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地球儀獎
外觀
水晶地球儀獎是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頒發的獎盃名稱,1948年首次頒發。
獎項設置
[編輯]- 水晶地球儀大獎(最佳劇情片)
- 評委會大獎
- 最佳導演
- 最佳男演員
- 最佳女演員
- 觀眾選擇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最佳紀錄短片
水晶地球儀大獎(最佳劇情片)
[編輯]年度 | 電影 | 導演 | 國家 |
---|---|---|---|
2015年 | 《鮑勃和樹林》Bob and the Trees | 迭戈·翁加羅 | 美國 |
2013年 | 《一座島的永恆》Corn Island | 喬治·奧瓦什威利 | 喬治亞 |
2012年 | 《惡童日記》The Notebook | 亞諾斯·薩茲 | 匈牙利 |
2011年 | 《恢復》Restoration | 尤西·邁德莫尼 | 以色列 |
2010年 | 《蚊帳之家》The Mosquito Net | 阿古斯蒂·維拉 | 西班牙 |
2009年 | 《海上天使》Angel at Sea | 弗瑞德里克·杜蒙特 | 比利時 |
2008年 | 《惡警殘城》Terribly Happy | 亨里克·魯本·甘茨 | 丹麥 |
2007年 | 《如瓮之城》Jar City | 巴爾塔薩·庫馬克 | 冰島 |
2006年 | 《雪莉寶貝》Sherrybaby | 勞瑞·柯里爾 | 美國 |
2005年 | 《我的尼克夫》My Nikifor | 克日什托夫·克勞茲 | 波蘭 |
2004年 | 《偷走的童年》A Children's Story | 安德烈.弗瑞吉、安東尼.奧弗瑞吉 | 意大利 |
2003年 | 《隔窗未了緣》Facing Windows | 弗森·毆茲派特 | 意大利、 英國、 土耳其、 葡萄牙 |
2002年 | 《天使消失的年代》Year of the Devil | 佩特·澤倫卡 | 捷克 |
2001年 | 《天使愛美麗》Amélie | 讓-皮埃爾·熱內 | 法國 |
2000年 | 《我,你們,他們》Me You Them | 安德盧查·瓦丁頓 | 巴西 |
1999年 | 《葉娜的朋友》Yana's Friends | 阿里克·卡普倫 | 以色列 |
1998年 | 《街心》Streetheart | Charles Binamé | 加拿大 |
1997年 | 《玫瑰少年夢》My Life in Pink | 阿蘭·博寧勒 | 比利時、 法國、 英國 |
1996年 | 《高加索的俘虜》Prisoner of the Mountains | 謝爾蓋 波德羅夫 | 俄羅斯、 哈薩克斯坦 |
1995年 | 《旅行》The Ride | 揚·斯維拉克 | 捷克 |
1994年 | 《我親愛的兄弟》My Soul Brother | 馬里亞諾·巴羅索 | 西班牙 |
1992年 | 《歸途茫茫》Krapatchouk | 安奎拉·加布里埃爾 | 巴西、 比利時、 法國 |
1990年 | 未頒發獎項 | ||
1988年 | 《芙蓉鎮》 | 謝晉 | 中國 |
1986年 | 《死亡之街》A Street to Die | 比爾·貝內特 | 澳大利亞 |
1984年 | 《戰爭與和平》Lev Tolstoy |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 蘇聯、 捷克斯洛伐克 |
1982年 | 《墨西哥焰火》Mexico in Flames |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 墨西哥、 蘇聯、 意大利 |
1980年 | 《未婚妻》The Fiancee | Günter Reisch, Günther Rücker | 東德 |
1978年 | 《炎夏陰影》Shadows of a Hot Summer | František Vláčil | 捷克斯洛伐克 |
《白比姆黑耳朵》White Bim Black Ear |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 蘇聯 | |
1976年 | 《智利咖啡》La Cantata de Chile | 溫貝托·索洛斯 | 古巴 |
1974年 | 《戀人曲》A Lover's Romance |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 蘇聯 |
1972年 | 《馴火記》Taming of the Fire | Daniil Khrabrovitsky | 蘇聯 |
1970年 | 《小孩與鷹 》Kes | 肯·洛奇 | 英國 |
1968年 | 《氣候多變的夏天》Capricious Summer | 伊利·曼佐 | 捷克斯洛伐克 |
1966年 | 未頒發獎項 | ||
1964年 | 《被告》Accused | 楊·卡達爾、艾爾瑪·克洛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1962年 | 《一年中的九天》Nine Days of One Year | 米哈伊爾·羅姆 | 蘇聯 |
1960年 | 《謝遼沙》Seryozha | Georgi Daneliya, Igor Talankin | 蘇聯 |
1958年 | 《靜靜的頓河 》And Quiet Flows the Don | 謝爾蓋·格拉西莫夫 | 蘇聯 |
《異母兄弟》Stepbrothers | 家城巳代治 | 日本 | |
1957年 | 《在夜幕下》Jagte Raho | Sombhu Mitra, Amit Mitra | 印度 |
《漢尼巴爾教授》 | 匈牙利 | ||
《勞動與愛情》 | 蘇聯 | ||
《莉西》 | 東德 | ||
1956年 | 《四海之內皆兄弟》If All the Guys in the World | 克里斯蒂安·賈克 | 法國 |
1954年 | 《社會中堅》Salt of the Earth | 赫爾倍特·J·比勃爾曼 | 美國 |
《真實的朋友》True Friends | 米哈依爾 卡拉托佐夫 | 蘇聯 | |
1952年 | 《難忘的1919》The Unforgettable Year 1919 | 米克海爾·齊阿烏列里 | 蘇聯 |
1951年 | 《金星英雄》Cavalier of the Golden Star | 尤里·萊茲曼 | 蘇聯 |
1950年 | 《攻克柏林》The Fall of Berlin | 米克海爾·齊阿烏列里 | 蘇聯 |
1949年 |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The Battle of Stalingrad | 弗萊基米爾·佩多夫 | 蘇聯 |
1948年 | 《最後階段》The Last Stage | 旺達·賈克布斯卡 | 波蘭 |
1947年 | 未評獎 | ||
1946年 | 未評獎 |
最佳導演
[編輯]Year | Film | Director | Country |
---|---|---|---|
2011年 | 《不售不租》Holidays by the Sea | 帕斯卡·拉巴特 | 法國 |
2010年 | 《我們之間》Just Between Us | 萊克·格爾利奇 | |
2009年 | 《威士忌與伏特加》Whisky with Vodka | 安德烈斯·德雷森 | 德國 |
2008年 | 《俘虜》Captive | 亞力克西·烏契傑利 | 俄羅斯、 保加利亞 |
2007年 | 《消極思考的藝術》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 巴德·布雷恩 | 挪威 |
2006年 | 《重奏》Reprise | 尤沃金·提爾 | 挪威 |
1960年 | 《車禍》 | 司比奈克·布里諾奇 | 捷克斯洛伐克 |
1958年 | 《惡魔到來之夜》 | 羅伯特·喬托馬克 | 西德 |
1957年 | 《鐵路上的人們》 | 安·蒙克 | 波蘭 |
《大人和小孩》 | 烏·波加契奇 | 南斯拉夫 | |
1956年 | 《中堅力量》 | 伊夫斯·阿力格萊 | 法國 |
1954年 | 《海之歌》 | 阿爾伯托·卡瓦爾康蒂 | 巴西 |
1952年 | 《烏克蘭詩人舍甫琴柯》 | 塔·薩夫欽柯 | 蘇聯 |
《注意,強盜來》 | 卡洛·里扎尼 | 意大利 | |
《婦女們的命運》 | 茲拉丹·杜多夫 | 東德 | |
1951年 | 《沒有留下地址》 | 讓·保羅·勒夏諾阿 | 法國 |
1950年 | 《俄羅斯航空之父》 | 符·普多夫金 | 蘇聯 |
1949年 | 《黎明》 | 法國 |
最佳男演員
[編輯]Year | Film | Director | Country |
---|---|---|---|
2011年 | 《合作者》Collaborator | 大衛·摩斯 | 美國 |
2010年 | 《貓咪的聖母特蕾莎》Mother Teresa of Cats | 馬太烏茲·科西基維奇 | 波蘭 |
2009年 | 《海上天使》Angel at Sea | 奧利弗·古爾邁 | 比利時、 加拿大 |
2008年 | 《夜貓子》Night Owls | Jiří Mádl | 捷克 |
2007年 | 《醫生和老人》Simple Things | Sergey Puskepalis | 俄羅斯 |
2006年 | 《幾個人,小時候》Several People, Little Time | Andrzej Hudziak | 波蘭 |
1988年 | 《稻草鍾》 | 列斯·塞魯克 | 蘇聯 |
1986年 | 《契切林》 | 利沃尼德·費拉托夫 | 蘇聯 |
1984年 | 《自行車在夏天用》 | 奧古斯汀·崗佐納爾斯 | 西班牙 |
《半真》 | 奧姆·普里 | 印度 | |
1982年 | 《金色池塘》 | 亨利·方達 | 美國 |
《跨過門檻》 | 唐納德·薩瑟蘭 | [加拿大]] | |
1980年 | 《真相》 | 艾爾·帕西諾 | 美國 |
《歸來的兒子》 | 尤里斯·皮泰亞 | 新西蘭 | |
1978年 | 《鐵腕省長》 | 朱利阿諾·吉瑪 | 意大利 |
《符利明醫生》 | 彼德·法貝爾 | 荷蘭 | |
1976年 | 《亞羅斯拉夫達布洛夫斯基》 | 吉格蒙特·馬洛諾維奇 | 波蘭 |
《通過帝國的廢墟》 | 喬治·迪尼庫 | 羅馬尼亞 | |
1974年 | 《是你最近的親屬嗎?》 | 安東尼奧·費朗迪斯 | 西班牙 |
1972年 | 《採訪》 | 朗吉特·馬利克 | 印度 |
1970年 | 《風的季節》 | 馬丘·卡里爾 | 法國 |
1968年 | 《同齡人》 | 尼西拉·布洛杜尼柯夫 | 蘇聯 |
1966年 | 《沙皇與將軍》 | 納姆·肖鮑夫 | 保加利亞 |
1964年 | 《口袋》 | 比埃·契斯柯夫柯連紐斯基 | 波蘭 |
1960年 | 《帶翼的人》 | 埃爾溫·格塞內克 | 東德 |
1958年 | 《列寧的故事》 | 馬克西姆·施特拉烏赫 | 蘇聯 |
1957年 | 《面向世界》 | 斯·阿爾諾布 | 匈牙利 |
1956年 | 《台爾曼傳(下)》 | 根塞·西蒙 | 東德 |
1954年 | 《被埋葬的青春》 | 夏爾·范奈爾 | 法國 |
1952年 | 《烏克蘭詩人舍甫琴柯》 | 謝·邦達爾丘克 | 蘇聯 |
《最初的日子》 | 揚·保爾斯基 | 波蘭 | |
《法勃爾先生》 | 比埃爾·弗萊斯納 | 法國 |
最佳女演員
[編輯]Year | Film | Director | Country |
---|---|---|---|
2011年 | 《殼中裂縫》Cracks in the Shell | 斯婷·費舍爾·克里斯滕森 | 德國 |
2010年 | 《惡之孩》Sweet Evil | 阿奈絲·德穆斯捷 | 法國 |
2009年 | 《喝彩》Applause | 帕普麗卡·斯汀 | 丹麥 |
2008年 | 《夜貓子》Night Owls | 瑪莎·伊莎娃 | 捷克 |
2007年 | 《假正經》Pudor | 埃爾薇拉·明戈斯 | 西班牙 |
2006年 | 《雪莉寶貝》Sherrybaby | 瑪吉·吉倫哈爾 | 美國 |
1988年 | 《女演員》 | 科琳娜·哈福奇 | 東德 |
1986年 | 《上帝的艾格尼絲》 | 簡·方達、梅格·蒂利、安妮·班克羅夫特 | 美國 |
1984年 | 《加米拉》 | 蘇蘇·皮西拉羅 | 阿根廷 |
《巴奇梅爾案件》 | 瑪麗·科爾賓 | 西德 | |
1982年 | 空缺 | ||
1980年 | 《阿拉斯塔西亞漸漸地經過》 | 安達·奧尼斯 | 羅馬尼亞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 布麗吉特·多爾 | 奧地利 | |
1978年 | 《往日的幾天》 | 瑪麗索爾 | 西班牙 |
《簡單的往事》 | 瑪麗·羅絲納特 | 法國 | |
1976年 | 《甚至獨自死去》 | 希爾迪加德·內夫 | 西德 |
《人反對人》 | 卡琳·施爾德 | 東德 | |
1974年 | 《一年中的情人》 | 瑪塔·范柯洛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1972年 | 《死氣沉沉的風景》 | 瑪莉·塔蘭西柯 | 匈牙利 |
1970年 | 《湖畔》 | 納·貝洛赫沃斯其科娃 | 蘇聯 |
1968年 | 《像夜空中出現星星那樣》 | 卡洛爾·霍華德 | 英國 |
1966年 | 《誰也不想死》 | 杜納塔絲·潘幽奧尼斯 | 蘇聯 |
1964年 | 《女僕的日記》 | 讓娜·摩洛 | 法國 |
1960年 | 《淘氣姑娘》 | 托羅克 | 匈牙利 |
1958年 | 《我們的母親印度》 | 南吉斯 | 印度 |
1957年 | 《歷史的教訓》 | 茨·阿爾納多娃 | 保加利亞 |
1956年 | 《自由的人們》 | 妮鳳托娃 | 蘇聯 |
1954年 | 《社會中堅》 | 羅蘇烏拉·雷維爾斯特 | 美國 |
1952年 | 《妲卡》 | 米爾卡·杜伊柯娃 | 保加利亞 |
評委會特別獎
[編輯]Year | Film | Country |
---|---|---|
1988年 | 《探路者》 | 挪威 |
1986年 | 《大家都愛》 | 保加利亞 |
《徒勞》 | 匈牙利 | |
1984年 | 《丹尼爾》 | 美國 |
1982年 | 《血腥的婚禮》 | 西班牙 |
《終點站》 | 捷克斯洛伐克 | |
1980年 | 《西格南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1978年 | 《鄉村故事》 | 印度 |
《一件陰謀案的解剖》 | 阿爾及利亞 | |
1976年 | 《別墅區》 | 保加利亞 |
《X形的翅膀》 | 塞內加爾 | |
1974年 | 《黑河》 | 波蘭 |
《進攻克布拉喬》 | 阿根廷 | |
1972年 | 《山羊的角笛》 | 保加利亞 |
1970年 | 《上帝與我們共存》 | 意大利 |
《列寧的道路》 | 東德 | |
1968年 | 《七月六日》 | 蘇聯 |
《牆上的木偶》 | 匈牙利 | |
1966年 | 《城市生活》 | 法國 |
《官僚之死》 | 古巴 | |
1964年 | 《最好的人》 | 美國 |
1962年 | 《乞食》 | 意大利 |
《蜜味》 | 英國 | |
1960年 | 《羅馬之夜》 | 意大利 |
1957年 | 《祝福》 | 中國 |
1956年 | 《深淵》 | 匈牙利 |
《一杯麥酒》 | 匈牙利 |
表演獎
[編輯]Year | Film | Director | Country |
---|---|---|---|
1951年 | 《新戰士站起來》 | 斯莫列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1950年 | 《趙一曼》 | 石聯星 | 中國 |
1949年 | 《巴甫洛夫》 | 阿·鮑利索夫 | 蘇聯 |
爭取自由鬥爭獎
[編輯]Year | Film | Country |
---|---|---|
1954年 | 《智取華山》 | 中國 |
1952年 | 《人民的戰士》 | 中國 |
1951年 | 《鋼鐵戰士》(和平獎) | 中國 |
1950年 | 《趙一曼》 | 中國 |
其他獎項
[編輯]年份 | 電影 | 獲獎人 | 國家 |
---|---|---|---|
1988年 | 主要獎 《野草》 | 美國 | |
主要獎《指甲下的刺》 | 匈牙利 | ||
1986年 | 特別大獎 《黑人製革工人》 | Template:Country data Swiss瑞士 | |
1986年 | 電影節主要獎《良家婦女》 | 中國 | |
1986年 | 國際評論家獎 《良家婦女》 | 中國 | |
1986年 | 攝影技術質量獎 《良家婦女》 | 中國 | |
1986年 | 最漂亮女明星獎 《良家婦女》 | 張偉欣 | 中國 |
1984年 | 《女大學生宿舍》導演處女作獎 | 史蜀君 | 中國 |
1984年 | 《埃爾米魯索斯》特別大獎 | 墨西哥 | |
《荒涼貝霍夫農莊的毀滅》特別大獎 | 捷克斯洛伐克 | ||
1982年 | 《警告》特別大獎 | 保加利亞/ 蘇聯 / 東德 | |
《助手》 | 捷克斯洛伐克 | ||
1960年 | 《聶耳》傳記片獎 | 中國 | |
1958年 | 《邊寨烽火》(青年演員獎) | 達奇、王曉棠 | 中國 |
《風箏》(榮譽獎) | 中國 / 法國 | ||
1954年 | 《梁山伯與祝英台》(音樂片獎) | 中國 | |
1952年 | 《內蒙人民的勝利》(編劇獎 ) | 王震之 | 中國 |
1951年 | 《新兒女英雄傳》(導演特別榮譽) | 史東山 | 中國 |
《白毛女》(特別榮譽獎) | 中國 | ||
《翠崗紅旗》(攝影獎) | 馮四知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