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十四門橋

座標26°04′41.08″N 119°09′41.63″E / 26.0780778°N 119.1615639°E / 26.0780778; 119.161563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四門橋
十四門橋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榕橋村
座標26°04′41.08″N 119°09′41.63″E / 26.0780778°N 119.1615639°E / 26.0780778; 119.1615639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10-3-2
認定時間2020年11月19日

十四門橋,又名榕橋,是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榕橋村的一座宋代古橋,始建於南宋時期,歷代幾經毀壞與重修,也是閩侯縣現存最長的宋代古橋[1]。十四門橋於1989年入選第一批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2],2020年入選第十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3]

歷史

[編輯]

十四門橋始建於南宋元豐年間[1][2](也有說法稱始建於淳熙年間[3],而橋旁側的《重修十四門橋碑記》則稱該橋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後唐,並「再造於宋」),當地古稱「惠化里」。十四門橋由上街六橋林氏第六代林安世(居廣)及其家室捐建。據說,林安世建橋的動機是因為清明期間回鄉祭祖時被江上的渡船拒載,一怒之下對江水立誓要建橋溝通江的兩岸,並籌資歷時六年而建成。[1]

清朝嘉慶年間,山洪衝垮了第十四孔的橋門和第二孔的右石板,使得該橋變為12墩、13孔,變成了「十三門橋」。民國17年(1928年),當地人林文英出資重修了第二孔石板,但未修復第十四孔的橋門[4]。1958年,惠化里改稱榕橋村,十四門橋也得到「榕橋」這一別名。1984年,港澳鄉人肖守壽、肖詩木回鄉出資修繕了橋頭的基石,在橋畔興建了用以休息的石桌石椅。1989年3月,閩侯縣人民政府將十四門橋公布為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

2005年10月,超強颱風「龍王」襲擊福建,十四門橋遭受嚴重打擊,橋體幾乎坍塌。在此後的兩年間,政府、民間募資四十多萬元人民幣對橋進行重修,修復過程中又發現了嘉慶年間被沖毀的石板,遂一併將其復原,使得十四門橋恢復為13墩、14孔[1]。2020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十四門橋列入第十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3]。2023年9月,超強颱風「蘇拉」襲擊福建,十四門橋的橋面被沖斷。[5][需要較佳來源]

建築

[編輯]

十四門橋橫跨溪源溪、邱陽河匯合處,橋體為東西走向、13墩14孔的石墩石樑橋,全長約95米,雙分水尖船形墩,雙石樑橋面,橋面共用石樑28根。橋面尚存石樑題刻5處,東橋頭存清代碑刻2通。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將橋東端外延10米至橋頭公園圍牆,橋西端外延25米至榕橋水閘西端連線,橋南、北兩側各向外延伸15米,橋北側向外延伸15米,面積約4927平方米的土地劃為十四門橋的保護範圍。[3]

圖集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馮東生. 闽都桥韵.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2013: 94–97. ISBN 978-7-5550-0197-3. 
  2. ^ 2.0 2.1 2.2 閩侯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闽侯县志. 方志出版社. 2001: 974–975. ISBN 7-80122-636-4. 
  3. ^ 3.0 3.1 3.2 3.3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20〕207号). 2020-12-07 [2024-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9). 公有領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4. ^ 朱惠勇. 中国古桥录.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2: 58–59. ISBN 7-80633-335-5. 
  5. ^ 痛心!福州千年古桥“十四门桥”被洪水冲断. 2023-09-07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