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無錫縣學舊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錫縣學舊址

無錫縣學舊址正門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無錫市梁溪區學前街睦親坊巷3號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清
編號566(第六批)
認定時間2006年6月5日

無錫縣學舊址,又稱無錫學宮(即孔廟),始建於宋代,是無錫縣官學所在[1]。1983年11月,獲列無錫市人民政府公佈的「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以無錫縣學舊址列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現為無錫碑刻陳列館[3]

簡介

[編輯]

無錫縣的官學活動最早開始於北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宋仁宗統治時期。由當時知縣張詵倡議,官學地址位於如今無錫市的學前街,至清代共重修28次。現僅存「戟門」、「明倫堂」、「講堂」三座建築,均為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明倫堂前後檐柱大都為明代青石方柱,屏門上方懸掛「明倫堂」匾額一方,落款「新安朱熹[4],為中國大陸境內罕見的朱熹手跡[5]

清代時,無錫縣學學宮在農曆初二、十五舉行祭祀活動。民國時期用作無錫縣立乙種工業學校地址。1949年後,學宮建築曾用作無錫縣中、無錫市第八中學。學宮內大成殿毀於文革,1982年學宮得到修繕。[6]現戟門和明倫堂間陳列一系列古碑刻,記有宋至清碑刻24方。內容有聖旨、學規等各種記錄。[7]

無錫縣學古碑刻

沿革

[編輯]
清代無錫縣學全貌
(光緒七年版《無錫金匱縣誌》)
  • 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無錫奉詔建縣學。
  • 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無錫知縣張詵始建縣學,兼管縣學學務。[8]
  • 元初科舉廢,無錫縣學停辦。[9]
  • 至正二年(1342年)修建後,不久即毀於火。
  • 元末毀於兵。[10]
  • 洪武十一年(1378年)重建。[11]
  • 雍正四年(1726年)改稱無錫金匱縣學
  •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由鄉紳安汝諧出資修葺。[12]
  • 太平天國時期被毀。
  • 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13]
  • 民國後改為無錫縣立中學,曾為先後做為無錫市第三初級中學無錫市第八中學無錫市中山高級中學的校址。[4]
  • 民國五年(1916年)無錫縣立乙種實業學校建立,並在學宮內辦學。[14][15]
  • 民國十年(1921年)在無錫學宮舊址創辦國學專修館[16]
  • 1982年,無錫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重修,學宮舊址內完整保存了古碑刻 22 塊。碑文內容大體分為聖旨、部頒學規、進士題名、教授題名、鄉先賢祠記、學宮修建、學田記等7類。
  • 1990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將「明倫堂」和「講堂」闢建為無錫碑刻陳列館[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無錫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无锡市志》 4.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2563. 
  2. ^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1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2). 
  3. ^ 3.0 3.1 無錫詞典編委會. 《无锡词典》.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0: 191. 
  4. ^ 4.0 4.1 司雁人. 《学宮时代: 古代中国人怎样考大学》.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315. 
  5. ^ 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历史沿革. 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 2007-07-29 [2021-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6. ^ 無錫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无锡市志》 11. 無錫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89-11: 40. 
  7.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文物志》 84.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 364. 
  8. ^ 無錫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无锡市志》 4.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5: 2563. 
  9. ^ 申萬里. 《元代教育研究》.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7: 465. 
  10.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 敎育志》 77.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 40. 
  11. ^ 無錫縣教育局. 《无锡县敎育志》.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7. 
  12. ^ 江蘇省志編纂委員會. 《江苏省志·孝义四·第五十一卷》. [2021-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13. ^ 無錫市地名委員會. 《江苏省无锡市地名录》. 無錫市地名委員會. 1983: 187. 
  14. ^ 無錫縣教育局. 《无锡县敎育志》.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 299. 
  15. ^ 朱有瓛.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 402. 
  16. ^ 張耘田; 陳巍; 蘇州圖書館. 《苏州民国艺文志》 2. 廣陵書社. 2005: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