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霹靂可卡因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霹靂可卡因的一張圖片

霹靂可卡因(英語:Crack cocaine),又稱快客可卡因快克古柯鹼 克拉克可卡因,是可卡因游離鹼形式,也是吸食可卡因時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是由可卡因鹽酸鹽用碳酸氫鈉氫氧化鈉處理、再將水蒸發而得,純品為泛白色、帶有鋸齒狀邊緣的塊狀固體,密度比燭蠟略高。市售固體通常還會摻入其他的各類成分,以降低成本。

霹靂可卡因最早於1980年代中期在美國紐約洛杉磯邁阿密等市的貧困街區首先出現,因製備時會發出爆裂聲而得名。[1]相比可卡因鹽酸鹽,可卡因的游離形式(即霹靂可卡因)的熔點要低很多,更容易揮發和產生效果,因此它受到可卡因吸食者的青睞。

娛樂性用途

[編輯]
一位正在吸食快克的女人

快克通常用作娛樂性藥物,其效果包括欣快感[2]、極度自信[3]食慾不振[2]失眠[2]、警覺[2]、能量增加[2]、渴望更多古柯鹼[3]、潛在偏執狂(使用後結束)[2][4]。它的最初作用是釋放大量的多巴胺[5]一種引起興奮感的大腦化學物質。高峰通常持續5-10分鐘,[5][2]之後,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驟降,使用戶感到沮喪和低落。[5]當(粉狀)古柯鹼溶解並注射後,進入血液的吸收速度至少與吸食快克時的藥物吸收速度一樣快[2],並且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欣快感。

不良影響

[編輯]

由於快克是一種非法藥物,因此使用者可能會食用到不純或偽造的藥物,這可能帶來額外的健康風險。[6]

生理

[編輯]

古柯鹼的短期生理效應包括[2]血管收縮、瞳孔擴大以及體溫、心率和血壓升高。一些古柯鹼使用者表示有躁動、煩躁和焦慮的感覺。在極少數情況下,首次使用古柯鹼可能會導致猝死或不可預見的意外發生。[2]古柯鹼相關的死亡通常是由於心臟驟停癲癇發作繼之呼吸驟停而死亡。像其他形式的古柯鹼一樣,吸食會增加心率[7]血壓,從而導致長期的心血管疾病。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服用古柯鹼的方法相比,吸食快克或游離鹼的古柯鹼具有更多的健康風險。這些問題中的許多問題都與甲基乙炔嘧啶的釋放及其對心臟[7][8]肝臟[9]的影響有關。

吸食過量

[編輯]

使用者的典型反應是要再次注射該藥,但是,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自我補充,每次吸食都會導致欣快感逐漸降低。[5]但是,一個人可能會在不睡覺的情況下過量吸食三天或更長時間。[4]

過量吸食古柯鹼,在此期間反覆服用高劑量的毒品,會導致煩躁、不安和偏執狂。[2]這可能會導致全面的偏執性精神病,使個人失去與現實的聯繫並發生幻聽。[2]

大量的古柯鹼(幾百毫克或更多)可以增加使用者的欣快感,但也可能導致異常、不穩定和暴力行為。[2]大量服用可引起震顫眩暈、肌肉抽搐、偏執狂,或反覆服用則可能引起類似於苯丙胺中毒的毒性反應。[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蘋果橘子經濟學 p11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DEA, Drug Information, Cocaine", United States DOJ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2008, webpage: DEA-cocaine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6-22..
  3. ^ 3.0 3.1 Madge, Tim. White Mischief: A Cultural History of Cocaine. Edinburgh, Scotland: Mainstream Publishing. 2001: 18. ISBN 1-56025-370-3. 
  4. ^ 4.0 4.1 "Life or Meth – CRACK OF THE 90'S", Salt Lake City Police Department, Utah, 2008, PDF file: Methlife-PDF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October 31, 2007,..
  5. ^ 5.0 5.1 5.2 5.3 Arias, Jeremy. Crack rocks offer a short but intense high to smokers. A.M. Costa Rica. July 2008 [2020-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MCcrac」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6. ^ Hesketh, Scott. Benzocaine 'crack' scam nets drug dealers massive profits. Daily Star. 22 August 2010 [17 June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7. ^ 7.0 7.1 Scheidweiler, Karl; Plessinger, Mark A.; Shojaie, Jalil; Wood, Ronald W.; Kwong, Tai C.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methylecgonidine, a crack cocaine pyrolyzate (PDF).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Rockville, Maryl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03, 307 (3): 1179–1187 [2020-11-05]. PMID 14561847. doi:10.1124/jpet.103.05543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3-03). 
  8. ^ Yang Y, Ke Q, Cai J, Xiao YF, Morgan JP. Evidence for cocaine and methylecgonidine stimulation of M(2) muscarinic receptors in cultured human embryonic lung cells.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1, 132 (2): 451–460. PMC 1572570可免費查閱. PMID 11159694. doi:10.1038/sj.bjp.0703819. 
  9. ^ Fandiño AS, Toennes SW, Kauert GF. Studies on hydrolytic and oxidative metabolic pathways of anhydroecgonine methyl ester (methylecgonidine) using microsomal preparations from rat organs.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2002, 15 (12): 1543–1548. PMID 12482236. doi:10.1021/tx025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