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管長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管長墉(1911年—1969年),男,福建福州人,中國近代民主人士

生平[編輯]

1915年,管長墉入福州大同小學讀書,後轉學福州師範附屬小學,畢業後曾就讀福建私立法政附中、私立格致書院、集美中學中華公學等學校。

1927年,管長墉皈依佛門,結識佛教界名人江味農,不久隨大愚和尚北京,在菩提學院鑽研佛理。

1930年,管長墉回福州,經朋友介紹,經常為福建省政府主席楊樹莊和福建省代主席方聲濤等政要人物講解佛經,頗受賞識。

1931年,擔任長樂縣縣長。

1933年,任國民黨新編第10師秘書。福建事變失敗後,管長墉赴日本明治大學留學。兼任國民黨政府駐日本首席武官肖叔宣的私人秘書。與許多進步學生過從甚密,諸如章振乾傅家麟劉朝縉吳從征陳昭禮丁日初等。這些人或是中共黨員,或是民主黨派成員,對他都有過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1937年,在南京參加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舉辦的留學生訓練班。

1940年,經留學日本時的同學陳昭禮介紹,轉赴江西,在國民黨第70軍軍部任上校秘書兼軍法處長。陳昭禮是中共地下黨員,奉黨的指派,在70軍任上校參議兼戰時步兵幹部訓練班班主任,秘密開展地下活動。因此在70軍里有許多中共地下黨員,如訓練班上校大隊長游毓禎、上校政治教官朱江戶、軍官連連長鄭乃之等人。管長墉雖然不是中共地下黨員,但同他們的關係十分密切。第二期干訓班結束時,蔣介石密電70軍軍長李覺,要查辦數十名中共地下黨員。李覺交給管長墉處理。管則採取敷衍塞責的辦法,只對有關人員發給路費遣散而已。8月,陳昭禮被特務殺害。鄭乃之奉軍長李覺命赴在福建崇安安置烈士家屬。同時,70軍政治部主任方濟寬趁機向國民黨軍委會指控 「 異黨分子 」。僥倖的是,方濟寬的電稿被管長墉截阻。管盡力進行淡化和搪塞,免去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保護了許多的革命同志。

1942年,70軍編入國民黨第25集團軍。李覺升任集團軍副總司令。管長墉改任上校機要室主任。

1943年,25集團軍被撤銷,管長墉被調到地方,擔任福建省糧政局儲運處主任。一個月後,25集團軍恢復建制,管長墉又回到軍內,升少將參議。此時陳昭禮已經去世,管長墉自覺勢單力薄,於1944年自動提出辭職。

1947年,劉朝縉以中共黨員和民主黨員成員的雙重身份回福州籌建民盟組織。劉是管長墉留學日本時的同學,於是經過劉朝縉的介紹,管長墉參加民盟,先後擔任福州市和福建省民盟籌委會委員及臨時工委委員和福建省林森縣縣長。曾利用職權多次刺探國民黨的內部機密,轉給革命同志,使革命力量避免了許多損失。

1948年,經丁日初的安排,參加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 在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加緊搜集軍事情報,策動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先後掛職省政府顧問和福建省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積極在國民黨黨、政、警、特上層人士中開展策反活動,並通過各種關係收集情報。在緊急情況下,甚至冒着危險親自通知有關人員,使得一些被國民黨特務列入黑名單的中共黨員、民主黨派成員和進步人士免遭毒手。上海《申報》駐閩記者黃岑(中共黨員)在福州被捕,管長墉通過福州市長何震設法保釋出獄,使黃岑得以轉道香港前往北京出席第一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他還安排民盟盟員陳髮捲為閩侯縣田糧處處長,使該處成為中共地下組織的活動場所。

1949年,協助國民黨國防部史政局局長(中共地下黨員)吳石,將孤本珍貴文獻《末次情報資料》連同國民黨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剪報資料一起,以 「寄存」的名義,交由社會科學研究所接管。此外,他還利用職便油印一批《新民主主義論》,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又動員福州市市長何震(民聯成員),保護福州市政府的檔案及大量物資、槍械移交給新的政權。

1950年,任廈門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1951年,任福州大學副教授兼總務處主任。

1953年,任福建師範學院總務處處長兼院黨務委員。

1956年,任福建省政協委員。

1964年,任民革福建省委常委兼組織處處長,同時為「爭取和平解放台灣工作組」成員,積極為台灣回歸祖國而努力。

1969年,逝世。

參考文獻[編輯]

  • 席琳,2007, 抗日英傑陳希周。西西河/清談天地網。
  • 林國清、林蔭予,2007,白皮紅心管長墉。福建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