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 (邢臺市)
開元寺 | |
---|---|
基本資訊 | |
別稱 | 東大寺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位置 | 河北省邢臺市 |
宗教 | 漢傳佛教 |
宗派 | 曹洞宗 |
官方網站 | [1] |
開基 | 中興:釋淨慧 |
開元寺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河北省邢臺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 |
編號 | 6-346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邢臺開元寺,位於中國河北省邢臺市開元北路,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713年—741年)。為佛教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後梁乾化年間(911年—915年),天竺僧人空本曾在這裡翻譯佛經。明朝正德年間該寺又重加修繕。
相關歷史
[編輯]寺廟修建
[編輯]開元寺的前身說法眾多,其中最早的可追溯至後趙時期。在後趙境內普及佛教的佛圖澄建有寺廟近900所,其中襄國中寺是佛圖澄弘揚佛法的中心寺院。2002年,大雄寶殿東南出土帶字的青石蓮花座。該蓮花座原為石碑,其內容為後趙君主石勒彰顯其生母王太夫人的恩德,時代約為建興元年(313年)或者次年。石勒可能將祭祀生母的祠堂及石碑建在襄國中寺之中,或襄國中寺可能是由放置石碑的祭祀場所改建而來。永寧二年(351年),冉閔攻入襄國,後趙時期宮殿、寺廟毀於一旦,該石碑也未倖免。後在襄國中寺的故址上重建寺院,被毀壞的殘碑被改為蓮座,殘存至今。[書 1]
據《邢臺開元寺金石志》,邢臺的開元寺的前身可能是隋代隋文帝時期的泛愛寺。仁壽元年至仁壽四年(601年-604年),隋文帝詔令天下佛寺修建阿育王塔式的舍利塔,其中包括邢州泛愛寺。高僧釋寶襲負責監督建造佛塔,奉敕禮送舍利道邢州泛愛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敕令將泛愛寺更名為大雲寺,後唐玄宗改大雲寺為開元寺。[書 2]:3
另外也有開元寺修建於唐代之說。武則天自天授元年(690年)在各州置大雲寺,邢州包括在其中。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詔令將各州「郭下定形勝觀寺」(位於州城內或近郊,且為州內規模大的寺[刊 1])改為開元寺,並親筆題「開元寺」匾額,賜各州開元寺懸掛,其中包括邢臺大雲寺。[書 3]:1-13[書 4]:48-55而明清兩代多個版本的《邢臺縣誌》記載開元寺於唐開元間年建立。[書 4]:48-55
皇家寺院
[編輯]他用及保護
[編輯]1945年,八路軍勝利被服廠遷至開元寺,開始軍用棉被的生產。1947年改為前進鞋廠,用於生產軍用布鞋。1952年,更名邢臺市鞋廠並被劃歸地方管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期間,鞋廠工人利用泥灰將石柱包裹起來,使其免遭紅衛兵的破壞。[書 3]:13
1982年,河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公布,開元寺位列其中。1988年,鞋廠成品倉庫,毗盧殿基本被焚毀。此後,天王殿、大雄寶殿交由文物部門管理。1988年、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和邢臺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先後維修天王殿、大雄寶殿。1997年,邢臺市鞋廠遷離開元寺。同年,河北省文物局、邢臺市佛教學會先後投資,對開元寺菩薩殿、毗盧殿維修和重建。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位列其中。2008年,開元寺文物管理所成立,專司保護、管理開元寺。[書 3]:13
寺院中興
[編輯]建築形制
[編輯]概述
[編輯]2006年修繕擴建後,開元寺分為以舊有建築為主的古開元寺(開元古寺)和新建成的大開元寺,另外還有開元寺廣場公園。[書 5][刊 2]
舊有建築
[編輯]古開元寺元末以前是以佛塔為中心的寺院,元末,
如今古開元寺的藏經閣、圓照塔、
照壁與山門
[編輯]開元寺山門前原有大型照壁,照壁為廡殿一字式,施筒瓦。中由方磚堆砌為框架,磨磚對縫。照壁四周有磚雕,中間由測色琉璃拼砌而成的滾龍團花,下為須彌座。
天王殿
[編輯]天王殿又命彌勒佛殿,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大殿,故也被稱為頭殿、一殿。天王殿為清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156平方米,面闊五間(近19米),進深三間(8米有餘)。建築單檐懸山頂,施灰色布瓦。檐下施三踩斗拱,徹上露明造。[書 6][書 3]:16-17建築四壁存題寫詩詞。[網 1]
現存天王殿為清代乾隆時期重建。1992年,邢臺市文物部門對天王殿進行落架維修。2001年對殿內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等像重塑。[書 3]:16-17殿前原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開元寺銅佛記》和明崇禎三年(1630年)立《重修開元寺山門兩殿記》兩方石碑。殿內原供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所鑄彌勒佛銅像。[書 4]:78-80相傳鍾離權在此殿題詩二首,宋人曾將此二詩刻於石之上。[書 3]:16-17
毗盧殿
[編輯]毗盧殿清代康熙年間被稱為毗盧千佛閣,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二座大殿,故也被稱為二殿。毗盧殿為清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約110平方米,面闊三間(超10米),進深三間(10米有餘)。建築單檐懸山頂,施灰色布瓦。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拱,徹上露明造。[書 6][書 3]:16-17屋脊正脊有龍紋雕刻,兩端施吻獸,垂脊為花草雕刻,前端施脊獸。[書 3]:17毗盧殿四門洞開。毗盧殿原有八卦站台,站台每角有龍頭石雕。[書 4]:81-83
毗盧殿於清代康熙、乾隆、咸豐年間修繕,但在1988年8月[a]發生火災,原建築的梁架、門窗被燒毀。直至1997年,毗盧殿重修。毗盧殿內佛像於21世紀初重塑。[書 3]:17
菩薩殿
[編輯]菩薩殿在元代被稱為觀音殿,明代正德年間被稱為大雄殿,明萬曆年間被稱為菩薩殿,後也有釋迦牟尼殿、釋迦殿之稱,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三座大殿,故也被稱為三殿。毗盧殿為明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約227平方米,面闊五間(近20米),進深三間(11米有餘)。建築單檐硬山頂,施灰色布瓦。檐下施五踩雙昂斗拱,徹上露明造。[書 6][書 3]:17殿前檐下共有四根石柱,高約4.5米,柱圍約2.5米。柱上有游龍浮雕,由整塊青石刻成,龍體突出柱外20厘米到35厘米。其中中間二柱各巨龍一條,或盤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東西兩柱各幼龍三條,或青雲直上,或俯衝而下,或反覆折回。除龍石雕外,各柱還有卷葉、花卉、浮雲、火苗等圖案雕刻。石柱下部刻有捐獻人的籍貫和姓名。也刻有「正德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吉旦建立」字樣。[刊 3][書 7][書 3]:17殿內梁架上存清代書法題記,內容為「大清乾隆三十一年歲次丙戌四月」。東壁殘存壁畫,但內容無法辨識。西壁存達摩渡海圖為內容的壁畫。[書 3]:17[刊 4]
菩薩殿建於元代萬安廣恩所修建的普門寶塔舊址處,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時,無力重建寶塔而建大殿,並將前檐柱改為浮雕滾龍石柱。1994年,對菩薩殿維修。殿內雕像於2010年重塑。[書 3]:17[書 4]:83-86
大雄寶殿
[編輯]大雄寶殿在明、清時期被稱為藥師殿,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也被稱為大雄殿,也有三世佛殿之稱,是開元寺中軸線上的第四座大殿,故也被稱為四殿,是古開元寺的核心建築。大雄寶殿為明代中國傳統建築,建築面積約518平方米,面闊七間(約26米),進深四間(近13米)。建築單檐歇山頂,施綠色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屋頂鋪有斜長方格圖形。檐下施七踩雙昂斗拱,徹上露明造。殿內施減柱造。[書 7][書 6][書 3]:18大雄寶殿正門的西側牆存重修藥師寶殿磚銘,內容為「重修藥師寶殿南無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支菩薩嘉靖四年七月十九日立」。殿內柱礎也有修繕題記。[書 4]:86[書 3]:18
大雄寶殿先後於明代嘉靖、清代順治、乾隆、中華民國大陸時期、1988年維修、重修。1996年,大雄寶殿作為邢臺市佛教協會使用。邢臺市佛教協會為殿內塑佛像。[書 3]:18
當代建築及廣場公園
[編輯]新建成的邢臺大開元寺東西寬100米,南北長300米。邢臺大開元寺為五進式伽藍七堂,中軸線上有牌樓、山門、觀音殿、天王寶殿、韋馱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護國仁王佛閣法堂、藏經樓、千僧閣。中軸線兩側有客堂、鐘樓、鼓樓、伽藍殿、祖師殿等。大開元寺的布局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山門至大雄寶殿的[刊 2]
寺內主要文物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書目
- ^ 張志軍. 大开元寺史话.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20: 1–17. ISBN 9787518808830.
- ^ 冀金剛; 趙福壽. 邢台开元寺金石志. 北京: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01351688.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李淑芹; 李恩瑋. 邢臺市文物管理處 , 編. 邢台开元寺.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 ^ 4.0 4.1 4.2 4.3 4.4 4.5 劉順超. 千年古刹——邢台大开元寺. 方志出版社. 2009: 北京. ISBN 9787802385689.
- ^ 邢臺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編). 美丽邢台.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6: 28–29. ISBN 978-7-5209-4536-3.
- ^ 6.0 6.1 6.2 6.3 《天津 河北古建築》編寫組 (編). 天津 河北古建筑.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6: 275–276. ISBN 9787112188277.
- ^ 7.0 7.1 7.2 張立柱 (編).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232. ISBN 7-03-011049-8.
- 期刊
- 報紙
-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