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哈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哈爾,是一個印度教種姓團體,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和鄰近地區,佔當地10%至12%的人口。馬哈爾社區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二十世紀中葉,隨阿姆倍伽爾改宗佛教。截至2017年,馬哈爾種姓被為印度15個邦指定為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

歷史

[編輯]

馬哈爾傳統上被視為「不可接觸者」,然而,他們在社會經濟方面遠遠高於大多數其他不可接觸者群體,因為他們在村莊行政系統中的角色很重要,他們至少要有一個初級的教育,並經常與上層種姓印度教徒接觸。他們住在郊區,他們的職責包括看守和追蹤盜賊,使者,修理工,邊界糾紛裁判員,清道夫,向村里供應粗布等等。作為對這些服務的回報,村莊給他們一小塊土地,或自己的耕種權分享作物。他們有時也是農業工人。

前殖民時代

[編輯]

在印度教的奉愛時代,一些聖者如Chokhamela,Karmamela,Banka,Nirmala,Soyarabai和Bhagu等也是馬哈爾人。

但在馬拉塔帝國佩什瓦統治時期,馬哈爾人被降為賤民。

英印時代

[編輯]

在英國統治下,馬哈爾人意識到了社會和政治進步的範圍。他們在村莊制度中的傳統角色是低級的但卻是重要的。在英國統治早期,一些馬哈爾人加入了軍隊。

馬哈爾人傳統上被認為是不潔淨,不能進入印度教的廟宇。甚至他們進入印度教神明的神龕也受到限制。在20世紀,大量的馬哈爾人數離開了他們的傳統村莊,搬到了印度的城市中心,尋求更好的就業和教育機會。他們放棄了在農村的傳統工作,在鋼廠,碼頭,建築工地和鐵路上就業。他們創造了一個接納了城市工人的機構,他們準備參加一個更高地位和平等的政治運動。

在殖民時期,東印度公司和英屬印度吉招募了大量的馬哈爾人擔任軍事任務。在印度民族起義前他們佔東印度公司孟買軍隊單位的六分之一,但此後他們逐漸被退役。

1941年,馬哈爾軍團成立。

宗教

[編輯]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56.5%馬哈爾人是佛教徒,43.7%人是印度教,0.1%是錫克教徒。

參考

[編輯]

Jaffrelot, Christophe (2005). "The 'Solution' of Conversion". Dr Ambedkar and Untouchability: Analysing and Fighting Caste. Orient Blackswan Publisher. pp. 119–131. ISBN 817824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