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小高句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朝鮮半島歷史
朝鮮半島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
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櫛文土器
青銅器時代無文土器
傳說
時代
桓國·倍達國·檀君朝鮮
古朝鮮 辰國 箕子朝鮮
衛滿朝鮮

三國
時代
三韓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三國

時代
伽倻



熊津·安東
統一新羅 渤海
屬地
後三國
時代
新羅 後百濟 後高
句麗
高麗王朝
屬地
征東行省 遼陽行省
雙城·東寧·耽羅
朝鮮王朝
大韓帝國
朝鮮日治時期
盟軍託管時期
駐朝美軍政廳 蘇聯政廳·北朝鮮委會
大韓民國
(南韓)
朝鮮民主主義
人民共和國

(北韓)

君主 · 首都 ·
文學史 · 教育史
電影史 · 韓醫史
陶瓷史 · 戲劇史
南韓國寶 · 北韓國寶

朝鮮半島主題

小高句麗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日語日野開三郎在其著述《小高句麗國の研究》中描述的高句麗滅亡後,高句麗王族後代在遼東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建立的復興政權。但是由於史料較少,而日野開三郎的猜測成分太大,所以不被學術界所公認。

考證

[編輯]

根據《冊府元龜》的這句話:

十三年四月,高麗國進樂器及樂工兩部[1]

推斷遲至元和十三年(818年),小高句麗已經建國,小高句麗是在唐朝安東都督府的基礎上建立的。根據《新唐書·地理志》[2]和唐朝貞元年間宰相賈耽的《道里記》,在8世紀90年代,仍然存在安東都護府駐於遼東,所以小高句麗建國應在9世紀初。

關於小高句麗何時滅亡以及渤海國何時進入遼東,根據唐太和八年(834年)幽州判官張建章訪問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後所著的《渤海國記》,當時渤海國尚未進入遼東。而根據《續日本後紀·卷十一》[3]「日域東遙,遼陽西阻。兩邦相去,萬里有餘」,渤海國在仁明天皇承和九年(842年)已經進入遼東。綜上所述,大約在834年—842年,渤海國大彝震執政期間,小高句麗被渤海國吞併。

關於高德武

[編輯]

699年,武周冊封高句麗寶藏王的三兒子,武則天侄兒建安王武攸宜的外甥高德武安東都督

部分歷史學家稱高德武在安史之亂後,建立了小高句麗,由於安史之亂渤海國給唐的壓力,唐在原高句麗故地危機重重。在此背景下,高德武宣佈反唐廢除安東都督府創建小高句麗。小高句麗與渤海國保持着很好的關係。大約在820年,渤海國大仁秀執政期間,小高句麗被渤海國吸收。[4]

這種說法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明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雲」這句話並不能證明自國的是高德武,和高德武從699年—755年都是安東都督。《冊府元龜·外臣部·封冊二》記載了高定傅(713年)[5]高文簡(715年)[6]擔任安東都督的事實,所以高德武並不是所謂小高句麗的建立者。

爭議

[編輯]

一些歷史學者認為不存在小高句麗。因為《新唐書》的這句話:

明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雲。

屬孤證(《三國史記》只是照抄此句,兩書特別是《三國史記》沒有再提及高德武。[7]。再沒有其他史料證明所謂小高句麗的存在)。在《新唐書》的作者宋祁、歐陽修看來所謂「後稍自國」,就是王氏高麗取代的高麗,即弓裔建立的泰封國——通稱後高句麗[8]金毓黻的《東北通史》認為「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的高麗,應該是渤海國,誤抄《冊府元龜》之故。

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渤海國終其始末,也沒有控制以遼陽為中心的遼東半島。[9]然而,一些歷史學者還認為渤海國早在715年安東都督高文簡西遷遼西之時,就控制了遼東半島。[10]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第五. [200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新唐书/卷039. [2022-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3. ^ 續日本後紀·卷十一·仁明天皇. [200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 
  4. ^ [日]日野開三郎:《小高句麗的建國》
  5. ^ 《冊府元龜·外臣部·封冊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玄宗先天二年二月拜高麗大首領高定傅為特進」
  6. ^ 《冊府元龜·外臣部·封冊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開元三年八月高麗吐渾等諸蕃降附制曰:天亡驕子胡運其終國有忠臣漢封斯在高麗王莫離支高文簡都督」
  7. ^ 《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寶藏王》:「徙其人於河南·隴右諸州。貧者留安東城傍舊城,往往沒於新羅,餘衆散入靺鞨及突厥。高氏君長遂絶。垂拱二年,以降王孫寶元,爲朝鮮郡王,至聖曆初,進左鷹揚衛大將軍,更封忠誠國王,賜{使}統安東舊部,不行。明年,以降王子德武,爲安東都督,後稍自國,至元和十三年,遣使入唐,獻樂工。」
  8. ^ 新五代史·高麗傳》:高麗,本扶餘人之別種也。其國地、君世見於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號略可曉其義。當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廣評侍郎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來,而其國王姓名,史失不紀。至長興三年,權知國事王建遣使者來,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建,高麗大族也。
    元史·高麗傳》垂拱以來,子孫復封其地,後稍能自立。至五代時,代主其國遷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
  9. ^ 王小甫:新羅北界與唐朝遼東[永久失效連結]
  10. ^ 《渤海國史》,魏國忠、朱國忱、郝慶雲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 7-5004-5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