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馬克
帝國馬克 | |
---|---|
Reichsmark | |
使用地區 | |
使用地 | |
發行歷史 | |
始發時間 | 1924年 |
之前貨幣 | 地產抵押馬克 |
廢止時間 | 1948年6月20日(西德) 1948年6月23日(東德) |
之後貨幣 | AM-Mark(盟軍馬克) 德國馬克(西德) |
貨幣單位 | |
1 | 帝國馬克 |
1⁄100 | 帝國芬尼 |
貨幣符號 | ℛℳ (帝國馬克) ℛ₰ (帝國芬尼) |
發行面額 | |
硬幣 | 1 ℛ₰, 2 ℛ₰, 5 ℛ₰, 10 ℛ₰, 50 ℛ₰, 1ℛℳ, 2ℛℳ, 5ℛℳ |
紙幣 | 5ℛℳ, 10ℛℳ, 20ℛℳ, 50ℛℳ, 100ℛℳ, 1,000ℛℳ |
發行製造 | |
中央銀行 | 德意志帝國銀行 |
貨幣估值 | |
匯率被掛鈎 | 在二戰中與比利時法郎,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克郎, 保加利亞列弗, 丹麥克朗, 法國法郎, 意大利里拉, 盧森堡法郎, 荷蘭盾, 挪威克朗, 波蘭茲羅提, 塞爾維亞第納爾, 斯洛伐克克朗, 烏克蘭卡波瓦涅茨有相同的匯率 |
此信息框顯示的是該貨幣被廢止前的最後狀態。 |
國家馬克(德語:Reichsmark;標記:RM),又名帝國馬克,為德國自1924年至1948年6月20日所通行的貨幣。國家馬克的發行是為了替代已經極度貶值的紙馬克。國家芬尼(德語:Reichspfennig、簡稱為:Rpf)則作為國家馬克的輔助貨幣(輔幣),而每1國家馬克則等價於100國家芬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馬克分別被西德馬克和東德馬克所取代。
簡介
[編輯]帝國馬克最早是根據1924年8月30日的《鑄幣法》(Münzgesetz)開始使用的[1]。
1914年至1923年間,原先使用的「紙馬克」因為惡性通貨膨脹而完全失去了購買力;雖然起先貨幣通膨的程度不大,但隨着1923年法軍佔領魯爾和之後,便開始出現了惡性通貨膨脹。
從1923年11月15日起,德國透過發行以地產為擔保的地租馬克從而穩定貨幣經濟,然而這只是替代型的非正式貨幣,德國政府仍舊需要發行新的正式貨幣。
隔年,德國政府終於發行新的貨幣,即為帝國馬克。
舊的紙馬克與新的帝國馬克間的匯率為1,000,000,000,000:1(一兆比一),等同紙馬克對地租馬克的匯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帝國馬克與地租馬克的價值相同。
硬幣
[編輯]早期的硬幣設計與地租馬克相近,但在納粹黨上台後逐漸改變為帶有納粹黨徽的設計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份 | 成分 | 正面[2] | 反面 |
---|---|---|---|---|---|
魏瑪共和國(1924—1933) | |||||
1帝國芬尼 | 1924 | 銅 | 面額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是「帝國芬尼」之德文 |
年份及麥穗,
下緣處印有鑄造廠之代號 | |
2帝國芬尼 | 1924 | 銅 | 面額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是「帝國芬尼」之德文 |
年份及麥穗,
下緣處印有鑄造廠之代號 | |
4帝國芬尼 | 1924 | 銅 | 面額及年份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是「帝國芬尼」之德文 |
帝國鷹及鑄造廠代號 | |
5帝國芬尼 | 1924 | 銅鋁合金 | 面額及桂葉裝飾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是「帝國芬尼」之德文 |
稻穗,年分及鑄造廠代號 | |
10帝國芬尼 | 1924 | 銅鋁合金 | 面額及桂葉裝飾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是「帝國芬尼」之德文 |
稻穗,年分及鑄造廠代號 | |
50帝國芬尼 | 1924 | 銅鋁合金 | 面額及桂葉裝飾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是「帝國芬尼」之德文 |
稻穗,年分及鑄造廠代號 | |
1帝國馬克 | 1924—1925 | 銀 | 面額及年份
周圍以國號圍繞,下方刻有鑄造廠代號 |
帝國鷹 | |
1帝國馬克 | 1925—1927 | 銀 | 面額
周圍以國號圍繞,下方刻有鑄造廠代號 |
中心有帝國鷹,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
下緣則有年份 | |
2帝國馬克 | 1925—1927
1931 |
銀 | 面額及桂葉裝飾
下方刻有鑄造廠代號 |
以帝國鷹為中心,周圍以國名及年份環繞 | |
3帝國馬克 | 1924—1925 | 銀 | |||
3帝國馬克 | 1931—1933 | 銀 | 面額及桂葉裝飾
下方刻有鑄造廠代號 |
以帝國鷹為中心,周圍以國名及年份環繞 | |
5帝國馬克 | 1927—1933 | 銀 | |||
/ 戰前期(1933—1939) | |||||
1帝國芬尼 | 1936—1940 | 青銅合金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
下緣則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及年份 | |
2帝國芬尼 | 1936—1940 | 青銅合金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
下緣則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及年份 | |
5帝國芬尼 | 1936—1939 | 鋁銅合金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以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為中心
上緣則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緣則刻有年份 | |
10帝國芬尼 | 1936—1939 | 銅鋁合金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
下緣則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及年份 | |
50帝國芬尼 | 1938—1939 | 鋁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以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為中心
上緣則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緣則刻有年份 | |
1帝國馬克 | 1933—1939 | 鎳 | 面額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方則有桂葉裝飾及「帝國馬克」字樣 最下緣處刻有年份 |
以帝國鷹為中心,
向外圍繞着「公共利益優先於自身利益」 (Gemeinnutz vor Eigennutz)之格言 下方則有鑄造廠之代號 | |
2帝國馬克 | 1936—1939 | 銀 | 興登堡的側身頭像,衣領後方有鑄造廠代號
周圍則刻有興登堡的姓名及生卒年 |
面額及帶納粹黨徽的帝國鷹
下緣刻有「德意志帝國」之國號及年份 | |
5帝國馬克
(無黨徽) |
1933—1935 | 銀 | 面額及帝國鷹
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之國號 下緣則刻有帝國馬克及年份 |
興登堡的側身頭像,衣領後方有鑄造廠代號
周圍則刻有興登堡的姓名及生卒年 | |
5帝國馬克 | 1936—1939 | 銀 | 面額及帶納粹黨徽的帝國鷹
下緣刻有「德意志帝國」之國號及年份 |
興登堡的側身頭像,衣領後方有鑄造廠代號
周圍則刻有興登堡的姓名及生卒年 | |
二戰期間(1940—1945) | |||||
1帝國芬尼 | 1940—1945 | 鋅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緣則以年份環繞 | |
5帝國芬尼 | 1940—1944 | 鋅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緣則以年份環繞 | |
10帝國芬尼 | 1940—1945 | 鋅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緣則以年份環繞 | |
50帝國芬尼 | 1939—1944 | 鋁 | 面額
上緣刻有「帝國芬尼」字樣 下緣則帶有桂葉裝飾及鑄造廠代號 |
帶納粹標誌的帝國鷹,上緣刻有「德意志帝國」字樣
下緣則以年份環繞 |
鈔票
[編輯]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份 |
---|---|---|
魏瑪共和國(1924—1933) | ||
10帝國馬克 | 1924 | |
20帝國馬克 | 1924 | |
50帝國馬克 | 1924 | |
100帝國馬克 | 1924 | |
1000帝國馬克 | 1924 | |
10帝國馬克 | 1929 | |
20帝國馬克 | 1929 |
鈔票面額
(帝國馬克) |
印製時間 | 開始流通 | 停止流通 |
---|---|---|---|
10 | 1924 年 10 月 11 日 | 1924 年 10 月 | 1934 年 1 月 30 日* |
20 | 1924 年 10 月 11 日 | 1924 年 10 月 | 1934 年 1 月 30 日* |
50 | 1924 年 10 月 11 日 | 1924 年 10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100 | 1924 年 10 月 11 日 | 1924 年 10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1000 | 1924 年 10 月 11 日 | 1924 年 10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10 | 1929 年 1 月 22 日 | 1931 年 2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20 | 1929 年 1 月 22 日 | 1930 年 12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 交易活動則延至 1934 年 1 月 31 日
圖片 | 面值 | 發行年份 |
---|---|---|
/ 納粹德國(1933—1945) | ||
50帝國馬克 | 1933 | |
100帝國馬克 | 1935 | |
1000帝國馬克 | 1936 |
鈔票面額
(帝國馬克) |
印製時間 | 開始流通 | 停止流通 |
---|---|---|---|
5 | 1942 年 8 月 1 日 | 1943 年 6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20 | 1939 年 6 月 16 日 | 1945 年 2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50 | 1933 年 3 月 30 日 | 1934 年 春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100 | 1935 年 6 月 24 日 | 1936年 年中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1000 | 1936 年 2 月 22 日 | 1944 年 9 月 | 1948 年 6 月 20 日 |
20馬克的紙幣設計最初是用於奧地利發行的100先令紙幣,但由於最後德奧合併而不再發行,該版鈔票的設計概念便被轉移至20馬克鈔票上。
匯率
[編輯]3馬克(1940年)=1美元(1940年)[5][6]=17.62美元(2018年)[7]
鑄幣廠戳記
[編輯]由於德國的特殊歷史性,因此國內擁有許多獨立的鑄幣廠。
而為了表明該硬幣所屬的鑄造廠,故每間造幣廠都擁有自己獨有的字母戳記。
因此,透過觀察硬幣上的戳記,便可準確地識別出該枚硬幣產自何處的鑄幣廠。
但並非所有鑄幣廠都會在每一年生產硬幣,造幣廠也只會被授權生產一定數量的硬幣,其中一些造幣廠分配的產量比其他造幣廠多。因此,一些生產數量較少的鑄幣廠所生廠的帶有鑄幣廠戳記的硬幣會比其他硬幣更稀有。
在銀質帝國馬克的硬幣上,造幣廠標記將會位於硬幣左側的日期下方。而在較小面額的帝國芬尼硬幣上,鑄幣廠標記位於硬幣底部中心。[8]
標記 | 鑄幣廠位置 | 介紹 | 參考 |
---|---|---|---|
A | 柏林 柏林國家造幣廠 | 德國首都、普魯士首府 | [8] |
B | 維也納 奧地利造幣廠 | 奧地利首都 | [8] |
D | 慕尼黑 巴伐利亞中央造幣廠 | 巴伐利亞首府 | [8] |
E | 德累斯頓附近 馬爾登許滕鑄幣廠 | 薩克森首府 | [8] |
F | 斯圖加特 國家造幣廠 | 符騰堡首府 | [8] |
G | 卡爾斯魯爾 國家造幣廠 | 巴登首府 | [8] |
J | 漢堡 漢堡造幣廠 | 漢薩自由城 | [8] |
鑄造量
[編輯]年分 | 鑄造量 | 介紹 |
---|---|---|
1940 A | 212,948,000 | |
1940 B | 76,274,000 | |
1940 D | 45,434,000 | |
1940 E | 34,350,000 | |
1940 F | 27,603,000 | |
1940 G | 27,308,000 | |
1940 J | 41,678,000 |
年分 | 鑄造量 | 介紹 |
---|---|---|
1941 A | 240,284,000 | |
1941 B | 70,747,000 | |
1941 D | 77,560,000 | |
1941 E | 36,548,000 | |
1941 F | 42,834,000 | |
1941 G | 28,765,000 | |
1941 J | 30,525,000 |
年分 | 鑄造量 | 介紹 |
---|---|---|
1942 A | 184,545,000 | |
1942 B | 16,329,000 | |
1942 D | 40,852,000 | |
1942 E | 18,334,000 | |
1942 F | 32,690,000 | |
1942 G | 20,295,000 | |
1942 J | 29,957,000 |
年分 | 鑄造量 | 介紹 |
---|---|---|
1943 A | 157,357,000 | |
1943 B | 11,940,000 | |
1943 D | 17,304,000 | |
1943 E | 10,445,000 | |
1943 F | 24,804,000 | |
1943 G | 3,618,000 | 罕見 |
1943 J | 1,821,000 | 罕見 |
年分 | 鑄ˋ造量 | 介紹 |
---|---|---|
1944 A | 84,164,000 | |
1944 B | 40,781,000 | |
1944 D | 30,369,000 | |
1944 E | 29,963,000 | |
1944 F | 19,639,000 | |
1944 G | 13,023,000 |
年分 | 鑄造量 | 介紹 |
---|---|---|
1945 A | 7,112,000 | 罕見 |
1945 E | 4,897,000 | 罕見 |
購買力
[編輯]國家馬克的購買力資料[10],由德國央行根據2020年歐元平均購買力給出,資料如下[11]:
- 1 帝國馬克 1924 = € 4,30
- 1 帝國馬克 1928 = € 3,70
- 1 帝國馬克 1933 = € 4,70
- 1 帝國馬克 1937 = € 4,50
- 1 帝國馬克 1939 = € 4,40 (據資料來源所說,該數值有很大不確定性), 另一項資料[12]指出大約為 € 6,43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Münzgesetz im RGBl. II 1924, S. 254.
-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硬币(英文). Coin and banknote collection. [2 Ma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7月8日).
- ^ Das Papiergeld im Deutschen Reich 1871–1948 Deutsche Bundesbank (PDF; 22 MB)
- ^ Das Papiergeld im Deutschen Reich 1871–1948 Deutsche Bundesbank (PDF; 22 MB)
- ^ 存档副本.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4).
- ^ 存档副本.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 ^ 存档副本.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Nazi Germany Coin Mint Marks. [201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1).
- ^ 10 Reichspfennig - Germany - 1871-1948 - Numista. Numista. [2013-01-16].
- ^ Kaufkraftvergleiche historischer Geldbeträge. Deutsche Bundesbank. [2020-01-10].
- ^ Kaufkraftäquivalente historischer Beträge in deutschen Währungen (PDF). 2022-01. die Zahlenangaben im Artikel sind dieser umfangreichen jahrbasierten Tabelle beispielhaft entnommen
- ^ Historischer Währungsrechner. 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
|periodical=
和|work=
只需其一 (幫助)
前任: 地租馬克 |
德國貨幣 1924年至1948年 |
繼任: 西德馬克 東德馬克 |
這是一篇與歷史或歷史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這是一篇與金錢或貨幣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