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北屏
韓北屏(1914年6月30日—1970年9月27日)原名韓立[1],江蘇揚州人。男,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後歷任於鎮江、揚州等地,曾擔任記者、編輯和民教館職員,《詩志》月刊主編,五路軍救亡工作團團員,《廣西日報》編輯、編輯主任,《掃蕩報》編輯主任,香港南國等影片公司編導委員,廣州華南人民文藝學院文學部副主任、教授,後到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工作。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副主席。
主要事跡
[編輯]韓北屏初中就讀於梅英中學(現揚州中學)。曾於鎮江怡大參藥行當學徒。 1932年,韓北屏發表第一篇作品《鐵犁》,後任《江都日報》編輯主任。 1934年,韓北屏創辦並主編《菜花》、《詩志》等月刊。 1950年,韓北屏到廣州並在華南文學藝術學院任教。 1955年,韓北屏任《作品》月刊編輯。 1959年,韓北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1年,任中國作協對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1964年,出版散文集《非洲夜會》。1970年9月27日,韓北屏逝世。
人物生平
[編輯]韓北屏,1914年生於揚州,家住仁豐里五巷,青少年時期在揚州、鎮江兩地度過。他在梅英中學(揚州中學)讀初中時,家中弟妹七人,生活負擔重,他身為長子,無力繼續升學,父親送他到鎮江怡大參藥行學生意。由於喜愛文學,他以「露珠」等筆名開始在鎮江一些報刊上發表詩文,參加了鎮江文學青年創辦的朝霞社。 因職業的緣由,韓北屏平時養成衣着整潔、舉止溫文爾雅的習慣。當時他結識了詩人路易士、常白等,受他們詩風影響,韓北平的詩詞言辭華麗,追求意境。 1931年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由於他寫了篇反映人力車夫生活的作品《鐵犁》,牽涉到鎮江新聞界一件訴訟,韓北屏回到揚州避居。事態平息後,他到《江都日報》任編輯,曾和文友們在揚州創辦世界語協會。 1937年歲首,朝霞社舉行年會,席間有人提議寫詩的社友即興為大家作幾首詩。韓北屏當時穿一身西服,他斜仰着頭,微笑的臉上架副金絲眼鏡,邊聽別人朗誦,邊看着自己吐出的煙圈出神。輪到他時,他朗誦道:「春天就要來了,在朋友們歡聚的時刻,我狂吸着『五月花』(指『五華』牌香煙)。」另一位朋友接着吟道:「年輕人向着朝陽,友情比春花更鮮艷,馥郁而芬芳。」全場報以掌聲。後來有段時間,韓北屏曾在上海主編《菜花》、《詩志》雜誌。 抗日戰爭爆發後,韓北屏參加了江都文化界抗日宣傳隊,編印抗日救亡的報刊,創作抗日救亡的歌曲。1937年底揚州淪陷,韓北屏隨抗日宣傳隊輾轉大別山、武漢、桂林,後在廣西日報社擔任編輯,結識了夏衍、田漢、杜宣等人。為了抗議頑固派破壞團結抗戰,反對蔣介石獨裁,桂林文協於1942年冬舉行紀念「郭沫若五十壽辰和創作二十五周年」活動,聲勢浩大,振奮人心。韓北屏在《廣西日報》上刊載了許多報道文章,全力支持這項活動。抗戰勝利後,他到了廣州,曾在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負責編劇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韓北屏一直勤奮寫作,熱情謳歌社會主義祖國新生事物。他在廣州華南文藝學院任教期間參加過清匪反霸和土改運動。有次外出,他的帽子被土匪的子彈打飛了,他根據這段經歷寫出反映南方土改生活的小說《高山大峒》。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61年韓北屏調中國作家協會,負責對外聯絡工作。
主要作品
[編輯]1953-1964年,韓北屏寫下7部小說、4部詩集、3部電影、1部報告文學集。著有詩集《人民之歌》、《江南草》、《和平的長城》,小說集《高山大峒》、《荊棘的門檻》、《沒有演完的悲劇》,散文集《史詩時代》、《非洲夜會》,報告文學集《桂林的撤退》,長詩《鷹之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