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董家巷片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董家巷片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民族街道,是依託片區內大董家巷與二盛巷兩條垂直相交的巷道為核心形成的居民聚落,現位於花樓街(南段)、民權路(中段)、大興路(北段)合圍的區域之中[註 1]。片區在清代至民國時期先後為漢口華界政治、商業、居住性質俱全的重要街區。截至2024年,片區中仍有多處清至民國時期保存至今的建築或建築群,被王汗吾等學者認為對研究本地多領域歷史有較高價值[4]

歷史

[編輯]
1877年《湖北漢口鎮街道圖》中的大董家巷片區,可見長郡會館及太平會館,兩座署衙

明朝中後期,大董家巷附近一段大興路的前身黃陂街便已經興起,與正街(漢正街)一道成為漢口鎮的兩條主要街道。到了清代直至民國時期,大董家巷片區成為漢口鎮的一個主要街區。在政治上,漢口同知署[註 2]、江漢關道署[註 3]、都司署[註 4]都設在其中[5]。在工商業上,大董家巷片區及周圍雲集了諸類商業及手工業,形成花布街、襪子街、衣服街等因產業性質得名的街巷[4]。在1930年前後,自太平會館一直到昇平街(今昇平左巷附近)的地帶形成了武漢三大、漢口唯一的白布行,多販售岳口布匹[6][7]。在商幫上,大董家巷片區及周圍有多處會館,如徽幫的太平會館;湖南幫的長郡會館、衡陽會館、平江會館;江浙幫的湖嘉會館等。在宗教設施上,有回龍寺、二聖祠等寺觀[4]。1953年9月,設立大董家巷街人民政府,管轄片區及周圍地帶,1957年合併至民族路街道(今民族街道[8]

街巷

[編輯]
  • 大董家巷,位於片區內中部,貫穿東西,全長340米,寬5米,東南起自大興路,西北終於花樓街。巷道在清末形成,以附近居民董姓較多而得名。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長春巷。[9]
  • 大董家二巷,位於片區東部,與民權路、大董家巷平行,全長134米,寬5米,東南起自大興路與大董家巷分叉,西北終於長沙後巷。巷道在清末形成,由大董家巷派生故而得名。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長春一巷。[9]
  • 二盛巷,位於片區內中部,貫穿南北,全長400米,寬5米,北起自民權路,南至大興路。巷道在清末形成,原名二聖巷,以附近供有孔孟二人的祠廟「二聖廟(二聖祠)」而得名。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洪流巷,隨後復名,但「聖」改為其諧音「盛」。[10]
  • 二盛一巷,位於片區內北部,長120米,寬3米,東南接二盛巷,西北接花樓街。巷道在民國初年形成,原名二聖一巷,以二聖巷派生形成,因此得名。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永光村,隨後復名同二盛巷例改為今名。[10]
  • 永光村,位於片區內北部,長50米,寬2米,南接大董家巷,北接二盛一巷。1930年代成巷道聚落,初名二聖村,巷村同名,以二聖祠及二聖巷得名。1967年隨二聖一巷改名永光村,1972年二盛一巷復名,此巷仍保留該名。[11]
  • 迴龍巷,位於片區內南部,為4條巷道的總稱,主巷道西北與昇平左巷相望,東南至大興路,巷道建築群北接大董家巷。巷道在清末形成,巷村同名,因附近曾有寺廟回龍寺而得此名,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東風十巷。[12]
  • 昇平左巷,位於片區內南部,全長86米,寬5米,起於大董家巷並於長沙後巷相對,先向西南後折向東南,最終與回龍巷相接。巷道在清末形成,一張姓業主在此建造房屋兩排,依據東西稱為昇平左、右兩巷,1938年東側房屋拆除,昇平右巷隨後湮沒,僅餘下昇平左巷。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長春二巷。[13]
  • 長沙後巷,位於片區內東部,全長78米,寬4米,東北接民權路,西南終於大董家巷並於昇平左巷相對。巷道在1930年代形成,因長郡會館而得名。1967年至1972年間曾改名長春二巷。[14]

歷史建築遺存

[編輯]

據王汗吾考證,大董家巷片區存在着9處歷史建築,其中3座會館建築遺存、2處石庫門里份[註 5]、4處商業門店[4]。另有已被列入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的會館建築匹頭公所[15]及數處其他學者考證的歷史建築[3]

會館建築

[編輯]

平江商業公會

[編輯]

又稱「平江會館」,位於大董家巷17號,占地222平方米,為一幢西式三層樓房[4]。1896年,湖南平江縣在漢各行業同鄉集資決定建造會館。1909年在此購地開建,1910年建成,但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旋即毀於戰亂。1917年再次籌款建造,改建為三層洋房,1919年5月落成,同年報請平江夏口兩縣成立總商會。此後該建築成為平江在漢同鄉議事集會之處。[16]

1927年馬日事變後,中共平江縣委書記陳景潛逃至武漢後曾在此處落腳。1931年,平江縣蘇維埃政府為打破國民黨的封鎖,藉助平江商業公會出口茶油茶葉以換取國統區的糧食物資。[4]

現存建築全體,外立面門窗拱券、愛奧尼立柱等裝飾等依然維持原狀。[4]

長郡會館

[編輯]

又稱「長郡公所」,位於大董家巷與長沙後巷交會處,門牌號為大董家巷28—40號,為湖南幫的議事場所[17],建於道光年間[4]。1913年3月,宋教仁漢口追悼會會場便設在長郡會館中[18]。1931年漢口水災期間,設為市府公設第八收容所,容納難民300人[19]

現存會館門樓,高約5米,寬25米,正中有正匾「長郡會館」,另有5米寬的邊牆,此外還有石雕等石構件及東側「溯湘」石匾[17][4]。會館其餘建築已全部被毀,改建為黃陂街小學分部(長沙巷小學)[4]

太平會館

[編輯]

又稱「太平公所」,位於花樓街,為安徽省太平縣(今黃山市黃山區)商人集資建造而成,是漢口歷史上僅次於山陝、江西、徽州會館之後占地第四大的會館(前3座會館現已不存)[17]。1860年位於原址的會館毀於大火[17]。1869年太平同鄉捐建東廳[20],1877年《湖北漢鎮街道圖》中可見會館出現在了如今的位置[17]。1885年再次捐建,修成了正廳[20]。1931年漢口水災期間,設為市府公設第七收容所,容納難民300人[19]。會館中的太平商人多經營一些染料生意,諸如公和來顏料靛青號的漢口分社[21];另外還有匹頭、洋廣雜貨營生[22]。會館內曾設有一些學校,諸如太平旅漢公校[23]、漢口婦女職業補習學校[24];還有保安會義成社,承擔了一定的消防職能[25][17][26]。在清末至民國時名噪一時的「鄒紫光閣」毛筆店的老店也在太平會館中[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一度被用作新華織帶廠的生產場所[28],後新華織帶廠停產,建築被用作大興路鞋城倉庫[29]

現存會館四面牆體,上部可見西式建築的層疊狀屋檐,牆體上存在着一些磚塊鐫刻有「太平會館」字樣;會館大廳存有一座高4米的石庫門,為武漢現存近代建築中最大者;在新華織帶廠大門內側,還有30餘米的石板路[17]

里份建築

[編輯]

中和里

[編輯]

位於片區中部,內有1條巷道,長44米,寬3米,僅通二盛巷無其他出口[30]。占地1360平方米,共有7座石庫門二層住宅[4]。1928年[4]麻城黃安商人所建,以儒家思想「致中和」之典得名[3][30]。1967年至1972年曾改名紅(洪)流一里[30]

現存里巷全體,其中主入口面闊7間、高3層。里巷有多處牆角地界碑,所刻有聶善理堂、歐陽慎余堂、黃三河堂等。其中歐陽慎余堂(原籍江西)與黃三河堂(原籍黃陂)原業主的後人一直在里巷中居住至今。[30]

三義里

[編輯]

位於片區中部,內有6條巷道,建築群東至二盛巷、南至二盛村、北依中和里[31]。占地1321平方米,共有16座石庫門二層住宅[4]。1927年由本地華商合資在原夏口廳衙署舊址上建造[4],因是唐、王、謝三家所建,取劉關張桃園結義之典得名「三義」[31]。1967年至1972年曾改名紅(洪)流二里[31]

現基本存里巷全體,其中主入口面闊7間,側入口牌樓高3層。里巷有多處牆角地界碑,所刻有「黃安謝三元堂」、「麻城唐餘慶堂」等。牆磚上有「官廠」[註 6]、「漢裕」銘文。[30]

商業建築

[編輯]

昇平左巷1至2號晴川承志堂

[編輯]

建築占地300平方米,為一幢聯排的石庫門二層建築,前門天井地面由石板鋪成,內部二層有雕花欄板。現存建築全體,另建築南側有牆角地界碑「晴川承志堂」字樣,此中曾經開設過旅店「福裕號棧」。[4]

二盛一巷3號錢莊建築

[編輯]

建築占地364平方米,為一幢石庫門二層建築,建於1920年代。現存建築全體,內有鐵造欄杆欄板,木製隔板窗扉,水磨石地面等。[4]

花樓街38號源昌絲綢號

[編輯]

建築占地168平方米,為一幢石庫門二層建築,約建於1920年代,業主單德明。現存建築全體,有雕花橫梁、雕花牆板、原裝大門、牆角地界碑等。[4]

民權路185至191號花樓街口鄒協盛金號

[編輯]

建築占地367平方米,為一幢三層大型西式建築,建於1930年代初。該金號為鄒協和家族的連號店。現存建築全體。[4]

其他歷史建築

[編輯]

以下列舉出其他學者考證出的歷史建築[3]

保護與拆遷風波

[編輯]

2016年11月初,滿春街道原文如此房管所在維修大董家巷的危房時,在舊房拆除後發現了「館」字,此後清理了牆皮石灰後有顯示「長郡」二字。10日,江漢區文體旅遊局遣人員來勘察,在一根石柱上發現了石獅一座,雖然遭受居民阻撓,但仍在當日下午將石獅取走保護。[32][33]

在2019年1月19日舉行的人文武漢[註 7]年會上,時任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副巡視員王汗吾提出保護大董家巷片區明清時期歷史建築遺址[34],當年內為配合武漢市第十三批優秀歷史建築的申報,人文武漢與武漢電視台合作探訪了大董家巷片區[35]

2019年8月23日,江漢區人民政府下達了漢正天街多處地塊的舊城改造房屋徵收決定書[註 8],大董家巷片區位於漢正天街63至67號地塊中[36][37]

2020年6月15日,人文武漢針對大董家巷片區歷史建築保護問題做出緊急呼籲,呼籲中提到多年來有關大董家巷片區的保護問題雖然經過社會各界不斷呼籲但始終未能解決[3]。2022年10月15日,市民舉報平江會館正在進行拆除作業,16日江漢區文旅局到場阻止,此時平江會館、二盛一巷3號錢莊建築外立面遭破壞。18日,江漢區文旅局約相關專家考察,專家多認為應原地原貌保護[38]

注釋

[編輯]
  1. ^ 大董社区简介. 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政府. [2024-06-01]. 
  2. ^ 涂家社区简介. 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政府. [2024-06-01]. 
  3. ^ 3.0 3.1 3.2 3.3 3.4 紧急呼吁 江汉区大董家巷片百年建筑一拆了之?. 人文武漢. [2024-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透過微信公眾號.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大董家巷片區:漢口老城的縮影(2022年)
  5. ^ 夏口縣誌 建置志(1920年),第11頁
  6. ^ 武漢民國初期史料(2012年),武漢之白布行
  7. ^ 支那工業綜覽(1930年),第256頁
  8.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湖北省卷(2017年),第44-45頁
  9. ^ 9.0 9.1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53頁
  10. ^ 10.0 10.1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49頁
  11. ^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420頁
  12. ^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69頁
  13. ^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60頁
  14. ^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61頁
  15. ^ 武漢市人民政府. 鏈接至維基文庫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的通告(武政〔2012〕99号). 維基文庫. 2012年11月23日. 
  16. ^ 夏口縣誌 建置志(1920年),第30頁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武漢老會館大起底(2022年)
  18. ^ 支那遊記(四)(1978年)
  19. ^ 19.0 19.1 同仁會中華民國水災救護診療事業報告(1932年),第10頁
  20. ^ 20.0 20.1 夏口縣誌 建置志(1920年),第28頁
  21. ^ 中華民國實業名鑒(1934年),第733頁
  22. ^ 武漢市志 商業志(1989年),第235頁
  23. ^ 支那開港場誌 第2卷(1924年),第708頁
  24. ^ 中華民國敎育其他ノ施設概要(1931年),第468頁
  25. ^ 支那省別全誌 第9卷(1918年),第47頁
  26. ^ 夏口縣誌 建置志(1920年),第18頁
  27. ^ 武漢手藝人(2015年),名店「鄒紫光閣」
  28. ^ 江漢區志(2007年),第24頁
  29. ^ 百姓攝影(2010年),新華織帶廠的青石板路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22頁
  31. ^ 31.0 31.1 31.2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319頁
  32. ^ 拆危房拆出清代“长沙会馆” 位于汉口大董家巷. 長江網. 武漢晚報. [2024-05-31]. 
  33. ^ 汉口大董家巷长沙会馆旧址获紧急保护. 長江網. 武漢晚報. [2024-05-31]. 
  34. ^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人文武汉学会年会在武汉市文史研究馆举行. 人文武漢. [202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透過微信公眾號. 
  35. ^ 2020 群贤毕至 人文武汉年会. 人文武漢. [202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透過微信公眾號. 
  36. ^ 武漢市江漢區城區改造更新局. 汉正天街63、64、67号地块旧城改建项目房屋征收评估报名信息. 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政府. [2024-05-31]. 
  37. ^ 武漢市江漢區城區改造更新局. 汉正天街民族街片65、66号地块旧城改建项目房屋征收评估报名信息. 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政府. [2024-05-31]. 
  38. ^ 文保动态 | 老汉口华界大董家巷片 拆还是留?. 人文武漢. [2024-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1) –透過微信公眾號. 

備註

[編輯]
  1. ^ 即大董社區全境及塗家社區花樓街以東部分[1][2],但人文武漢早期的呼籲中所提及的大董家巷片區也包含了塗家社區花樓街以西部分[3],該部分現已完全拆遷
  2. ^ 在江漢關道署西頭,一度用作夏口廳廳署以及夏口地方檢察審判廳
  3. ^ 在青龍街與昇平街的街口
  4. ^ 在大董家巷正街
  5. ^ 此建築形式同上海的弄堂
  6. ^ 漢陽鐵廠官辦磚廠製造
  7. ^ 為武漢本地文物保護志願團體
  8. ^ 江漢房征決字〔2019〕第1、2號

參考文獻

[編輯]
方志
  • 侯祖畲. 夏口县志. 卷五 建置志. 漢口. 1920 –透過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文(繁體)).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 第14卷 商業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9. ISBN 7-307-00576-X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地名委員會. 武汉地名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0. ISBN 7-5430-0334-1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江漢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汉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430-3774-8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武汉手艺人.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430-9533-5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辦公室. 百姓摄影.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0-4540-8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
  • 武漢地方志辦公室. 武汉民国初期史料.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30-6281-8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汉老会馆大起底. 武漢文史資料 (武漢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資料委員會). 2022, 第5期 (2022): 50-55. ISSN 1004-1737 (中文(中國大陸)). 
  • 王汗吾. 大董家巷片区:汉口老城的缩影. 武漢文史資料 (武漢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資料委員會). 2022, 第8期 (2022): 50-55. ISSN 1004-1737 (中文(中國大陸)). 
  • 高瀨惺軒. 支那遊記(四). 書論 (茨木: 書論研究會). 1978, 第12期: 169-174. doi:10.11501/4414304 (日語). 
書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湖北省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087-5730-8 (中文(中國大陸)). 
  • 同仁會. 同仁會中華民國水災救護診療事業報告. 東京: 同仁會. 1932. doi:10.11501/1272186 (日語). 
  • 天海謙三郎. 中華民國實業名鑒. 東京: 東亞同文會研究編纂部. 1934. doi:10.11501/1234628 (日語). 
  • 井坂秀雄. 支那工業綜覽. 東京: 東亞同文會研究編纂部. 1930. doi:10.11501/1189352 (日語). 
  • 支那開港場誌 第2卷. 東京: 東亞同文會研究編纂部. 1924. doi:10.11501/1869995 (日語). 
  • 支那省別全誌 第9卷. 東京: 東亞同文會. 1918. doi:10.11501/1875278 (日語). 
  • 中華民國敎育其他ノ施設概要. 東京: 外務省文化事業部. 1931. doi:10.11501/1276817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