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式蘇
黃式蘇 | |
---|---|
寧德縣知事 | |
國家 | 中國 |
字 | 仲荃 |
別署 | 胥庵 |
籍貫 | 浙江樂清 |
出生 | 1874年 |
逝世 | 1948年 |
出身 | |
光緒壬寅辛丑恩正併科舉人 | |
著作 | |
《慎江草堂詩鈔》 | |
黃式蘇(1874年—1948年1月6日[1]),譜名君任,榜名式蘇,字仲荃,別署胥庵,晚年改名迂,字仲迂,號迂叟,浙江樂清高園(今屬柳市鎮)人,光緒壬寅辛丑恩正併科舉人出身,近代詩人、官員。曾任溫州師範學堂監督、浙江省諮議局議員等職務。生前為官清廉、鬱郁不得志,1949年一度被奉為泰順縣城隍神。
生平
[編輯]1874年,黃式蘇出生於樂清高園。高園黃氏是當地名門,家富於財,對同鄉文人慷慨大方,常常資助他們;祖父黃夢香貢生出身,原本定居西鄉沙岙橋頭,但因為火災家宅被毀,移居外家象陽荷盛,在高園營建新家,藏書萬卷,以詩會友,與江弢叔交好;叔父黃鼎瑞,光緒乙酉舉人出身,在杭州詁經精舍從學於俞曲園,長期擔任上海梅溪書院山長。黃式蘇就受叔父黃鼎瑞薰陶,又在梅溪書院從學於陳黻宸,此後數十年間二人關係親密。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黃式蘇鄉試中舉,但在次年殿試不第,此後不再參加科舉。回鄉後,同鄭雨農、倪楚湄、馮地造、吳郁哉、高性朴、施仲周組織「砥社」,清議時事,講求經世致用。同鄉黃紹箕賞識其才華,邀請他到北京校勘圖書,老師陳黻宸又邀請他南下到兩廣方言學堂任教。應雲南提學趙爾愷之請,經由福州、廣州、香港、海防到昆明協辦學務,但在河口因兵事折回。此間,結識蔡元培、章太炎、馬敘倫,參與光復會、同盟會活動,後來當選為浙江省諮議局議員。在孫怡讓成立溫處學務分處之後也曾為孫怡讓的助理,後來擔任溫州師範學堂監督。[2][3][4]
辛亥革命發生後,溫處兵備道郭則沄恰好與黃式蘇為同科舉人,於是郭則沄在黃式蘇勸說交出政權,黃式蘇也因此獲得溫州軍政分局教育部副部長的職務。隨後浙江都督湯壽潛派陳黻宸主持溫州事務,但陳黻宸在與徐定超的政治鬥爭中落敗,弟子黃式蘇自然受到牽連,回到樂清到好友洪邦泰主持的長林鹽場任鹽事長,數月後轉任杭州浙江省鹽運署。1914年黃式蘇獲任遂安縣代理知事,次年到北京考試成功後轉正,旋即調任福建省省長公署教育科科長。1917年外派到泰寧縣擔任縣長,任內興辦學校,禁止鴉片。1918年調任寧德縣縣長,在寧德擔任縣長4年,是寧德民國時期任職時間最長的縣長,為官清廉,為遭遇颱風的百姓力爭省府免糧賑災,不惜賣光家產以補財政虧空。隨着福建省長李厚基於1922年下野,黃式蘇也主動辭官回鄉,由於在當地官聲顯著,當地士紳挽留,民眾「沿街陳設香案,置水一盂、鏡一方,喻清似水,明似鏡,群集道側,含淚相送,依戀之情,感人殊深」。黃式蘇回到溫州之後家徒四壁,生活困難,不得不到溫州同鄉會幫忙維生。黃式蘇於1924年被選舉為浙江省自治會會議代表,到杭州定居,1925年寧德士紳曾請他復任未允。1928年,在馬敘倫引薦下任職於剛剛從英國人那裡轉手的杭州廣濟醫院,但南京國民政府畏於英國人權勢,下令發還,於是出走南京,通過好友邵力子任職於交通部津浦鐵路管理委員會。由於工作不穩定,雖有友人相助,黃式蘇的生活仍然頗為潦倒。[2][5]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因年事已高,未隨同政府西遷,回到故鄉樂清,閉門不出。由於黃式蘇是舉人出身,安貧樂道,敢怒敢言,在當地民間頗有威望。1941年日軍第一次進攻溫州,國軍及政府高官聞風而逃,日軍撤退之後矜功自邀,黃式蘇為此作詩「不戰居然復舊疆」諷刺。1942年樂清遭遇旱災,百姓請出黃式蘇為民祈雨,黃式蘇只得勉為其難,不料果真下雨。1944年日軍第三次進攻溫州,日軍嚮導見黃式蘇一貧如洗,因此也沒有闖入他家。抗戰勝利之後,黃式蘇被列入浙江省政府的褒獎名單,並被推舉為樂清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黃式蘇堅持不受。1948年1月[1],黃式蘇去世,享年74歲,「送殯者近千人」,遺著有《慎江草堂詩鈔》6卷746首。[2][5]
身後
[編輯]1949年3月3日,國民黨溫州機關報《浙甌日報》刊登了《向黃仲荃先生看齊:聽了「仲荃先生做城隍後」》一文,是已知最早關於「黃式蘇做泰順城隍」事件的報道,根據這篇文章的描述,早在黃式蘇葬禮的時候,民眾夾道送別,「黃老爺升天了」、「清官做佛了」、「去世如此快便, 如此吉祥,一定是菩薩來接引」這類說法就不脛而走。作者劉平則評價此事「仲荃先生做城隍的傳說,已成為樂清家喻戶曉的新聞,聽者歡喜讚嘆,信其必有,這並不見得是什麼迷信觀念的牢固,實在是仲荃先生的人格太使人欽崇了,民間對清官廉吏的傾倒拜頌,正可反映廉潔政治的實現是如何迫切」,鼓勵國民黨政府的廉潔作風。而在共產黨員洪水平的記錄中,泰順當地在4月時就有人開始按照生前模樣衣著重塑城隍金身,甚至還有人到城隍廟向黃老爺告陰狀,被狀告的鄉長營私舞弊、草菅人命但無人問責,黃老爺最好叫這人半夜七竅流血、全身浮腫而亡,泰順的城隍廟因此香火興旺,實際上鼓勵民眾向城隍控訴國民黨施政不利。[5]
死後,作為辛亥革命元勛,在1949年之後墳墓被掘。[6]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朱則傑. 《清诗考证》续补.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6, 31 (3). 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16.03.004.
- ^ 2.0 2.1 2.2 朱璋. 宦海归来诗满候——近代诗人黄式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樂清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乐清文史资料 第5輯. 1987: 37–39.
- ^ 張炳勛. 乐清黄氏文化家族:迭出诗人黄梦香、黄鼎瑞、黄式苏……. 溫州日報. 2019-09-08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1).
- ^ 樂清縣教育委員會教育志編纂組 (編). 第十三章 教育人物. 乐清县教育志. 北京: 中國人事出版社. 1993: 226. ISBN 7-80076-390-0.
- ^ 5.0 5.1 5.2 羅士傑. 城隍神與近代溫州地方政治:以1949年黃式蘇當城隍為討論中心. 改變中國宗教的五十年 : 1898-1948.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5: 101–139. ISBN 9789860464160.
- ^ 陳維健. 陈维健叙说钱云会家乡的辛亥革命义士的生死劫难(图). 自由亞洲電台. 2011-04-07 [2023-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