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津城
33°27′13″N 129°58′41″E / 33.4535433°N 129.9781934°E
唐津城 | |
---|---|
唐津城/からつじょう Karatsu-jō | |
舞鶴城 | |
位置 | 日本佐賀縣 |
座標 | 33°27′12.74″N 129°58′41.5″E / 33.4535389°N 129.978194°E |
建立者 | 寺澤廣高 |
建成時間 | 慶長7年(1602年) |
主要城主 | 寺澤氏、土井氏、水野氏、小笠原氏 |
建築風格 | 城郭構造:連郭式平山城 天守構造:不明(原有天守) 複合式望樓層5重5層地下1層(1966年 鋼筋混凝土構造模擬天守) |
廢城時間 | 明治4年(1871年) |
現狀 | 現存遺跡:石垣、堀 重建部分:模擬天守、復元櫓・門・石垣・堀 |
唐津城(日語:からつじょう)是位在佐賀縣唐津市的一座平山城。別名舞鶴城。江戶時代是唐津藩之藩廳。
概要
[編輯]唐津城位於唐津市區的北部、松浦河在唐津灣的入海口的西岸。唐津城本丸位於向唐津灣延伸的滿島山之上,二之丸和三之丸依次修建於西側,形成一座連廓式平山城。由於背面臨海,也屬於海城之一,與萩城同樣地有一段石垣直接面向大海。松浦河對岸的海邊有廣闊的虹之松原(特別名勝),因其形狀像是從滿島山展開的羽翼,唐津城也被稱為舞鶴城。
唐津城建造於江戶時代初期,自慶長7年(1602年)至13年(1608年)。在整個江戶時代是唐津藩的藩廳。
廢城後,本丸改建為舞鶴公園,二之丸的御殿舊址處設立了早稻田佐賀中學校·高等學校,此外的二之丸、三之丸舊址成為了市街地。唐津城存留至今的建築物只有石垣和堀。現有模擬天守、重修的櫓、城門、石垣和堀。
歷史
[編輯]文祿4年(1595年),豐臣秀吉的家臣寺澤廣高受封於此。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寺澤廣高加入了東軍,因此獲賜肥後國天草郡4萬石的領地,成為了德川幕府12萬8千石的外樣大名。慶長7年(1602年),寺澤家正式開始築城,慶長13年(1608年)竣工。作為築城工程的一部分,在滿島山東側的山腳下挖掘了河道,將松浦河的入海口移動至東側的山腳下。另外,名護屋城在秀吉歿後拆毀,各地大名使用了其建材協助了唐津城的建造,柳川堀、佐賀堀、肥後堀、薩摩堀都是因此而得名。
處理藩政的御殿設置於二之丸,而武士宅邸則位於三之丸。本丸處僅建造了天守台(土石建造的基部),其後的工程應該沒有實施。在寬永4年(1627年)的幕府的記錄中,唐津城並無天守。也沒有其他的文字資料顯示唐津城曾經有過天守。現在的天守是在昭和41年(1966年)依照慶長時代的風格修建的。
寺澤廣高長於土木建設,除了改動松浦河的河道,他還在滿島山東側的海邊種植了防風林,也就是現在的虹之松原,是日本三大松原之一[1]。
廣高之子堅高由於領內的天草郡發生島原之亂,富岡城被一揆軍攻擊,領受責罰,天草郡4萬石領地被沒收。正保4年(1647年),他在江戶的宅邸自殺,因為無子嗣,寺澤家就此斷絕。
此後,陸續有5家譜代大名統治唐津。在寺澤家之後唐津成為天領(幕府直轄領地)。慶安2年(1649年),播磨國明石城主大久保忠職成為唐津城主。延寶6年(1678年),大久保家與下總國佐倉城領主大給松平家互換領地,松平乘久入主唐津。元祿4年(1691年),大給松平家與志摩國鳥羽城的土井家互換領地,土井利益成為唐津領主。寶曆12年(1762年),土井家移封下總國古河城,三河國岡崎城主水野忠任入城。文化14年(1817年),水野忠邦為了實施改革(天保改革),申請轉封至遠江國濱松城,由陸奧國棚倉城的小笠原長昌繼任,此後唐津城由小笠原家統治直至幕末。
明治4年(1871年),伴隨着廢藩置縣的改制,唐津藩被廢除,政府將唐津城給予民間使用,相關建築被拆毀。明治10年(1877年),本丸被改建為舞鶴公園向公眾開放。昭和41年(1966年),為了文化觀光的目的,修建了5重5層的模擬天守,以及城門和櫓。平成元年(1989年),唐津城市役所前的肥後堀和石垣被修復。平成4年(1992年),二之丸舊址的報時太鼓被修復。平成5年(1993年),市役所附近的三之丸辰巳櫓被修復。
觀光
[編輯]- 天守閣門票:成人500日元(團體票320日元),小學、初中生200日元(團體票160日元)。團體人數至少為20人。[2]
- 舞鶴公園電梯票:成人100日元,小學、初中生50日元。
圖集
[編輯]-
從城內橋的南側眺望
-
唐津城說明板
-
舞鶴公園導遊圖
-
唐津城地下通道(橫跨公路,北端在城下的大型停車場前,南端在公路對面)
-
從二之丸眺望天守(2009年10月)
-
從天守閣眺望唐津灣
參考文獻
[編輯]關連項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