引理,
- 。
注意到以下兩個對易關係式:
- 、
- 。
將這兩個對易關係式代入,可以得到同樣的位置與時間的關係式:
- 。
類似地,也可以得到同樣的動量與時間的關係式。
各種繪景隨着時間流易會呈現出不同的演化:[2]:86-89, 337-339
演化
|
海森堡繪景
|
相互作用繪景
|
薛定諤繪景
|
括量
|
常定
|
|
|
可觀察量
|
|
|
常定
|
密度算符
|
常定
|
|
|
- ^ Robert D. Klauber. Student Friendly Quantum Field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PDF). Sandtrove Press. 2013 [2015-12-13]. ISBN 978-0-9845139-3-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2-22).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Sakurai, J. J.; Napolitano, Jim,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2nd, Addison-Wesley, 2010, ISBN 978-0805382914
- ^ Parker, C.B. McGraw Hill Encyclopaedia of Physics 2nd. Mc Graw Hill. 1994: 786, 1261. ISBN 0-07-051400-3.
- ^ Y. Peleg, R. Pnini, E. Zaarur, E. Hecht. Quantum mechanics. Schuam's outline series 2nd. McGraw Hill. 2010: 70. ISBN 9-780071-623582.
- ^ Goldstein, Herbert, Classical Mechanics 3r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ddison Wesley, 1980, ISBN 0201657023 (英語)
- Cohen-Tannoudji, Claude; Bernard Diu, Frank Laloe. Quantum Mechanics (Volume One). Paris: Wiley. 1977: 312–314. ISBN 04711643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