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澄
外觀
毛澄 | |
---|---|
大明禮部尚書 | |
籍貫 | 直隸蘇州府崑山縣 |
字號 | 字憲清,號白齋,晚號三江 |
諡號 | 文簡 |
出生 | 天順四年(1460年) |
逝世 | 嘉靖二年(1523年) |
出身 | |
|
毛澄(1460年—1523年),字憲清,號白齋,晚年更號三江,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屬江蘇崑山市)人。明朝狀元,官至禮部尚書。
生平
[編輯]毛澄早年喪父,由祖父毛弼撫養,明孝宗弘治六年(1494年)成癸丑科一甲一名進士(狀元)[1][2],當年祖父正好百歲,雙喜臨門,地方官建造「人瑞狀元坊」。後授翰林院修撰,預修《明會典》,後在皇帝身邊擔任講官[3]。
明武宗即位後,晉升左庶子。正德四年(1509年),因劉瑾誣陷,貶為侍讀。之後再升侍講學士、學士,掌院事,歷任禮部侍郎。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拜為禮部尚書[4]。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明武宗南巡之爭中,毛澄冒死上疏諫言,在一片反對聲中,南巡終於作罷[5]。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武宗猝死「豹房」,死後無子。毛澄以武宗和漢武帝一樣威服外夷為由,定廟號武宗。
不久,毛澄與大學士梁儲、壽寧侯張鶴齡、駙馬崔元、太監韋霦等至安陸迎朱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嘉靖皇帝[6]。朱厚熜想給自己親生父母立尊號,但毛澄等人堅持「興獻帝不宜加皇號」,抗疏力爭,史稱「大禮議」。朱厚璁派太監去見毛澄,向毛澄長跪叩頭請求,又賂以重金。毛澄以老病為由,接連上疏乞歸,都被慰留。嘉靖二年(1523年)春,獲准歸休,在回太倉途中病逝。諡文簡[7]。
家族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1):毛澄,字憲清,崑山人。舉弘治六年進士第一。授修撰。預修會典成,進右諭德,直講東宮。武宗為太子,以澄進講明晰稱之帝。帝大喜。方秋夜置宴,即徹以賜。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1):武宗立,進左庶子,直經筵。以母憂歸。正德四年,劉瑾摘會典小疵貶諸纂修者秩,以澄為侍讀。服闋還朝,進侍講學士。再進學士,掌院事,歷禮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書。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1):十四年二月,駕甫還京,即諭禮部:「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朱壽 遣往兩畿,瞻東嶽,奉安聖像,祈福安民。」澄等駭愕,復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業,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號。今曰『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者, 臣等莫知所指。夫出此旨者,陛下也。加此號者,陛下也。不知受此號者何人。如以皇儲 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則遣使走幣,足將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獻寶香,如佛、 老所為哉。」因歷陳五不可。亦不報。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1):「武宗崩,澄偕大學士梁儲、壽寧侯張鶴齡、駙馬崔元、太監韋霦等迎世宗於安陸。既 至,將謁見,有議用天子禮者。澄曰:「今即如此,後何以加?豈勸進、辭讓之禮,當遂廢乎?」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191):澄端亮有學行,論事侃侃不撓。帝欲推尊所生,嘗遣中官諭意,至長跪稽首。澄駭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無父母,奈何使我不獲伸』,必祈公易議。」因出囊金畀澄。澄奮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禮。獨有一去,不與議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輒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復力請,乃許之。舟至興濟而卒。
-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弘治六年癸丑科進士登科錄》
相關條目
[編輯]官銜 | ||
---|---|---|
前任: 李遜學 |
明朝禮部尚書 1517年-1523年 |
繼任: 羅欽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