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9月29日) |
非常尊敬的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 GCMG LRCP MRCS | |
---|---|
第5任毛里求斯總督 | |
任期 1983年12月28日—1985年12月24日 | |
君主 | 伊麗莎白二世 |
首相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 |
前任 | 達延德拉納特·布倫霍貝 |
繼任 | 卡薩姆·穆蘭(代任) |
第1任毛里求斯總理 | |
任期 1968年3月12日—1982年6月30日 | |
君主 | 伊麗莎白二世 |
總督 |
|
前任 | 職位設立 |
繼任 |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 |
毛里求斯首席部長 | |
任期 1961年9月26日—1968年3月12日 | |
君主 | 伊麗莎白二世 |
州長 | 托馬斯·道格拉斯·維克斯(代任) 約翰·肖·雷尼 |
前任 | 職位設立 |
繼任 | 職位廢除 |
路易港市長 | |
任期 1958年—1959年 | |
前任 | 埃德加德·米利安 |
繼任 | 蓋伊·福戈特 |
毛里求斯工黨主席 | |
任期 1958年12月1日—1958年12月15日 | |
前任 | 伊曼紐爾·安奎蒂爾 |
繼任 | 薩特卡姆·布萊爾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模里西斯美麗海岸 | 1900年9月18日
逝世 | 1985年12月15日 模里西斯路易港 | (85歲)
墓地 |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植物園 |
國籍 | 模里西斯 |
政黨 | 毛里求斯聯盟 工黨 |
配偶 | 蘇希爾·拉姆喬拉旺 (1922年結婚—1984年喪偶)[1] |
兒女 | 2子(包括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1] |
父母 | 莫希思·拉姆古蘭(父) 巴斯馬蒂·拉姆楚恩(母) |
居住地 | 毛里求斯總統官邸(官方) 路易港德福格斯街(私人) |
母校 | 倫敦大學學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專業 | 醫師 |
網站 | ssr.intnet.mu |
西沃薩吉爾·拉姆古蘭 GCMG LRCP MRCS(印地語:शिवसागर रामगुलाम,羅馬化:Seewoosagur Ramgoolam;1900年9月18日—1985年12月15日),毛里求斯醫生、政治人物,毛里求斯唯一一任首席部長、第一任毛里求斯總理及第五任毛里求斯總督。
廣泛意見認為拉姆古蘭是毛里求斯的開國元勛(法語:père de la nation),即便英屬毛里求斯時期反對獨立的毛里求斯社會民主黨稱他是「開禍元勛」(法語:la perte de la nation)。1956年蓋伊·羅澤蒙去世後,他繼任毛里求斯工黨主席,直至1985年去世。1968年—1982年,他擔任毛里求斯首任總理。他執政期間,奉行「福利社會主義」(屬於非洲民主社會主義流派)[2]。
拉姆古蘭的兒子納文錢德拉·拉姆古蘭後來成為第3任和第5任毛里求斯總理。
早年
[編輯]1900年9月18日,拉姆古蘭出生在毛里求斯弗拉克區美麗海岸的一個印度-毛里求斯混血家庭,父親是莫希思·拉姆古蘭(Moheeth Ramgoolam)從印度移民過來的勞工,屬於庫什瓦哈氏族[3]。1896年,18歲的莫希思乘坐「印度斯坦」(The Hindoostan)號輪船抵達毛里求斯,此時莫希思的哥哥拉姆洛赫恩(Ramlochurn)已經離開印度比哈爾邦波吉布爾縣哈里岡村,到國外發財。莫希思的母親以契約勞工身份在維多利亞女王糖業莊園(Queen Victoria Sugar Estate)當工頭。1898年,莫希思與毛里求斯當地的小寡婦巴斯馬蒂·拉姆楚恩(Basmati Ramchurn)結婚,搬到美麗海岸糖廠(Belle Rive Sugar Estate)。兩人結婚的時候,巴斯馬蒂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叫努克查迪(Nuckchadee),一個叫拉姆拉爾(Ramlall)。
拉姆古蘭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打下博杰普爾語、印度文化及哲學的基礎。他在一家叫「拜特卡」的夜校讀書,這間學校專門招收印度人群體的兒童,教授當地語言及印度文化。負責上課的上師教學生們祈禱及唱歌,研習《吠陀》、《羅摩衍那》、《奧義書》、《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經典。沒過多久,拉姆古蘭到附近的羅馬天主教互助學校(Roman Catholic Aided School)讀書,這所學校由西里斯夫人(Madame Siris)打理,拉姆古蘭的母親此前並不知道。在互助學校,拉姆古蘭學習歷史、地理、英語和法語[4]。在互助學校讀完學前班,拉姆古蘭乘坐火車來到貝萊爾官立學校(Bel Air Government School)讀書,認知水平達到第六級。7歲的時候,拉姆古蘭就沒了父親。12歲的時候,拉姆古蘭在牛棚出了嚴重的事故,左眼從此失去視力。在獎學金的支持下,拉姆古蘭在居爾皮普公立男校(Curepipe Boys』 Government School)學習,期間借住在土地測量師叔叔哈里·帕薩德·西伍德哈里·布古斯(Harry Parsad Seewoodharry Buguth)家中。在叔叔家,拉姆古蘭經常聽到叔叔或叔叔的朋友討論時局,了解到聖雄甘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拉希·比哈里·鮑斯率領印度人民獨立的事跡[5]。憑藉着獎學金課程,拉姆古蘭的知識水平達到初中程度,可以直接就讀居爾皮普皇家學院劍橋初中,接受了福勒牧師(Reverend Fowler)和哈伍德先生(Mr Harwood)等人的教育。讀完初中,拉姆古蘭當了三個月的公務員,儘管當時政府機構內存在種族歧視[來源請求]。
後來在哥哥拉姆拉爾的資助下,拉姆古蘭來到英國學習醫學[5]。1921年,拉姆古蘭乘坐法蘭西火輪船公司的輪船抵達法國馬賽,乘火車到巴黎中轉幾天,最終抵達倫敦。在巴黎,拉姆拉爾買下安德烈·紀德和安德烈·馬爾羅的書,這兩人後來與拉姆古蘭結為朋友[5]。最終拉姆古蘭從倫敦大學學院畢業,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參加講座[6]。
1939年,拉姆古蘭與蘇希爾·拉姆喬拉旺結婚。婚後兩人育有一女蘇尼塔,一子納文錢德拉[7]。
從政歷程
[編輯]1935年,拉姆古蘭從英國學成歸國,致力於改善島上印度契約勞工及非洲奴隸後代的工作生活條件。1947年,拉姆古蘭加入毛里求斯工黨[8]。1940年9月,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拉姆古蘭創辦黨報《前進》,宣揚普遍選舉、經濟改革及社會正義。拉姆古蘭以「法姆·馬克二世」(Thumb Mark II)的筆名撰寫一系列文章,挑戰島上立場保守的糖廠寡頭。後來拉姆古蘭當選社會文化團體「印度文化協會」主席[9][10]。拉姆古蘭還加入共濟會的姊妹會「三希望旅館」(Loge de la Triple Espérance),成為組織的活躍分子[11][12]。
1940年至1953年,拉姆古蘭當選路易港市議員,1956年至1960年連任,期間於1956年當選路易港副市長,1958年當選市長。1940年至1948年,拉姆古蘭成為立法會委任議員。1948年的立法會大會上,拉姆古蘭當選朗帕河區議員,1953年、1959年(特里奧萊選區)和1967年(龐普勒穆斯區-特里奧萊選區)三度連任。1948年和1953年,拉姆古蘭當選行政會議成員。1951年至1956年,加入公務員局,成為教育聯絡官,1956年12月當選龐普勒穆斯區-特里奧萊選區首任國會議員[13]。1958年,獲殖民地政府任命為財政大臣[14]。
1959年至1982年,拉姆古蘭擔任毛里求斯工黨主席,接任1956年3月去世的蓋伊·羅澤蒙[15]。
1961年倫敦制憲大會上,毛里求斯社會民主黨提出將毛里求斯併入英國,而不是以英聯邦國家身份獨立;然而英國當時已經決定放棄香港、直布羅陀及福克蘭群島以外的殖民地[16]。實際上,早在1959年初英國首相哈羅德·麥美倫發表《變革之風》演講的時候,英國就已經這樣決定。1963年大選後,社會民主黨副主席蓋坦·杜瓦爾再度遊說英國政府,希望對方兼併毛里求斯。同樣的,這一次也被英國政府回絕,理由是兼併對毛里求斯來說不可行,即便毛里求斯大多數政黨都想這樣做[17]。
1961年至1965年,拉姆古蘭擔任首席部長兼財政部長,受殖民地部監督,1965年至1968年升任首相,1968年成為總理。1963年,英國保守黨政府協助拉姆古蘭在毛里求斯組建了多黨派政府[17]。在1965年6月12日的女王壽辰日授勳活動上,拉姆古蘭獲冊封騎士[6]。
1967年,拉姆古蘭與獨立派蘇克迪奧·比索多耶爾領導的獨立遠望集團、制憲派的阿卜杜勒·拉扎克·穆罕默德領導的穆斯林行動委員會組建毛里求斯獨立黨,最終促使毛里求斯在1967年大選後獨立[18]。
1969年,拉姆古蘭與毛里求斯社會民主黨結盟。這次結盟保證拉姆古蘭在離開獨立遠望集團的情況下可以繼續執政,也意味着獨立遠望集團成為反對派,儘管其中部分成員為了保住部長職務投奔工黨。[來源請求]
1973年,法國將拉姆古蘭的榮譽軍團勛位提升到大軍團級[19],拉姆古蘭盟友蓋坦·杜瓦爾則升為指揮官級[20]。
由於拉姆古蘭在1967年至1982年間領導的多屆政府表現不佳,工黨在1982年大選中落敗,無一人入選議會。後來工黨全面倒台,拉姆古蘭也丟掉了自己的議席。後來拉姆古蘭幫助新成立的毛里求斯社會運動及其黨主席阿內羅德·賈格納特贏得1983年大選。大選過後,工黨以少數黨身份加入社會運動的聯合政府,拉姆古蘭獲任命為總督,直至1985年去世。1984年,在1982年大選後成立毛里求斯愛國運動(Mouvement Patriotique Mauricien)的薩特卡姆·布萊爾回歸工黨,接任拉姆古蘭的黨主席職務[21],1991年卸任[22]。
1976年到1977年,拉姆古蘭擔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來源請求]
影響
[編輯]毛里求斯有多條街道及公共場所以拉姆古蘭的名字命名,包括老年人休閒中心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植物園、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醫學院、龐普勒穆斯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國家醫院(原址為皇家阿爾弗雷德天文台)、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國際機場(前身為普萊桑斯國際機場),以及基瓦爾納加爾村(拉姆古蘭家鄉,原名美麗海岸(Belle Rive))。除此之外,拉姆古蘭的肖像還刻在模里西斯盧比硬幣上,以及面值最高的2000盧比紙幣。路易港科當水門、拉姆古蘭植物園,乃至拉姆古蘭先祖在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的故居都有拉姆古蘭的紀念碑。[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Sunita Ramgoolam-Joypaul : « Maman doit être fière de Navin et moi. Le Defimedia Group. [201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5) (法語).
- ^ 冷戰後非洲社會主義的演變與發展
- ^ Politics here is spelt with a capital 'C' - Indian Express. archive.indianexpress.com. [2020-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 ^ Our Struggle, 20th century Mauritius, Seewoosagur Ramgoolam, Anand Mulloo
- ^ 5.0 5.1 5.2 The Man and his Vision. [2012-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9).
- ^ 6.0 6.1 第43770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1965-09-21.
- ^ Déplacements à l'Etranger de Navin Ramgoolam : Les Plus Gros Bénéficiaires de Per Diem Connus. Business Mega. [2015-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Historical summary SSR. Government of Mauritius. [2020-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Naissance du Parti Travailliste. Advance. [2020-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9).
- ^ British Colonial Rul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0-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 ^ Des francs-maçons au MMM: Bizlall dénonce une bêtise de Bérenger. L'Express.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Acquilina, Fabrice. La franc-maçonnerie en pleine lumière avec Brinda Venkaya Reichert, Doctorante à l’université Michel-de-Montaigne - Bordeaux-III. L'Express.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Dukhira, Chit. SSR: Ahead of his generation. Mauritius Times. 2013-09-20 [2020-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Biography of SSR. Labour Party. [2020-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1).
- ^ History: Independence and post-colonial Mauritius (1968-1982). Le Mauricien. 2015-03-30 [2015-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Not a Paradise, I love you Mauritiu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r. A. Cader Raman, Singapore National Printers Ltd, 1991
- ^ 17.0 17.1 Histoire: Mauritius Independence 1961-1968. Le Mauricien. 2014-03-09 [2014-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 ^ Smith, S. A. Mauritius: Constitutionalism in a plural society. The Modern Law Review (The Modern Law Review (Nov 1968 Vol.31 No.6)). 1968, 31 (6): 601–622 [2020-07-19]. doi:10.1111/j.1468-2230.1968.tb01213.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Sir Seewoosagur Ramgoolam. Labour Party.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1).
- ^ France: Mauritius Prime Minister Made A Grand Officer Of The Legion D'honneur. 1973. British Pathé.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7).
- ^ Satcam Boolell immortalisé. L'Express. [2008-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7).
- ^ Hommage à Sir Satcam Boolell. Le Mauricien. 2015-09-11 [2020-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5) (法語).
外部連結
[編輯]-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百年誕辰
- 《Sir Seewoosagur Ramgoolam, the Rare Diplomat》,曾繁興著 ISBN 978-99903-0-626-2
政府職務 | ||
---|---|---|
前任: 達延德拉納特·布倫霍貝 |
毛里求斯總督 1983–1985 |
繼任: 卡薩姆·穆蘭(代任) |
官銜 | ||
前任: 職務設立 |
毛里求斯總理 1968–1982 |
繼任: 阿內羅德·賈格納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