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斯·布朗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6年,羅斯·布朗在古德伍德賽車節

羅斯·詹姆斯·布朗OBE(英語:Ross James Brawn,生於英國曼徹斯特,1954年11月23日 ),英國工程師,目前擔任一級方程式集團總經理。[1]他曾擔任一級方程式法拉利車隊技術總監一職長達十年,2009賽季買下了本田車隊改名為布朗F1車隊,並取得雙冠。2009年11月17日奔馳集團宣布收購布朗GP車隊75.1%的股份。新車隊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大獎賽車隊(Mercedes Benz grand prix team)。從此布朗F1車隊在參賽第一賽季便得到雙冠之後退出歷史舞台。但羅斯·布朗仍將擔任車隊的主席職務。2013年,布朗離開梅賽德斯車隊。

職業生涯

[編輯]

羅斯·布朗的職業生涯開始於1976年,那時的他加入位於比斯特鎮馬切車隊英語March Engineering(March Engineering),擔任銑床操作員。不久之後,他作為一名機械師加入了他們的三級方程式賽車隊。

1987年,羅斯·布朗被弗蘭克·威廉姆斯爵士聘用,加入新近成立的威廉姆斯車隊,司職機械師。他很快升職為一位在車隊研發部門的風洞工作的空氣動力學家。[2]

經過在現已解散的哈斯·羅拉車隊英語Haas Lola以及飛箭車隊短暫效力之後,羅斯·布朗在1989年加入捷豹的跑車比賽部門,並領導設計了捷豹XJR-14。在1991年世界跑車錦標賽(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上,泰歐·法比英語Teo Fabi駕駛捷豹XJR-14賽車贏得車手及車隊雙料總冠軍。[2][3]

貝納通車隊

[編輯]

1991年,羅斯·布朗回到F1圍場中並加入貝納通車隊,擔任技術總監。在貝納通車隊,他幫助邁克爾·舒馬赫贏得了1994年的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手總冠軍並於1995賽季再次衛冕;車隊在1995年也贏得了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隊總冠軍。羅斯·布朗開始被很多專業記者認為是組成這些冠軍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制訂比賽策略方面。

法拉利車隊

[編輯]

1996年年底,羅斯·布朗隨邁克爾·舒馬赫來到法拉利車隊。當車隊在1997年開始向總冠軍的榮耀發起挑戰時,他再次因他的比賽策略而出名;儘管當年的威廉姆斯車隊的賽車具有統治力並且邁凱倫車隊的賽車從1998年起也越發具備優勢。在法拉利車隊進行了「重建」的幾年後,他(作為法拉利的技術總監)幫助法拉利奪回榮耀:為車隊贏得了1999年的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隊總冠軍;從此開始了法拉利的車隊六連冠。他還帶領車隊幫助邁克爾·舒馬赫贏得了從2000年到2004年的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手總冠軍五連冠。2006年10月,法拉利車隊宣布羅斯·布朗在賽季結束後將離開車隊。

本田車隊

[編輯]

在休息一年後,羅斯·布朗在2007年底加入本田車隊,擔任領隊。但2008年賽季結束後,本田宣布離開一級方程式。之後羅斯·布朗收購了本田車隊的資產,並更名為布朗GP車隊,參加2009年的賽事。

布朗GP車隊

[編輯]

由於在2009年賽季初期作為唯一設計使用了雙重擴散器的車隊,布朗GP在賽季伊始便取得了壓倒性的積分優勢。雖然在賽季中後段各支車隊也開始使用類似設計奮力追擊,但布朗GP該賽季還是贏得了車隊和車手雙重世界冠軍。在賽季結束後,羅斯·布朗及簡森·巴頓分別獲得了OBEMBE。2009年11月,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收購布朗GP車隊,組建梅賽德斯車隊,羅斯·布朗將擔任車隊領隊。

梅賽德斯車隊

[編輯]

入職F1管理公司重返F1

[編輯]

2017年1月23日,F1新股東美國自由媒體集團宣布F1賽事新的領導層架構,切斯·凱里取代伯尼-艾克萊斯頓,成為新的首席執行官(CEO),羅斯-布朗回歸F1被任命為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前ESPN執行副總裁西恩-布拉切斯(Sean Bratches)將負責商業運作。

參考資料

[編輯]
  1. ^ Ross Brawn lands key role in new-look F1 struc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otorsport.2017-01-23.[2017-01-24].
  2. ^ 2.0 2.1 Stoke Row man set to head up Formula 1 team. Henley Standard. [2011-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7). 
  3. ^ Johnston, Ian. Ross Brawn, Formula 1's kingmaker: profile.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MG). 24 May 2009 [15 April 2012]. ISSN 0307-1235. OCLC 4963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