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錚
羅元錚(1924年2月14日—2003年8月31日),男,四川成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學家。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1][2][3][4]
羅元錚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學界最早提出市場經濟理論的學者之一,曾代表經濟委員會在多屆全國政協會議上講話。
生平
[編輯]1924年2月14日生於四川成都。1947年,自成都華西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及工作,曾任旅美和平民主聯盟秘書,並任馮玉祥的英文翻譯及隨行秘書。1948年9月到1951年7月,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員。1951年9月到1954年3月,在列寧格勒大學經濟系學習,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3]
歸國後,投身中國經濟研究。1954年8月到1966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理論組組長、經濟研究所學術秘書、經濟所學術情報室負責人、國務院科學規劃辦公室經濟組秘書。196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5月到1973年4月,下放五七幹校。1973年4月到1974年,借調至國家計委外事組擔任組長。1974年到1978年6月,借調至國家計委經濟所世界經濟協作組擔任組長。[3]其間,1977年4月,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了《自力更生和洋為中用》一文,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4]
1978年6月到1986年5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3]任內,1980年曾陪同來華訪問的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5]
1981年,兼任中央財經小組經濟研究中心常設委員。1986年,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在印度舉行的國際經濟協會上,當選國際經濟協作會執行理事;1989年又當選該會副主席。
1990年,在香港參加「九十年代經濟大氣候」研討會並擔任主講人,其報告和問答發表在香港十餘家報刊,消除了外界對中國1989年風波後產生的新誤解。1991年,羅元錚獲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3月,《中國走向世界的求索一一羅元錚文選》出版。2003年2月,《羅元錚文選續集》出版。[3]
2003年8月31日,羅元錚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3]
家庭
[編輯]妻子馮理達為馮玉祥與李德全的長女。[3]1944年底,齊魯大學學生馮理達結識了成都華西大學二年級學生羅元錚。當時成都五所大學均成立了學生合唱團,輪流赴各校演唱,二人分別為男高音、女高音,並均任領唱,很快戀愛。1945年,校場口事件發生,馮玉祥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文章抨擊事件。羅元錚正在校與同學創辦周報《人民與時代》,乃委託馮理達請馮玉祥題字。馮理達未直接致信在重慶的父親,而是致信母親李德全,讓母親請父親題字。母親察覺到馮理達的心思。1946年春,李德全視察都江堰後來到成都,同羅元錚會面,同意了羅元錚和馮理達的婚戀。1946年5月,李德全帶羅元錚和馮理達到重慶,將羅元錚介紹給馮玉祥,羅元錚和馮理達訂婚。1947年中秋節,馮玉祥、李德全和羅元錚、馮理達一同自美國伯克利駕車赴紐約,準備領導反對美國援蔣,途中為羅元錚、馮理達舉辦了婚禮。結婚照系在美國一個名為「愛鎖」的小鎮路旁,請路人拍攝。[4]
社會兼職
[編輯]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評議組第一屆成員,中國經團聯第一屆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等二十多所大專院校的兼職教授、顧問,日本早稻田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的特邀教授,美國東西方中心特邀研究員,國際企業家協會特邀研究員,太平洋貿發會議特邀代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特邀研究員,歐洲管理學院訪問教授等。[3][4]
參考文獻
[編輯]- ^ 何虎生, 李耀東, 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
- ^ 历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名辞典.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6. ISBN 9787507813746.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女将军的丈夫们. 西陸網. 2010-07-02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4.0 4.1 4.2 4.3 冯理达女士忆爱侣罗元铮:是同志是亲人. 人民網.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Milton Friedman / Rose D. Friedman, Two Lucky Peopl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