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妌
婦妌 | |
---|---|
商朝王后 | |
統治 | 武丁時期 |
婦妌[註 1],商朝君主武丁王后之一。廟號母戊,在甲骨中又稱妣戊、婦井。婦妌為中國名鼎司母戊鼎的享器者,學者推測婦妌可能為商王祖庚或祖甲的母親[1]。
生平事蹟
[編輯]有關婦妌的生平事蹟知道的非常少,相關資訊完全是由出土文獻所獲得。相關文獻除了著名的司母戊鼎之外,《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中還有200多條的記載,內容包含武丁對於婦妌日常起居、健康狀況、懷孕、分娩進行的占卜,以及對於祖先祈求婦妌平安的禱詞,足見武丁對其十分重視[1]。曹兆蘭曾在其著作《金文女性稱謂中的古姓》中提到「婦某」的「某」字大約逾半數與國族名相關[2],後人依此推測婦妌為井方方伯之女[1]。
曹兆蘭在其著作中提到只有直系先王的配偶 ,並曾立為正妃者才能入祀[3]。武丁的后妃眾多,但根據後世的卜辭得知配祀武丁的只有三人,即婦好、婦妌,及婦癸(音軌),而當中活動最為頻繁的當屬婦好及婦妌[1]。根據卜辭,我們知道婦妌和婦好一樣,皆參與征戰[註 2]及祭祀[註 3]。有關妊娠的卜辭,婦妌明顯較婦好多出許多,這說明婦妌可能為武丁生下不少王子。目前可稽考的資料得知,婦好僅有一子一女,唯一的兒子孝己還早夭,因此學者推測婦妌就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的母親[1]。
司母戊鼎
[編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縣(今安陽市殷都區北蒙街道)武官村吳培文家的農地中出土。司母戊鼎發現後被古董商蕭寅卿欲以20萬大洋買下;但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其便要求村民鋸斷大鼎然後運出,但僅鋸一耳便鋸不斷,惟有作罷,並重新埋下避免被其他人發現(該耳亦因為歲月而丟失)。
另有說法,大鼎在出土時只有一隻立耳,另一隻丟失。挖出鼎的村民為了便於運輸,決定用鋼鋸鋸鼎,但最後收效甚微,只鋸開一個小口,只得作罷。最後是用回填土的辦法,用了3個晚上把大鼎挖出地面[6]。大鼎剛出土恰逢聞訊而來的日本人索要,當地村民為了防止大鼎被日本人搶走,村民將大鼎重新掩埋起來。
1946年司母戊鼎被重新掘出,原物先存於縣政府處。同年十月底,為慶祝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60壽辰,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用專車把它運抵南京作壽禮,蔣指示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並精心複製了一隻鼎耳補齊。
1948年5月29日,該鼎在南京首次公開展出,蔣總統親臨參觀並在鼎前留影。1949年國民政府離開大陸的時候將大批珍貴的銅器運往台灣,由於戰事緊急,而司母戊鼎太重需要起重機吊裝,當時無法找來起重機,只得留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鼎存於南京博物院,1959年轉交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妌的標準讀音為「靜」,去聲,但是有學者認為婦好、婦妌的「好」、「妌」二字的女字旁只是對性別的標示,真實的漢字實則為去掉女字旁之後的「子」與「井」字,如此則應讀作上聲
- ^ 如 :「甲辰 ,惠婦井伐龍 ,口」[4]
- ^ 如:「翌庚子婦井侑母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