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
泰昌
| ||
政權 | 明朝 | |
君主 | 明光宗朱常洛 | |
歷時 | 四個月 | |
|
---|
泰昌(1620年八月—十二月)為中國明朝第十五任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年號。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一日(1620年8月28日),明光宗即位後即位沿用萬曆年號,詔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於九月一日(1620年9月26日)去世,在位僅30日。同年九月六日明熹宗即位後,詔令改以當年八月初一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啟,故「泰昌」這個年號僅用了四個月。[1][2]
泰昌紀年及曆日問題
[編輯]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廿一日明神宗駕崩。同年八月初一日明光宗即位後,詔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於九月初一日去世,在位僅一個月。九月初六日,明熹宗繼位。明熹宗即位之際,紀年問題成為群臣論爭的焦點,形成三種意見:
由於紀年是皇帝統治的象徵,這三種處理方式,實際上都意味着要犧牲神宗、光宗、熹宗祖孫三帝之一。第一者否認明光宗的統治,但這個意見是很難去同意的,因為這等於否定光宗的合法性,繼位認受性對熹宗不利(明朝時通常因政變發生皇位更替才會於政變當年改元,如建文四年(1402年)靖難之役結束後建文帝失蹤,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太宗[4],明太宗即皇帝位當年復用明太祖的年號洪武,第二年癸未年(1403年—1404年)元旦起改用自己的年號永樂;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並復皇帝位,同年正月廿一日明英宗改元天順)。第二者將明神宗在位年份的最後一年削去,第三者則是有礙明熹宗於第二年辛酉年改元。經過爭論,最終確定採用第二個意見。同年九月二十日明熹宗下《泰昌元年、〈大統曆〉敕諭》,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1620年8月28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1621年1月21日)改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啟。
明熹宗敕諭後,各地紛紛將準備於當年十月頒布的《大明泰昌元年歲次辛酉大統曆》統一為《大明天啟元年歲次辛酉大統曆》。由於當時交通條件限制,明廷敕諭自京師傳至全國各地的時日不會太短,以致部分偏遠地區在敕諭到達前按照慣例印造《大明泰昌元年歲次辛酉大統曆》並流入民間。[5]
大事記
[編輯]中國
[編輯]世界
[編輯]重要人物
[編輯]紀年農曆對照表
[編輯]表格中各月的干支即為各月的第1日,「大」表示該月有30日,「小」表示該月有29日,「閏月」表格中的中文數字表示該年為閏某月,各月初一底下的數字表示對應的西曆日期。
西元 | 干支 | 紀年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閏月 |
---|---|---|---|---|---|---|---|---|---|---|---|---|---|---|---|
1620年 | 庚申 | 泰昌元年 | 丙午小 | 乙亥小 | 甲辰大 | 甲戌大 | 甲辰小 | ||||||||
8/28 | 9/26 | 10/25 | 11/24 | 12/24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編輯]- 中國
- 日本
- 越南
參考文獻
[編輯]-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208. ISBN 978-7-101-02512-5.
- ^ 《明史》卷21:「〔萬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泰昌元年。……熹宗即位,從廷臣議,改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後為泰昌元年。」卷22:「〔萬曆四十八年〕九月乙亥,光宗崩,遺詔皇長子嗣皇帝位。……庚辰,即皇帝位。詔赦天下,以明年為天啟元年。」
- ^ 《明史》卷244《左光斗傳》,中華書局,1974年,第6331頁。
- ^ 明世宗在位時因大禮議一案改明太宗廟號為「成祖」,因此後世通稱明太宗為明成祖。
- ^ 汪小虎《大明泰昌元年大统历》考 (PDF). [2021-10-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24).
深入閱讀
[編輯]-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21-11-26].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8-25).
參見
[編輯]
前一年號: 萬曆 |
明朝年號 泰昌 |
下一年號: 天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