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22委員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守黨普通國會議員委員會
成立時間1923
類型委員會
總部威斯敏斯特宮 編輯維基數據
地址
隸屬英國保守黨
重要人物
主席:格雷姆·布萊迪
副主席:查爾斯·沃克謝麗爾·基蘭
執行秘書:鮑勃·布萊克曼
司庫:喬弗利·克利夫頓-布朗
標語堅強穩定[1]
灰西裝男[1]
網站Conservatives Party Organisation and Structure[2]

1922委員會(英語:1922 Committee),舊稱為「保守黨普通國會議員委員會Conservative Private Members' Committee)」,是英國保守黨國會下議院議會黨團。這個委員會由所有保守黨後座議員每周在國會內舉行例會,目的是不受制於前座議員地協調和討論後座議員基於個人獨立思考觀察和來自選區選民的意見。該委員會的成員和工作人員資格都僅限於後座議員,但2010年後保守黨前座議員已經被公開邀請參加會議。[n 1]委員會在選擇黨魁(保守黨執政時即為首相)時能發揮重要作用。該委員會成立於1923年,但第一次發揮重要作用在1940年。總體上,該委員會仍受聽命於領導層的黨鞭們控制。

委員會章程性事宜

[編輯]

1922委員會內設由18位議員組成的執行委員會,1922委員會主席必須監督的黨領袖的選舉,或者對任何在任黨領袖進行信任投票;後一程序的觸發條件是15%的保守黨國會議員寫信給主席要求進行信任表決。最近一次則發生在2018年12月12日,超過48名保守黨議員因不滿身兼英國首相的黨領袖文翠珊及其領導之政府在處理英國脫離歐盟上之表現,寫信給委員會主席格拉漢姆·布萊迪要求進行信任表決。[3]此前一次則發生在2003年10月28日,在25名保守黨議員寫信給委員會主席邁克爾·斯派塞英語Michael Spicer要求對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進行信任表決。第二天鄧肯·史密斯未通過信任表決而被罷免。

起源

[編輯]

委員會成立於1923年,但其名稱來源於1922年10月19日卡爾頓俱樂部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保守黨國會議員成功地要求本黨退出大衛·勞合·喬治領導的聯合政府。[4]這一決定也使保守黨贏得了1922年大選,之後許多第一次當選的保守黨議員們成立了本委員會,來討論政治事件並施加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成立本委員會的國會議員與決定退出聯合政府的議員們並非同一批人。最初人們於1922年組織了一個小規模餐敘小組,然後發展為由活躍的後座議員組成的起骨幹作用的核心小組。[5]1923年和1924年的大選,更多的首次當選議員成為小組成員,1926年所有的後座議員都被邀請為成員。從此,它成為大多數議員的發揮影響的平台而不是發泄不滿的小圈子。[6]

政治術語「西裝男」"(men in suits)或「灰西裝男」(men in grey suits),意為保守黨議員代表團(不只是後座議員),這些人向黨領袖傳達後座議員使其自然下台而不是強行公開挑戰的意願,以供領袖參考。[7][8]撒切爾夫人下台後,這被人們熟知。[9][10]

2010年的變化

[編輯]

2010年5月19日,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成立聯合政府不久後,首相卡梅倫建議改變委員會,讓大臣們(前座議員)加入建議形成的過程,這激怒了一些國會後座議員[11]5月20日,1922委員會成員投票以168票贊成、118反對批准這一改變。保守黨後座議員批評改變,投了反對票,同時大臣們認為這種改變是必要的,因為聯合政府時期保守黨需要政策的協調一致性。[12]

但是,新任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布萊迪在表決後澄清說,儘管前座議員可以出席委員會會議,但只有後座議員能選舉委員會官員和執行委員會成員,[13]就像國會工黨那樣。

近期媒體報道

[編輯]

2011年7月,詹姆斯·默多克和魯伯特·默多克世界新聞報電話監聽醜聞出席國會質詢後, 據報道,卡梅倫抵達委員會時受到議員歡呼。[14]

衛報》的兩則報道稱這樣展示性的動作其對象是「在外邊的記者們",卡梅倫在保守黨中的支持因監聽醜聞而受到了衝擊。文章不點名指出:

「許多下院議員抱怨1922委員會失效了……而且是被默許的。」[15]

2012年12月20日,《旁觀者》雜誌刊文支持心懷不滿的後座議員。黨領袖向委員會提交的年終講話上,一名議員自由地表示,保守黨需要從時任黨鞭長安德魯·米切爾發生的事情中吸取教訓, 今年早些時候,委員會中其他成員「表達了對米切爾的關切,推動了他辭職的決定」。[16]

現任執行委員會

[編輯]

自2019年5月4日起:

歷任主席

[編輯]
  • Gervais Rentoul爵士 (1923-1932)
  • 威廉·莫里森 (1932至1935中)
  • 黑格·奧尼爾,第一代准男爵爵士 (1935-1939)
  • 帕特里克·司本思 (1939年至1940年)
  • 亞歷山大·厄山爵士 (1940-1944)
  • 約翰·麥克尤恩爵士 (1944年至1945年)
  • 阿諾德·格里德利 (1946-1951年)
  • 德里克·沃克·史密斯 (1951-1955)
  • 約翰·莫里森 (1955-1964)
  • 威廉·安斯特拉瑟-格瑞,第一代准男爵爵士 (1964年-1966年)
  • 亞瑟·維爾-哈維爵士 (1966-1970年)
  • 哈瑞·萊格-伯克爵士 (1970年-1972年)
  • 愛德華·杜卡恩爵士 (1972-1984)
  • 克蘭利·斯洛 (1984年至1992年)
  • 馬庫斯·福克斯爵士 (1992-1997年)
  • 阿奇·漢密爾頓爵士 (1997-2001年)
  • 邁克爾·斯派塞爵士 (2001-2010年)
  • 格拉漢姆·布萊迪 (2010-今)

秘書

[編輯]
  • 維克多·古德休爵士 (1979年至1983年)
  • 吉爾·奈特女男爵 (1983年-1987年)

注釋和參考文獻

[編輯]
注釋
  1. ^ 2003-2005年保守黨作為反對黨,當時除了黨領袖外,一些前座議員也得參加委員會會議。
參考文獻
  1. ^ 1.0 1.1 Subscribe to read. Financial Times. [2018-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2. ^ No official website so this is the closest as it is official and mentions them
  3. ^ Press release from the Conservative 1922 Committee Announcing the No Confidence Vote. The Guardian. 2018-12-12 [2018-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5). 
  4. ^ Leadership Elections: Conservative Par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8
  5. ^ John Ramsden (1998) An Appetite for Power – A History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since 1830 ISBN 0 00 255686 3 p287
  6. ^ "1922 Committee","Political Notes", The Times, 22 December 1926, p. 12.
  7. ^ R.L. Borthwick; Martin Burch; Philip Giddings. Churchill to Major: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ship since 1945: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ship since 1945. Routledge. 2016-09-16: 154–5 [2017-08-18]. ISBN 978-1-315-481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8. ^ Brogan, Benedict. Duncan Smith loses backing of the 'men in grey suits'.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9. ^ Brant, Robin. 1922 committee and Tory MPs' contact details.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10. ^ Rawnsley, Andrew. Dead man talking.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1. ^ Cameron angers MPs with bid to change 1922 Committee. BBC News. 2010-05-19 [2010-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12. ^ 1922 Committee: David Cameron wins vote on rule change. BBC News. 2010-05-20 [2010-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13. ^ Brady elected as Tories' 1922 Committee chairm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26 May 2010
  14. ^ Watt, Nicholas. James Murdoch stands by evidence he gave Commons committee. The Guardian. 2011-07-22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5. ^ Helm, Toby and Daniel Boffey. How phone hacking scandal took the shine off the Prime Minister. The Guardian. 2011-07-24 [201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16. ^ Mitchell row could make MPs think again before criticising a colleague in trouble. The Spectator. 2012-12-20 [2016-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深度閱讀

[編輯]
  • Ball, Stuart。《1922年委員會:成長期1922-45(The 1922 Committee: the formative years 1922–45)》 議會的歷史 9#1 (1990): 129-157。
  • Goodhart, Philip和Ursula, Branston。 《1922:保守黨後座議員的國會委員會(The 1922: the story of the Conservative backbenchers' parliamentary committee)》 (Macmillan,1973年)。

參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