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姆巴巴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
---|
其他傳說 阿拉伯 · 黎凡特 · 古代近東宗教 |
在古美索不達米亞宗教中,胡姆巴巴(Humbaba,亞述語拼法)或胡瓦瓦(Huwawa,蘇美爾語拼法),也稱為恐怖的胡姆巴巴,是遠古時代太陽神烏圖養育的一位可怕的巨型樹怪。[1]胡姆巴巴是神明居住的雪松之林的守護者,恩利勒「註定他讓人們恐懼」。他是漢比(Hanbi)的兒子,帕祖祖(Pazuzu)和恩基的兄弟。
形象
[編輯]他的臉是獅子。「當他看人時,就是死亡的眼神。」[2]「胡姆巴巴聲如洪水、他的嘴巴是死亡、他的呼吸是烈火!他在60哩遠就可聽到樹林中的沙沙聲響!誰敢冒險進入他的森林!」[3]在不同的情節中,他的臉就像纏繞着一條人或獸的內臟,從中可讀出預兆。[4]這也導致名字「腸道要塞的守護者」。
喬治·布克哈特(Georg Burckhardt)翻譯的《吉爾伽美什》描述他,「遍體覆蓋鱗片,手為獅掌,腳是鷹爪,頭上長着一對野牛角,尾巴和陰莖末端各是一隻蛇頭」。
死亡
[編輯]胡姆巴巴在《吉爾伽美什史詩》第二塊泥板中被首次提到:在吉爾伽美什和恩奇杜經初次交手並成為好朋友後,他們踏上了冒險征程,到連綿七山的雪松之林去討伐胡姆巴巴(胡瓦瓦)。「恩奇杜」,吉爾伽美什發誓道:「人生短暫,我要到雪松山去,在那裡建立我的聲望和榮耀」。[2]當他們與胡姆巴巴遭遇後,吉爾伽美什假說要將他的姐妹們給巨怪做妻妾,哄騙它泄露了自己七個「光芒」的秘密。乘胡姆巴巴鬆懈之機,吉爾伽美什將它擊倒並俘獲了它。胡姆巴巴被擊敗後,向吉爾伽美什求饒乞命,恩奇杜力勸吉爾伽美什殺掉胡姆巴巴。為了求生,胡姆巴巴試圖掙扎逃跑,但被恩奇杜砍下了頭顱。在其它版本中它是被二位英雄一同殺死的。
胡姆巴巴的首級被放在皮袋中帶給了派胡姆巴巴守護該森林的恩利勒神。恩利勒得知這一切後憤怒了,他重新分配了原授予胡姆巴巴的七個「光芒」(某些泥板中是「光環」)。「他將胡姆巴巴的第一個光環給了田野;將他的第二個光環給了河流;將他的第三個光環給了蘆葦叢;將他的第四個光環給了獅子;給他的第五個光環給了宮殿(有一文獻中是奴隸);將他的第六個光環給了森林(有一文獻中是丘陵);將他的第七個光環給了侖伽勒(Nungal)。[5]但並沒有報復二位英雄,雖然恩利勒曾說,「他應吃你該吃的麵包,喝該你喝的水!他理應得到報償」。
吉爾伽美什在與胡姆巴巴的交換中,他每給出一件禮物,就會從胡姆巴巴那兒得到一個「恐怖」(=「光芒」),吉爾伽美什送出的七個禮物是:[6]
- 他的姐姐「瑪圖爾」(Ma-tur);
- (原文此處缺失);
- 麵粉;
- 一雙大鞋;
- 一雙小鞋;
- 中低檔寶石;
- 一捆樹枝。
在吉爾伽美什麻痹、哄騙雪松林怪時,他隨身所帶的50位未婚男子則砍伐起雪松,將杉樹削去枝叉,重重疊疊地鋪滿山坡上,準備將它們帶走。因此,這次冒險經歷中也揭示了劫掠木材的情況,為缺少木材的美索不達米亞帶來了大量的雪松木。
這也成為長期來壓抑在吉爾伽美什心頭的死亡陰影,因為神明曾提醒過他:「…砍伐該山上的雪松,那怕僅僅一顆,必將被森林裡的胡姆巴巴殺死…」。[7]
胡姆巴巴眼睛圓瞪、鬍鬚和頭髮凌亂的頭顱的這一形象被繪製成辟邪圖,在第一巴比倫王朝就已出現,一直延續到新亞述帝國的藝術作品中,逐漸消失於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統治時期。在希臘珀耳修斯[8]神話中也發現了與醜陋的胡姆巴巴頭顱相對應的形象,珀耳修斯放在他皮袋子中的墨杜薩之頭[9]。古希臘描述長有鬍子的女魔,一位異常醜陋的女性戈耳工。朱迪思·麥肯齊在佩特拉納巴泰人墓楣上發現了胡姆巴巴的頭顱像。[10]
另請參閱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烏圖, 我從不知道生我的母親是誰, 也不知道撫養我的父親是誰! 我出生在該山中—是您撫育了我!" (吉爾伽美什和胡姆巴巴, 版本 A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12-30.), 或"父母將我生在山洞中.烏圖收留了我,讓我獨自生活中該山中!" (爾伽美什和胡姆巴巴, 版本 B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6-29.)
- ^ 2.0 2.1 吉爾伽美什和胡姆巴巴, 版本 A
- ^ 吉爾伽美什史詩, 第二塊泥板.
- ^ 斯蒂芬妮·戴利, 《美索不達米神話》,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9年; S. 史密斯, 《胡與瓦的臉》 皇家亞洲學會雜誌26 (1926:440–42).
- ^ 侖伽勒, 囚犯女神.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140–150行)
- ^ 《吉爾伽美什之死》,《麥-圖蘭》之F段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12-30.
- ^ 被克拉克·霍普金斯在早期所注意到的,"珀耳修斯–戈耳工故事中的亞述元素," 《美國教研學雜誌》 38 (1934:341-ff).
- ^ 朱迪思·麥肯齊, A.T. 雷耶斯和 A.施密特·孔林特 , "Faces in the rock at Petra and Medain Saleh," Palestine Exploration Quarterly 130 (1998) 37, 39 with references. Not all decapitation scenes are identifiable as Gilgamesh and Humbaba: in 1928 C. Opfer claimed to find only one (Opfer, "Der Tod des Humbaba," Altorientalische Forschungen 5 (1928:207ff).
- ^ Judith S. McKenzie, "Keys from Egypt and the East: Observations on Nabataean Culture in the Light of Recent Discoverie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No. 324, Nabataean Petra (November 2001:97–112) especially p 10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