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什麼是形成共識的高質量論據?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有維基人根據維基百科的《共識》方針,認為維基百科的共識指的是在維基百科群體中普遍接受的意見或決定。邏輯上可以得出,查看群體中的支持比例是判斷共識是否已經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共識方針同時指出, 論點質量的權重高於論點所代表人數多寡的權重

如何理解論述質量

[編輯]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說共識的形成只與論點質量有關,而與群體中的支持比例無關?答案是否定的,這是由共識的含義本身所決定的。那麼,如何理解 論點質量的權重高於論點所代表人數多寡的權重?

可以看出,在形成共識的討論過程中,相互影響和說服是關鍵。因此,以形成共識為目的的論點質量與論點的說服力直接相關。所以,這種高質量論點更有可能最終在獲得多數人支持的情況下被接受為共識。

因此, 論點質量的權重高於論點所代表人數多寡的權重可以理解為,無論最初論點代表少數意見還是多數意見,由於高質量論點的說服力更高,更有可能在形成共識的討論中,使得方案被一致同意或大多數人接受。在形成共識過程中,識別共識是否形成的最終方法必須是包括了解群體中的支持比例。

所以,完整理解維基百科的共識方針時,僅有少數人支持的「高質量」論點在沒有獲得多數人支持的情況下不能被接受為共識。另一方面,共識不是多數表決,51%的人傾向的選擇通常並不足以形成共識。簡單地說,高質量的論點更有可能說服他人,無論其最初的支持群體有多大。高質量的論述在以形成共識為目的的討論中,能夠通過其說服力將支持率由小變大。論述在群體內獲得的最終支持程度也是衡量其質量的標準之一。

將共識置於正確性之上

[編輯]

共識的定義中僅涉及群體中普遍接受的意見或決定,並沒有明確涉及正確性。共識並不一定等同於或隱含正確性。即使多數人認同某個觀點,它仍可能是錯誤的。有時,少數人的正確觀點可能被多數人忽視,但這並不影響其正確性。這意味着,儘管共識在維基百科的編輯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並不總是直接與正確性相關聯。

這就又引發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採用基於共識的決策過程而不是基於正確性的決策過程?

確定絕對正確性可能具有挑戰性,特別是在存在持續爭論或信息需要解釋的領域。原因是,有些事情是可以客觀判斷正確或錯誤的,比如數學計算和形式化邏輯推導等。在這些情況下,如果有爭論的話,維基百科的共識會傾向於正確的一方。大多數討論具有更複雜的屬性,如不同的價值觀、對「正確」或「錯誤」的定義不同、詞義解讀的不同、相互衝突的觀點(每個觀點都自認為是唯一「正確」)等等。旨在形成共識的論據,其質量應更多地與其說服力相關,而不是其正確性。共識通常是我們做出這些決定的方式。維基百科的共識方針在指出「共識應採納多數人的意見」的同時,也強調「並與重要少數意見作出適當妥協。重大修改更應獲得絕大多數的同意。」 即使在面臨不確定性或不同意見的情況下,共識也能使維基百科有效運作。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