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GP汽車大獎賽
A1GP汽車大獎賽(英語:A1 Grand Prix,簡稱 A1 GP或A1)同時也被稱為賽車的「世界盃」,是一項國際性的賽車運動,在賽車界由於其車手以國家身份,而不是私人車隊身份參賽而獨一無二。
此概念是由阿聯酋王室成員Maktoum Hasher Maktoum Al Maktoum(阿拉伯語:شيخ مكتوم المكتوم)於2004年提出的,並被國際汽聯所接受並於2005年開始運作。首次比賽於2005年9月25日在英國Brands Hatch賽道舉行。
歷史
[編輯]賽季 | 底盤 | 引擎 | 輪胎 | 賽道 | 車隊 | 車手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
2005–06 | Lola | Zytek | Cooper Avon | 11 | 25 | 58 | |||
2006–07 | Lola | Zytek | Cooper Avon | 11 | 24 | 61 | |||
2007–08 | Lola | Zytek | Cooper Avon | 10 | 22 | 46 | |||
2008–09 | 法拉利 | 法拉利 | 米其林 | 7 | 21 | 36 | |||
2009–10 | 法拉利 | 法拉利 | 米其林 | 10 | TBA | TBA | TBA | TBA | TBA |
賽車
[編輯]A1 大獎賽使用固定的賽車,具有很多技術限制。其目標是建立一個依靠賽車手技術,而不是賽車獲勝的比賽。
部件 | 標準 | 製造商 |
---|---|---|
底盤 | 600 千克 露輪式 一體成型四活塞 | Lola |
引擎 | 3.4 升 V8 | Zytek Engineering |
輪胎 | 370/660R13 光滑輪胎 | Cooper Avon |
參賽國家
[編輯]2005-2006賽季
[編輯]從六大洲選擇出23支參賽國家和地區。此外,對其他願意參賽的國際和地區還有7個未分配的名額。參見2005-06 A1 大獎賽。 法國以172分獲得該屆冠軍, 瑞士和 英國分別以121分和97分獲得二、三名。[1]
2006-2007賽季
[編輯]2006-2007賽季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參賽。 德國以128分獲得該屆冠軍, 新西蘭和 英國分別以93分和92分獲得二、三名。[2] 參見2006-07 A1 大獎賽
2007-2008賽季
[編輯]2006-2007賽季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參賽。 瑞士以168分獲得該屆冠軍, 新西蘭和 英國分別以127分和126分獲得二、三名。[3] 參見2007-08 A1 大獎賽
2008-2009賽季
[編輯]2008-2009賽季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參賽。 參見2008-09 A1 大獎賽
場地
[編輯]2005-2006賽季
[編輯]首屆A1汽車大獎賽從2005年9月的歐洲大獎賽開始,經過11輪,最後在中國大獎賽結束。
參見2005-06 A1 大獎賽
2006-2007賽季
[編輯]次屆A1GP汽車大獎賽從2006年10月1日的荷蘭大獎賽開始,經過11輪,於2007年4月29日的英國大獎賽結束。
參見2006-07 A1 大獎賽
2007-2008賽季
[編輯]第三屆A1GP汽車大獎賽從2007年9月30日的荷蘭大獎賽開始,經過10輪,於2008年5月4日的英國大獎賽結束。
參見2006-07 A1 大獎賽
2008-2009賽季
[編輯]第四屆A1GP汽車大獎賽從2008年10月1日的荷蘭大獎賽開始,經過10輪,將於2009年5月3日的英國大獎賽結束。
參見2008-09 A1 大獎賽
賽程
[編輯]每場A1GP汽車大獎賽耗時4天。
- 第一天(周四)為傳媒日,安排各車手出席各項由賽會安排的活動。一般是娛樂性的活動,如:在南非的水上樂園參觀;在上海灘旁耍太極,或在北京的小巷中踏三輪單車等。主要目的是增加車手曝光率。
- 第二天(周五)為練習賽,供各隊熟悉場地。
- 第三天(周六)為第二場練習賽和排位賽。
- 第四天(周日)為正式賽,包括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均有積分獎勵。
排位賽
[編輯]排位賽在當地時間14:00至16:00進行,包括4階段,每階段15分鐘,每隊每階段允許跑3圈,第一圈為熱身及加速,第二圈正式設定排位賽成績,第三圈減速並返回。每階段間有10分鐘休息時間。
排位賽後,每隊最好的兩個成績將相加並決定周日競速賽的排位順序。
比賽日
[編輯]比賽日包括兩場比賽。
第一場為「競速賽」,比賽進行50公里或20分鐘(以先達到為準)。比賽於當地時間11:00開始。除了有積分獎勵外,競速賽最終結果決定正式比賽的出發順序。
第二場為「正式賽」,於當地時間15:00舉行,進行200公里或70分鐘(同樣以先到達為準)。
分數
[編輯]競速賽計分方法:前6名車隊獲得積分,冠軍6分,亞軍5分,季4分,以此類推,第6名積1分。
正式賽計分方法:前10名車隊獲得積分,冠軍10分,亞軍9分,季軍8分,以此類推,第10名積1分。
同時,比賽日創造最快圈速的車隊將獲得額外的1分。
積分獎勵給國家,而不是車手。因此,車隊可以在賽季中隨意更換車手,而不影響他們的積分。
2005-2006 賽季
[編輯]2006-2007 賽季
[編輯]管理團隊
[編輯]總裁 | 馬克托姆 |
執行總監 | 布朗·梅納爾 |
托尼·特塞拉 | |
總經理 | 斯蒂芬·沃森 |
廣播總監 | 理查德·多夫曼 |
媒體與技術經理 | 亞當·巴爾 |
公關與交流經理 | 尼基·洛克 |
全球運作經理 | 約翰-威克漢姆 |
相關條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2005-2006 Standings. [2008-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2).
- ^ 2006-2007 Standings. [2008-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0).
- ^ 2007-2008 Standings. [2008-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