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
四平市 | |
---|---|
地級市 | |
四平市烈士紀念塔 | |
四平市在吉林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3°09′58″N 124°21′00″E / 43.166°N 124.350°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吉林省 |
設立 | 1983年8月30日 |
政府駐地 | 鐵西區 |
下級行政區 | 2市轄區、1縣級市、1縣、1自治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王相民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趙守信 |
• 市長 | 胡斌 |
• 政協主席 | 侯川 |
面積 | |
• 地級市 | 10,242 平方公里(3,954 平方英里) |
• 市區 | 1,076 平方公里(415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8位(佔全吉林省5.36%) |
最高海拔 | 611 公尺(2,005 英尺) |
人口(2022) | |
• 常住 | 常住人口208.6萬人 |
• 密度 | 227人/平方公里(590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9戶籍) | 67.5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136000 |
電話區號 | 434 |
車輛號牌 | 吉C |
氣候 | 中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4-6 ℃ |
• 年降水 | 578.5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220300 |
國內生產毛額(2020) | ¥526.6億 81.4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29,288 4,527美元(匯率) |
網站 | 四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1] |
四平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市境北接松原市、長春市,東鄰吉林市、遼源市,南界遼寧省鐵嶺市,西毗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地處遼河平原北端,大黑山山前台地。東遼河貫穿市境中部,西部有西遼河、新開河,東部有伊通河,市人民政府駐鐵西區。四平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地帶,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位於東北振興哈大發展軸上,是哈長城市群重要戰略支點市,吉林省向南開放的橋頭堡。
歷史
[編輯]四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的商代。燕國遺址表明漢族在春秋時期已開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境內原住民族包括扶餘、高句麗、契丹、女真、蒙古和朝鮮族等。
漢代至兩晉十六國屬扶餘國。南北朝至唐初為高句麗境地,唐代後期屬渤海王國扶餘府的扶州,遼代屬東京道通州,金代歸咸平路韓州,元代屬開元路,明代屬遼東都司北境。
清代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光緒四年(1878年),設置奉化縣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修建的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在今四平設站。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南滿支線全線通車,正式定名為「四平街站」,四平開始成為區域性的商業中心。1907年後,四平的經濟在南滿鐵路的帶動下穩步增長。
1921年,新鎮建成,名為「四平街」。1931年,日本軍入侵東北,建立滿洲國,期間四平建立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包括釀酒,榨油和麵粉等。1937年12月,滿洲國設立「四平街市」,隸屬奉天省。1941年7月,滿洲國析奉天省建置「四平省」,「四平街市」改為「四平市」。
抗日戰爭之後,蘇聯軍占領四平,1946年1月,國民政府接管四平。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爆發內戰,四平經歷了幾次重大戰役。戰爭結束後,四平幾乎被毀。
- 第一次四平戰役:1946年3月15日-3月17日。東北民主聯軍6000多人從國軍手中奪取四平。
- 第二次四平戰役:1946年4月18日-5月18日。國民政府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率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林彪部隊十萬餘人撤退。在四野作戰副科長王繼芳向中華民國政府軍投誠的影響下,國軍大舉往長春、永吉進攻。
- 第三次四平戰役:1947年6月11日-6月30日。解放軍反攻,國軍堅守。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總指揮林彪、羅榮桓,前線指揮李天佑、洪學智、鄧華。這是解放軍第一次大城市攻堅戰。國軍前線指揮71軍陳明仁。最終東北民主聯軍的進攻失敗。
- 第四次四平戰役:1948年3月4日-3月13日。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動員第一縱隊、第三縱隊、第七縱隊14萬蘇械日械步兵絕對優勢兵力進攻四平。3月4日開始外圍戰鬥,3月12日開始總攻,3月13日結束。全部殲俘四平一萬四千餘名守軍,總攻不到一天就拿下四平。
1949年5月,撤銷遼北省,四平市改屬遼西省。1954年7月,撤銷遼西省,四平市劃歸吉林省。1958年10月,設立四平專區,四平市歸四平專區管轄。1983年8月,撤銷四平專區,設立四平市(地級市)。四平市設立鐵西區、鐵東區,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地級市),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縣。1986年1月,公主嶺市改為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歸四平市。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縣、伊通縣。1988年8月30日,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縣、伊通滿族自治縣。1996年5月,雙遼縣升格為雙遼市(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市(縣級市)、伊通滿族自治縣。200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在增設遼河農墾管理區(駐地為梨樹縣孤家子鎮)。2013年9月18日,公主嶺市(縣級市)開始成為吉林省的省管縣試點城市,並賦予其部分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但其他權限仍受四平市管轄,在地理劃分上仍屬四平市範圍。2020年6月19日,公主嶺市正式劃歸長春市代管[1],在地理劃分上不再屬四平市範圍而改屬長春市範圍。
地理
[編輯]四平市位於平原和丘陵地帶之間的過渡,東南為丘陵地帶,西北為松遼平原。全市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於六月至八月,年均溫7.0℃,1月均溫−12.9℃,7月均溫23.9℃。冬季長,寒冷,多風,乾燥;夏季炎熱和潮濕。
1981−2010年間四平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7.5 (18.5) |
−2.4 (27.7) |
5.4 (41.7) |
15.7 (60.3) |
22.6 (72.7) |
27.1 (80.8) |
28.1 (82.6) |
27.5 (81.5) |
22.9 (73.2) |
14.7 (58.5) |
3.3 (37.9) |
−4.7 (23.5) |
12.7 (54.9) |
日均氣溫 °C(°F) | −13.2 (8.2) |
−8.4 (16.9) |
−0.3 (31.5) |
9.6 (49.3) |
16.6 (61.9) |
21.6 (70.9) |
23.7 (74.7) |
22.7 (72.9) |
16.6 (61.9) |
8.4 (47.1) |
−1.9 (28.6) |
−10.0 (14.0) |
7.1 (44.8) |
平均低溫 °C(°F) | −17.9 (−0.2) |
−13.5 (7.7) |
−5.6 (21.9) |
3.6 (38.5) |
10.6 (51.1) |
16.4 (61.5) |
19.7 (67.5) |
18.3 (64.9) |
10.9 (51.6) |
2.9 (37.2) |
−6.4 (20.5) |
−14.4 (6.1) |
2.1 (35.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5.8 (0.23) |
5.1 (0.20) |
16.8 (0.66) |
28.2 (1.11) |
50.2 (1.98) |
89.1 (3.51) |
167.6 (6.60) |
148.9 (5.86) |
43.9 (1.73) |
26.9 (1.06) |
14.5 (0.57) |
7.2 (0.28) |
604.2 (23.79)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4.4 | 4.4 | 5.1 | 7.3 | 10.4 | 12.7 | 15.3 | 12.0 | 8.5 | 6.8 | 5.4 | 4.7 | 97.0 |
平均相對濕度(%) | 66 | 59 | 52 | 48 | 52 | 64 | 78 | 78 | 69 | 62 | 62 | 65 | 63 |
月均日照時數 | 204.0 | 209.2 | 249.2 | 246.3 | 263.6 | 246.0 | 212.2 | 222.5 | 241.1 | 225.5 | 182.8 | 181.1 | 2,683.5 |
可照百分比 | 71 | 71 | 68 | 62 | 59 | 54 | 46 | 52 | 64 | 66 | 63 | 65 | 61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2][3] |
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編輯]機構 | 中國共產黨 四平市委員會 |
四平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四平市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四平市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市長 | 主席 |
姓名 | 王相民[4] | 王柏仲[5] | 陳德明[6] | 侯川[7]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吉林省鎮賚縣 | 吉林省梨樹縣 | 吉林省扶餘市 | 吉林省梨樹縣 |
出生日期 | 1970年5月(54歲) | 1966年3月(58歲) | 1969年4月(55歲) | 1967年4月(57歲) |
就任日期 | 2024年1月 | 2024年1月 | 2023年2月 | 2021年1月 |
歷任領導
[編輯]
|
|
行政區劃
[編輯]四平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8]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9]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0]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11]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220300 | 四平市 | Sìpíng Shì | 10,241.73 | 1,814,733 | 鐵西區 | 136000 | 24 | 38 | 15 | 1 |
220302 | 鐵西區 | Tiěxī Qū | 184.03 | 314,307 | 站前街道 | 136000 | 5 | 3 | 1 | |
220303 | 鐵東區 | Tiědōng Qū | 891.51 | 313,650 | 四馬路街道 | 136000 | 8 | 3 | 1 | |
220322 | 梨樹縣 | Líshù Xiàn | 3,541.72 | 537,145 | 富強街道 | 136500 | 3 | 12 | 6 | |
220323 | 伊通滿族自治縣 | Yītōng Mǎnzú Zìzhìxiàn | 2,527.14 | 331,873 | 永寧街道 | 130700 | 2 | 12 | 3 | |
220382 | 雙遼市 | Shuāngliáo Shì | 3,097.34 | 317,758 | 遼南街道 | 136400 | 6 | 8 | 4 | 1 |
註:梨樹縣數字包含遼河農墾管理區所轄孤家子鎮。 | ||||||||||
人口
[編輯]2022年末全市總人口208.6萬人,市區人口65.8萬人,占總人口31.54%。[12]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814,733人[13]。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292,22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477,487人,下降20.83%,年平均增長率為-2.31%。其中,男性人口為904,701人,占總人口的49.85%;女性人口為910,032人,占總人口的50.1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41。0-14歲的人口為214,768人,占總人口的11.83%;15-59歲的人口為1,155,658人,占總人口的63.6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44,307人,占總人口的24.4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06,398人,占總人口的16.8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35,799人,占總人口的51.5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78,934人,占總人口的48.43%。
民族
[編輯]全市有漢、滿、蒙古、回、朝鮮、壯、錫伯等30個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632,366人,占89.9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2,367人,占10.0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45,604人,下降21.4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31,883人,下降14.8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43,762人,下降22.5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9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增加8,590人,增長236.5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52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增加3,286人,增長43.57%,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7個百分點。
民族名稱 | 漢族 | 滿族 | 朝鮮族 | 蒙古族 | 回族 | 苗族 | 錫伯族 | 侗族 | 土家族 | 壯族 | 其他民族 |
---|---|---|---|---|---|---|---|---|---|---|---|
人口數 | 1,632,366 | 150,146 | 12,222 | 10,828 | 6,742 | 366 | 264 | 246 | 231 | 197 | 1,125 |
占總人口比例(%) | 89.95 | 8.27 | 0.67 | 0.60 | 0.37 | 0.02 | 0.01 | 0.01 | 0.01 | 0.01 | 0.06 |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 | 82.33 | 6.70 | 5.94 | 3.70 | 0.20 | 0.14 | 0.13 | 0.13 | 0.11 | 0.62 |
資源
[編輯]礦產資源豐富,各種礦藏達37種。金屬礦藏主要有鐵、錳、銅、鋅、金、銀等, 其中銀的儲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膨潤土、石英砂的儲量居世界前列。地下資源主要有煤。
土特產有紅花、圓參、山里紅、榛子、海棠。盛產葡萄、紅果、人參、鹿茸、甜菜、蘑菇和野生藥材。
經濟
[編輯]這裡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和肥沃的黑土地適合於農作物的生長,玉米、水稻、大豆、葵花籽、小麥等優勢突出;其中玉米和葵花籽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第一位。全市糧食總產量、出口量均占全國第一位,總產量連年突破50億千克。畜牧業也比較發達,豬、牛、羊禽也連續幾年呈兩位數增長,是國家重點牛、羊肉、填鴨生產基地。
工業以機械、能源、化工、食品為主體,有電子、紡織、軍工、電力、鋼鐵、捲菸、造紙40多個行業,省以上優質產品250多種。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的產品有聯合收割機、輪式裝載機、鼓風機、改裝汽車、鎢鉬製品、玻璃、捲菸等。
交通
[編輯]東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之一。京哈、平齊、四梅鐵路和哈大客運專線在此交匯。北哈、阿柴幹線公路在此交會。
四平火車站位於鐵西區英雄大路,是全國18大編組站之一,瀋陽鐵路局直屬一等站。京哈、平齊、四梅、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等多條鐵路在市區交匯,客貨向北通向長春,哈爾濱和黑龍江大部分城市,向南通向瀋陽、大連、北京和國內大部分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戰略位置顯著。上下行自動化駝峰,站線79條,客場規模為3台(1側2島)10線,客流流動方向為上進下出。車站接發列車日均330列,編解列車日均80多列。
四平東站位於紫氣大路東起始端,地處哈大客運專線節點位置。四平東站站台型式為2台6線,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為1000人,預計2030年年發送量1104萬人。站房綜合樓批覆面積為5300平方米,其中旅客客運面積為4000平方米,其他設備用房面積為1300平方米。廣場與站台面高差為-3.68米,車站形式為線側下式車站,進出站形式為「下進下出」。
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大慶至廣州、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和國省道貫穿四平東西南北。
四平居東北交通中心,公鐵交通十分發達,是哈大、平齊、四梅鐵路交匯處。四平站是東北十大客貨混合編組站之一,一晝夜編組和通過客、貨列車百餘列,並有京哈、集錫、明沈三條幹線公路由此經過。是東北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四平戰役發生於此,有「英雄城」之稱。又是吉遼兩省經濟交流的「橋頭堡」。
高速公路: 京哈高速,集通高速公路, 大廣高速, 長深高速,長營高速公路,鐵朝高速公路(京四高速),伊遼高速公路與長雙高速公路。
國道: 102國道, 232國道, 303國道。四平市還有一條環城一級公路,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與 102國道, 232國道, 303國道相連。
四平距大連國際航運中心550公里,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僅1個多小時車程,四平本地的軍民兩用機場即將開通國內航班。
教育
[編輯]2000年末,四平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9538人;中等專業學校10所,在校生11013人;普通中學194所,在校生16.46萬人;農、職業中學16所,在校生7750人;小學1262所,在校生30.9萬人。
其中有省重點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前身為四平師範學院。學校在上個90年代以來有較快發展,在東北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顯現。
還有吉林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四平職業大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名勝古蹟
[編輯]現存有葉赫古城遺址,遼、金時代的昭蘇城遺址等古蹟多處。紀念地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烈士陵園。
媒體
[編輯]- 四平廣播電視台(相關條目:四平廣播電視台主頻道)
- 四平日報
文化
[編輯]美食
[編輯]名人
[編輯]對外交往
[編輯]四平市與日本長野縣須坂市、美國威斯康星州沃索市、俄羅斯馬哈奇卡拉市建立友好城市。全市有三資企業近300家。共有60多處較大的賓館和飯店,其中包括三星級的四平賓館、吉平賓館以及二星級的紅嘴賓館。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国务院批复同意公主岭市划归长春市代管.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0).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 ^ 王相民任四平市委书记. 中國經濟網. [2024-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2).
- ^ 王柏仲当选四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4-01-25].
- ^ 陈德明任四平市代市长 胡斌辞去市长职务. 中國經濟網. [2023-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 ^ 政协四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新浪網.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四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四平市國土資源局. [2018-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9).
- ^ 四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四平市人民政府. [2021-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四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tjj.jl.gov.cn. [202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9).
- ^ 四平市統計局、四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8).
- ^ 吉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吉林省統計局. 吉林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2023-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