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漂流事件
長江漂流事件,是1986年在青海省長江源頭至四川川邊河段的漂流競賽,造成9名中國人、1名美國人死亡。原先只有美國漂流運動員率領「中美聯合探險隊」一隊探險,意外引起兩隊中國業餘者「不能讓洋人成為第一個長江漂流者」而參與「競賽」,業餘者9死。
長江漂流在1980年代被視為中國愛國主義運動,一度與1981-86年女排五連冠(尤其1984年奧運女排金牌)相提並論,然而漂流很快被遺忘。央視1988年播出的紀錄片《河殤》對長江漂流和後續的黃河漂流有強烈反思,約有2-3億中國觀眾收看[1]。此事件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二嚴重的戶外運動事故,僅次於2021年的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事故。
背景
[編輯]1985年6月,堯茂書在長江漂流,在7月24日因金沙江浪急導致觸礁而死。1985年9月,《四川日報》刊發《長歌祭壯士》,第一次詳細記錄堯茂書的漂流遇險,自此長江漂流引發中國大陸的關注。[2][3]
經歷
[編輯]中美聯合長江漂流隊
[編輯]1983年,美國職業漂流運動員肯·沃倫(Ken Warren)和妻子簡·沃倫(Jan Warren)來到中國,想到長江漂流。由於在中國辦理漂流探險手續相當複雜,肯·沃倫聯繫到一個姓林的美籍華人委託其辦理相關手續。當漂流隊全體隊員和數噸物資器材抵達香港,發現無人接機,肯·沃倫才知道受騙,漂流隊因此就地解散[4]。
後來肯·沃倫到中國國家體委旗下的中國體育服務公司尋求漂流長江的許可,中國體育服務公司開價80萬美元。到1985年年底,沃倫夫婦仍未籌夠80萬美金,因此中國體育服務公司降到30萬美元,後雙方簽訂合同,中美聯合長江漂流將在1986年7月初開始,從長江源頭一直漂到宜賓,全程預計2個半月。該漂流隊被稱為「中美聯合長江漂流探險隊」(下稱中美隊)。[5]
「中美聯合長江漂流探險隊」共27人,美國方20人,6人進行水上探險,14人為後勤、醫生、史學家和電視報道人員。中國方7人,3名進行水上探險,另4人為翻譯和記者。[4]但在漂流途中,中方和美方成員因漂流態度、食品和划船水平的原因雙方產生分歧,最終未完成漂流。[5][4]
- 7月21日,中美隊從長江源頭下水。
- 7月28日,中美隊抵達設在沱沱河大橋附近的大本營。
- 7月31日,中美隊分乘七條漂流船從沱沱河大橋下水。
- 8月3日,美方攝影師大衛·西皮(David Shippee)因高山反應引起肺水腫病逝,葬於通天河畔,時年28歲。
- 8月16日,由於中方和美方的分歧,在青海玉樹州,美方三名槳手和一名醫生離開漂流隊返回美國。
- 8月17日,中美隊9人分乘4艘漂流艇從直門達下水,開始金沙江漂流。
- 9月2日,中美隊3艘橡皮艇在白玉縣境內蓋玉鄉葉巴灘近被礁石劃破,無法前進。
- 9月9日,中美隊11名隊員在四川巴塘與救援隊匯合。
- 9月13日下午,肯·沃倫在四川巴塘宣布中美隊漂流結束。
洛陽漂流隊
[編輯]洛陽漂流隊(下稱洛陽隊)由民間自發組成,成員多數來自洛陽市委和市政府大院,漂流隊中沒有成員進行過漂流。[5][4]洛陽隊除部分水段外完成長江漂流。
- 5月,洛陽漂流隊隱瞞家人、躲開體育局的堵截,踏上去西寧的火車。
- 6月24日,洛陽隊到達唐古拉山鎮沱沱河沿。
- 三周後,洛陽隊通過漂流到達玉樹。
- 7月24日,在卡崗附近,洛陽隊被長江隊隊員呼叫上岸,與科漂隊匯合。下午5時,科漂隊的王岩、孔志毅和洛陽隊的張軍、楊紅林乘座碉堡形狀的密封船漂過卡崗。
- 7月25日,洛陽隊和科漂隊使用密封船捆綁橡皮船闖灘,其中7人落水,橡皮船上5人被找到,密封船上,科漂隊的孔志毅失蹤。
- 8月13日,巴塘縣宴請洛陽隊,洛陽隊由於得知中美隊已過玉樹,因此在8月17日,洛陽隊乘卡車前往虎跳峽。
- 9月10日,洛陽隊兩人上船,當天衝過上虎跳,艙門連接處撕破。
- 9月12日,洛陽隊郎保洛和孫志嶺上船在中虎跳進行漂流,下水後第一個大浪導緻密封船撕裂,孫志嶺失蹤。
- 9月16日,郎保洛獲救。
- 由於虎跳峽受阻,洛陽隊派一隊人乘汽車到武漢下水漂流,11月12日,洛陽隊進入上海吳淞口,完成長江漂流。
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
[編輯]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下稱「科漂隊」)主要由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組成,無漂流經驗。由隊長王岩(集美航海專科學校1983年屆畢業生)、副隊長何平,隊員孔志毅、李大放、蘭為可、顏柯、楊勇、楊斌、周洪京和馮春組成,漂流隊中沒有成員進行過漂流。[5][4]科漂隊除部分水段外完成長江漂流。
- 7月19日下午4時50分,分乘「攀鋼」號和「前衛號」橡皮船從青海省玉樹州的直門達大橋左岸下水,開始長江漂流。
- 7月20日,科漂隊通過通伽峽亂石灘。
- 7月21日,科漂隊通過仁果西,但在度過卡松渡時遭遇險情,絕大部分物資裝備和食品被江水沖走。
- 7月24日,在卡崗附近,科漂隊被岸上接應隊員呼叫上岸,與洛陽隊匯合。「攀鋼號」橡皮艇在解綁途中被江水沖走。
- 7月25日,洛陽隊和科漂隊闖灘時7人落水,洛陽隊的張軍、楊紅林失蹤。
- 在洛陽隊乘卡車前往虎跳峽時,科漂隊也前往虎跳峽進行漂流。
- 在洛陽隊前往武漢後,科漂隊開始強調「漂流長江要一寸不落」,派人去補漂在四川、雲南跳過的4段江段,其中在莫丁險灘,進行漂流的3名隊員全部遇難。
- 9月13日,科漂隊隨隊記者萬明被飛石擊中頭部後去世。
- 11月25日下午2時30分,科漂隊隊友駕着兩艘橡皮艇漂至長江入海口附近的橫沙島,完成長江漂流。
事後
[編輯]洛陽隊
[編輯]中美隊
[編輯]在玉樹離開的隊員回到美國接受採訪,將肯·沃倫描述成一個惡魔。因為大衛·西皮的死,美國對長江漂流的報道絕大多數是負面。[5]
肯·沃倫回到美國後,遭受大衛·西皮家人的起訴。1990年2-6月期間,肯·沃倫贏得全部6場官司。1991年2月23日,肯·沃倫在波特蘭郊區住宅因心臟病發死亡,享年63歲,妻子簡·沃倫當時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表示肯·沃倫仍打算在該年內發起第三次嘗試,以完成整個長江漂流[6]。
遇難人員
[編輯]在長江漂流事件中共有10人遇難,中方9人均為翻船導致溺水或撞石死亡,美方1人為高山反應病死。[4]
姓名 | 所屬隊伍 | 身份 | 死亡日期 | 死因 | 年齡 |
---|---|---|---|---|---|
孔志毅 | 科漂隊 |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青藏兵站59035部隊營職幹部 | 1986年7月27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葉巴灘時,翻船遇難。 | 33歲 |
楊紅林 | 洛陽隊 | 原洛陽市公交公司職工 | 1986年7月27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葉巴灘時,翻船遇難。 | 32歲 |
張軍 | 洛陽隊 | 原洛陽五三七廠職工 | 1986年7月27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葉巴灘時,翻船遇難。 | 35歲 |
大衛·西皮 | 中美隊 | 原美國《Idaho Statesman》報攝影記者,受僱於團隊紀錄這次漂流[7] | 1986年8月3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通天河段時,因高山反應引發肺水腫病逝。 | 28歲 |
孫志嶺 | 洛陽隊 | 原洛陽機務段職工 | 1986年9月12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中虎跳峽時,翻船遇難。 | 35歲 |
萬明 | 科漂隊 | 原四川《青年世界》雜誌社記者,隨隊記者 | 1986年9月13日 | 在長江上游金沙江段中虎跳峽採訪途中,被飛石擊中頭部。 | 23歲 |
雷志 | 洛陽隊 | 原金沙江水運局工人 | 1986年10月14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白鶴灘時,被漩渦捲入江底。 | 24歲 |
楊前明 | 科漂隊 | 原成都色織染整廠設計師 | 1986年11月19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扎木灘時,翻船遇難。 | 32歲 |
王建軍 | 科漂隊 | 原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所幹部 | 1986年11月19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扎木灘時,翻船遇難。 | 33歲 |
王振 | 科漂隊 | 原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所幹部 | 1986年11月19日 | 在漂流長江上游金沙江段扎木灘時,翻船遇難。 | 29歲 |
紀念
[編輯]1986年1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以1986年12月22日以[86]民優函第312號文,同意批准長江漂流中遇難的王建軍、王振、楊前明、堯茂書、萬明為革命烈士,孔志毅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批准為革命烈士。[4]
2013年6月,長江漂流紀念館正式開館後,成為建川博物館開放的第24座場館。[7]
影視作品
[編輯]2016年9月27日,瑞格娛樂獲得長江漂流的文字作品《Riding the Dragon's Back–The Great Race to Run the Wild Yangtze》的改編權,戢二衛和Jamie Lai將擔任這部電影的製片人,該片將由中國和美國班底聯合製作,預計2017年開拍。[8][已過時]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尹萍. 最熱門的話題-河殤. 遠見雜誌 (台灣). 1988-11-15(1988年12月號) [2021-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尧茂书:用生命换取首漂长江. 新京報. 2008-07-24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 ^ 长江漂流--尧茂书. 搜狐. 2004-05-17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30).
- ^ 4.0 4.1 4.2 4.3 4.4 4.5 4.6 虎啸长江 1986年长江漂流探险活动亲历者回忆录. 國家地理中文網. 2015-06-02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 ^ 5.0 5.1 5.2 5.3 5.4 5.5 1986,生死漂流. 網易. 2016-08-30 [2018-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7).
- ^ Ken Warren, Outdoorsman, River Rafter. 西雅圖時報. 1991-02-27 [2022-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 ^ 7.0 7.1 U.S. Photographer Dies on River Expedition publisher = 美聯社. 1986-08-15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 ^ 中美将拍80年代长江漂流事件 预计2017年开机. 騰訊娛樂. 2016-09-28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