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桑德堡
卡爾·桑德堡 Carl August Sandburg | |
---|---|
出生 | 美國伊利諾伊州蓋爾斯堡 | 1878年1月6日
逝世 | 1967年7月22日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弗拉特羅克 | (89歲)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倫巴第學院 |
職業 | 詩人, 歷史學家 |
獎項 | 普利策特別獎(1919) 普利策歷史獎(1940) 普利策詩歌獎(1951) |
簽名 | |
卡爾·桑德堡(Carl August Sandburg,1878年1月6日—1967年7月22日),美國詩人、歷史學家、小說家、民謠歌手、民俗學研究者,曾三次獲得普立茲獎。其中兩次為他的詩歌,一次為他為亞伯拉罕·林肯寫的傳記。[1]1939年12月4日《時代雜誌》封面人物。成名於《芝加哥》(1916)和《玉米脫殼機》(1918),最後的詩作為《收穫者》和《蜂蜜與鹽》。卡爾·桑德堡主要的詩歌作品有:《草》、《大草原》、《鋼的祈禱》、《人會活下去》、《思緒之束》、《霧》、《夕陽》、《也許》和《芝加哥》等等。
生平
[編輯]卡爾·桑德堡,一位詩意的發言人,代表着千千萬萬的美國勞苦大眾。他的吶喊來源於那些合着陳詞濫調和樸實表達的街頭閒談,本地土語和生活語言。
在社會這所大學校
[編輯]桑德堡是一位瑞典後裔,家鄉位於伊利諾伊州蓋爾斯堡。桑德堡更多地接受了來自社會而不是學校的教育。他在二十歲之前,邊做奇怪的工作邊遊歷於中西部的伊利諾伊州到內布拉斯加州。然而,那些他在旅行中遇到的農場和工廠工人,有一日成為他詩里的一道風景線。
桑德堡自願參加爆發與1898年的美西戰爭,但更多的是由於他煩躁不安的心情而不是愛國主義。最終,他在自己家鄉的一所大學上學,並同時認為他應該成為一名作家。他也在36歲那年將此想法鑄成現實。也同時是那年,著名的雜誌《詩歌》出版了他的一些詩作,如《芝加哥》(Chicago)。
美國詩歌的粗糙極端
[編輯]桑德堡經常被拿來和沃爾特·惠特曼相比較。惠特曼的自由詩體以及俗語雖然不被那時的批評家所接受但好歹使他成為了美國文學的一面旗幟。然而,桑德堡對美國民主主義意識形態和對工人和勞工階級內在的高貴品質的強烈情感表現於他最有名的幾部詩集,《人民》(The People》、《是的》(Yes,1936)。
當桑德堡看起來是美國粗糙詩人的一分子時,他卻實際上是一名溫和並體貼的紳士。直到他死於90歲的高齡,美國人對他的著名形象——稜角分明的面孔和男孩般粗糙的髮型實在是熟悉的不得了。不過就算如此,這位美國最上世紀流行的兩首詩歌《芝加哥》(1914)和《霧》(Fog,1916)以及六卷傳記《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926-1939)的作者,已然成為了美國史上的一段傳奇。
參考文獻
[編輯]- ^ 金舟. 卡尔.桑德堡:[诗10首]. 詩生活網.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