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音標
外觀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4年4月17日) |
中國語言學家使用一些擴展的、標準的國際音標中未出現的音標符號。 [1][2] 這些符號經常可以在漢語語音學的入門教材和描述漢語「方言」的讀物中遇到。[1] 許多在漢語語言學領域做研究的西方語言學家們同樣會使用這些符號,[1] 例如,羅金斯 (2022) 寫到:「[考慮到]一般的讀者可能在閱讀此類出版物的過程中經常能遇到的一些情況,我在這裏使用『被遺忘的』國際音標(IPA)符號[ʅ]和[ɿ]」。 [3]
字母
[編輯]這些單元音字母被那些想表示在共振峰空間中使用5個等間距元音的人所使用。
- ⟨ᴀ⟩ = 央 [ä]
- ⟨ᴇ⟩ = 中 [e̞]
- ⟨ꭥ⟩ = 中 [o̞]
這些字母,有時候會被錯誤地稱作「舌尖元音」, [4][5] 它們被高本漢最先引入,來自旋轉的⟨ι⟩iota。
- ⟨ɿ⟩ = [ɨ]
- ⟨ʅ ⟩ = [ɨ˞]
- ⟨ʮ⟩ = [ʉ]
- ⟨ʯ ⟩ = [ʉ˞]
這些輔音字母是⟨ɕ⟩和⟨ʑ⟩的衍生字母,經常用來表示[ʃ]和[ʒ]而不是漢語語音學領域的齦齶音[ɕ]和[ʑ]。
- ⟨ȡ⟩ = [dʲ]
- ⟨ȴ⟩ = [ʎ] 或 [lʲ]
- ⟨ȵ⟩ = [ɲ] 或 [nʲ]
- ⟨ȶ⟩ = [tʲ]
- ⟨ɕ⟩ = [ɕ] 或 [ʃ]
- ⟨ʑ⟩ = [ʑ] 或 [ʒ]
音調附加符號
[編輯]漢學家們習慣於使用上標音調數字而不是IPA中的符號, 儘管這些數字與世界上的其他地區所通常使用的值相衝突。 其所對應的1是低音調而5是高音調; 單個的數字經常被雙寫以避免同表示調值的數字序號相混淆, 儘管有時候單個數字被用於表示短元音而兩個數字被用於表示長元音。
- ⟨¹⟩ 或 ⟨¹¹⟩ = [˩]
- ⟨²⟩ 或 ⟨²²⟩ = [˨]
- ⟨³⟩ 或 ⟨³³⟩ = [˧]
- ⟨⁴⟩ 或 ⟨⁴⁴⟩ = [˦]
- ⟨⁵⟩ 或 ⟨⁵⁵⟩ = [˥]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Handel, Zev. Non-IPA Symbols in IPA Transcriptions in China. Sybesma, Rint (編).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rill. 2017.
- ^ Chang, Kalvin; Cui, Chenxuan; Kim, Youngmin; Mortensen, David. WikiHan: A New Comparative Dataset for Chinese Languages.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Gyeongju Hwabaek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3565. October 2022 [2024-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25).
- ^ Loggins, Nathan. Ethnic History and Language Typology in Western China: The Cases of Xining, Daohua and Bai (PDF) (學位論文).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xv, xvi. 2022 [2024-04-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3-03).
- ^ Lee, Wai-Sum; Zee, Eric. Standard Chinese (Beijing).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June 2003, 33 (1): 109–112. doi:10.1017/S0025100303001208 .
- ^ Lee-Kim, Sang-Im. Revisiting Mandarin 'apical vowels': An articulatory and acoustic study.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December 2014, 44 (3): 261–282. S2CID 16432272. doi:10.1017/S0025100314000267.
這是一篇語音學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