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印第安人頭像一美分硬幣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第安人頭像一美分硬幣
美國
面值一美分(0.01美元
重量1859至1864年:4.67克
(1864至1909年):3.11克
直徑19.05mm (0.75in)
邊緣平整邊緣
成分1859至1864年:銅佔八成八,鎳佔一成二
1864至1909年:銅佔九成五,錫和鋅一共佔半成
鑄造年份1858年(僅圖案幣)
1859至1909年(常規幣種)
鑄幣標記費城鑄幣局版無鑄幣標記,三藩市鑄幣局版背面的花環下方有字母「S」。
正面
NNC-US-1859-1C-Indian Head Cent (wreath).jpg
圖案帶頭飾的自由女神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58年
背面
NNC-US-1859-1C-Indian Head Cent (wreath).jpg
圖案月桂花環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58年
NNC-US-1860-1C-Indian Head Cent (wreath & shield).jpg
圖案橡木花環和盾牌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60年

印第安人頭像一美分硬幣(英語:Indian Head cent)又名印第安人頭像分幣Indian Head penny),是美國鑄幣局1859至1909年生產的一美分硬幣費城鑄幣局首席雕刻師占士·巴頓·朗埃克設計。

1793至1857年間,美國通行的一美分硬幣材質以銅為主,尺寸和半美元差不多。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黃金導致大幅通脹,源源不斷流入市場的黃金促使銅價上升。一直以來,鑄幣局基本只能靠生產一美分和半美分獲利,面對原材料漲價,鑄幣局到1850年已不得不另闢蹊徑。1857年,鑄幣局縮小分幣尺寸,材質改為白銅並採用新設計,飛鷹一美分硬幣面世。新幣比現行分幣厚,但直徑相同。這也是美國歷史上首次採用白銅鑄幣,新幣也因比老幣光亮得名「白分」和「鎳分」。

飛鷹設計難以生產,鑄幣局很快就開始考慮更換。局長占士·羅斯·斯諾登為正面選中印第安人頭像設計,背面採用月桂花環,新版於1858年投產,並且兩年後又把背面換成橡木花環和盾牌設計。南北戰爭爆發導致鎳金屬短缺並引發經濟動盪,分幣被人們囤積起來。發現民間流通的私鑄青銅代幣後,鑄幣局官員推動國會通過《1864年鑄幣法案》,授權採用青銅合金鑄造分幣並降低厚度。

戰爭結束後,新款分幣十分流行,鑄幣局幾乎每年都有大量出產,僅1877年因經濟不景氣和缺乏市場需求例外,產量比其他年份都低。投幣機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逐漸普及,鑄幣局生產的分幣越來越多,1907年首度達到一億枚。1909年,鑄幣局用維克多·大衛·布倫納設計的林肯一美分硬幣取代印第安人頭像分幣。

背景和構想

[編輯]

1793至1857年,美國鑄幣局生產的大美分尺寸和半美元接近[1]。此時人們普遍認為硬幣包含的金屬價值應該和面值差不多,所以大美分中包含的銅價值接近一美分。《美國憲法》規定只有金、銀為法定貨幣,所以政府不能接受銅質大美分付款或交稅。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黃金導致大幅通脹,源源不斷流入市場的黃金促使銅價上升。一直以來,鑄幣局基本只能靠生產一美分和半美元獲利,面對原材料漲價,鑄幣局到1850年已不得不另闢蹊徑,如縮減硬幣尺寸、嘗試其他材質等。[2]飛鷹一美分硬幣因此面世,最初是1856年限量生產的圖案硬幣,1857年開始流入市場,直徑與現行分幣相同,只是更厚更重,採用白銅(銅佔八成八,鎳佔一成二)打造。[3]

大美分因尺寸太大且沒有法定貨幣地位導致不得民心,美國各地普遍使用西班牙殖民銀幣,飛鷹分幣的發行目標就是取代大美分和西班牙銀幣。但是,鑄幣局1858年就已發現新設計難以生產,正面的飛鷹頭部正好和背面的花環相抵,白銅材質又十分堅硬,導致出產硬幣難以完整呈現設計圖案並出現瑕疵,鑄幣模具也容易損壞。設計飛鷹分幣的雕刻師占士·巴頓·朗埃克受命另備方案,起初他縮小飛鷹,這樣雖能解決生產問題,但卻不得官員待見。[4]鑄幣局局長占士·羅斯·斯諾登(James Ross Snowden)建議在正面採用哥倫布頭像,但朗埃克擔心公眾不會接受美國硬幣採用歷史人物設計[注 1][6]

面值兩里亞爾的西班牙殖民時代硬幣,由波托西鑄幣局(今屬玻利維亞)鑄造。

1858年,鑄幣局試鑄新設計[7],共生產60至100套12枚的圖案幣,每套包含標準飛鷹、「瘦小飛鷹」和印第安人頭像三種正面設計,與四種背面花環設計分別配對。斯諾登選中的方案會在1859年投產,所有圖案幣套裝還計劃向收藏家出售。[8][9]4月12日,某位霍華德先生(Mr. Howard)致信斯諾登,稱「據說鑄幣局最近已經鑄造新版一美分圖案幣,上面的頭像類似五美元金幣,背面上方是盾牌,下面是橡木花環」,想要購買一枚這樣的圖案幣,這說明印第安人頭像設計到四月肯定已經準備就緒[10]。其他錢幣學家同樣想要購買圖案幣:與鑄幣局關係密切的費城藥劑師R·庫爾頓·戴維斯(R. Coulton Davis)在六月給斯諾登寫信,先是分享波士頓某報紙上看到的好消息,然後詢問是否有新圖案幣出售;同月奧古斯都·薩格(Augustus B. Sage)也在信中表達購買意願,其中一枚自留,另一枚歸新成立的美國錢幣學會所有[注 2][10]

禾特·布林Walter Breen)推測,斯諾登選擇印第安人頭像和月桂花環組合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這種方案浮雕最淺,所以應該最易於生產[8]。1858年11月4日,斯諾登致信財政部長豪厄爾·科布推薦印第安人頭像設計,並在兩天後去信告知朗埃克方案獲批。朗埃克需要準備鑄幣所需的各種模具,硬幣於1859年1月1日投產。[12]

設計

[編輯]

朗埃克在1858年8月21日寫給局長的信中推薦印第安人頭像設計:

蘇必略湖銅岸波托西的銀山,從歐及布威族馬普切人,就像亞洲人特本頭巾一樣,羽毛頭飾是我們西半球原始民族的特徵。這種裝飾沒有任何與自由相衝突的地方……弗里吉亞無邊便帽更多情況下是代表解放的奴隸,而非那些能夠堅稱「我們從未淪為任何人奴隸」的獨立自由人,所以在此不及羽毛頭飾合適。在我看來,羽毛頭飾十分適合象徵美國,因為它恰如其分地表明祖國對後世的影響。如今,我們有機會用它來紀念自由,「我們的自由」,美式自由,又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基本上不可能找到更優美的圖案,只需確定它適合,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奪走即可。[10]

據錢幣學界江湖傳言,朗埃克是以長女莎拉為模特兒設計印第安人頭像一美分硬幣正面的自由女神。據稱莎拉某日來到費城鑄幣局,正好有幾位美洲原住民前來拜訪她父親,朗埃克就在她試戴其中一人的頭飾時畫下草圖。但是,莎拉此時是30歲的已婚婦人,而非江湖傳言中的12歲少女,朗埃克本人表示,硬幣上的公主頭像是以費城從梵蒂岡借來的維納斯塑像為模特兒。[8]但這話也得兩頭說呀,朗埃克的確經常為長女畫像,而且這些肖像同他在19世紀50年代設計硬幣上的各種自由女神確有相似之處。顯然,上述傳言留傳甚廣,以致斯諾登會在1858年11月寫給財政部長豪厄爾·科布的信中明確表示,這些硬幣絕非根據朗埃克家族的任何成員設計。[12][13]1991年,李·麥肯齊(Lee F. McKenzie)撰文指出,任何藝術家都可能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但上述傳言「根本不可能是真的」[14]

無論朗埃克的模特兒是人還是雕塑,硬幣正面的「印第安人」從面部特徵判斷肯定是白人,所以設計圖案就成了戴有美洲原住民男子頭飾的白人女子。朗埃克後於1854年設計三美元金幣,據稱也是根據上文所述的維納斯塑像創作,所以人物面部特徵接近,只是頭飾更顯花俏,此後的一美元金幣繼續沿用類似設計。[15]政府官員在硬幣發行時就已發現設計圖案的配合問題,斯諾登在1858年11月寫給科布的信中表示,這兩種金幣表明「鑄幣局的藝術家顯然沒有意識到,把獻給勇敢武士的男子氣概象徵戴到女人頭上會是多麼荒謬」[15]。朗埃克並非最後一位讓白人女子戴上印第安男人頭飾的錢幣設計師,奧古斯都·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1907年的印第安人頭像鷹揚金幣也採用類似設計。此後的硬幣在這方面變得更加講究,如貝拉·里昂·普拉特Bela Lyon Pratt)1908年的印第安人頭像金幣占士·厄爾·弗雷澤找來美洲原住民當模特兒的野牛鎳幣(1913年),以及弗雷澤和夫人勞拉·加丁·弗雷澤Laura Gardin Fraser)1926年共同完成的俄勒岡小徑紀念半美元[16][17]

科尼利厄斯·弗繆爾認為印第安人頭像分幣比朗埃克1859年設計的半美元圖案幣(圖)更出色

美術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弗繆爾Cornelius Vermeule)稱讚朗埃克「豐富美國錢幣的神話色彩,手法樸實無華、令人愉悅。」他對朗埃克1859年設計的半美元圖案很不滿意,所以對早一年設計的印第安人頭像分幣能有如此效果頗感慶幸。[18]但是,弗繆爾認為新版分幣在美學和肖像學上與重要作品相去甚遠,而且也遠不及飛鷹分幣好看,只不過得到公眾認可而已,或許會成為最受青睞也最典型的美國硬幣。在他看來,印第安人頭像分幣算不上了不起的美術品,但卻是美國鑄幣局首批頗為平意近人的產品。[18]

生產

[編輯]

重新設計和硬幣過剩(1859至1861年)

[編輯]

鑄幣局從1859年初開始生產用於市場流通的印第安人頭像分幣。考慮到商品交易需要,新幣與1858年的圖案幣略有區別,朗埃克微調部分細節。圖案幣背面花環上的每一束月桂樹葉均為五片,1859年增至六片。如今確知有標示1858年,但背面已改成六片樹葉的版本存世,這種硬幣極其罕見,估計都是1859年生產。[19]

1860年,分幣背面重新設計成盾牌和橡木花環,這種背面設計另有1859年版圖案幣存世。據李察·斯諾(Richard Snow)的飛鷹和印第安人頭像分幣指南手冊記載,此次修改設計並非因為1859年採用的月桂花環出現問題,而且現存的1859年版分幣中許多都能看清圖案細節。[15]禾特·布林Walter Breen)認為,修改設計後,正面的頭飾和人物捲髮更加清晰,「可能這才是斯諾登決定再度變更設計的根本原因」[20]。大衛·蘭格(David Lange)的鑄幣局歷史著作聲稱,斯諾登曾表示此舉是為了讓硬幣「更具民族特色」[7]。所有1859年版和少部分1860年版分幣的自由女神頭像截斷處最前端形成尖點,大部分1860年版及之後所有版本已將此處打磨圓整[21]

為取代大美分銅幣和西班牙銀幣,鑄幣局生產的飛鷹分幣數以千萬計。1859年初,人們依然源源不斷地把西班牙銀幣拿到鑄幣局換取新幣,國會為此接受斯諾登的建議,於3月3日把合法替換硬幣的截止時間從1857年延長兩年。尼爾·卡洛瑟斯(Neil Carothers)的小面額貨幣研究著作認為國會此舉純屬畫蛇添足,因為即便不能再合法替換成硬幣,民間留存的西班牙銀幣還可以作為白銀向銀行出售。人們把老硬幣帶到鑄幣局以舊換新,來得早的換成飛鷹分幣,來得晚的換成印第安人頭像分幣。背面重新設計後,鑄幣局在1861年約出產四千萬枚印第安人頭像分幣,這表明1857年起流入市場的白銅分幣已近一億枚。美國南部西部居民普遍歧視賤金屬硬幣,所以新幣根本不在這些地方流通。同時這些硬幣又不具備法定支付能力,任何人都有權拒收,所以在商品交易中不受待見。1860年6月,國會又因斯諾登敦促中止硬幣以舊換新,但正如鑄幣局局長在年度報告坦承的那樣,流入市場的分幣已經嚴重過剩。[22]1860年10月,《銀行家雜誌和統計記事報》(The Bankers' Magazine and Statistical Register)報導稱單紐約超出商品交易需求的分幣就有上千萬枚,願意批發的可以打折[23]

硬幣短缺及再度重新設計(1862至1864年)

[編輯]

1861年爆發的南北戰爭引起經濟動盪,緩解分幣過剩局面。銀行同年便不再支出黃金,此後黃金的實際價值就不斷超越紙幣,聯邦政府從第二年開始大量發行綠鈔。1862年6月,銀幣也因銀價上漲而被囤積起來,聯邦政府發行的硬幣僅有分幣仍在流通。此時分幣過剩的程度已經大幅緩解,許多商家還把大量硬幣儲存起來,紐約甚至有樓層因放置硬幣太多導致地板塌陷。為滿足商品交易需要,民間不得不採用郵票、私發代幣等權宜之計,但市場對分幣的需求居高不下。費城鑄幣局產量不斷刷新紀錄,並將硬幣分送各個城市,但到了1862年7月,美國東岸主要城市的一美分硬幣批發價格已經超出面額四個百分點。人們把銅鎳合金製成的分幣稱為「鎳幣」或「鎳分」,買方付款時無論是否使用硬幣,賣方都沒有義務用硬幣找零。於是人們出門購物時會帶上少量「鎳分」,以便付款時正好付清,無需接受商家使用信用單之類代幣找零,因為他人未必認可這些代幣上標示的價值。[24][25]

據《銀行家雜誌》報導,分幣在費城的市場價格到1863年時已經超過面值兩成,此後價值因大量獲得普遍認可的金屬代幣流入市場回落。輔幣等其他戰時權宜措施逐漸填補銀幣流失導致的市場空白,減少民間分幣需求。少量分幣繼續流通,但大部分還是被囤積起來。[26]

政府官員發現公眾很快便接受商家發行的代幣,這種代幣大多使用青銅打造。1863年,鑄幣局考慮採用青銅製造硬幣,其中的金屬價值遠不及面值,人們不會囤積,所以有望恢復硬幣流通。10月1日,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任命的鑄幣局局長占士·波洛克James Pollock)在年度報告中指出:「人們希望金幣和銀幣包含的金屬價值等於面值,但對於賤金屬硬幣,他們只是想要在交易時便於正好付清。」[27]波洛克稱,部分私鑄代幣的金屬價值僅為面值兩成,但依然能夠流通,所以建議用同尺寸的青銅分幣代替白銅幣[28]。此外,波洛克還建議不再把鎳作為鑄幣金屬,因為含鎳合金太硬,模具和機械都很容易損壞[29]。12月8日,波洛克致信財政部長薩蒙·砵蘭·蔡斯,建議發行青銅分幣和2美分硬幣[30]

私人發行的分幣尺寸南北戰爭代幣,用於代替被囤積起來的聯邦貨幣

1864年3月2日,急切的波洛克再度致信蔡斯,稱鑄幣局庫存的鎳即將耗盡,分幣市場需求仍處歷史高位。信中還稱,美國化驗委員會已在上個月會晤,建議使用法國青銅(銅佔九成五,錫和鋅一共佔半成)鑄造一分和新款兩分硬幣。[31]蔡斯三天後把建議發行一分和二分青銅硬幣的法案交給緬因州聯邦參議員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威廉·P·費森登,並附上波洛克上年12月的來信。費森登沒有馬上行動,波洛克又在3月16日致信部長,稱鑄幣局庫存的鎳馬上就要用盡,其中大部分源於進口,蔡斯又把信轉交費森登。3月22日,新罕布什爾州參議員丹尼爾·克拉克Daniel Clark)終於遞交法案,議會現場宣讀波洛克的信,這些信件顯然對與會議員產生影響,參議院順利通過法案,無人反對。[28]

賓夕凡尼亞州蘭開斯特縣蓋普Gap)境內的鎳礦為實業家約瑟夫·沃頓Joseph Wharton)擁有,是當時美國境內金屬鎳的主要來源。3月19日,波洛克在信中告訴蔡斯,鑄幣局已無鎳可用,而且也沒法再進口:「拜沃頓先生所賜,我們只能選擇本土供應」。[32]沃頓反對一美分硬幣不再含鎳,他於1864年4月出版宣傳冊,呼籲將一美分、二美分、三美分、五美分和十美分硬幣的材質都改成三比一的銅鎳合金,這樣分幣中的含鎳量就要翻一番。這些措施顯然無濟於事,聯邦眾議院小組委員會於4月20日表態支持克拉克的法案。賓夕凡尼亞州議員撒迪厄斯·史蒂文斯極力反對法案,他代表的選區正是沃頓鎳礦所在。據史蒂文斯透露,沃頓在礦藏開發和礦石提煉機械上已花費20萬美元,就這樣斷絕鎳礦的最大銷路實在不公平。「難道我們真的能夠單憑用另一種金屬鑄幣可以為政府省錢,就毀掉這一切財產嗎?」[33]此外他還稱,銅鎳合金鑄造分幣已獲國會批准,而這種新金屬「黃銅」會生鏽。艾奧瓦州議員、眾議院鑄幣和度量衡委員會主席約翰·卡森John A. Kasson)反駁稱青銅合金根本不像黃銅,而且他也無法支持這種供應商為實現預期銷量花費資金,於是政府就有義務買單的主張。[34]

眾議院通過法案,林肯總統於1864年4月22日簽署《1864年鑄幣法案》。新法首度賦予賤金屬硬幣法定貨幣地位,一美分和兩美分的法定支付上限均為十枚。[34]不過,政府沒有義務大批贖回這些硬幣[35]。法案同時取締私鑄一美分和兩美分代幣,國會還在同年立法廢除所有私鑄代幣[36]。波洛克希望利用新幣發行的鑄幣稅來為鑄幣局運作融資,所以不希望收入因回收舊幣減少,國會根據他的提議沒有許可用新硬幣贖回以前的白銅分幣[37]。為安撫沃頓及其利益集團,國會於1865和1866年分別授權發行三美分五美分硬幣,均用他建議的合金打造,其中五美分鎳幣至今仍在生產[38][39]。不過,沃頓和鎳礦利益集團仍未放棄一美分,到19世紀80年代初還在爭取[40],引發的大討論促使國會制訂《1873年鑄幣法案[41]

1864年初,絕大多數白銅分幣已被投機商收入囊中,只有少量仍在流通。新法頒佈過去三周後,鑄幣局於5月13日投產青銅分幣,並在5月20日開始流入市場。此前為白銅幣準備的金屬模直接用於鑄造青銅幣,朗埃克這年還微調設計,用於打造材質更軟的新幣,並加上自己的姓氏首字母縮寫「L」。具體調整時間已不可考,最早有可能是在五月,此時新舊模具都在使用,故而出產的硬幣分「1864-L」版和「1864無L」版。[42]如今確知存世的1863年版分幣也有白銅和青銅兩種材質,並且都有帶字母「L」的版本,1864版就只有白銅幣帶「L」,不過這些版本都極其罕見,很可能是後來打造[43]。青銅分幣立刻獲得公眾認可,分幣短缺問題很快被大量出產的新幣解決[44]

後期

[編輯]
較為罕見的1877年版印第安人頭像分幣

戰爭結束後,人們逐漸停止囤積硬幣,並有其他賤金屬硬幣滿足市場需求,所以鑄幣局無需再維持極大產量[45]。小額硬幣存在政府無贖回義務等多種問題,所以市場上又出現硬幣過剩的情況,這種局面直到1871年3月3日頒佈新法才解決,要求政府贖回一美分及其他小額硬幣,但每次數額不超過20美元[41]。法案通過後,鑄幣局共贖回三千餘萬枚白銅分幣,其中既有飛鷹設計,又有印第安人頭像設計,鑄幣局將舊幣熔毀後重鑄新幣。政府贖回的青銅分幣更達五千五百萬枚,鑄幣局從1874年開始根據市場需求重新發行這些退回的硬幣,降低新幣需求。[46]白銀價格下跌後,已被囤積十年起步的銀幣開始回到市場,進一步降低分幣需求。1866至1878年間,印第安人頭像分幣僅有極少數年份產量超過一千萬,其中1877年版僅85.25萬枚,是最低的一種。[45]1881年後,市場對一美分硬幣的需求居高不下,極少有人再把青銅分幣退回政府,但白銅分幣仍在不斷回流並熔毀[47]

二美分硬幣和三美分銀幣於1873年停產,五美分以下面額只剩一美分青銅幣和三美分鎳幣。三美分鎳幣尺寸接近十美分,在交易中又不及其他面額方便,再加上銀幣回歸的共同影響,導致很不受民眾待見。國會起初授權發行三美分硬幣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條是19世紀50年代起,民間寄信的基礎郵政資費就是三美分。但到了80年代初,美國郵政部又一次下調信件基礎費率至兩美分,這不但導致三美分的市場需求下滑,也令一美分需求上升,最終三美分面額也在1890年廢除。鑄幣局在80年代大部分年份的印第安人頭像分幣產量都很高[48],僅在中期因經濟不景氣導致市場需求小的年份例外[49]

1885年2月過後,鑄幣局把分幣和五美分鎳幣停產一年多,直到1886年底復產。在此期間,鑄幣局仍會準備未刻上年份的金屬模,這樣有需要時只需加刻年份便能投產。首席雕刻師查爾斯·愛德華·巴伯在分幣停產期間去掉正面字母之間的輪廓線條,另有其他多項修改,此舉導致1886年版印第安人頭像分幣分成兩種,一種正面最下方的羽毛對準單詞「AMERICA」中字母「I」和「C」之間,人稱一類;另一種羽毛對準最後的字母「A」,人稱二類。李察·斯諾估計全部1765萬4290枚中約有1400萬是一類,4290枚精製硬幣同樣以一類為主。[50]

1893年恐慌導致經濟不穩,分幣產量下降,人們花掉積累的硬幣導致市場流通中硬幣過剩[51]。除此以外,印第安人頭像分幣在1909年停產前的最後幾年產量都很高,其中1907年甚至創下一億枚的新紀錄。美國經濟在大部分年份走勢良好,街機遊戲及其他投幣機器的興起也進一步提升分幣市場需求。[52]時間進入20世紀後,美國各地均已接受分幣,但受法律限制依然只能在費城分局生產。財政部打算取消限制,同時增加年度撥款用於購買原材料,撥款數額自1873年以來從未提升,但市場需求已經大幅增加。1906年4月24日,政府頒佈新法授權鑄幣局在所有分局生產賤金屬硬幣,撥款也翻兩番達到20萬美元。[53]1908至1909年,三藩市鑄幣局均出產少量分幣,其中1909-S產量僅30.9萬,比其他版本都少,是印第安人頭像分幣現今最有價值的版本[52]

取代

[編輯]
1909-S版林肯分幣

國會曾於1890年通過立法,授權鑄幣局自行修改已沿用25年的錢幣設計,無需再由立法機構授權[54]。1904年,狄奧多·羅斯福總統致信財政部長萊斯利·莫蒂埃·肖,稱美國硬幣缺乏美學價值,是否能聘請像雕塑家奧古斯都·聖高登斯這樣的民間藝術家準備新設計[55]。根據總統指示,鑄幣局委聘聖高登斯重新設計五種已經投產超過25年的硬幣,除印第安人頭像分幣外[8],另外四種都是金幣,分別是雙鷹金幣(20美元)、鷹揚金幣(十美元)、半鷹金幣(五美元)和四分之一鷹(2.5美元)[56]

聖高登斯製作的分幣正面模型:戴有印第安人頭飾的自由女神,這款設計之後用於十美元金幣

聖高登斯起初打算在分幣上採用飛鷹設計[57],但因《1873年鑄幣法案》規定一美分硬幣上不能刻上老鷹而改用於20美元金幣[58]。據聖高登斯的好友兼作家陶友白Witter Bynner)回憶,聖高登斯1907年1月因癌症病重,每天只能由他人送到工作室十分鐘,指導助手完成包括分幣在內的已有項目[59]。聖高登斯於這年8月3日病逝,沒來得及完成分幣設計[56]

四種金幣都已在1908年結束前重新設計,羅斯福接下來開始關注一美分。1909年2月是前總統林肯百年華誕,民間已有大量私人製造的紀念品面世。許多公民致信財政部,提議發行林肯分幣,羅斯福也願意向這位共和黨前輩致敬。此前美國流通硬幣上還從未刻上真實人物肖像,只有像自由女神這樣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但林肯分幣的出現終於打破傳統。[60]

1908年末,羅斯福相中正為巴拿馬運河委員會設計紀念章的維克多·大衛·布倫納Victor David Brenner)。布倫納入選的確切原因已不可考,只知次年一月鑄幣局局長弗蘭克·亞里蒙·里奇Frank A. Leach)出面聘請他設計新版分幣[61]。林肯分幣於1909年末流入市場,為印第安人頭像分幣生產劃上句點[62]

收藏

[編輯]
1908-S版印第安人頭像分幣背面的鑄幣標記「S」(箭頭所指處)

印第安人頭像分幣持續生產半個多世紀,在此期間就已成為錢幣收藏愛好者的目標,此後收藏硬幣的人越來越多,分幣漸趨熱門。20世紀30年代問世的廉價硬幣收藏冊促使收藏愛好者希望集齊完整套裝,此時許多人日常消費時還會使用青銅分幣。印第安人頭像分幣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獲得大範圍研究。錢幣學作家湯姆·德洛瑞(Tom DeLorey)曾為斯諾的著作作序,序言中稱,許多錢幣學家都是看着這種硬幣長大,所以形成印第安人頭像分幣不過是常見流通硬幣的偏見。他還稱,李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1960年版《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僅列出四種變種,其中年份重疊的1869/68版是生產過程出錯造成,鑄幣局在最後的數字「8」上加刻「9」用於下一年生產,但因老數字尚有殘留導致該版本出現[63]。2018年版《美國錢幣指南手冊》記載的日期變種已增至12種[64]

與其他大部分面額的美國硬幣一樣,1873年版印第安人頭像分幣上的最後一位數字「3」同樣存在兩種變體。早期模具生產的版本稱為「閉合3」(「Close 3」或「Closed 3」),但因首席鑄幣員阿奇博爾德·勞登·斯諾登A. Loudon Snowden)批評這個「3」看起來太像「8」,首席雕刻師威廉·巴伯William Barber)修改模具,形成「開放3」(「Open 3」)版。[65]部分1875年版在背面單詞「ONE」(「一」)的字母「N」上方多出小點,此舉很可能是為抓捕費城分局內部竊賊增加的秘密標誌[66]

印第安人頭像分幣產量很高,大部分年份版本都很便宜。根據約曼的著作,1900至1908年費城分局版如果成色按謝爾頓硬幣分級標準能達到「Good-4 condition」(優良四級),則價值兩美元。價值最高的是1864-L版精製幣,估計僅鑄有20枚,其中一枚在2012年以16.1萬美元高價成交。[64]

註釋

[編輯]
  1. ^ 哥倫布半美元於1892年面世,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成為首位出現在美國硬幣上的歷史人物[5]
  2. ^ 為找到刻有喬治·華盛頓的紀念章加入鑄幣局錢幣收藏,斯諾登下令重鑄多種圖案幣,過去的硬幣及圖案幣重鑄出新樣板後又有許多流入有意購買的人士手中。此舉會導致稀有幣種貶值,引起部分收藏家和經銷商不安,但斯諾德對此毫不在意,也完全沒有掩飾他的做法。[11]

腳註

[編輯]
  1. ^ Yeoman,第99頁.
  2. ^ Snow,第7–8頁.
  3. ^ Yeoman,第114–115頁.
  4. ^ Snow,第21–23頁.
  5. ^ Vermeule,第91頁.
  6. ^ Taxay,第239頁.
  7. ^ 7.0 7.1 Lange,第94頁.
  8. ^ 8.0 8.1 8.2 8.3 Breen,第217頁.
  9. ^ Snow,第242頁.
  10. ^ 10.0 10.1 10.2 Snow,第25頁.
  11. ^ Snow,第224頁.
  12. ^ 12.0 12.1 Snow,第25–26頁.
  13. ^ Breen,第217–218頁.
  14. ^ McKenzie,第1980頁.
  15. ^ 15.0 15.1 15.2 Snow,第26頁.
  16. ^ Snow,第26–27頁.
  17. ^ Breen,第256頁.
  18. ^ 18.0 18.1 Vermeule,第57頁.
  19. ^ Snow,第244頁.
  20. ^ Breen,第218頁.
  21. ^ Yeoman,第116頁.
  22. ^ Carothers,第146–147頁.
  23. ^ Snow,第28–29頁.
  24. ^ Snow,第33頁.
  25. ^ Carothers,第154–155頁.
  26. ^ Snow,第34–35頁.
  27. ^ Taxay,第239–240頁.
  28. ^ 28.0 28.1 Taxay,第240頁.
  29. ^ Carothers,第196頁.
  30. ^ Radeker,第1740頁.
  31. ^ Carothers,第196–197頁.
  32. ^ Carothers,第197頁.
  33. ^ Taxay,第241–242頁.
  34. ^ 34.0 34.1 Taxay,第242頁.
  35. ^ Carothers,第205頁.
  36. ^ Carothers,第195頁.
  37. ^ Carothers,第199頁.
  38. ^ Taxay,第243–244頁.
  39. ^ Yeoman,第142頁.
  40. ^ Bowers,第136頁.
  41. ^ 41.0 41.1 Taxay,第253–254頁.
  42. ^ Snow,第85–90頁.
  43. ^ Breen,第220–221頁.
  44. ^ Carothers,第200頁.
  45. ^ 45.0 45.1 Snow,第35頁.
  46. ^ Snow,第114頁.
  47. ^ Snow,第144頁.
  48. ^ Carothers,第272–274頁.
  49. ^ Bowers,第148–149頁.
  50. ^ Snow,第150–156頁.
  51. ^ Bowers,第149頁.
  52. ^ 52.0 52.1 Snow,第36頁.
  53. ^ Carothers,第274頁.
  54. ^ Bureau of the Mint,第80頁.
  55. ^ Burdette,第19頁.
  56. ^ 56.0 56.1 Burdette,第20頁.
  57. ^ Moran,第264頁.
  58. ^ Moran,第270頁.
  59. ^ Moran,第285頁.
  60. ^ Vinciguerra 2009.
  61. ^ Burdette,第25–26頁.
  62. ^ Yeoman,第119–120頁.
  63. ^ Snow,第vi, 1頁.
  64. ^ 64.0 64.1 Yeoman,第116–119頁.
  65. ^ Breen,第220頁.
  66. ^ Yeoman,第118頁.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前任者:
飛鷹1美分硬幣
1美分硬幣
(1859至1909年)
繼任者:
林肯一美分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