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兵運動
義兵運動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朝鮮半島發生的大規模抵抗日本侵略的民眾武裝鬥爭。這些自發抵抗外國侵略的武裝在朝鮮半島被稱為「義兵」或「義軍」[1]:1099。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聯合朝鮮親日派剷除以閔妃為代表的親俄勢力,並恢復了金弘集親日內閣。此後,朝鮮儒生領導農民發動大規模義兵運動,打着「尊王攘夷」、「恢復國權」的名義攻克忠州、晉州等重鎮,威脅大邱、元山、釜山乃至首都漢陽等大城市。朝鮮親俄勢力利用此次義兵運動,在沙俄的支持下成功推翻金弘集親日內閣,成立以尹容善為總理大臣的親俄內閣。[2]:327-330[3]
1905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乙巳條約」後,朝鮮半島爆發第二次大規模義兵武裝反日運動。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並強行解散朝鮮軍隊後,朝鮮反日義兵運動達到高潮[1]:1099。根據日本官方的統計數字,1907-1911年間,朝鮮半島參加義兵作戰的人數達143600餘人,作戰2900多次[4]:521-522。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義兵運動遭到日本人的殘酷鎮壓。義軍將領不得不率隊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進入中國東北和俄國沿海州,轉為獨立軍運動[5]:49[6]。
第一次義兵運動
[編輯]1894年朝鮮半島爆發東學黨起義之後,農民反日武裝鬥爭此起彼伏[1]:1099。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獲勝的日本聯合朝鮮親日派發動乙未事變,剷除試圖通過俄羅斯帝國對抗日本的閔妃勢力集團,並恢復金弘集親日內閣。同年11月,金弘集內閣頒布「斷髮令」等改革法令,引發大規模反日義兵運動。這次義兵運動是朝鮮儒生領導的「尊王攘夷」、「恢復國權」農民舉義,主要的義兵隊伍有江原道春川地區李昭應部隊、忠清道原州地區柳麟錫部隊、慶尚道晉州盧應奎部隊和咸鏡道義兵部隊等[2]:327-328[3]。
1895年冬,儒生李昭應在江原道春川率眾300餘人舉義,襲擊官衙,殺死觀察使曹寅承。朝鮮朝廷派李謙濟大規模發兵鎮壓。但敗退後的李昭應卻重新招募人馬,分兵兩路向漢陽和東海岸進發,後一舉攻克南漢山城,與朝鮮官軍對峙長達半年之久。[2]:328[3]
同年,忠清道名儒柳麟錫的門生李春永、安承禹等在京畿道砥平舉義。柳麟錫後被擁戴為義兵首領。在柳麟錫的影響下,他們號召全國儒生和民眾起義反日。柳麟錫匯合各地力量,統率統一的隊伍攻占城池,殺死親日官吏和日軍,勢力擴展到忠清、慶尚、江原3道。1896年1月,義兵隊伍攻占忠清道重鎮忠州,殺死觀察使金奎軾和日本兵。柳麟錫的義兵部隊進一步壯大。[2]:328-329[3]
此外,在慶尚道晉州地區的盧應奎以及咸鏡道義兵隊伍也曾試圖攻打釜山、元山等朝鮮重要城市。另外還有黃在顯、金福滿、權世淵、金道和、朴周庠、李中麟、李都明、許蘇、奇宇萬等30餘支義兵部隊活動在忠清、慶尚、江原、京畿、咸鏡等道。[2]:329[3][7]
義兵運動的爆發使日本和親日政府處於很被動的局面,1896年2月俄國派兵進入漢城。2月11日,李完用、李范晉等朝鮮親俄派藉機在俄國支持下,將高宗「移駕」俄國駐朝使館,史稱「俄館播遷」。高宗發表敕令譴責金弘集親日內閣:「諸叛逆橫行霸道,身負萬罪,人人皆知,最近所頒命令,全非出於朕意。」金弘集、鄭秉夏、魚允中等親日派失勢後死於民眾的襲擊。此後,李完用成立了新的親俄政府,廢除包括斷髮令在內的金弘集親日政府頒布的一切法令,並頒布國王詔敕,勸諭義兵解散。1896年夏秋之際,朝鮮各地義兵部隊紛紛解散,大規模反日武裝鬥爭暫告停止[2]:329-330。1897年10月,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
第二次義兵運動
[編輯]日俄戰爭後,日本加緊了對朝鮮半島的吞併進程。1905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乙巳條約」,奪取其外交主權,使其淪為日本保護國。朝鮮民眾對日本的反抗運動隨之加強。1906年3月,朝鮮前參判閔宗植率領500名義兵起義,占領忠清道洪洲城,朝鮮半島各地都有響應[2]:441-445[1]:1099。同年6月,曾任贊議、戶曹參判等高官的儒生崔益鉉率眾於全羅北道淳昌起義。 影響較大的義兵起義還有慶尚道寧海地區平民申乭石的義兵、慶北東大山舉義(鄭鏞基)等。1906年下半年至1907年下半年,江原、京畿、忠清、全羅、慶尚等道的義兵隊伍得到進一步壯大,甚至擴至漢陽附近,沿海的永宗島也點燃反抗烽火。在朝鮮半島北部的黃海道、平安南道、咸鏡南道義兵運動迅速擴展。各地義兵襲擊日本憲兵駐地,殺死日軍和親日分子。與此同時,朝鮮各地的農民和工人也紛紛暴動或罷工與義兵互相聲援、呼應[2]:441-445。
1907年7月19日,日本迫使高宗退位,後強迫朝鮮簽訂《丁未七款條約》,朝鮮人民的反日愛國鬥爭更加激烈。漢陽、龍山、平壤、公州、晉州、大丘、釜山等地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群眾集會示威,最後發展成為暴動,與日本軍警展開搏鬥。在朝鮮民眾日益高漲的反日鬥爭影響下,朝鮮官軍也開始出現反日跡象。日本人於是在同年8月1日下令解散朝鮮軍隊,遣散軍人回鄉。朝鮮京城侍衛第一團第一營營長朴星煥悲憤自殺,之後該營和第二營全體士兵發動武裝暴動,擊斃日軍大尉梶原為首的數十名日兵。漢陽軍人的暴動,在朝鮮各地引發連鎖反應。原州、洪州、江華等地官軍也紛紛起義,但由於與日軍相比力量懸殊而失敗。之後,各地暴動失敗的官軍和未參加暴動遣散回鄉的官軍轉而加入當地的義兵隊伍,為義兵隊伍補充了正規軍的戰鬥力。[2]:441-445[6]
1907年12月,朝鮮義兵形成以李麟榮為首的全國性武裝力量,並對漢陽發起了進攻,但遭到日軍阻擊而受重創[2]:441-445[1]:1099。1908-1910年,義兵運動在朝鮮半島達到高潮,義兵搗毀日軍設施,清除親日派,使許多地區的日本殖民統治機構陷於癱瘓[1]:1099。根據日本官方的統計,1907-1911年間,朝鮮半島參加義兵作戰的人數達143600餘人,作戰2900多次[4]:521-522。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義兵運動遭到日本人的殘酷鎮壓。由於義兵缺乏訓練、武器簡陋,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和嚴密的組織機構,義兵運動節節受挫。部分將領不得不率隊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進人中國東北和俄國沿海州,轉為獨立軍運動[5]:49[6]。
中國東北的朝鮮義兵
[編輯]1900年,義兵將領柳麟錫在鴨綠江北岸組織義兵襲擊朝鮮境內的日軍據點,隨後涉留的部下因受到俄軍襲擊而捲入東滿事變以抗擊俄軍。1908年,他率領60名義兵在東滿依靠朝鮮族群眾建立起獨立運動基地。當時在東滿的義兵有朴正彬、朴長浩、李鎮龍、白三奎、趙孟善、全德元等部。不久,柳麟錫離開東滿來到海參崴,與當地的義兵將領李范允、李相卨[8]、洪範圖等共同組成了「十三道義軍」,隨後進入東滿,襲擊朝鮮北部日本軍警。[6]
此外,朝鮮愛國義士安重根曾在俄羅斯組建義兵隊伍,後與金斗星、李范允的義兵合併。1908年6月,安重根率領300餘名義兵渡過圖們江,與駐紮在咸鏡北道的日本守備隊展開了三次激烈的戰鬥,共擊斃日軍50餘名。之後,他又率兵進襲會寧郡的日軍[9]:34-39[10]:11-12。1909年10月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後,中國東北各地的朝鮮義兵開始興辦軍事學校,聘請雲南講武堂、黃埔軍校、莫斯科軍事學院及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軍事人才為教官,為更大規模的抗日鬥爭做準備。吉林通化[11][12]、柳河縣[13]建立了新興武官學校,穆稜建立了城東士官學校,汪清亦建立起士官學校[6]。
三一運動之後,中國東北的朝鮮義兵將原來零散、小規模的隊伍進行了合併,聯合成韓國獨立軍,開始對日軍進行大規模作戰,包括1920年6月的「鳳梧洞戰役」和同年10月的「青山里戰役」[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張宏儒主編. 《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大事全书》.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3年5月. ISBN 978720001708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朱庭光主編. 《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 第四分册》.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年8月. ISBN 978-7-5161-9654-0.
- ^ 3.0 3.1 3.2 3.3 3.4 金光洙. 一八九五年——一八九六年朝鲜人民的义兵斗争. 《延邊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9年3期.
- ^ 4.0 4.1 張殿吉 主編. 《外国历史大事典》.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9年. ISBN 9787543402430.
- ^ 5.0 5.1 昆明社會科學院編; 龍東林 朴八先編譯. 《李范奭将军回忆录》.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 ISBN 978-7-222-05729-6.
- ^ 6.0 6.1 6.2 6.3 6.4 6.5 金宇鍾. 韩国人在中国东北的抗日独立战争. 《韓國研究論叢》. 2000年.
- ^ 기우만(奇宇萬) - 문화콘텐츠닷컴.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4).
- ^ 李相卨遗迹碑. 韓國獨立紀念館.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4).
- ^ 華文貴 主編 (編). 《安重根研究》.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7年11月. ISBN 978-7-205-06260-6.
- ^ 李大武 編譯 (編). 《大韩英雄安重根》.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10月. ISBN 978-7-207-08458-3.
- ^ 쾌대모자 신흥무관학교 분교 터. 韓國獨立紀念館.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4).
- ^ 합니하 신흥무관학교 터. 韓國獨立紀念館.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4).
- ^ 孤山子新兴武官学校旧址. 韓國獨立紀念館. [2017-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